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他大學研發平面透鏡 可為汽車打造無需對焦緊湊攝像頭

2021-01-10 騰訊網

(圖片來源:猶他大學)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美國猶他大學(University of Utah)的研究人員們利用一個只有千分之一英寸厚的透鏡,打造了一款無需對焦的攝像頭。與大多數智慧型手機上的攝像頭相比,該技術具有相當大的優勢,因為傳統的攝像頭需要多個鏡頭才能形成高質量的對焦圖像。研究人員表示:「我們的平面透鏡可大大減輕攝像頭和其他成像系統的重量,降低複雜性和成本,同時功能性還得到增加。此種光學技術可實現更輕薄的智慧型手機攝像頭,改進並打造內窺鏡等用於生物醫學成像的更小型攝像頭,以及為汽車打造更緊湊的攝像頭。」

研究人員描述了新型平面透鏡,並表明其可以對相距約6米的物體保持對焦。該平面透鏡採用在平面上形成的納米結構,而不是笨重的玻璃或塑料,從而可以實現重要的光學特性,以控制光的傳播方式。

研究人員表示,此種新型透鏡除了攝影之外,還有很多有趣的應用。例如,為雷射雷達創造高效照明,這對於自動駕駛汽車等自動駕駛系統而言非常重要。研究人員還表示,他們採用的設計方法可以擴展至製造具有很多特性的光學元件中,此類特性包括極限寬帶、更易製造或成本更低。

無論是用在智慧型手機還是用於顯微鏡的傳統攝像頭都需要對焦,以確保被拍攝物體的細節非常清晰,如果距離該攝像頭的多個物體距離不同,還需要分別對每個物體進行對焦。

研究人員表示:「新型透鏡消除了對焦的需要,可讓任意攝像頭同時聚焦多個物體。傳統的攝像頭還採用多個透鏡以同時聚焦不同顏色的光,而我們的設計是通用的,可用於打造能夠聚焦不同顏色的光的單一平面透鏡,進一步大大簡化攝像頭。」

為了聚焦光線,傳統的透鏡會將平行光波轉換成球面光波,而球面光波會聚成一個焦點。研究人員實現了一個重大突破,意識到其他形狀的光波也可實現相似的效果,大大增加了透鏡設計的數量。

在選好深度對焦的最佳透鏡設計後,研究人員採用納米製造技術打造了一個透鏡原型。實驗證實,新透鏡的表現與預期一致,而且與同款傳統透鏡相比,焦距深度大了幾個數量級。

研究人員採用紅外線和相對較低的數值孔徑演示了該款新透鏡,數值孔徑表示透鏡可以接收或發射光線的角度範圍。他們計劃擴大透鏡的數值孔徑,並讓其可用於全可見光光譜。在此類透鏡實現商業化之前,還需要確保其可以大規模量產。

