植物細胞中基因表達產物加工過程中的隱藏「開關」被發現

2020-08-16 中國生物技術網

近日,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李慶順教授課題組與其合作者的一項研究發現了植物細胞中基因表達產物加工過程中的一個隱藏「開關」,通過這個「開關」,可以有效調控這一加工過程的質量和效率。

通俗地說,基因表達是將指將DNA這個「法典」編碼的指令轉換成蛋白質的過程。這期間有許多重要步驟需要完成,打個形象的比喻,當一條指令從DNA「法典」抄錄出來後,要由「信使RNA」來進行指令信息的傳遞,而這條信息的完整性還有賴於對信息末端進行修飾的「多聚腺苷化」(簡稱polyA)這一必經加工過程。所謂多聚腺苷化,是指一群蛋白來識別信使RNA內在的 「polyA信號」,並在其下遊切割和添加一長串的核苷酸A的過程。只有經過這樣加工後帶有polyA的產物才是完整的信使RNA,才能準確地傳遞遺傳信息、指導蛋白質的合成。

那麼,在植物細胞進行polyA過程中,polyA信號是如何被識別的呢?特別是,與動物細胞相比,植物中的這種信號尤其地弱。這成為植物細胞高質量完成polyA過程的一個關鍵所在,也是近年來該領域科學家們一直想探究的一個「迷」。

在過去四年裡,李慶順課題組及其合作者以擬南芥這一模式植物為研究對象,藉助表觀組學、基因測序技術等現代研究手段,揭開了這一秘密,即polyA信號的識別與包裹在DNA上的組蛋白的乙醯化有著密切關係:當研究者對這種蛋白進行去乙醯化的處理後,polyA信號被識別的程度便會明顯不同。DNA上的組蛋白乙醯化一般是調控基因「抄錄」的表觀遺傳信息,它能影響植物的polyA過程還鮮為報導。這就意味著,可利用這樣的機制實現對polyA效率的調控。

HDA6調控擬南芥mRNA多聚腺苷化(CDF為累積分布頻率,PSU為單個poly(A)位點佔整個基因表達的比率,L、S分別代表基因偏好使用3』UTR遠端、近端的poly(A)位點,△PSU為突變體hda6與Col-0的差值)

HDA6調控多聚腺苷化位點附近的H3K9K14乙醯化水平(「0」表示添加poly(A)時的剪切位點,「1nt variation」代表AAUAAA的1個鹼基變異體,「others」代表其他未知的poly(A)信號)

這一機制的發現,被認為有利於人們進一步認識植物細胞中信使RNA進行多聚腺苷化過程的分子機制,對於闡述調控植物的生長發育和抵抗逆境等的基因表達過程都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今年8月5日,國際期刊《基因組研究》(Genome Research)在線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101/gr.255232.119

2019年熱文TOP10

1. 逆轉2型糖尿病的大牛又發文了:2型糖尿病是簡單的疾病,減肥或逆轉病情!

2. 剛剛,Science發布2019十大科學突破!

3. Science重磅!西蘭花「喚醒」抗腫瘤基因

4. 讀者淚目!《柳葉刀》全中文發表中國醫學博士「家書」:給父親的一封信

5. 《Science》重磅!汝之「蜜糖」,吾之「砒霜...」

6. 喝酒,尤其還臉紅的人,或面臨更高的痴呆風險

7. Nature重磅!第一個完全合成且徹底改變DNA密碼的生物誕生了

8. 這不是一顆大榛子!Science發表新型口服胰島素,或將取代傳統注射

9. Science為防禿頂支招:先從不脫髮開始...

10. 改變精子速度,可以影響後代性別?

