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鶴羽
商鶴羽,河北省寬城縣大桑園村農民。自1976年起,他繼承因護鷺而犧牲的父親遺願,放棄待遇優厚的縣城工作,回到道路不通的千鶴山從事蒼鷺保護工作。三十年來,儘管生活清貧,並不時面對偷獵者的威脅和侮辱,但他始終不曾動搖,而是獨自在荒灘上栽下13畝生態柳和30多畝柏樹,寫下數十萬字的蒼鷺研究筆記。
為了給失去雙親的小蒼鷺購買食物,他自籌資金22.6萬元修通鄉村公路,使蒼鷺因無食而被餓死的現象再不發生。由於他三十年如一日的悉心保護,千鶴山蒼鷺數量由最初的8隻增加到3000餘只,並於2006年成立了省級千鶴山自然保護區。他對環保事業的獻身精神感人至深,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和感召力。
2綠色太行
太行山地區生態環境脆弱,環境教育相對滯後。綠色太行作為地方民間環保組織,高揚「關愛環境,從我做起」的環保旗幟,率先創建青少年綠色學校,廣泛開展環境教育進課堂活動,併購置「流動環境教學車」深入社區和鄉村開展流動環境教學,影響各界受眾達20多萬人次。同時,他們開展環保公益宣傳,力推綠色基地項目,吸納社會資金60餘萬元,創建了太行山黑鸛自然生態保護區,保護黑鸛等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近300隻,並組織公眾義務植樹兩萬餘株,有效地改善了太行山地區的生態環境,促進了當地的可持續發展。
3貴州省榕江縣小丹江生態環境保護協會
貴州省榕江縣小丹江村位處西部偏遠山區,村民環保意識較為薄弱。小丹江生態環境保護協會自1980年6月成立以來,堅持組織綠色主題的文藝節目走村竄寨,義務演出超過800場次,以喜聞樂見的方式提高了當地群眾的環境保護意識。同時,他們引導當地群眾制訂了以環保為主線的寨規民約,讓村民自覺維護村寨環境衛生,使村容寨貌煥然一新。目前,區域內森林覆蓋率已恢復到88.76%,有68種動植物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對象。他們的環保實踐,為在西部基層民族村寨開展環境宣教開闢了一條行之有效的新路子。
4重慶市豐都縣誌願服務總隊
三峽庫區的環境保護備受世人關注。多年來,重慶市豐都縣誌願服務總隊積極探索庫區環保志願者組織化的活動方式,利用每年的重要節日,定期組織青年志願者在長江沿線清理垃圾和義務植樹,吸引社會公眾參與「保護母親河」千人宣誓、萬人籤名活動。至今,已有6000餘名青少年志願者組成30餘支義務拾漂隊參加了清理母親河垃圾的活動,植樹造林累計達到7000餘株,初步形成了一支以保護三峽庫區生態環境為己任的「綠色正規軍」。他們的行動,對環保社會化動員方式和環保志願行動機制化運行具有啟示意義。
5共青團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委員會
共青團內蒙古自治區達拉特旗委員會作為團的基層組織,將環保實踐和青年工作有機結合,著眼於當地沙漠化問題較為嚴重的基本現實,積極爭取上級團組織的支持和指導,並吸引了國外環保力量參與當地生態環境修復。自1996年以來,他們與日本環保組織合作共植樹280多萬株,造林25000畝。從2006年開始,他們與韓國實施「中韓友誼綠色長城」建設項目,在穿沙公路兩側共封網圍欄5500米,累計植樹造林面積18000畝,植樹340多萬株,有效保障了穿沙公路的暢通。他們的環保行動,有力地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為中國北方部分地區治理沙化土地做出了榜樣。
6江西財經大學綠派社
江西財經大學綠派社作為由在校大學生組成的青年環保社團,善於藉助社會上的環保力量來開展大型環保活動,自2000年以來,他們成功競標和實施了「溼地使者」行動、「綠色出行」等全國聯動的大型環保公益項目,並與江西省環保局合作主辦了江西高校世界環境日主題展覽、「江西省環保三十年」回顧展等盛大的環保活動,吸引了全國數十萬名大學生參與環保行動。經過多年的努力,他們已經成功打造了一個富有公信力的大學生環保實踐平臺。
7江蘇省常州市鍾樓區三堡街社區保護母親河協會
