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有限元模型驗證碳纖維材料超聲磨削工藝

2021-01-14 挪恩復材

碳纖維複合材料的應用領域從航空航天到軍工,現在已經覆蓋民用領域,這主要是由於碳纖維複合材料自身獨特的材質特性以及出色的力學性能和可設計性,不過也由於其具有獨特的力學性能,導致在生產加工的時候極容易發生形狀的變化,使得刀具被嚴重的破壞,並影響最終的效果。

蘇州挪恩複合材料在碳纖維複合材料的定製加工方面擁有豐富的成功案例,針對碳纖維複合材料加工深有心得。據挪恩復材劉工介紹,國內很多機構都針對碳纖維的加工工藝進行研究和試驗,某機構曾利用有限元模型驗證碳纖維複合材料超聲磨削工藝。如果你對此很感興趣,可以接著看下面的文章介紹。

有限元建模

碳纖維複合材料層合板有限元模型的單元類型為C3D8T,採用Sweep掃略網格劃分技術,運用Medial axis算法進行局部網格加密。為了防止碳纖維複合材料層合板在鑽削加工的過程中發生移動,限制該層合板沿X、Y方向的移動;並且限制整體沿Z方向的移動。建立初始預定義溫度場,設置該層合板的所有單元預定義溫度為25℃。

開孔器和套料鑽的單元類型都為C3D4T,都採用Free自由網格劃分技術,採用默認算法。進行網格劃分時,簡化釺焊金剛石套料鑽端部金剛石顆粒,兩個刀具都各自設置了材料屬性,並設為剛體。

有限元分析結果

該仿真主要探究主軸轉速和進給速度對CFRP層合板鑽孔質量的影響。根據結果可知無論是哪種刀具,隨著主軸轉速的提高,孔口破壞程度不斷變小,這說明提高主軸轉速有利於提高加工孔口的質量,且開孔器受主軸轉速影響小於釺焊金剛石套料鑽;進給速度越大,最大破壞因子越大,主軸轉速越大,最大破壞因子越小,且釺焊金剛石套料鑽受主軸轉速影響大於硬質合金開孔器。

驗證試驗

試驗材料採用碳纖維增強複合材料T300,板材厚度為0.6mm;所使用的刀具為硬質合金開孔器和釺焊金剛石套料鑽,直徑均為Φ14mm。遵循該正交實驗法進行具體實驗,得到硬質合金開孔器和釺焊金剛石套料鑽實際加工碳纖維複合材料層合板的結果。 由實驗結果與仿真結果雖然有一定的誤差,但是在容許的範圍內。實驗加工的情況與ABAQUS軟體模擬仿真的情況相一致。

「該實驗是利用建立碳纖維複合材料制孔加工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方法,對釺焊金剛石套料鑽和硬質合金開孔器鑽削碳纖維複合材料分別進行了研究」劉工介紹道。

通過對比加工後孔出口最大破壞因子以及具體實驗驗證得出以下結論:

1、在一定的加工效率前提下,鑽削碳纖維複合材料應選用高主軸轉速、低進給速度。

2、無論採取何種工藝參數,硬質合金開孔器的最大破壞直徑都要小於釺焊金剛石套料鑽,說明硬質合金開孔器鑽削碳纖維複合材料的孔口質量優於釺焊金剛石套料鑽,更適於鑽削加工碳纖維複合材料。

3、應用模擬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傳統鑽削實驗,這樣能更方便地優化鑽削參數,降低實驗成本。

以上關於碳纖維複合材料加工工藝的研究,經過實驗驗證,研究成果為碳纖維複合材料高質量、高效率孔加工技術的發展提供理論支持,挪恩復材也將結合自身現有技術,積極優化,降低加工成本,為廣大客戶提供更為優質的碳纖維產品。

