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度中國青年豐田環境保護獎項目扶持獎類

2021-01-08 搜狐網

  1.再造秀美四川--四川地震災區重建中的垃圾處置及循環利用項目:

  四川汶川等地發生特大地震災害後,在重建中出現了農村生活垃圾處置不當而造成了次生環境汙染的突出問題。項目提案單位針對這一現狀,依託其熟練掌握的國內外垃圾處理和分類回收的先進技術,提出先通過開展環境宣教使四川地震災區農村居民了解汙水處理和垃圾分類的意義和方法;選擇在部分鄉鎮建立垃圾分類試點,進而引導有條件的鄉鎮發展種植有機茶葉、工藝品製作等有特色的生態農業,全面實現災區垃圾的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

項目的實施將改善地震災區的生態環境,保證災區群眾的飲水安全,幫助災區實現綠色重建,並推動災區農村走上環保致富之路,為地震災區實現科學發展與和諧發展打造一個成功案例。

  2.河南青年環保汙染防控研究基地項目:

  國家實施「中部崛起」戰略以來,河南工農業發展加速,由此造成的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形勢也日益嚴峻。項目提案單位針對這一客觀事實,提出依託於在環保研究方面處於領先地位的河南師範大學,凝聚一批河南省內青年科研骨幹,成立河南青年環保汙染防控研究基地,圍繞當前河南省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深入開展化學品汙染防治及修復、環境汙染控制、綠色化學、環境分析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科研成果為河南乃至全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汙染防控、節能減排和生態修復提供技術支撐,為構建資源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實踐提供有益的智力支持。

  3.三峽庫區長江幹流巴東段漂浮物清理打撈工程項目:

  三峽大壩蓄水後,由於水流變緩,港灣較多,來自於長江上遊及庫區巴東縣境內7條支流內的農作物根莖、草木枝葉、生活垃圾等大量在長江巴東段的回水區和港灣區聚積,既汙染三峽庫區水質,又可能引起礙航等船舶安全通行。項目提案單位針對這一隱患,依託於多年來清理長江漂浮物的實踐經驗,提出用環保清漂船隻對三峽水庫幹流湖北巴東段水域內39公裡水面所有的漂浮物進行打撈、清理、轉運和處理。該項目的實施,將有助於三峽庫區的生態修復和景區美觀,確保三峽工程的防洪、通航、發電等功能的安全運行,為成功解決三峽工程生態安全這一舉世矚目的環境課題做出突出貢獻。

  4.寧夏吳忠市「做環保文明使者 建青春和諧家園」項目:

  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生活汙水、垃圾、農業生產及畜禽養殖廢棄物排放量增大,農村地區環境狀況日益惡化。項目提案單位針對這一現狀,提出開展「做環保文明使者 建青春和諧家園」系列活動,通過在寧夏吳忠市的農村青年中開展農村生態環境道德教育、建設農村環境綜合治理示範點、營造青年生態志願林等實踐活動,組織引導農村青年積極投身農村環境整治,深入推進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該項目的實施將為促進當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弘揚良好社會風尚、構建和諧文明的新農村做出積極貢獻。

  5.災後賑濟物資儲備回收再資源化及次生環境危害減量示範項目:

  項目提案單位針對四川地震災區災後重建過程中賑災物資存在使用不當而造成資源嚴重浪費和次生環境汙染的問題,提出建立政府部門、新聞媒體和民間環保組織的溝通機制。通過調研災區平板過渡房、救災帳篷、礦泉水瓶、醫療垃圾、消毒劑的使用和回收情況及其對災區造成的環境影響,掌握地震災區賑災物資使用的一手資料,進而建立救災物資儲備、回收和再資源化示範區,引導災區其他地區科學、有效地使用賑災物資,從而節約賑災物資,並避免因救災特殊物資使用和保管不當而造成的環境次生災害。項目的實施將為當地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災區的生態修復,提高當地生態文明建設水平提供可借鑑範例。