2003年1月,京杭運河常州段三堡街社區的二千餘戶居民自願發起了以「創綠色社區、建平安家園」為目標的「保護母親河」行動。六年來,他們平均每天用自製的網兜撈起了4噸各類漂浮物,累計打撈運河垃圾近萬噸,參與護河的人數達到一千餘人,逐漸形成了六支護河志願者隊伍。在此基礎上,居民們自籌護河資金4.6萬元,於2008年成立了「保護母親河」協會,開始了護河行動的規範化運行。該社區的行動,不僅使當地運河水質得到有效改善,也為基層社區參與環保創造了一個具有推廣價值的典型模式。
8陝西省鹹陽市渭城環保文藝小分隊
陝西省鹹陽市渭城環保文藝小分隊成立於2007年6月,是一支由鹹陽市渭城環保分局幹部職工自發組成的環保宣傳隊伍。小分隊以宣傳環保法律法規、報導環保工作動態、提高群眾環保意識為使命,先後創辦了以頌揚環保精神和普及環保知識為主題的大合唱、相聲、小品等形式多樣的綠色文藝節目,深入基層社區和農村演出數十場,為數萬名當地群眾獻上了豐富多彩的環保文化活動。他們的行動,既有力地弘揚了環保精神,提高了當地群眾的環保意識,也在全社會烘託了環保氛圍,促進了地方的環境文化建設。
9西北農林大學義務環保協會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義務環保協會率先提出了「環保行動項目化運行」的理念。自2002年起,他們發起並組織了持續六年的對渭河水質及沿岸生態環境的考察項目,經過數十次的實地調研和環境檢測,形成了二十餘篇考察報告及三部考察文集,為治理渭河和進行渭河生態資料的科學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同時,他們通過組織舊書交流項目,回收舊書兩千餘本,並在學生宿舍區建立了固定的舊書交流中心。通過組織觀鳥護鳥項目,大大普及了鳥類知識,提高人們愛鳥護鳥意識和對動物的關注程度。他們的環保項目,成為了當地大學生參與環保事業的重要渠道。
10重慶郵電大學環保社
重慶郵電大學環保社成立於2002年,以宣傳、研究環保、倡導綠色生活、創造綠色人文、擴大環保陣營為宗旨,通過創辦《覽青報》、《環保雜誌》,建立了環保網站,先後在學校、街道、社區開展各類宣傳教育、展覽展出40餘場,廣泛傳播各種環保知識。同時,他們深入長江水質監測部門,就長江水質問題進行調研,並組織「黃河衛士」小分隊走上青海街頭,開展問卷調查,為研究當地環保情況搜集材料。他們舉辦的「保護母親河」大型籤名活動和「人文•健康」公益論壇,得到了社會公眾的積極響應,影響受眾上萬人,展現了大學生環保志願者的青春風採。
11防城港新地紅樹林志願服務隊
紅樹林對於保護沿海生物多樣性和海洋生態平衡具有顯著意義,是我國重點保護的瀕危珍貴樹種。廣西防城港新地紅樹林志願服務隊是一支專業保護紅樹林的環保志願者隊伍,他們以普及紅樹林基礎知識為重點,舉辦了「走近紅樹林 警民共建生態園」等公益活動。 2007年,他們開展了題為「環境與經濟和諧發展」的大型調研,促進了公眾對防城港新地紅樹林海洋生態實驗園區現狀及發展前景的認識與了解。面對2008年初廣西百年一遇的凍災,他們率先行動並號召廣西海警及社會各界人事參與到救助紅樹林的活動之中。他們對紅樹林孜孜不倦的保護,對民間環保行動專題化的實踐進行了有益探索。
12東莞市環保志願服務總隊
2005年,當廣東省東莞市環保志願服務總隊的志願者偶然發現東莞地區還有僅存的紅樹林時,一場歷時漫長的保護紅樹林活動開始了。三年來,他們先後8次組織志願者去考察紅樹林,自費印刷「海之子-紅樹林保護手冊」向市民免費派發,在全市開展了二十多場環保巡展,並在全市中小學中發起「廢舊報紙換紅樹」行動,把回收的廢舊報紙換成購買紅樹林種子的費用。通過他們的無私奉獻與不懈努力,參與 「保衛地球之腎,拯救紅樹林」行動的市民、學生已經超過10萬人,有效地保護了當地的紅樹林資源,也為沿海地區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實踐提供了先進經驗。
13哈爾濱客運段志願者服務隊
