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手機還能再薄點?科學家研發全新平面透鏡 比頭髮還細1000倍

2020-09-05 科創板日報

財聯社(上海,編輯 黃君芝)訊,據有125年歷史的《美國化學會志》(ACS Publications)報導,聖保羅大學聖卡洛斯工程學院(EESC-USP)的科學家們研發出了一種比人類頭髮還細1000倍的平面透鏡。它可以用作智慧型手機中的相機鏡頭,也可以在需要傳感的許多其它設備中使用。

「在目前的技術環境下,它的應用幾乎有無限種可能。」該研究的主要作者、EESC-USP電氣工程與計算系教授Emiliano Rezende Martins表示。據悉,該研究得到了聖保羅研究基金會(FAPESP)的支持。

據了解,這種鏡片被稱為超透鏡或超級透鏡(metalens/superlens)。該透鏡由與光相互作用的納米柱陣列上的單個納米矽層組成。這種結構是用光刻技術印刷出來的,這是一種著名的製造電晶體的技術。

超透鏡於十年前首次開發,並利用超表面(metasurface)的超薄的微型波導陣列,使光線透過透鏡時發生彎曲,從而達到物理上可行的最高解析度。根據Rezende Martins的說法,超透鏡長期以來一直面臨著視角極小(小於1°)的問題。

「解決這個問題的一種方法是將超透鏡結合起來,形成複雜的結構,」他說。研究人員意識到,在傳統的透鏡中,折射率的增加與透鏡的平坦度成比例地增加了視野,因此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超透鏡來模仿具有無限折射率的完全平坦的透鏡,而其效果是傳統透鏡無法比擬的。

「我們的鏡頭可以有任意視野,理想情況下可以達到180度而不會產生圖像失真,」Rezende Martins說:「我們已經在110度的角度測試了它的有效性。在更寬的視角下,由於陰影效應,光能會降低,但這可以通過後期處理進行校正。」

研究人員表示,儘管超透鏡的結合會有礙超解析度,但是獲得的解析度足以滿足所有常規應用。研究團隊用3D列印的相機測試了這種超透鏡,獲得了具有寬視場的高解析度圖像。以下就是使用超透鏡獲得的高解析度廣角自拍照。