  6.北京地區水華防治示範研究

  近年來北京市湖泊水庫富營養化問題突出,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項目提案單位針對這一現狀,依託長期從事水華現象防治研究的科技優勢,提出採用先進的生物和微生物治理技術,在受汙染的水體投放生物製劑,利用微生物和水生植物、慮食性魚類的生物活動來淨化水質,達到清除養分、徹底根除湖泊富營養化問題的目的。該項目的實施將促成北京周邊地區湖泊和水庫水質的改善,帶動北京生態環境狀況整體好轉,並為其他地區治理湖泊水庫富營養化的實踐提供經驗借鑑。

  7.「減少養殖汙染,保護水環境」潢川縣農村養殖汙染防治項目

  因農村養殖汙水亂排亂放等原因,河南省小潢河流域的水環境嚴重惡化,汙水治理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項目提案單位利用其多年來從事農村環保的豐富經驗,計劃建設2-4個養殖汙染防治示範點,採用混凝-脫氨-好氧生化處理養殖場廢水的先進工藝,確保養殖汙水的達標排放,並將成功經驗廣為推廣。該項目的實施將有助於提升養殖場的治汙能力,探索農村社區養殖汙染防控的長效機制,為養殖汙染這一普遍存在的環境問題提供成功治理範例。

  8.一次性筷子再資源化回收利用宣教活動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一次性筷子的用量顯著上升,由於缺乏回收再利用的途徑,造成木材資源大量浪費。項目提案單位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依託於國家級電視媒體,宣傳推廣一次性筷子回收再利用的意義,擬實現受眾面達1000萬人次,減少使用一次性筷子兩億雙。該項目的實施將有助於提高一次性筷子的使用效率,促進木材資源的循環利用,減少森林的砍伐量,同時增強公民的資源節約意識,推動生活消費品的再資源化。

  9.京北第一溼地草原保護項目

  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有京北第一溼地草原之稱,是京津地區的重要水源地和生態屏障。由於長年乾旱少雨和載畜量過大等問題,目前當地生態環境非常脆弱。在此情況下,項目提案單位從發展循環經濟的角度著眼,提出通過圍欄禁牧、人工種草、給當地學生、群眾和遊客進行環保宣教等方式,改變當地以往不可持續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項目的實施將有助於喚起社會各界對項目區生態的關注和重視,打造一個社會力量參與當地生態修復的平臺,進一步遏制區域內荒漠化傾向,改善周邊環境和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確保京津地區的生態安全。

  10.「建設美好家園」生態宣講實踐活動

  面向青少年的環境教育長期以來缺乏足夠的組織平臺和陣地化的手段。針對這一問題,項目提案單位以甘肅省蘭州市蘭山青少年營地為依託,計劃面向全省青少年開辦環保知識講座、培訓班,舉辦青少年素質夏令營等活動,並組織廣大青少年在營地開展以環保為主題的手工創作、知識競賽、生態實踐考察、生態監測和生態現實教育等活動。該項目擁有完備的保障機制,其組織動員方式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它的實施將推動環境教育在西北地區的的普及和發展,烘託當地加強環境教育、弘揚綠色文化、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綠色西部的良好社會氛圍。

  11.靈丘南山植被自然恢復項目

  靈丘南山地處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過渡地帶,乾旱、風沙、水土流失等自然災害嚴重。面對這一現狀,項目提案單位計劃用三年時間封山禁牧,深入研究植物的自然變遷過程和趨勢,同時從各地引進有利於改善生態環境的植物約200種,建立一個野外植物園進行封閉式管護,進而幫助荒山實現自然恢復。該項目創意生態價值、科研價值明顯,將為當地的生態修復提供科學依據,前沿性較強,如實施得當可能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和評價。

  12.淮河汙染區地表飲用水淨化與汙染監控網絡

  淮河汙染已經長達20餘年之久,沿岸居民因長期飲用被嚴重汙染的地下水,發病率長期居高不下。項目提案單位計劃以河南省沈丘縣大褚莊為示範點,給試點村每戶農民安裝淨水器,建造沼氣池,對區域內企業排汙口進行實時監控,同時招募志願者進行超標排放汙染水的識別、淨水器及沼氣池的使用和維護常識等培訓,提升當地群眾的環保覺悟。項目的實施將改善淮河流域村莊落後的環境衛生狀況,降低村民癌症等環境疾病的發病率,並有望建立淮河排汙口公眾監控網絡,遏制沿河企業偷排行為,從而推進當地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13.建立綠色書架,構建綠色校園

