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鏡片薄如紙手機鏡頭凸變平 平面透鏡「瘦身」
薄如紙張的眼鏡片、不凸起的手機鏡頭、微型醫學成像工具……華人領導的研究團隊近日研製出一種只有1微米厚的超薄平面透鏡,有望大幅降低光學器件的尺寸和重量。未來,用上了「比紙薄的平面透鏡」,我們的生活會有怎樣的變化?記者特邀南大、南工大等高校的老師做了解讀。
-
南京大學科研團隊開發平面太赫茲光子元件
現代工學院胡偉、陸延青團隊開發平面太赫茲光子元件 ICCSZ訊 最近,(南京大學)現代工學院胡偉、陸延青團隊利用光控取向的液晶聚合物柔性薄膜開發出多功能平面太赫茲光子元件,提供了一種太赫茲波前調控的全新解決方案。
-
科學家開發出比人的頭髮還要細一千倍的平面透鏡
科學家開發出了比人的頭髮細一千倍的透鏡。它可以用作智慧型手機中的相機鏡頭,也可以在需要傳感的許多其它設備中使用。該透鏡由與光相互作用的納米柱陣列上的單個納米矽層組成。通過光刻法印刷結構,光刻法是用於製造電晶體的公知技術。這種鏡片被稱為超透鏡或超級透鏡,英語:metalens 或 superlens,指通過使用超材料超出衍射極限的透鏡。衍射極限是常規透鏡和顯微鏡的一個特徵,該特徵限制了其解析度的精細度。
-
科學家開發出動態超表面透鏡技術—新聞—科學網
從數位相機、纖維光學中的高帶寬到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的實驗室設備,透鏡技術在各個尺度均取得進展。
-
研究人員開發出比人的頭髮細一千倍的平面透鏡
圖片來源:Augusto Martins / USP聖保羅大學聖卡洛斯工程學院(EESC-USP)的研究人員在巴西開發了比人的頭髮細一千倍的透鏡。它可以用作智慧型手機中的相機鏡頭,也可以在依賴傳感器的其他設備中使用。
-
科學家研發全新平面透鏡 比頭髮還細1000倍
財聯社(上海,編輯 黃君芝)訊,據有125年歷史的《美國化學會志》(ACS Publications)報導,聖保羅大學聖卡洛斯工程學院(EESC-USP)的科學家們研發出了一種比人類頭髮還細1000倍的平面透鏡。
-
科學家研發全新平面透鏡 比頭髮還細1000倍
財聯社(上海,編輯 黃君芝)訊,據有125年歷史的《美國化學會志》(ACS Publications)報導,聖保羅大學聖卡洛斯工程學院(EESC-USP)的科學家們研發出了一種比人類頭髮還細1000倍的平面透鏡。它可以用作智慧型手機中的相機鏡頭,也可以在需要傳感的許多其它設備中使用。
-
科學家研發全新平面透鏡,比頭髮還細1000倍
文 | 財聯社 黃君芝據有125年歷史的《美國化學會志》(ACS Publications)報導,聖保羅大學聖卡洛斯工程學院(EESC-USP)的科學家們研發出了一種比人類頭髮還細1000倍的平面透鏡。它可以用作智慧型手機中的相機鏡頭,也可以在需要傳感的許多其它設備中使用。
-
超薄的平面「超透鏡」:未來的攝像頭和眼鏡將更輕薄!
第三,哈佛大學約翰·保爾森工程和應用科學學院(SEAS)的科學家團隊開發出首個超透鏡,它可以將整個可見光光譜(包括白光)聚焦到同一個點,並達到很高的解析度。研究人員利用了他們在光學「超表面(metasurfaces)」方面的專長,製造出由像素或「超原子(meta-atom)」組成的平面透鏡。每個超原子的尺寸僅為光波長的幾分之一,並能不同程度地推遲通過它的光線。
-
創紀錄的超透鏡可能會革新光學技術
傳統的光學透鏡通過玻璃等的厚度變化來調節入射光相位實現聚焦的,這樣的透鏡體積大、笨重、而且只能將光聚焦在有限的幾個波長上。隨著光學科技的不斷發展,傳統光學透鏡難以滿足如大規模集成、器件小型化、功能多樣化等要求。為此科技人員開發出了超透鏡(英語:metalens)。
-
創世紀:鏡頭革命,從超構表面到超構透鏡
2012年研究團隊將其應用於無像差平面透鏡和軸鏡的設計和示範上並可實現遠場衍射極限以下的聚焦和成像,該結構可提供光的相位和幅度的亞波長空間解析度。研究團隊基於等離子超構表面設計製造並演示了兩個具有釐米級焦距的平面透鏡和一個角度為β= 0.5°的軸鏡。即使在高數值孔徑(NA)下也沒有單色像差,實驗結果與使用偶極模型的分析計算非常吻合。同時仿真結果也表明這種無像差設計適用於例如平面顯微鏡物鏡等高數值孔徑的透鏡。
-
從超構表面到超構透鏡