相關焦點

  • 植物細胞中基因表達產物加工過程中的隱藏「開關」被發現
    近日,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李慶順教授課題組與其合作者的一項研究發現了植物細胞中基因表達產物加工過程中的一個隱藏「開關」,通過這個「開關」,可以有效調控這一加工過程的質量和效率。通俗地說,基因表達是將指將DNA這個「法典」編碼的指令轉換成蛋白質的過程。
  • 植物細胞基因表達的隱藏「開關」被發現
    作者:溫才妃 李靜廈大環境與生態學院教授李慶順課題組與其合作者的一項研究發現了植物細胞中基因表達產物加工過程中的一個隱藏「開關」,通過這個「開關」,可以有效調控這一加工過程的質量和效率。近日,《基因組研究》在線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通俗地說,基因表達是將指將DNA這個「法典」編碼的指令轉換成蛋白質的過程。
  • 植物細胞中有精準指揮適應環境的「信號燈」
    來源:科技日報作者: 謝開飛雖然不能像動物一樣移動和躲避危險,但是為了更好地生長發育和應對逆境,植物「修煉」出了複雜而有序的技能來精準指揮其基因發揮作用。記者16日從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獲悉,該院李慶順教授課題組與合作者近日在國際期刊《基因組研究》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植物細胞中基因表達產物加工過程中隱藏著一個「信號燈」,通過「信號燈」可有效調控這一加工過程的質量和效率,讓植物更好地生長和適應惡劣的環境。
  • Cell:調控哺乳動物基因表達的分子開關
    開關能夠被一個小的化學誘導物打開。誘導物會關閉抑制蛋白的表達,打開另一種阻斷shRNA基因的抑制蛋白。兩道關卡都被打開後,目的基因得以表達,mRNA得以翻譯。完全開啟或者關閉的整個過程需要三天時間,但某些效果在幾小時內便「顯而易見」。「想像一下用我們這種開關控制一個在發育晚期表達的目的基因,」Collins說,「你會希望能夠在發育的關鍵階段將其關閉,在另一階段將其打開。
  • Nat Plants| 發現C3植物中可控制基因在維管束鞘細胞特異表達的調控模塊,加速C4水稻的構建
    發現C3植物中MYC-MYB模塊至少控制了47個基因在維管束鞘細胞中優先表達,是C3植物基因在維管束鞘細胞中優先表達的驅動因子。在C4植物中,CO2首先到在葉片的葉肉細胞(MC)的中被固定到含有四個碳原子的有機物(C4)中,然後才轉移到緊鄰其旁的維管束鞘細胞(BSC)中完成脫羧反應。該過程提高了維管束鞘細胞中的CO2濃度並抑制了Rubisco加氧酶活性,使Rubisco的操作接近其最大速率。與水稻等C3作物相比,C4作物(如玉米和高粱)產量更高,水分和氮利用效率更高。
  • 上海科學家揭示染色質修飾調控植物基因表達的新機制
    研究人員通過生化、分子、遺傳、組學及結構生物學等方法,分別揭示了植物「閱讀器」和「效應器」介導植物發育過程中基因沉默的分子機制,以及二價組蛋白標記閱讀器EBS在擬南芥開花時間調控中的作用機制。  大多數動物和植物,都是多細胞生物。在動植物的細胞分化過程中,每個細胞的基因都一樣;而分化以後,卻產生了多種多樣的細胞。這就意味著,在分化過程中,不同細胞被關閉的基因不一樣。
  • 科學家發現新的植物細胞凋亡調節因子及其在免疫反應中的作用機制
    研究發現,植物免疫ETI途徑中的RNLs信號通路在結構與功能上與MLKLs非常相似,說明MLKLs蛋白在植物免疫過程中也可能發揮重要作用。然而,植物中是否存在MLKLs蛋白一直未知。作者首先通過同源結構分析,在植物基因組中發現了含有HeLo結構域的蛋白家族,命名為植物MLKLs蛋白,已知動物基因組只有一個MLKL基因,而擬南芥中發現含有三個MLKL基因(
  • 可操控植物基因表達的光遺傳學工具問世
    Zurbriggen研究組開發了可用於植物基因表達操控的光遺傳學工具。相關論文於2020年6月29日在線發表在《自然—方法學》雜誌上。據研究人員介紹,光遺傳學是用光控制細胞過程的遺傳方法。它提供了對生物信號和代謝過程的時空、定量以及可逆地控制,從而克服了化學誘導系統的局限性。但是,光遺傳學在植物研究方面滯後,因為生長所需的環境光會導致系統激活。研究人員通過開發植物可用的光開關元件(PULSE)解決了這個問題,PULSE是一種在環境光下可逆地控制植物中基因表達的光遺傳學工具。
  • PBJ | 英國東英吉利大學利用CAP-I獲得植物免疫激活過程中指定基因的高解析度表達譜
    RNA-seq技術可以在一個時間過程中揭示差異基因表達的動態變化。然而在許多情況下,只有一些基因的變化是存在意義的,並且這些基因被反覆用作某些生物過程的標記物。近日,由英國東英吉利大學的Jonathan D. G.
  • 【科學普及】植物再生過程中的器官從頭再生
    目前的研究發現,植物進行器官從頭再生的過程大概分為三個步驟,即激活初始細胞、獲得再生能力和重新建立分生組織。激活初始細胞是植物再生的起始,植物離體葉片的外植體可以感知早期傷口信號和環境信號,這些信號會影響植物再生的能力。環境信號也是影響植物再生的重要因素,例如黑暗處理可誘導外植體YUC5/8/9的表達,從而影響生長素水平和外植體再生能力。