  中國每年都有近千萬大學生畢業離校,他們處理和丟棄的書籍總量超過千萬冊,這造成了大量的資源浪費。針對這一問題,項目提案單位積極響應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號召,提出與高校圖書館合作建立環保綠色書架的方式,以北京地區10所高校為著力點,利用不同年級大學生之間的互動,將書本循環使用,構築大學生之間實現綠色消費的平臺。該項目創意新穎,針對性強,它的實施將提升現有書本資源的使用效率,間接減少對紙漿上遊資源的過度開採,在大學生中推廣綠色消費觀念,推動消費資源的再利用。

  14.《綠色中國》公眾環境影響評介網站項目

  針對當前網際網路上關於環境保護問題點評的專門網站相對較少且影響力不夠的現實,項目提案單位提出整合各方優勢資源,通過與十六家環保組織的合作,發起「分享你心中的綠洲」活動,建立中國第一家大規模的專業環境保護點評網站,並在環保志願者中進行推廣,將遍布全國各地的環保志願者通過網際網路串聯在一起。該項目的實施將可能形成一個全國範圍的環保互動網絡平臺,構建一個便捷的環保宣傳路徑,推動環保志願者之間的交流,拉動公眾對環保熱點題材的有效參與。

  15.我的綠色長徵━80後綠萌志願者行動

  80後作為新興的社會群體,如何引導他們承擔環境責任,提供機會讓他們投入環保行動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項目提案單位以建立「80後綠萌行動」網站為著力點,通過創辦《80後綠萌行動通訊》,與媒體開展《80後綠色使命》徵文比賽,以及開展戶外體驗、座談、小組探討等方式,讓環保意識教育走進80後群體,促使廣大80後青年在生活觀念和行為上的改變。該項目的實施將有助於提高80後青年的環境意識,促使他們承接傳統生態文明,引導他們成為重要的環保生力軍。

  16.全球極度瀕危鳥類「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保育行動

  黑嘴端鳳頭燕鷗是當前全球極度瀕危鳥類,全球數量不足50隻,生存狀況不容樂觀。項目提案單位根據其多年的觀鳥護鳥經驗,圍繞黑嘴端鳳頭燕鷗在福建的棲息地——閩江口溼地,開展清理垃圾、鳥類救助等行動,同時通過與當地林業部門合作,在福建全省沿海漁村和學校開展保護宣傳行動,以講座、圖片展覽、分發宣傳品、組織觀鳥等形式,宣傳保護該物種的重要性。該項目的實施,將有利於黑嘴端鳳頭燕鷗以及溼地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並促進當地人與自然關係的持續改善。

  17.5.12災後生態廁所在災區的示範和推廣項目

  四川地震災區目前的生活環境問題十分突出。項目提案單位依託於其建築領域的技術優勢,計劃培養一支由本土村民組成的生態廁所施工隊伍,為四川地震災區修建10座糞尿分集式生態廁所,重點覆蓋中長期居民安置點、學校、村莊及少數民族地區。該項目最大限度地實現了廢物再利用,確保了生態廁所具備抗震、通風、無異味等特點。它的實施將促使災區環境衛生狀況進一步改善,喚起社會對地震災區環境衛生的關注,對災後重建過程中的生態文明建設具有啟示意義。

  18.保衛地球之腎,拯救紅樹林

  紅樹林屬於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是海洋生態體系的重要組成,近年來由於環境惡化,我國的紅樹林數目不斷減少。項目提案單位針對這一情況,利用其宣傳和動員方面的突出優勢,計劃組織志願者考察廣東境內的沿海紅樹林資源,在學校、圖書館開展保護紅樹林展覽,帶領市民種植紅樹林,編制紅樹林綠地圖,印刷《海之子——紅樹林保護手冊》等,在東莞市中小學中發起「廢舊報紙換紅樹」行動。該項目的實施將提高東南沿海地區公眾保護紅樹林的熱情,為公眾參與紅樹林保護提供有效平臺,並推動我國紅樹林資源的恢復和增長。