相關焦點

  • 人體膝關節有限元模型建立及其有效性驗證
    利用膝關節的核磁共振圖像,採用專業的醫學建模軟體,基於 3D 插補法,重建膝關節三維數位化模型。建立的完整的人體膝關節三維有限元模型包括骨骼、韌帶、軟骨等 14 個主要力學承載部件,結構完整、形態逼真。本文所建的模型高度模擬了膝關節的結構與材料特性,具有空間結構測量準確性高、單元劃分精細等特點。
  • 利用材料屬性建立上頜骨三維有限元模型的初步探討
    ,和二分法建立的上頜骨三維有限元模型,在Abaqus6.12軟體中進行力學性質的有限元分析,尋找精確性和運算速度兼顧的材料特性分配梯度值。【關鍵詞】CBCT 上頜骨 有限元模型 材料屬性有限元方法已廣泛用於口腔生物力學的研究,高效、準確建立個性化三維有限元分析模型是關鍵[1]。
  • 基於CT圖像的長管骨有限元材料屬性研究及實驗驗證
    彭亮等]通過不同有限元模型間的對比分析證實了股骨在雙腿站立的情況下,各向同性和正交各向異性模型分析結果差別很小。位移在0.5~1mm段,隨著皮質骨數目增加,有限元仿真組數據與驗證實驗誤差減小。1種材料時,相對誤差較小,有限元仿真結果更接近於驗證實驗結果。
  • 2020極端磨削加工技術研討會開幕,前沿技術報告來了!
    《超聲輔助磨削技術及其應用》大連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康仁科超聲輔助磨削技術是在磨削工具與工件相對運動中引人超聲振動,通過機械和超聲的複合作用,提高加工性能和改善加工質量的先進加工技術。超聲輔助磨削技術在難加工材料複雜構件的高效精密加工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和廣闊應用前景。超聲輔助加工技術是涉及技術領域較寬、應用範圍較廣的先進複合加工技術。
  • 肱骨有限元模型建立及生物力學分析
    ,建立正常肱骨有限元模型,驗證模型的有效性並進行生物力學分析。方法:選擇一位青年男性志願者,對其上肢自尺橈骨上端至肱骨頭進行連續斷層掃描,得到CT圖像,將CT數據導入MIMICS軟體中,通過圖像分割、三維重建和材料屬性賦值,構建正常肱骨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軟體進行力學分析,與文獻中肱骨的生物力學數據相比較,以此驗證模型的有效性。
  • 連續碳纖維複合材料3D列印的成型工藝
    連續碳纖維複合材料3D列印的成型工藝連續碳纖維複合材料3D列印的成型質量與成型性能受到三維成型過程中溫度、速度、層高等多工藝條件及複合材料本身、列印噴頭等多物理參數的影響,合理工藝參數的選擇是高質量碳纖維三維成型的保證。
  • 超聲加工的特點與應用
    超聲加工就是利用超聲振動,將高頻振動能量附加到機械加工過程中的一種特種加工方法,英文簡稱為USM。加工時,刀具作超聲頻振動,以每秒鐘20000次以上的高頻振動不斷錘擊工件表面,使工件逐步破碎。通過冷卻液循環流動,帶走被粉碎下來的材料微粒,刀具逐漸深入材料中,使工件成型。
  • 圓柱形鋰離子電池徑嚮導熱係數測試:傳熱模型的有限元仿真和驗證
    在不破壞電池和只有電池圓周外表面的邊界條件下,分別採用了恆溫和恆流兩種測試方法建立了相應的測試模型和解析表達式,並通過有限元仿真來驗證了測試模型和解析表達式的準確性,為測試儀器的設計提供了有效指導,為在其他規格鋰電池熱性能測試中的推廣有重大意義。1.
  • 4D列印纖維增強熱塑性複合材料的性能表徵和有限元分析
    目前,基於熔融沉積(fused deposition molding, FDM)工藝的4D列印存在製件力學性能差以及由於材料模型和數值模擬的限制造成的設計精準度差的問題。為了解決以上問題,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研究者設計了一種由聚乳酸(PLA)和碳纖維增強聚乳酸(CFPLA)材料構成的複合結構,以提高4D列印產品的結構強度,並通過材料性能表徵,採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實現了產品設計的精確模擬。
  • 無損檢測:複合材料的超聲檢測技術
    材料無損檢測主要解決材料研究中面臨的問題,進行諸如材料內部缺陷表徵、性能測試、缺陷基本判據的建立、無損檢測物理數學模型的建立等研究,其檢測對象主要是試樣、試片。結構無損檢測主要解決結構在工藝制訂、結構件製造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如對各種結構件進行無損檢測所需的儀器設備等檢測手段的建立、信號處理技術、缺陷判別、標準建立與完善等,檢測的對象是各種裝機應用的工程結構件。
