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諾獎第一人 她又獲得聯合國大獎

2021-01-09 手機鳳凰網

當地時間2月10日,第33屆非盟峰會期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赤道幾內亞國際生命科學研究獎在阿迪斯阿貝巴非盟總部舉行頒獎儀式。2019年10月22日,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中國中醫科學院屠呦呦教授因發現了一種全新的瘧疾治療方法——青蒿素而獲得此獎項。自本世紀初以來,世界衛生組織一直建議採用青蒿素綜合療法作為瘧疾的一線治療方法,這在非洲挽救了620萬人的生命,使瘧疾死亡率降低了66%,5歲以下兒童的死亡率降低了71%。

在頒獎儀式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阿祖萊讚揚了屠呦呦教授對人類生命的貢獻,稱「她的工作是革命性的」。

此外,來自美國的凱託⋅洛朗森教授由於在生物材料再生工程的臨床應用、幹細胞科學等方面的創新工作而獲獎,來自愛爾蘭的凱文⋅麥圭根教授因研發的太陽能消毒淨水技術而獲獎。(總臺記者 吳婷)

相關焦點

  • 彭實戈院士捧回「中國諾獎」 山大人第四次獲得未來科學大獎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金震 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得主公布,山東大學彭實戈院士以其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在素有「中國諾獎」之稱的未來科學大獎中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 「中國諾獎」公布,山大人連續四次獲得未來科學大獎
    未來科學大獎上的山大人今年,是山大人第四次獲得未來科學大獎。2019年,山東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院長王小雲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成為未來科學大獎第一位女性獲獎者。在王小雲之前還有兩位山大校友獲得過未來科學大獎,他們分別是薛其坤和馬大為,薛其坤獲得2016年未來科學大獎中的物質科學獎,馬大為和馮小明、周其林一起獲得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中的物質科學獎
  • 山大人第四次獲得「中國諾獎」,單項獎金高達一百萬美元
    9月6日,2020年未來科學家大獎公布獲獎名單,張亭棟、王振義獲「生命科學獎」,盧柯獲「物質科學獎」,彭實戈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未來科學家大獎設立於2016年,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大獎關注原創性的基礎科學研究,獎勵在大中華地區做出傑出科技成果的科學家(不限國籍)。未來科學家大獎設置「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單項獎金高達一百萬美元。這是中國大陸首個非官方、非營利、民間發起的科學獎項,有「中國諾獎」之稱。
  •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在中國:我們身邊的「諾獎」得主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在中國:我們身邊的「諾獎」得主 2020-12-02 1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今年諾獎風向標拉斯克獎取消了, 諾獎呢?
    今年諾獎風向標拉斯克獎取消了, 諾獎呢?不過,交流內容絕對貨真價實和最新前沿進展,有機會和權威頂級大咖,甚至諾獎得主網聊請教。諾獎得主自己調侃說:「我講課或學術報告從來不乏聽眾。今天不僅沒有真實聽眾,而且還對著電腦屏幕「網聊」,不知道說什麼了」(通常聽眾關閉視頻)。諾獎得主腫瘤免疫學家Dr.
  • 南大校友王貽芳獲得未來科學大獎!未來是否期待獲得諾獎?接受...
    揚子晚報訊(記者 楊甜子)剛剛,2019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在北京揭曉。邵峰榮獲「生命科學」獎,王貽芳、陸錦標獲「物質科學」獎, 王小雲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其中,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是南京大學校友。
  • 彭順豐和吳遐雙雙在聯合國獲得國際大獎
    2019年,中國網際網路將進入5G時代,當人類和機器人共存時,我們人類將何去何從?關注人類命運共同體可持續發展問題,創造新的文明躍遷是每位地球公民的責任。  科技給未來帶來了很多期許。     8月22日,聯合國NGO大會上,彭順豐和吳遐的項目獲得聯合國NGO主席布魯斯等國際友人的多方青睞並登上了《Chinadaily
  • 從諾獎看「中國被卡脖子的科技」
    2020年10月5日~12日,諾獎陸續揭曉。>2020年的諾獎,中國再次落空。從實際收入到價值觀上都被鄙薄,拿不到諾獎很正常。一個缺乏諾獎的國度,那麼技術被卡脖子同樣也很正常。代表人物:恩斯特·魯斯卡4不被卡脖子,中國需要諾獎得主可見,沒有諾獎代表著什麼。
  • 彭實戈院士獲未來科學大獎,山大人表示:不多不多,也就獲獎4次
    9月6日上午,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得主公布,山東大學彭實戈院士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未來科學大獎素有「中國諾獎」之稱,這是山大人第4次獲得該獎項。他被譽為中國金融數學第一人,曾受邀在第26屆國際數學家大會上作一小時報告,是中國大陸在任全職的第一位獲此殊榮的數學家。山東大學相關資料顯示,2003年,該校發揮以彭實戈為核心的金融數學研究團隊在國內的領先優勢,培養金融與數學交叉複合型人才,設立「金融數學與金融工程基地班」,並確立為校級人才培養基地。