  19.白洋澱自然村生態修複試點項目

  白洋澱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淡水湖泊,是北京周邊地區水環境和氣候環境的重要依託。近年來,澱區生態環境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項目提案單位基於多年來對澱區環境的研究,計劃在進一步對當地整體生態環境進行深入調研與分析後,探索出一種行之有效的治理與修複方式,在汙染狀況比較典型的自然村建立試點,在村內修建排汙管道、汙水處理設施以及垃圾分類回收站,然後將試點工程的先進經驗進一步推廣到澱區其他自然村。該項目的實施將會帶動當地旅遊、養殖等產業的迅速發展,探索一條湖區農村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

  20.保護中華秋沙鴨項目

  中華秋沙鴨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全球僅存不足千隻,被列入國際瀕危鳥類名錄。江西弋陽是世界最大的中華秋沙鴨越冬棲息地。為保護中華秋沙鴨資源,項目提案單位計劃立足於江西弋陽,通過宣傳教育讓中華秋沙鴨越冬棲息地的村民們認識到保護該物種的重要性,並通過實地觀測了解該物種的數量變化、遷徙規律等,完成中華秋沙鴨的調查分析報告,提供給主管部門,及時解決一些影響中華秋沙鴨生存的環境問題。該項目的實施將有利於保護中華秋沙鴨等瀕危鳥類,提升當地民眾的動物保護意識,促進當地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

  21.「同一條河」渭河健康生命行——陝西省保護母親河活動

  渭河是黃河的最大支流,近年來因缺乏保護,渭河流域內出現了嚴重的環境問題。為了喚醒公眾保護渭河的意識和自覺行動,項目提案單位計劃通過工程建設、生態監護等5大板塊的協同互動,採用在渭河沿岸植樹造林、渭河環保人物宣傳、渭河人家訪談等方式,促進沿河生態文明的普及。該項目擬動員超過10萬社會公眾,共同推動渭河流域的綜合治理,促使「開發傳承渭河文化,造就人水和諧、綠色健康的渭河」遠景目標的實現,促進陝西省及中原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22.甘肅省環境信息公開與公眾參與推廣交流項目

  為加強民間環保組織以及公眾用法律手段推動環境治理的能力,提升公眾參與水平,項目提案單位計劃在甘肅省蘭州市組織2期《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應用學習培訓和4期《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培訓,通過開展環境信息公開和舉辦利益相關方座談會,整理公眾參與環境影響評價的可行性方案,組織參與規劃建設項目和汙染企業的第三方審核等多種方式,為公眾參與環保提供更多的公共平臺。該項目的實施將有望在保障項目區公眾的環境知情權和促進當地環保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方面發揮積極影響。

  23.「水清淮河源」行動—淮河源農村水汙染綜合治理示範

  近年來,淮河流域汙染問題日趨嚴重,為治理汙染必須正本清源。為此,項目提案單位提出了「水清淮河源」行動,在淮河發源地——河南省信陽市的十個縣設立20個環境監護點,通過宣傳、培訓和研討活動,教育農民愛護水資源,並建立以村為基礎的「鄉村水資源管理體系」,制定和實施《鄉村愛水公約》,並建立鄉村沼氣協會,解決農村大面積水汙染問題。該項目的實施將有助於實現「水清淮河源」的目標,為解決淮河流域的水汙染問題發揮積極作用,並為各地農村水資源保護和汙染防治的實踐提供有益借鑑。