若能將該發明更廣泛地投入商業應用,使更多智慧型手機生產商部署到手機、平板中去,可能會使未來的智能設備變得更為輕薄。

相關焦點

  • 智慧型手機還能再薄點?科學家研發全新平面透鏡 比頭髮還細1000倍
    財聯社(上海,編輯 黃君芝)訊,據有125年歷史的《美國化學會志》(ACS Publications)報導,聖保羅大學聖卡洛斯工程學院(EESC-USP)的科學家們研發出了一種比人類頭髮還細1000倍的平面透鏡。它可以用作智慧型手機中的相機鏡頭,也可以在需要傳感的許多其它設備中使用。
  • 智慧型手機還能再薄點?科學家研發全新平面透鏡,比頭髮還細1000倍
    文 | 財聯社 黃君芝據有125年歷史的《美國化學會志》(ACS Publications)報導,聖保羅大學聖卡洛斯工程學院(EESC-USP)的科學家們研發出了一種比人類頭髮還細1000倍的平面透鏡。它可以用作智慧型手機中的相機鏡頭,也可以在需要傳感的許多其它設備中使用。
  • 科學家開發出比人的頭髮還要細一千倍的平面透鏡
    科學家開發出了比人的頭髮細一千倍的透鏡。它可以用作智慧型手機中的相機鏡頭,也可以在需要傳感的許多其它設備中使用。該透鏡由與光相互作用的納米柱陣列上的單個納米矽層組成。通過光刻法印刷結構,光刻法是用於製造電晶體的公知技術。這種鏡片被稱為超透鏡或超級透鏡,英語:metalens 或 superlens,指通過使用超材料超出衍射極限的透鏡。衍射極限是常規透鏡和顯微鏡的一個特徵,該特徵限制了其解析度的精細度。
  • 科學家研究比頭髮細一千倍的透鏡,可為手機相機提供更廣闊視野
    【極果播報】據外媒報導,聖保羅大學聖卡洛斯工程學院(EESC-USP)的研究人員在巴西開發了一種比人的頭髮細一千倍的透鏡。它可以用作智慧型手機中的相機鏡頭,或在依賴傳感器的其他設備中使用。這種鏡片被稱為金屬鏡片,於十年前首次開發發布,並使用超薄的微型波導陣列(稱為超穎表面)實現了物理上可行的最高解析度,其中超微型陣列稱為超穎表面,當光通過透鏡時會彎曲。
  • 研究人員開發出比人的頭髮細一千倍的平面透鏡
    它可以用作智慧型手機中的相機鏡頭,也可以在依賴傳感器的其他設備中使用(使用metalens獲得的高解析度廣角自拍照。圖片來源:Augusto Martins / USP聖保羅大學聖卡洛斯工程學院(EESC-USP)的研究人員在巴西開發了比人的頭髮細一千倍的透鏡。
  • 眼鏡片薄如紙手機鏡頭凸變平 平面透鏡「瘦身」
    薄如紙張的眼鏡片、不凸起的手機鏡頭、微型醫學成像工具……華人領導的研究團隊近日研製出一種只有1微米厚的超薄平面透鏡,有望大幅降低光學器件的尺寸和重量。未來,用上了「比紙薄的平面透鏡」,我們的生活會有怎樣的變化?記者特邀南大、南工大等高校的老師做了解讀。
  • VR年度透鏡排行|更輕,更薄才能滿足用戶需求
    解析度、刷新率、視場角有多重要無需再多提,再拋開參數,舒適感、對焦、以及重量等對於人們的體驗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讓用戶更好的眼見為「實」,研發人員在這兩塊小小透鏡上可是花費了不少功夫。Valve:研發全新光學透鏡,為下一代VR體驗做準備在VR/AR中,有著特殊地位的Valve,手上握著很多能夠為所有用戶帶去優質VR體驗的核心技術。而在2017年10月,Valve宣布其正在研發第二代VR全新光學透鏡。據悉,該透鏡不僅能優化清晰度和圖像銳利度,同時也能減少雜散光。
  • 蜘蛛絲比人類的頭髮細1000倍,但它的強度是鋼鐵的5倍
    訂閱後 滿足你的好奇來源:冶金科技你知道嗎,蛛絲比人類的頭髮細1000倍,但它的強度是鋼鐵的5倍。科學家們一直為其中的原因所困擾,直到近期利用原子力顯微鏡觀察才發現,原來每一根蛛絲都是由上千根更細的納米絲組成的。下一次清理蜘蛛網的時候,你也許應該想到它有多麼巧妙的力量——如果變得像人那麼大,完全可能阻擋住一架噴氣客機。現在,科學家知道蛛絲如此有力量的原因:小蜘蛛的陷阱是由上千根更細更小的線組成的。
  • 從電子產品到智能皮膚,比頭髮還細1000倍的碳納米管終於可以大顯身...
    這些微小的圓柱形結構只具有幾納米的直徑,比頭髮還細1000倍,但是單個碳納米管比鋼更堅硬,比銅導電性更強,並且比鋁還輕。然而,很多次試驗證明用碳納米管來構建宏觀材料十分困難。這個挑戰源於組裝和編織碳納米管的難度,因為它們非常小,而且它們的幾何形狀很難控制。
  • 猶他大學研發平面透鏡 可為汽車打造無需對焦緊湊攝像頭
    與大多數智慧型手機上的攝像頭相比,該技術具有相當大的優勢,因為傳統的攝像頭需要多個鏡頭才能形成高質量的對焦圖像。研究人員表示:「我們的平面透鏡可大大減輕攝像頭和其他成像系統的重量,降低複雜性和成本,同時功能性還得到增加。此種光學技術可實現更輕薄的智慧型手機攝像頭,改進並打造內窺鏡等用於生物醫學成像的更小型攝像頭,以及為汽車打造更緊湊的攝像頭。」
  • 科學家意外創造全新LED設計,發光功率提升1000倍
    日前,由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牽頭的科研小組開發了一種新型 LED 設計:「鰭式」LED(Fin LED),這種設計可以產生微瓦級的輸出功率,比現有的納米級 LED 和雷射器高出約 1000 倍,可能是克服 LED 光源效率限制的關鍵一步。