相關焦點

  • 猶他大學研發無透鏡攝像頭 普通玻璃用作透鏡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猶他大學(美國猶他州鹽湖城)的電氣和計算機工程師找到了一種方法,可以使用常規玻璃或是任何可透視玻璃窗作為透鏡,打造「透視」無透鏡攝像頭,開放了該應用的「無限」可能。
  • 超薄的平面「超透鏡」:未來的攝像頭和眼鏡將更輕薄!
    這種革命性的「平面」透鏡厚度僅為一微米,比紙更薄,且性能可媲美頂級複合透鏡系統。而且由於它們非常薄,所以有望顯著降低成像所用的任意光學儀器或設備的尺寸和重量,例如攝像頭、顯微鏡、望遠鏡甚至是我們的眼鏡。我們可以想像未來將出現比紙更薄的眼鏡、不會凸起的智慧型手機攝像頭、無人駕駛汽車和無人機的成像與感知系統所使用的薄片、醫療成像所用的小型工具。」
  • 研究人員受跳蛛啟發研發超透鏡 結合高效算法可測量深度距離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儘管技術在不斷發展,但是在研發方面,什麼發展都比不上進化。以跳蛛為例,儘管它們的大腦很小,卻有著令人震驚的深度感知能力,從而可讓它們從遠於身體長度幾倍的距離精確地撲向毫無戒心的目標物。
  • 研究人員開發緊湊高光譜條紋投影儀 可用於自動駕駛汽車物體識別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緊湊式高光譜條紋投影儀(Hyperspectral Stripe Projector,簡稱HSP),當與單色傳感器陣列和複雜的編程相結合時,能夠生成傳統攝像頭無法捕獲的圖像,從而實現及時3D光譜成像。
  • VR年度透鏡排行|更輕,更薄才能滿足用戶需求
    一個硬紙板,兩塊透鏡即可組成一個簡易版的VR眼鏡盒子;晶片、傳感器、顯示系統、光學透鏡、外殼結構件等零件的結合也可打造成一個性能更完善的VR頭顯。雖然這兩者在體驗感受、性能等方面千差萬別,但都需要通過那兩塊小小的透鏡將影像傳遞至人眼。這兩塊透鏡雖小,上面的學問可真不少。
  • 哈佛大學研究人員研發出偏振光攝像頭 可用於自動駕駛汽車
    彩色印片法徹底改變了攝像頭以及人類對周圍世界的看法和體驗。但是現在,有一種新的方法能夠讓人類和攝像頭了解偏振光世界。偏振光就是光振動的方向,人眼無法看見,但是某些品種的蝦和昆蟲卻可以看見,而且其能夠提供大量與之交互的物體的信息。目前,能夠看到偏振光的攝像頭用於檢測材料應力,增強對比度以實現物體檢測,以及分析材料表面質量,如凹痕或劃痕。
  • 日本研發新型雷射掃描設備 或可製成指尖大小的雷射雷達系統
    蓋世汽車訊 掃描雷射器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如超市中的條形碼掃描器以及智慧型手機上的攝像頭,此種設備依賴雷射器和探測器實現極其精確的精度。利用雷射雷達測量距離、識別目標也變得越來越普遍,其反射的雷射束可以探測周圍的環境,為自動駕駛汽車、農用機器和工廠機器人提供關鍵數據。
  • 哈佛大學成功研發全玻璃、釐米級全光譜超透鏡
    來源:映維網 作者 廣州客超透鏡平面主要通過納米結構聚焦光線,而它有望徹底改變從顯微鏡到照相機,再到傳感器和顯示器的一切。但到目前為止,大多數透鏡都能做到閃光片般的大小。儘管這種尺寸已經能夠在特定應用中實現出色的效果,但在弱光等透鏡需要大於瞳孔的條件下,我們需要更大的透鏡,比如說虛擬實境應用。現在,哈佛大學約翰·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全玻璃、釐米級的可見光譜超透鏡,並可以通過常規晶片生產方法進行製造。這份研究已經發表在《Nano Letters》期刊中。
  • 世界最薄的透鏡問世!可打造史無前例的微型化光學系統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日前宣布,該校科學家製造出世界上最薄的透鏡,僅有6.3納米厚,是人頭髮絲直徑的兩千分之一。這一課題的主要研究人員、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工程和計算機科學學院盧曰瑞博士介紹說,這一透鏡僅有6.3納米厚,而此前已製造出的最薄透鏡為50納米厚。
  • 索尼推2x2片上鏡頭解決方案:改善對焦,提升動態範圍
    索尼近日提出了 2x2 片上鏡頭(On-Chip Lens,OCL)方案,通過使四個像素共享一個透鏡,能夠在提升傳感器解析度的同時,實現更快的對焦速度與更好的準度,同時還能夠提升傳感器的動態範圍。
  • 「前沿技術」長波紅外成像用多級衍射透鏡