  24.溼地大型水生植物生物多樣性監測評價方法的研究

  太湖藍藻事件出現以來,各方都在獻計獻策,推動太湖汙染問題的解決。目前,水生植物修復正日益成為太湖生態環境治理的主要手段,然而如何評價水生植物多樣性對沿湖生態環境的影響卻缺少科學標準。為此,項目提案單位作為環境監測實施部門,依託於先進的監測設備和監測手段,借鑑國內外生物多樣性評價方法與經驗,以本土植物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大型水生植物多樣性的調查、評價,結合實驗,分析其內在規律,進而形成新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方法。該項目的實施將為太湖生態修復提供科學的依據,為加快太湖水質改善和沿湖生態環境修復發揮積極作用。

  25.蘭州大學綠隊普氏原羚第五期項目組

  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普氏原羚,已瀕臨滅絕的邊緣,現存不足300隻,《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將其列入極危等級。面對這一嚴峻情況,項目提案單位提出組建一支大學生團隊,通過去青海省普氏原羚棲息地蹲點守候和徒步考察等手段,了解普氏原羚的分布、種群規模、性別比例、種群狀況,調查該物種的保護現狀,通過展板、圖片、傳單、口述、環教及建立綠色書架等方式,向社會公眾廣泛宣傳保護普氏原羚的重要性。該項目的實施將增強公眾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吸引更多的社會力量保護普氏原羚這一瀕危物種。

  26.「火炬手零距離、愛心環保齊參與」百場公益講座

  第29屆北京奧運會火炬手具備良好的社會形象,在青少年中擁有強大的感召力。項目提案單位充分利用奧運火炬手作為社會知名人士在環境宣教中的領軍者作用,計劃組織奧運火炬手和環保知名人士,走進東莞中小學校,開展百場公益講座;組織學生參與繪製華南地區的瀕危野生動物漫畫,製作鄉土野生動物保護教材。同時,通過捐贈廢品的愛心奉獻行動,幫助東江源頭地區的學生家庭更換節能燈。該項目的實施將大幅度提升當地青少年的環境意識,並促進清潔能源的普及和推廣,形成當地民眾「愛心環保齊參與」的良好氛圍。

  27.塔裡木河流域荒漠生態產業發展模式示範工程及宣傳教育行動

  近年來由於自然和人類的雙重影響,塔裡木河水量大量減少,使得下遊湖泊基本乾涸,植被衰退,生物多樣性遭到嚴重破壞。項目提案單位針對流域中下遊的自然環境存在的問題,邀請生態專家在項目區進行系列學術講座,組織超過1000人次的當地居民、政府官員和青年志願者,參觀生態建設和荒漠產業發展示範基地,學習生態恢復、荒漠產業發展的基本知識和實用技術。該項目的實施將喚起社會各方對塔裡木流域生態問題的重視,吸引更多公眾參與塔裡木河流域的生態修復,促進該區域的生態安全和生態產業發展。

  28.鄉土社區力量作用於流域管理的生態實踐

  鄉土社區力量作為政府行政力量的有效補充,在生態文明建設實踐中發揮越來越突出的作用。項目提案單位著眼於圍網養殖及過度捕撈方式導致湖北省洪湖沿岸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的客觀現實,在洪湖溼地自然保護區內的社區展開調研,考察鄉土社區力量在流域綜合管理中的實際影響,提煉出成熟模式和先進經驗進行宣傳推廣,充分發揮民間力量在協調和保護自然資源方面的積極作用,進而推動綠色鄉村和生態社區的建立。該項目的實施將有助於理清洪湖流域社區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關係的發展脈絡,並對挖掘社區力量用以促進民眾參與的實踐提供有益借鑑。

  29.綠色知音環保宣教中心

  洞庭湖是國際重要的溼地,對湖區周邊環境的影響巨大。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洞庭湖的環境壓力顯著增加。項目提案單位針對這種情況,提出了用生態旅遊改善生態環境的思路,通過在湖區開展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保護飲用水源地等活動,拓寬植樹造林的理念和路徑,廣泛吸納各方資源創建國際綠色知音環保林、和平林、友誼林、愛情林等,增進國際間的環保交流,提高洞庭湖地區的森林覆蓋率。該項目的實施對恢復洞庭湖沿湖區域植被,開發洞庭湖的生態旅遊資源,為洞庭湖沿岸生態環境建設和綠色產業發展發揮有力地推動作用。

