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安定山水詩一組
壺觴不醉忘情客,山水偏宜避世人。
作者簡介
劉安定,湖南湘潭人。現為湘潭讀山詩社社長、廣州市詩詞書畫學會會長、曾國藩研究會特聘專家,長期致力於曾國藩和湖湘文化研究、詩詞楹聯研究工作。
個人專著、與人合著或主編有:《八指頭陀傳》《八指頭陀生平年表簡編》《湘潭譚半農先生詩集箋注》《湘潭三楊詩文詞箋注》《湖南歷代文化世家傳——湘鄉曾氏卷》《湘潭古聯集萃》等十餘種。
01
黃姚古鎮成一律
行吟最愛賀州山,粵魄湘魂擁桂巔。
一鎮臨江存古韻,幾人繞宅送流年。
重簷疊石來時路,烈酒濃茶宿世緣。
溪隱龍蛇尋不到,忽然劃出客家船。
觀昭山修復劉錡故居
舊宅當年倚翠微,將軍掛印戰場歸。
丹書事業追宗澤,武穆勳名等嶽飛。
溝壑不隨遷客老,江山常與故人違。
幾間茅舍重營造,夢裡昭潭映夕暉。
南昌海昏侯國遺址有吟
沉酣一夢兩千年,為帝為王事不鮮。
器物有靈昭漢史,典章著意續遺篇。
斬蛇家世衣冠盛,逐鹿山頭草木妍。
故國南昌今易改,重標姓字在新天。
池州翠微亭重陽詩會,得一律
又採樊川舊菊花,詩人足跡最堪誇。
摩挲石刻吟秋浦,領略雲封小九華。
短鬢風塵身已寄,重陽心事影初遮。
河山改後魂猶在,只把閒情付酒家。
謁衡陽石鼓書院,佔一律
石鼓銷停久未鳴,何妨更替作書聲。
三江水匯斯文地,一院風來異俗情。
好攬嶽雲開抱負,常摩碑版問崢嶸。
他年我若能歸隱,黌舍重臨補學名。
謁衡陽彭玉麟故居
渣江舊宅等閒看,白玉麒麟刁鬥寒。
前代至今昭勁節,斯時何處覓清官。
梅花顏色中流韻,海日文章大將壇。
莫問當年三不要,至今猶盼故鄉安。
02
謁湘西草堂,拜王船山墓
漠漠衡雲道已孤,湖湘油盡欲燈枯。
天遺聖哲開生面,地發文明至奧區。
二百年來冠蓋盛,數千裡路虎狼娛。
幽微精警無多讓,嶽色江聲擁大儒。
遊深圳錦繡中華民俗文化村,佔得一律
卌年故事說鵬城,此處煌煌氣韻生。
一國山河全統領,滿園顏色盡邀迎。
風皆舊域清涼味,雨作中華朗潤聲。
北雁有時歸去晚,遊人個個憶南行。
深圳有懷
鵬城今夜夜深沉,一枕悠悠逐夢心。
行止廿年疏鬢髮,窮通四海溼衣襟。
平生不慣官場味,老去尤耽客路吟。
多少弄潮人影過,潮流拍岸寂無音。
石鼓有吟,此處近趙啟霖宅也
巨鼓遺塵久未鳴,人間正起不平聲。
雲開倦眼天如洗,石壓青原地欲傾。
願使洪荒真斧鑿,來銷斯世亂刀兵。
愚頑我亦多憂患,良策何時到帝京。
株洲耕食書院有吟
自眠自食自深耕,仙嶺雲開靜氣生。
嘗藥神農粱稻熟,娛親孝子彩衣更。
溪流竹徑供終老,月色荷塘致太平。
飲罷不知山勢變,又聽隱隱讀書聲。
過韶山棠佳閣石前有吟
女媧遺此又何妨,為物為人異樣光。
巨石有靈尊太后,殘篇無字說乾娘。
龍蛇漫野天風勁,稻菽生煙海日藏。
逐鹿歸來名姓改,依然小路達湘鄉。
註:此處即毛偉人外婆家也,山下有石,毛母因前二胎均夭折,生下三胎後,恐其不活,遂抱至外婆家後山龍潭,拜石觀音為乾娘,寄名「石三」。
03
謁湘鄉金石狀元故裡,禮狀元塔
科名鼎盛古湘鄉,一代魁星耀眼光。
冠蓋巍然銀杏樹,風流仰止狀元郎。
每從宋室悲南渡,卻話龍城有舊藏。
石塔崢嶸千百載,分明如劍指穹蒼。
疫後抵湄江,時逢五四
中年故事久蒙塵,回首唯憐劫後身。
每見龍蛇侵白日,尤多患難致青春。
壺觴不醉忘情客,山水偏宜避世人。
百載風華成一夢,如何斯景對斯民。
庚子清明祭掃曾文正墓
文正墳頭乞太平,年年此際感懷生。
冰魂未逝休開眼,時疫方殷怕出聲。
劫至人天求血性,事哀中外仰精英。
春風萬裡桐溪寺,寞寞山河草木榮。
杏花村行
漫說池州不足誇,晚唐風雨織如紗。
已無太守還詩債,知是樊川誤杏花。