  • 世界最薄的透鏡問世!可打造史無前例的微型化光學系統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日前宣布,該校科學家製造出世界上最薄的透鏡,僅有6.3納米厚,是人頭髮絲直徑的兩千分之一。這一課題的主要研究人員、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工程和計算機科學學院盧曰瑞博士介紹說,這一透鏡僅有6.3納米厚,而此前已製造出的最薄透鏡為50納米厚。
  • 比頭髮絲還細10000倍!這種材料能終結手機沒電
    智慧型手機成為了現代人不離身的設備了手機續航能力不足也成了人們生活中一項令人頭疼的問題。根據《每日郵報》消息,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型的紗線,它可以把動能轉化為電量。該產品技術一旦成熟,有望運用在未來網際網路設備和智能服務之中。
  • 未來,你的眼鏡或許比紙還薄
    由於這種現象的存在,普通透鏡就無法同時聚焦不同顏色的光,進而發生色差。目前大部分相機等成像系統都是通過堆疊多層透鏡來解決色差的問題,這就導致現在的攝像攝影器材不僅結構複雜而且很笨重。在解決這個問題上,虞南方團隊最新研製的超薄平面透鏡邁出了一大步。這種由「超像素」構成的平面透鏡比普通紙張還要薄。
  • 麻省理工研發出全新平面魚眼鏡頭 智慧型手機鏡頭或迎來重大突破
    財聯社(上海,編輯 黃君芝)訊,據報導,麻省理工學院(MIT)與麻薩諸塞大學洛厄爾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t Lowell)的研究人員合作設計出了一種完全平坦的廣角鏡頭,這也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全平面並且能夠產生清晰的180度全景圖像的魚眼鏡頭。
  • 科學家研發世上最輕材料 比泡沫塑料輕100倍
    美科學家研發世界上最輕的材料,把它放在蒲公英絨毛上面,也不會損壞絨毛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11月18日報導,美國科學家最近成功研發出世界上最輕的材料,其密度僅為0.9毫克/立方釐米,比常用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還要輕100倍,令人吃驚的是它由金屬材質製成。
  • 科學家開發出新型納米級LED:亮度比傳統LED增加1000倍,還能變身為微型雷射器
    該團隊還包括來自馬裡蘭大學、倫斯勒理工學院和IBM託馬斯·J·沃森研究中心的科學家,他們的研究發表在同行評議期刊《科學進展》上,論文中詳細介紹了他們的工作。他們的設備顯示亮度比傳統的亞微米大小的LED設計增加了100到1000倍。「這是製造LED的新架構。」NIST的Babak Nikoobakht說,他構思了這個新設計。「我們使用與傳統LED相同的材料。
  • 法美荷三科學家分享化學諾獎 分子機器比頭髮細1000倍
    北京時間10月5日傍晚,2016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揭曉:授予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的讓·皮埃爾·索瓦、美國西北大學的詹姆斯·弗雷澤·司徒塔特以及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的伯納德·費靈格,以獎勵他們在分子機器的設計和合成方面的貢獻,這三位獲獎者開發出了比人類頭髮絲直徑還要小1000倍的分子機器。
  • 華中科技大學研發黑科技,手機裝上它,可放大1000倍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華中科技大學再現黑科技,1000倍手機顯微鏡你知道嗎?導語:列文虎克的顯微鏡幫助我們看清世界,讓我們知道再細微的生物都是獨立的存在我們把時間推移到1723年的8月份的一個非常普通的清晨,一位名叫安東尼·范·列文虎克的老人叫來了自己的女兒和朋友,讓他們幫忙把兩封信和一個普通的包裹郵寄到倫敦皇家學會。三天後這位九十多歲的科學家與世長辭,而那兩份信件以及包裹卻是描寫的顯微鏡的製作方法。
  • 華人團隊開發出比紙薄的平面透鏡
    薄如紙張的眼鏡片、不凸起的手機鏡頭、微型醫學成像工具……華人領導的研究團隊近日研製出一種只有1微米厚的超薄平面透鏡,有望大幅降低光學器件的尺寸和重量。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應用物理學副教授虞南方團隊新近發表在《光:科學及應用》雜誌上的報告顯示,這種由「超像素」構成的平面透鏡比普通紙張還要薄。這些像素均小於光的波長,能不同程度延遲光波通過透鏡的時長,從而實現傳統透鏡的功能。   不同顏色的光通過不同介質和結構時速度不一樣,因此複色光通過稜鏡會分解成單色光,這種現象被稱為光的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