(責任編輯:田瑛)

相關焦點

  • 2008年度中國青年豐田環境保護獎事跡表彰類候選事跡推介詞
    同時,他們開展環保公益宣傳,力推綠色基地項目,吸納社會資金60餘萬元,創建了太行山黑鸛自然生態保護區,保護黑鸛等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近300隻,並組織公眾義務植樹兩萬餘株,有效地改善了太行山地區的生態環境,促進了當地的可持續發展。
  • 2019年度(第一屆)中國化學會超分子化學青年創新學術講座獎揭曉
    ,中國化學會超分子化學專業委員會決議授予三名學者「2019年度(第一屆)中國化學會超分子化學青年創新學術講座獎」。獲NSFC優秀青年基金(2013)、中組部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2014)等人才項目的資助。2016年被選為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FRSC)。現任中國化學會高分子學科委員會委員、美國化學會ACS Macro Letters 副主編,Polymer Chemistry, Bioconjugate Chemistry等雜誌國際顧問編委。
  • 2019年度求是獎揭曉,浙大青年女科學家獲獎!
    9月21日晚,由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主辦的「2019年度求是獎頒獎典禮」舉行。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先生獲頒「求是終身成就獎」,邵峰、顏寧兩位學者獲「求是傑出科學家獎」,流感等重要病原致病機制防控團隊和12名青年科學家分獲「求是傑出科技成就集體獎」和「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
  • 2020年度「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揭曉!12位學者獲獎
    來源:求是科技基金會、軟科近日,求是科技基金會官網公布了2020年度「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獲獎名單,共有12位學者獲獎。「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是1995年在陳省身、楊振寧、周光召、李遠哲、簡悅威五位科學家顧問的一致倡議下設立的,專門獎助在中國內地從事基礎研究領域的優秀青年科研人員。
  • 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名單公示,南京這兩個女科學家上榜
    3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發布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獲獎名單公示,共產生20名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擬獲獎人選、5個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團隊獎擬獲獎團隊、5名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入選者。
  • 2020年度中國抗癌協會科技獎、中國腫瘤青年科學家獎名單揭曉
    大會開幕式上,由石藥集團獨家支持的2020年度中國抗癌協會科技獎、中國腫瘤青年科學家獎名單揭曉。石藥集團執行長張翠龍,同樊代明院士、鍾南山院士等眾多業內大咖一起,為獲獎科學家們頒獎!本年度共評選出一等獎共5項,二等獎10項。中國腫瘤青年科學家獎是中國抗癌協會為表彰獎勵在腫瘤醫療、科研、教育崗位勇於創新,做出突出成就的青年科技人才,於2016年設立的獎項。2020年度共有10名青年科學家獲此榮譽。
  • 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和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提名通知_資訊...
    2020年11月18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 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發布了關於開展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和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候選人提名工作的通知。
  • 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名單出爐
    8月28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獲獎項目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獲獎人。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評選於2019年1月1日啟動,經過推薦、有效候選項目評審、國內外同行專家通信評審、正式候選項目評審和理事會終審等階段,最終產生5項陳嘉庚科學獎獲獎項目和6位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獲獎人。
  • 中國科大林毅恆教授、何玉明研究員獲「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
    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友會微信公眾號10月27日消息 日前,求是科技基金會官網公布了2020年度「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獲獎名單,中國科大林毅恆(05210)教授、何玉明(SA07234)研究員獲獎。2018年通過海外人才項目引進回國和加入中國科大,現任物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工作主要圍繞離子阱量子信息處理研究,致力於開發新方法和開展基礎量子信息研究。我們在單種類和複合種類離子體系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演示了多種量子門調控方法,新型的雷射調控實現量子糾纏,演示多離子間的協同冷卻,跟環境耦合的開放量子體系產生非經典量子態,以及定量演示含有分子的量子糾纏。
  • 陳十一、謝曉亮獲2017年度「求是獎傑出科學家」