  • 胃癌細胞增殖與相關基因的表達
    ras基因參與對細胞增殖的調控,p21蛋白在腸化、不典型增生的胃黏膜上皮中均有陽性表達,提示ras基因的激活與細胞增長、增殖有關,特別是h-ras基因與胃癌關係較為密切,其所編碼的蛋白質rasp21具有調節細胞生長和生化的功能,它的異常表達對細胞惡變和胃癌的惡性表型起著重要的作用。
  • 研究發現節律性調控染色質重塑和脂代謝基因表達的分子開關
    該研究發現MRG15作為一個進化上保守的表觀調控因子在調控肝臟組織染色質開放狀態和脂代謝基因轉錄活性的節律性振蕩中行使重要的分子開關作用。研究提示MRG15複合物在肝臟組織感應外界營養狀態,並在營養豐富環境下進行有效能量儲存的過程中起重要作用。該研究為營養過剩環境下脂質代謝紊亂導致的代謝性疾病提供了新的分子靶標。
  • 昆明植物所在竹類植物葉綠體基因組中發現水平基因轉移
    ,或是同一物種內不同細胞器間或細胞器與細胞核之間遺傳物質橫向傳遞的過程。目前已知的水平基因轉移主要發生在原核生物以及單細胞真核生物中,對這些類群生物的進化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水平基因轉移現象在多細胞真核生物中被發現,尤其是在被子植物不同細胞器之間,如線粒體(mitochondrion)基因組中常存在大量來自葉綠體(plastid)基因組的水平基因轉移。然而,被子植物葉綠體基因組在進化上十分保守,極少發現水平基因轉移,目前僅在兩種真雙子葉植物中有報導。
  • Cell:搜尋小鼠基因組中T細胞的基因與標誌
    但現在,在一些標誌著對幹細胞命運了解向前邁進一大步的研究中,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已追蹤到確保某些幹細胞成為T細胞的一種分級發育過程,其中T細胞是幫助破壞入侵病原體的免疫細胞。這是第一次如此詳細地分割一個天然的發育過程,一步一步地深入,觀察基因組中所有基因的活性。從遺傳學來說,這意味著這個系統確實不存在任何隱藏。
  • 選擇的基因轉錄是蛋白質在細胞內表達的區域中電子傳遞的基本方式
    它將會從一個相對傳統的藥物發生轉變,通過大規模加速細胞的再生,直接修復和修復人體組織和器官組織。三個主要類型的納米技術逐漸走上科學化的道路,這對設備企業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轉折點。傳統納米技術公司正在迎來挑戰,因為它必須擺脫大型生物物理學資料庫,並通過通信通道或成像來交換必要的信息。另一方面,專注於更高精度和潛在的最終設備,而非生物科學的公司則依靠大型生物細胞系。
  • 上海生科院解析真核生物基因表達調控的新機制
    該研究揭示了染色質修飾與mRNA轉錄起始及加工的相互依存關係,兩者協同作用,以提高成熟mRNA及基因表達的水平。  生物體內編碼基因要正確執行其功能,需要經歷DNA的複製、轉錄和翻譯過程,即基因表達過程。真核生物基因表達的轉錄前水平調節是基因表達調控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mRNA前體的轉錄起始在表觀遺傳學水平上受到多種轉錄因子以及染色質修飾與重塑的調控。
  • Nature:ES 和 iPS細胞中基因表達的比較
    專題:Nature系列iPS細胞(誘導多能幹細胞)在多大程度上相當於胚胎幹細胞(ES細胞)是一個並沒有惟一答案的問題一些研究報告稱,與ES細胞相比,數百個基因在iPS細胞中異常表達,而iPS細胞能夠通過四倍體胚胎互補生成全為iPS細胞的小鼠來滿足關於發育潛力的最為嚴格的測試之一。為了用最少量的涉及因子來回答這一問題,Stadtfeld等人對在遺傳上相同的小鼠ES 和 iPS細胞中的基因表達進行了比較。
  • 基因表達是基因經過轉錄、翻譯,產生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質的過程
    核蛋白循環過程中的起動階段,首先要形成由起始因子,GTP、mRNA和大、小亞基構成的70S起始複合物,肽鏈延長時,每進入一個胺基酸,就按進位,轉肽、脫落、移位、重複這四個步驟。終止時,在終止因子參與下,轉肽酶將合成的肽鏈水解離開核糖體,核蛋白體也從mRNA脫落,重新進入又一個循環,蛋白質合成時,在一條mRNA鏈上,同時結合著多個核糖體,同時合成相同的多條肽鏈。
  • 豬偽狂犬病毒gB基因在大腸桿菌中的分段表達
    1.5重組表達質粒的構建  將陽性質粒用EcoRI和SalI進行雙酶切,回收gB各片段,連接至經同樣雙酶切的原核表達載體pGEX-6P-1中,構建原核重組表達質粒pGEX-6pgB-1、pGEX-6p-gB-3\pGEX-6p-gB-4和pGEX-6p-gB-5。轉化至BL21感受態細胞。
  • 研究揭示精子生成過程中特異性高表達的miRNA家族進化史
    在該項工作中,研究人員展示了有袋類哺乳動物基因組中的一個轉座子如何演化成胎盤類哺乳動物精子生成過程中特異性高表達的miRNA家族。microRNA(miRNA)在許多重要的生物學過程中都起著必不可少的作用,但對於精子發生過程中小RNA表達的種類、調控規律及其演化卻知之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