通過光與納米尺度排列的偏原子的局部相互作用,提供對穿過結構化平面的波前的相位,幅度和偏振態的控制。利用當前的製造技術,可以對相位,幅度和偏振態進行工程設計,從而可以對散射場進行局部控制,並模製光流以創建自然材料無法比擬的光學效果。與傳統的折射光學元件相比,這項技術已顯示出有望實現形式-功能關係的根本改變。
-
猶他大學研發平面透鏡 可為汽車打造無需對焦緊湊攝像頭
研究人員表示:「我們的平面透鏡可大大減輕攝像頭和其他成像系統的重量,降低複雜性和成本,同時功能性還得到增加。此種光學技術可實現更輕薄的智慧型手機攝像頭,改進並打造內窺鏡等用於生物醫學成像的更小型攝像頭,以及為汽車打造更緊湊的攝像頭。」 研究人員描述了新型平面透鏡,並表明其可以對相距約6米的物體保持對焦。
-
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透鏡改善光學和數據傳輸的性能
研究人員開發出了新的3D列印微透鏡,具有可調節的折射率,這一特性使其具有高度專業化的光聚焦能力。研究人員表示,這一進展將通過顯著提高計算機晶片和其他光學系統的數據路由能力來改善成像、計算和通信。這項研究由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研究人員Paul Braun和Lynford Goddard領導,首次展示了以亞微米精度調整光線彎曲和通過透鏡的方向的能力。該研究結果發表在《Light.Science and Application》雜誌上。
-
MEMS與超透鏡相結合,在傳感器中操控光線
DOE)阿貢國家實驗室與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合作,首次將在光通信、生物成像、雷射雷達(LIDAR)系統中廣泛應用的兩種技術:微機電系統(MEMS)和超透鏡結合到了一起,成功地製造出位於MEMS平臺頂層之上的超透鏡。
-
世界上第一個平面超廣角魚眼鏡
important}麻省理工學院和麻薩諸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世界上第一個平面超廣角魚眼鏡麻薩諸塞州洛厄爾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型魚眼鏡頭,該眼鏡是扁平的並且由一塊玻璃製成。取而代之的是,新開發的平面透鏡通過利用「微小結構」來捕獲廣角全景照片,這些微小結構會在較昂貴的球形魚眼鏡頭中代替彎曲的玻璃元件來散射光。研究人員介紹的這種鏡頭是為紅外照相而製作的,但研究小組表示,也可以對其進行修改以用作常規的可見光譜鏡頭。平面設計最終比球形多元件鏡片更緊湊且生產成本更低。
-
物院新聞 | 周建英教授、李俊韜教授、梁浩文副教授團隊發表超大數值孔徑超構透鏡綜述論文
光學透鏡的數值孔徑是光學成像系統最重要的基本參量之一,衡量著光學系統收集光子能力的強弱。對於顯微系統,數值孔徑越大,成像光斑越小,成像細節越清晰。傳統的大數值孔徑顯微物鏡體積大、價格昂貴、結構複雜、功能單一,不利於多功能維度顯微成像的應用。
-
傳統光學透鏡和菲涅爾透鏡有什麼不同?
傳統透鏡和菲涅爾到底有什麼不同,今天我們一起來聊聊。傳統透鏡比較厚重,而且尺寸較小;菲涅爾透鏡輕薄、大尺寸。菲涅爾透鏡原理是法國物理學家奧古斯汀.菲涅爾(AugustinFresnel)發明的,將球面及非球面的透鏡轉化輕薄型平面形狀透鏡,而達到同樣的光學效果,再通過超精密加工方式,在平面表面加工出大量光學級環帶,每個環帶都發揮獨立的透鏡作用。菲涅爾透鏡是實現透鏡大型化、平面化,輕薄化最佳方式。
-
原子厚透鏡的激子共振調諧
在現在發表在《Nature Photonics》上的一項新研究中,喬裡克·范·德·格羅普(Jorik van de Groep)和史丹福大學以及中佛羅裡達大學的光學與光子學院的材料研究人員團隊設計了一種原子厚的光學受控元件。他們直接從單層二硫化鎢(WS2)中雕刻出了基體。該材料在可見光譜範圍內顯示出強烈的激子共振。
-
VR年度透鏡排行|更輕,更薄才能滿足用戶需求
菲涅爾透鏡:主流VR頭顯的主流透鏡VR頭顯中的透鏡是基於不同的視覺場以及在局部空間中營造出不同的畫面深度感知,在用戶大腦視覺系統中形成一個VR視場。而這個VR視場的主要限制因素是透鏡,而非瞳孔。為了得到更寬廣的視場,需要縮短用戶眼球與透鏡間的距離,或增加透鏡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