    頒獎典禮由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教授和查懋聲主席致辭開始,至基金會顧問楊振寧先生演講落幕,揭曉2017年度「求是傑出科學家獎」、「求是科技成就集體獎」和「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花落誰家。 2017年度「求是傑出科學家獎」授予南方科技大學陳十一教授和哈佛大學及北京大學謝曉亮教授,分別由孫家棟教授、施一公教授上臺頒獎,並介紹兩位獲獎人在其研究領域中取得的傑出貢獻。
  • 關於開展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和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 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關於開展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和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候選人提名工作的通知科協發組字〔2020〕29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協、婦聯,中國科協所屬各全國學會
  • 關於提名2020年度國際傑出青年化學工程師獎候選人的通知
    各有關提名單位、專家: 按照《國際傑出青年化學工程師獎獎勵辦法》有關規定,中國化工學會與全球華人化工學者學會(GACCE)決定開展2020年度國際傑出青年化學工程師獎(International Award for Outstanding Young Chemical
  • 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關於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獎勵的決定
    根據《陳嘉庚科學獎獎勵條例》《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獎勵條例》和《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獎勵條例實施細則》規定,經陳嘉庚科學獎各評獎委員會嚴格評審,並經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理事會審議批准,決定授予《實驗發現五夸克態》等5個項目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授予關啟安等6人2020年度陳嘉庚青年科學獎。
  • 關於公布2008年度廣播電視論文獎、報刊獎、廣播文藝和廣播劇獎...
    魯廣編字〔2009〕40號  關於公布山東廣播影視大獎  2008年度廣播電視論文獎、報刊獎、  廣播文藝和廣播劇獎獲獎結果的通知  各市廣播電視局(臺)、學(協)會,局屬有關單位:  由山東省廣播電影電視局主辦、山東省廣播電視協會承辦的山東廣播影視大獎2008年度廣播電視論文獎、報刊獎、廣播文藝和廣播劇獎已評選結束,評選結果在廣視網進行了公示。
  • 第十六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19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獲獎...
    第十六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19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經評審委員會評審,共產生10名第十六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擬獲獎人選、5個第十六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團隊獎擬獲獎團隊、5名2019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入選者。
  • 2020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公布 中國海洋大學李華軍院士榮獲最高獎
    2020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公布 中國海洋大學李華軍院士榮獲最高獎 http://www.huaue.com  2021年1月7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1月5日,山東省人民政府網站發布
  • 重磅 | 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頒布
    8月28日,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獲獎項目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獲獎人。獲獎項目介紹1964年, 蓋爾曼和茨威格提出夸克模型以解釋強子結構, 認為強子可以分為兩類: 由一對正反夸克組成的介子, 或由三個夸克組成的重子, 質子和中子就是最常見的重子.
  • 北大4人榮獲「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
    院長,兼任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高級研究員、北京大學合成與功能生物分子中心研究員,入選教育部2018年度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曾獲中國化學會-英國皇家化學會青年化學獎、美國化學會David Gin New Investigator Award、國際糖複合物組織Young Glycoscientist Award等。
  • 山東地礦八〇一隊趙振華榮獲「第四屆野外青年地質貢獻獎——金羅盤獎」
    中國山東網訊(通訊員 劉潔茹) 近日,中國地質學會公布了「第四屆野外青年地質貢獻獎——金羅盤獎」評選結果,八〇一隊城市地質中心主任趙振華同志獲此殊榮。據了解,「中國地質學會野外青年地質貢獻獎——金羅盤獎」由中國地質學會、國土資源部地質勘查司、科技與國際合作司、人事司於2014年共同發起設立,每兩年評選一次,每屆評選100人,旨在鼓勵野外一線青年地質工作者立足基層
  • 吳蓓麗校友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吳蓓麗校友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清華新聞網12月28日電 12月22日,第十二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9位取得重要研究成果的青年女性獲此殊榮。清華大學校友、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吳蓓麗名列其中。今年36歲的吳蓓麗祖籍蘇州吳江,在無錫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