  • 基於CT人眶骨三維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摘要】目的 根據逆向工程的原理以及有限元方法,探索利用人頭顱CT圖像數據,建立人眼眶骨的三維有限元模型的方法。,在UG軟體中對曲面重建實體模型,最後應用Hypermesh和ANSYS軟體對幾何模型進行有限元網格劃分和材料賦值,最終生成人眼眶三維有限元模型,並檢驗其準確性。
  • 超聲加工作為一種新工藝,加工硬脆材料的特種加工方法
    隨著科學技術及工業的不斷發展,硬脆材料(例如玻璃、光學玻璃、陶瓷、石英、鐵氧體、鍺、矽、各種晶體、寶石、金剛石等)的應用愈來愈廠,常常需要利用這些材料製造各種零件和在零件上進行各種加工。一般說來,這些材料由於硬度高、脆性大、又不導電,加工比較困難。
  • 碳纖維行業深度報告:碳纖維成型工藝及瓶頸探討
    近幾年來,中國T700與T800級軍用碳纖維材料生產技術逐漸成熟。比如中復神鷹公司旗下投產的T700生產線是目前世界上第三個採用幹噴溼紡工藝體系的商業化生產線, 2014年獲得中國建築材料集團有限公司科學技術獎進步類一等獎,具有重要的戰略 意義。
  • 人體面骨三維有限元模型重構及碰撞分析
    摘要: 本文實現了螺旋CT圖像構建面顱骨三維有限元模型過程,用CT斷層圖像輸入計算機,採用CT圖像三維再現軟體和CAD軟體構建輪廓線,用非規則形體、有限元軟體Ansys劃分網格。此模型包括上頜骨、鼻骨、淚骨、顴骨。六面體與四面體的網格細化到平均尺寸6mm,四面體的網格細化到平均4mm。
  • 電解磨削與普通砂輪的區別及電解磨削的特點有哪些?
    電解磨削其實是一種電解作用工具機和機械磨削相結合的一種加工工藝,這種加工工藝比單純的電解加工和單純的機械磨削,在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和生產效率上都有明顯的優勢,但是大家知道電解磨削與普通砂輪的區別及電解磨削的特點有哪些?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電解磨削與普通砂輪的區別有哪些?
  • E-Max瓷嵌體三維有限元模型粘接界面應力分析
    三維有限元模型:是指利用計算機數學算法對口頜系統(幾何和載荷工況)進行模擬,利用簡單而又相互作用的元素(即單元),用有限數量的未知量去推算無限未知量的真實系統,可模擬口頜系統咬合應力施加環境,便於分析咬合應力與修復體、粘接界面和剩餘牙體組織的應力狀況,優化E-Max瓷嵌體洞型設計和黏結劑選擇。
  • 熱塑性碳纖維材料可以取代熱固性碳纖維材料嗎?
    江蘇博實科技:碳纖維複合材料根據樹脂的基體不同,可以分為熱塑性和熱固性兩種碳纖維複合材料。目前市面上絕大多數碳纖維製品還是以環氧樹脂基質熱固性碳纖維複合材料為主。熱塑性碳纖維複合材料跟熱固性碳纖維複合材料相比,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
  • 商業篇 | 太空製造開啟材料「智造」
    ;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個完成微重力環境下製造相關技術試驗驗證的國家,如國際首次使用碳纖維複合材料、陶瓷材料及金屬材料進行了微重力下的製造實驗;歐洲航天局(E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ROSCOSMOS)1993年,NASA馬歇爾飛行中心便開始關注高分子材料熔融沉積製造工藝的空間適用性。自1999年通過KC-135飛機上的拋物線飛行試驗,初步驗證了微重力熔融沉積3D列印技術的可行性後,NASA於2011年啟動「在國際空間站試驗零重力環境下的3D列印技術」項目, 旨在開展微重力環境下的增材製造技術研究。
  • 鈦合金材料磨削加工技巧全在這了
    鈦合金加工工藝性TC4鈦合金加工難度非常大,鈦及鈦合金的綜合工藝在結晶組織、物理特性和化學特性等方面,與鋼、鋁合金以及很多重金屬有很大的不同,以下三個方面的因素決定了鈦合金是一種不好加工的金屬。砂輪表面粘附有鈦合金,粘結表層像煙霧一樣,主要原因是粘附物在磨削過程中脫落,這樣一來就導致磨粒也跟著破碎而脫落,最終會嚴重損害砂輪。(2)磨削力較大,磨削溫度較高。
  • MacBook工藝進化?碳纖維材料或成主流(全文)_蘋果 MacBook Pro...
    蘋果在今年9月已經申請了碳纖維專利,同時也已經開始招聘碳纖維材料的研究工程師,種種跡象表明,蘋果將碳纖維材料用於新產品將成為必然,碳纖維與筆記本的聯姻已經不是第一次,早先的ThinkPad 在T系列的頂蓋就部分採用了碳纖維材料,另外,超極本也成就了碳纖維,其中東芝的Z830憑藉碳纖維複合機身,重量達到1.081kg,成了目前最輕量的超極本,此外戴爾的XPS 13和索尼的高端VA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