哈爾濱客運段志願者服務隊開我國鐵路系統職工自發組織參與環保的風氣之先,組成了一支全部由列車乘務員組成的環保志願者隊伍。多年來,他們將列車車廂作為環保宣傳陣地,對乘車旅客實施環境教育和行動影響。同時,他們組織開展「綠色列車」、「綠色列車標兵」、「環境友好企業」活動和「樹標塑形」活動,鼓勵列車乘務人員積極參與環保,爭做綠色標兵。在他們的努力下,哈爾濱客運段的環保工作多次得到市、省乃至鐵道部主管領導的高度評價,旅客滿意率達98%以上,先後榮獲黑龍江省「環境友好企業」和全民環境教育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14共青團湖北省巴東縣委員會
湖北省巴東縣位於長江三峽庫區,大壩蓄水後,來自長江上遊及庫區巴東縣境內7條支流內的農作物根莖、草木枝葉、塑料泡沫等生活垃圾滯留在庫區港灣,既汙染庫區水質,又可能影響船舶安全通行。為此,共青團巴東縣委員會發起「保護母親河」的號召,組織成立了青年清漂隊,對長江巴東段水域內39公裡水面所有的漂浮物進行了打撈並衛生填埋處理。同時,他們以「撿一片紙張,拾一包白色垃圾」為主題引導當地群眾攜手保護母親河,使數萬市民參與到了「保護母親河」的行動中來,實現了三峽庫區的環境衛生和安全運行,也為其他水利工程的庫區環境保養提供了經驗借鑑。
15龐保國
龐保國作為一名小學校長,忠實踐行「環境教育從娃娃抓起」的理念,在創建「個性化學校」的過程中突出強調環保教育,號召全體教師在課堂上落實環保教育。他開創的「領養綠地,植花種草」、「綠色使者周周評」、「我們與周圍的環境」主題社會實踐等校園品牌活動,讓數千名小學生參與環保實踐並自覺養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好習慣,並由此帶動了幾千個家庭積極參與環保活動,在校園和周邊城區植樹種草達一萬餘株,在當地掀起了一股少年兒童積極參與環保的活動風潮。他的環保教育意識及行動,充分體現了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的社會責任心和環保使命感。
16「綠之源」環保協會
江蘇淮陰師範學院「綠之源」環保協會自1999年成立以來,廣泛傳播環保理念,倡導綠色文明。他們在洪澤湖及其周圍地區開展了 「水質檢測及汙染清理」、「淮安市物種資源調查」、「環保宣傳環保志願者」等多項活動,發放資料13000多份,圖書400餘冊,光碟100多盤,影響和帶動了數萬名社會公眾參與環保。通過發起成立江蘇省淮安市大學生環保論壇,加強了當地青年環保志願者的交流與合作。他們植根於校園文化土壤,將環保推廣於社會的做法,收效甚佳,充分發揮了大學生參與環保事業的先鋒模範作用。
17王曉蓮
王曉蓮在從事小學自然科學教育的13年裡,不顧嚴寒酷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持帶領學生開展天文觀測、關心愛護鳥類、廢舊電池回收和利用等八個主題的環保科普宣傳和實踐探索活動。2001年她組織策劃的「秦嶺野生植物考察」活動被評為全國青少年「環境與科學探索活動集體二等獎」。2008年,她組織的天文觀測活動又獲得全國第十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科學論文集類二等獎。通過自然科學的入門教學來開展環境教育,使孩子們在了解大自然的同時,增強了環保意識,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為小學生環境教育的方式創新提供了極具借鑑意義的成功案例。
18任衛中
任衛中,執著於綠色環保事業二十年。他研究太湖水的來源和去向,提出了黃浦江源頭在安吉的觀點,並被專家確認,使安吉綠色生態旅遊業迅速發展。他回鄉自費建設生態村,依託於團組織成立了村民環保志願者小組,在荒山上植樹三千多棵,被當地政府授予生態衛士稱號。他率先研究農村綠色建築,作為唯一非建築界人士入選為「建築中國年度點評活動」焦點人物,在四川汶川等地發生特大地震後,他迅速提出了建設震後生態民居等極具前瞻性的觀點,為災後重建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19周敏建