    ---------- 獲取更多信息,請關注我們----------受美國海軍研究署資助,猶他大學研發出寬帶輕質平板多級衍射透鏡,助力長波紅外成像系統小型化。為保證透光率,通常採用矽、鍺或硫屬化合物等製成的曲面透鏡,加工成本高且尺寸較大,顯著增加成像系統的體積和重量。研究人員通過在平面透鏡上構造一系列直徑8 μm、高度不同的微結構,形成多級衍射透鏡。該透鏡使透射光發生衍射,產生光路偏折而聚焦。模擬結果證實該透鏡聚光效率較高,像差與傳統透鏡相當。實驗中製作了2個多級衍射透鏡試樣,並安裝在兩臺商用長波紅外相機上,以驗證其實際成像效果。
  • 三分鐘快速了解,手機攝像頭行業的前世今生!
    從材質上看,攝像頭的鏡頭可分為塑膠透鏡和玻璃透鏡。玻璃透光性以及成像質量都具有較大優勢,但玻璃透鏡成本也高。因此一個攝像頭品質的好壞,與鏡頭也是有一定關係的。相對的,補色CCD多了一個Y黃色濾色器,犧牲了部分影像的解析度,但ISO值一般都可設定在800以上。
  • 華人團隊開發出比紙薄的平面透鏡
    薄如紙張的眼鏡片、不凸起的手機鏡頭、微型醫學成像工具……華人領導的研究團隊近日研製出一種只有1微米厚的超薄平面透鏡,有望大幅降低光學器件的尺寸和重量。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應用物理學副教授虞南方團隊新近發表在《光:科學及應用》雜誌上的報告顯示,這種由「超像素」構成的平面透鏡比普通紙張還要薄。這些像素均小於光的波長,能不同程度延遲光波通過透鏡的時長,從而實現傳統透鏡的功能。   不同顏色的光通過不同介質和結構時速度不一樣,因此複色光通過稜鏡會分解成單色光,這種現象被稱為光的色散。
  • 解析菲涅爾透鏡的原理及應用
    因為人臉部、膝部、手臂紅外輻射較強,正好對著上邊的透鏡;下邊較少,一是因為人體下部紅外輻射較弱,二是為防止地面小動物紅外輻射幹擾。材質一般用有機玻璃。  另一個典型例子是相機的對焦屏。現在的相機對焦屏都是磨砂毛玻璃菲涅爾透鏡,其優點是明亮和亮度均勻。對焦不準時,在對焦屏上的成像是不清晰的。為了配合更精確地對焦,一般在對焦屏中央裝有裂像和微稜環裝置。
  • 受跳蛛啟發,哈佛大學開發緊湊高效的深度傳感器
    以跳蛛為例,儘管大腦細小,但其依然具備令人印象深刻的深度感知能力,這使得它們能夠精確地突擊毫無戒心的獵物。受其啟發,哈佛大學約翰·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緊湊而高效的深度傳感器,並可用於微型機器人,小型可穿戴設備,或輕型虛擬實境/增強現實頭顯。這款組件將多功能扁超透鏡與超高效算法結合在了一起,只需單次捕獲即可測量深度。
  • 最實用的智能眼鏡:自動對焦、解決老花眼困擾
    美國猶他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的智能眼鏡,並沒有 Google Glass 或者微軟 Hololens 那樣的增強現實功能,也不能拍照攝像。其外表看上去更是平淡無奇。但雷鋒網認為,它或許是眼鏡行業最具革命性與實用性的創新技術。它先進在哪裡?四個字:自動對焦。
  • 最實用的智能眼鏡:自動對焦 解決老花眼困擾
    美國猶他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的智能眼鏡,並沒有 Google Glass 或者微軟 Hololens 那樣的增強現實功能,也不能拍照攝像。其外表看上去更是平淡無奇。但雷鋒網認為,它或許是眼鏡行業最具革命性與實用性的創新技術。它先進在哪裡?四個字:自動對焦。
  • 南京大學科研團隊開發平面太赫茲光子元件
    現代工學院胡偉、陸延青團隊開發平面太赫茲光子元件   ICCSZ訊 最近,(南京大學)現代工學院胡偉、陸延青團隊利用光控取向的液晶聚合物柔性薄膜開發出多功能平面太赫茲光子元件,提供了一種太赫茲波前調控的全新解決方案。
  • 世界上第一個平面超廣角魚眼鏡
    important}麻省理工學院和麻薩諸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世界上第一個平面超廣角魚眼鏡這是第一款由單片玻璃製成的扁平魚眼鏡頭,厚度為1mm。普通的球形魚眼鏡頭是由多塊玻璃製成的,這些玻璃經過設計可以使光線彎曲,從而產生圓形的廣角圖像。取而代之的是,新開發的平面透鏡通過利用「微小結構」來捕獲廣角全景照片,這些微小結構會在較昂貴的球形魚眼鏡頭中代替彎曲的玻璃元件來散射光。
  • 眼鏡片薄如紙手機鏡頭凸變平 平面透鏡「瘦身」
    揚子晚報/揚眼記者 楊甜子 華人團隊開發出 比紙薄的平面透鏡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應用物理學副教授虞南方團隊新近發表在《光:科學及應用》雜誌上的報告顯示,這種由「超像素」構成的平面透鏡比普通紙張還要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