轉世牧童猶似我,鄰山佛子正烹茶。
東南形勝清明路,且覓當年舊酒家。
註:太守:明天啟池州太守顧元鏡,有《杏花村》云:「牧童遙指處,杜老舊題詩……」
鄰山:九華山。
深圳灣紅樹林觀鳥
潮打鵬城復港城,一灣水任鷺鷗盟。
天連兩岸雲來往,船過千礁影晦明。
都市風光雙眼亮,漁村故事卌年生。
魚潛鳥落波紋靜,大海何須辨濁清。
應徐衡先生之邀,至南嶽山居夜飲,仰其高致,有成一律
名山高士兩相宜,聚首深齋與世遺。
紫薯新收兼佐酒,青松偶落似敲棋。
閒遊倦客思同隱,細嚼禪詩可療飢。
醉後不知天漸白,竹林時見囀黃鸝。
衡山詩會,二賢祠祭祀王船山、朱熹、張栻,口佔一律
唱酬臺畔仰尊崇,深寺高賢勝境同。
滿樹燃成銀杏火,一坡秀出竹林風。
已無絕學朱張遠,想見知音霜雪融。
最嘆湖湘人物老,祠前留我覓歸鴻。
04
己亥秋重遊明顯陵再吟
家業相隨帝業銷,兩行石像憶明朝。
郊原無恙歸荊楚,天地何曾有舜堯。
歌老莫愁鄰宅女,聲聞嘉靖御河橋。
斯時又見秋風起,誰欲張弓射大雕。
沙洋縣油菜博物館有吟
思來我亦是農人,一見金黃倍覺親。
花有芳姿嘗悅目,籽多溫飫最安民。
詩家愛賦蒼生計,田舍猶存赤子身。
想像沙洋原野上,深秋仿若變新春。
舟遊漳河口佔
漳河秀水及吟身,又作荊門渡遠人。
李白疏狂遊舊國,王維隱逸是芳鄰。
兩湖疆域終歸楚,三戶風煙已滅秦。
文武衣冠全盛後,我來照影碧粼粼。
江陵道中
江漢平原一望空,斜陽默送晚歸風。
大湖遠逝深秋水,長路難停久客鴻。
逆旅文章傳屈賈,名山事業隱刀弓。
我來不為憂家國。識得荊州在道中。
夜飲茅臺鎮,口佔一律
黔中玉液共誰溫,我是劉伶嫡子孫。
一夕鼾聲籲冷暖,滿城酒幌送晨昏。
風來赤水深黃色,雲亦酡顏淺醉痕。
醬味幽香彌已久,夜郎只合駐詩魂。
重遊深圳蓮花山,於黃默堂居士塔前口佔一律
重來此地踏蓮花,似覺前身是佛家。
夏草涼深雲氣靜,木棉紅盡樹陰斜。
名山高臥埋居士,上駕南巡趕亂鴉。
多少浪遊人過往,觀音座下討生涯。
登杜甫江閣懷少陵,用「青」韻
江流激蕩閣崢嶸,曠代吟聲不忍聽。
此處山河憂社稷,從來雨露共雷霆。
嗟無聖主天心老,哭到蒼生血氣青。
大國詩人窮餓死,痴魂猶自問湘靈。
05
重遊池州杏花村口佔一絕
載酒牽牛苦未逢,江堤攔住杏花風。
忽然證得前生境,我是當年小牧童。
與惠陽諸友食客家菜,醉題一絕
大亞灣邊酒一杯,相逢子路與顏回。
我今亦似東坡醉,辜負幽幽嶺表梅。
謁惠州西湖蘇軾侍妾王朝雲墓得一絕
芳冢孤亭兒女身,添香紅袖已非真。
東坡去後何須問,留得西湖伴美人。
重遊茅臺鎮口佔一絕
香氣彌城捧一卮,好隨文字散相思。
平生得句多關酒,不到仁懷豈是詩?
西昌開海節二題
一
一山一水一名城,競起威風鑼鼓聲。
載得漁家仙子去,魚王開海制長鯨。
二
揚帆放棹駛徐徐,祭罷先人眉眼舒。
今夜歸來邛海上,一船明月一船魚。
涼山火把節三題
迎火
北鬥星移指上頭,彝家兒女樂豐收。
阿哥阿妹來相會,燈月齊輝唱不休。
頌火
火裡奔忙大祭司,口吞腳燙展威儀。
神靈請罷開黃傘,正是群黎選美時。
送火
燃惡燒魔降吉祥,大涼山下火龍長。
邛都風物如斯好,但為先民守故鄉。
邛海溼地公園四首
邛海遊船
柳下蓮間菱角新,邛池忙煞放排人。
知君愛向西昌住,一點船篙香滿身。
邛海賞荇菜
參差荇菜散金黃,疑是詩人返故鄉。
窈窕依然皆淑女,此生能不愛西昌?
邛海睡蓮
一船詩話一船春,冷落池中睡美人。
休把長篙胡亂點,香波只與此花親。
邛海雞冠刺桐
如花當路為君開,枝上紅冠自剪裁。
疑是彝民持火把,山人心事不須猜。
文字:劉安定
配圖:來自網絡
編審:安全東 崔德煌 陳顯赫
主編:陸玉梅
助編:侯明 青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