周敏建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痛心於看到企業的工業廢水對城市母親河——昌江河汙染嚴重,使沿江的農民深受其害。本著對環保事業的熱愛和強烈的責任感,他毅然擔負起所在企業汙染防控、節能減排的重任,以不分日夜的工作,成功改造了節能窯爐,使藍天白雲重現,順利實現了廢水循環利用,使汙水排放達標。這一技術每年僅節水方面的效益就達630多萬元,間接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難以估量。他以自己的奉獻精神和知識的強大力量,為當地的節能減排和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做出了突出貢獻。
20《金陵晚報》虎鳳碟行動
紫金山環山抱水,扮演著南京「綠肺」的角色,但每天大量的遊人,卻留下了大量垃圾。這些垃圾危害著生活在紫金山上的的珍惜動植物,其中就包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虎鳳蝶。為改善紫金山的生態環境,保護虎鳳蝶等珍惜物種,《金陵晚報》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社會動員作用,發起了主題為「撿起每一片垃圾,讓紫金山暢快呼吸」的「《金陵晚報》虎鳳蝶活動」。通過每周二、四、六定期組織志願者登山撿垃圾,吸引了成千上萬名社會公眾積極參與,使環境狀況迅速得以改觀。該活動顯示出新聞媒體的強大感召力,為形成社會化的環保動員機制進行了初步嘗試。
21綠色知音環保宣教中心
綠色知音環保宣教中心憑藉其專業性的組織機構,熱心支持環保項目,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普及環保知識。他們開展綠色知音的系列活動——開辦《綠色知音》展覽館,拍攝《綠色知音》環保電視連續劇,製作《綠色知音》環保DVD音像光碟,編辦《綠色知音》雜誌,建立《國際環境保護網站》等各種形式宣傳環保的重要性,並組織帶領了數百名青年志願者參與洞庭湖溼地觀鳥行動,為改善當地自然風貌和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22孔豔紅
看到故鄉曲阜生態環境日益惡化,孔豔紅心急如焚。她懷著滿腔熱忱,全心投入環保工作,甚至拿出自己的退休底薪,為環保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2007年10月,她發起創辦了綠色曲阜志願者環保協會,建立一支主要以孔門後代為主的環保志願者隊伍,帶領他們舉辦針對氣候、水資源等專題內容的公益活動和面向市民的環保宣傳活動,走進幼兒園向孩子們介紹環保的重要性,並開設「綠色曲阜愛心驛站」網絡博客,探討中華傳統文化與新型生態文明的關係,積極傳播環保意識。她自覺的環保行動,是普通民眾積極參與當前生態文明建設的真實寫照,體現出環保事業深厚的民眾基礎。
23陳濟安
陳濟安作為一名軍隊科技工作者,致力於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來解決深層次的環境難題。他參與了國家科技部重點攻關項目「重慶市水資源安全技術信息分析與對策研究」和「三峽成庫後水中持久性有毒物質對人群健康影響的研究」的科研工作,其研究成果發人深省,得到了胡錦濤總書記的親自批示,促成了我國二十年未變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修訂,進一步確保了老百姓的飲水安全。他用知識和科技參與環保,創造了不可估量的社會價值,也體現出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強烈的環境責任感。
24顏穎
顏穎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充分利用媒體平臺,製作出《綠色經濟》等高質量的環保電視節目。2000年,她親赴可可西裡採訪並製作可可西裡藏羚羊保護的專題報導,有效推動了藏羚羊保護事業的發展。2005年她促成北京電視臺與北京奧組委的合作,推出「暢想奧運 綠動校園」北京高校大學生環保DV大賽,吸引了20萬在校大學生參加。2006年她策劃「老社區 新綠色」大型環保公益活動,無償對北京老舊社區進行環保改造。在她的身上,處處可見一位新聞記者的環保責任和綠色情懷。