  • 沒有諾獎代表著什麼?從諾獎看「中國被卡脖子的科技」
    博頓導讀一個缺乏諾獎的國度,技術被卡脖子就很正常,大部分諾貝爾獎項都給到基礎學科,而基礎學科,正是中國的「阿喀琉斯之踵」。光學是世界範圍內頂尖的科學領地,任重道遠,繼續加油!諾獎中隱藏的密碼2020年10月5日~12日,諾獎陸續揭曉。
  • 「中國諾獎」公布,山大人第四次閃耀未來科學大獎
    未來科學大獎上的山大人今年,是山大人第四次獲得未來科學大獎。2019年,山東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院長王小雲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成為未來科學大獎第一位女性獲獎者。在王小雲之前還有兩位山大校友獲得過未來科學大獎,他們分別是薛其坤和馬大為,薛其坤獲得2016年未來科學大獎中的物質科學獎,馬大為和馮小明、周其林一起獲得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中的物質科學獎。
  • 山東大學彭實戈獲未來科學大獎 系山大第四人獲獎
    未來科學大獎素有「中國諾獎」之稱,這也是山大人第4次獲得該獎項。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對彭實戈的評語顯示,彭實戈和Pardoux合作於1990年發表的文章被認為是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BSDE)的奠基性工作。這項工作開創了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其中既有深刻的數學理論,又有在數學金融中的重要應用。
  • 彭實戈院士獲未來科學大獎,山大人表示:不多不多,也就獲獎4次
    9月6日上午,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得主公布,山東大學彭實戈院士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未來科學大獎素有「中國諾獎」之稱,這是山大人第4次獲得該獎項。他被譽為中國金融數學第一人,曾受邀在第26屆國際數學家大會上作一小時報告,是中國大陸在任全職的第一位獲此殊榮的數學家。山東大學相關資料顯示,2003年,該校發揮以彭實戈為核心的金融數學研究團隊在國內的領先優勢,培養金融與數學交叉複合型人才,設立「金融數學與金融工程基地班」,並確立為校級人才培養基地。
  •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獲得2020諾貝爾和平獎,川普獲提名?
    繼諾貝爾生理醫學、物理、化學和文學獎公布之後,2020年的諾獎公布又到了最受關注的和平獎頒獎環節。據諾獎官網公布的數據,今年共有318位候選人獲得2020年諾貝爾和平獎提名,其中包括211名個人和107個組織。相較於研究成果需要時間驗證的科學類獎項和經濟學獎,諾貝爾和平獎似乎更具有「時效性」。比如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在上任不到一年內就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 這位中國老人不但辦了中國諾獎,還搶先給今年的諾獎頒了獎
    文/華商韜略 吳蘇這一次「中國諾獎」,領先了諾貝爾獎有一個「中國版諾貝爾獎」眼光獨到,其去年的一位獲獎者,成為今年的諾獎得主!2015年,他捐出20億港元作為第一期資金,創辦呂志和獎有限公司,設立了「呂志和獎-世界文明獎」。
  • 獲得葛萊美獎的華人有誰?她是首位獲得格萊美音樂獎的中國音樂家
    1985年,首次獲得葛萊美獎最佳樂器獨奏獎,2011年,美國總統歐巴馬在白宮舉行了授勳儀式,為馬友友等頒發了代表美國平民最高榮譽的總統自由勳章。2017年2月13日,在美國洛杉磯第18次獲得第59屆葛萊美獎「最佳世界音樂專輯」獎。他是獲得格萊美次數最多的華人音樂家,他已經17次獲得格萊美各項殊榮被評為「全球最偉大的古典音樂演奏家之一」。
  • 2020年度諾獎:更多女性站到聚光燈下
    北京時間2020年10月8日,瑞典學院宣布本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頒獎詞中說:因為她那毋庸置疑的詩意聲音具備樸素的美,讓每一個個體的存在都具有普遍性。縱觀百餘年的諾貝爾歷史,露易絲·格麗克是第16位捧得文學獎桂冠的女性。
  • 「中國諾獎」公布,山大人第四次閃耀未來科學大獎!
    未來科學大獎上的山大人今年,是山大人第四次獲得未來科學大獎。2019年,山東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院長王小雲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成為未來科學大獎第一位女性獲獎者。在王小雲之前還有兩位山大校友獲得過未來科學大獎,他們分別是薛其坤和馬大為,薛其坤獲得2016年未來科學大獎中的物質科學獎,馬大為和馮小明、周其林一起獲得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中的物質科學獎
  • 諾獎不如美國,是教育體制問題?錯!我國諾獎爆發只是時間的問題
    近日正是諾獎頒發的時間,美國佔據了2020諾獎的半壁江山,生理學獎有2人,物理學家有一人。在這種情況下,以前的老調又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拿出來重彈:為什麼我國諾獎不如美國?我國就只會應試教育,培養不出來真正的科學家!我國的教育體制絕對有問題!等等等等,非要藉此把我國的教育貶低的一無是處。
  • 中國3大黑科技,是中國諾獎搖籃,正在悄悄向諾獎發起衝刺
    中國頭號厲害的黑科技都有哪些?這個問題我們有請下面這三位黑科技中的大神來回答!世界上研究中微子的大神很多的,其中因為中微子而獲得諾獎的也不少,比如日本人就曾憑藉發現中微子的兩種振蕩模式而獲得了兩次諾貝爾獎。而我們中國對於中微子的研究的投入也非常大,為了探測中微子,我們中國在大亞灣核電站修建了一個實驗室,並打造了一個中微子探測器——大亞灣的中微子探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