25汪璞
自1992年開始從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工作以來,汪璞策劃並主筆多種環境文化出版物,發表有影響的環境文化作品達數百篇,充分發揮了輿論監督作用,促成了許多環境問題的解決,多次獲得全國地方環境報好新聞一等獎等重要獎項。同時,他數十次深入基層、社區(小區)及家庭舉辦講座,宣傳、講授、普及綠色活動理念及環境科普知識,為當地的綠色社區創建活動做出了突出貢獻。他長達16年的環保宣教經歷表明,環境宣教工作者不僅有以筆為槍的鬥士精神,還有春風化雨的師者品質。
26.劉帥
作為一名地方環保監督工作者,劉帥做的就是「得罪人」的事情。2005年他倡議當地設立環保舉報電話,發動群眾反應汙染湘江的行為,並根據群眾反應的情況進行調查取證,嚴厲懲治汙染企業及其保護傘,確保沿岸湘江飲水安全。2006年,劉帥對洞庭湖進行了一周的暗訪,對洞庭湖區水汙染等重大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調查,掌握大量第一手資料,並將這些資料向媒體曝光,引起了社會強烈反響,也給自己帶來了巨大壓力。但是,他頂住威脅嚴格執法,聯合有關部門一舉關閉324家小造紙廠。在「罵聲」面前,劉帥總是越挫越勇,以堅定的信念和強烈的責任感推動當地的環保監督和立法事業走向前進。
27楊建新
由於青藏高原生態環境的惡化,青海湖的裸鯉資源急速萎縮,救助任務迫在眉睫。楊建新帶領他的團隊積極同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等多個研究院的專家建立了技術合作和信息交流,在青海湖裸鯉原種保存、人工繁殖、增殖放流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他發起舉辦「青海湖漁業保護論壇」,提出「青海湖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宣言」,加強青海湖生態環保的宣傳,為政府部門提出有價值的青海湖漁業保護的數據資料和建議。目前據監測顯示,青海湖裸鯉資源正逐步恢復。楊建新以其堅持不懈地努力為保護青藏高原裸鯉資源和高原物種多樣性做出了傑出貢獻。
28張朝倫
張朝倫經過多年對廣西長壽村的考察,並以傳統中醫為基礎,提出多項「人體與環境健康關係」理念,並依據國際生態學理論在全球首創了生態能量金合晶(EME)尖端生態能量材料,創立了中國生態家居產業。他帶領的倫嘉公司,藉助綠色商業模式提高社會推廣力,利用籌建「生態健康體驗中心」等示範工程,帶動全國推廣機構及生產企業夥伴提高環保意識,投身綠色商業;同時,他還積極組織公司員工在全國開展植樹、環保社區行等公益活動,勇敢地承擔起綠色企業家的環境責任。
29天津綠色之友溼地與鳥攝影展項目團隊
2008年3月,當「濱海溼地與天津的鳥攝影展活動項目」招募環保志願者的公告發布後,立即吸引了當地數百名志願者報名參加,隨後,70多名來自各行各業的志願者組成了一個新的環保組織——「天津綠色之友溼地與鳥攝影展項目團隊」。這支新生的環保力量成功組織了具有鮮明環保主題和豐富社會內涵的「綠色濱海挑戰行動」,將拍攝的環保照片公開展出十餘次,影響受眾數萬人,取得了良好的宣傳效果。該團隊的成立,掀開了環保組織社會化和項目化的序幕,為新時期全民參與環境文化建設提供了成功範例。
30趙中
作為一位民間環保志願者,趙中於2004年發起成立了甘肅第一家民間環保組織「綠駝鈴」,致力於西部的環保事業。多年來,他組織開展「綠色中國迎奧運,保護母親河」、「退耕還林(草)政策大學生論壇」等環保活動,出版發行了《甘肅省大學生綠色營文集》等環保交流材料,在蘭州等地開展義務環境宣講近百次,編制完成了若干環境教育讀本,並依託綠駝鈴組建了一支較為穩定的志願者隊伍,由他們調研形成的「建議保留並發展蘭州無軌電車」議案,為當地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實踐提供了有益借鑑,有力地促進了西部地區民間環保力量的生長和壯大。
(責任編輯:田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