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衛星遙感監管甘肅自然保護地:域內新增人類活動
中新網蘭州 12 月 2 日電 ( 記者 馮志軍 ) 記者 2 日從甘肅省生態環境廳獲悉,2017 年以來,甘肅持續開展 " 綠盾 " 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工作。據生態環境部衛星遙感監測數據顯示,近年來,甘肅自然保護區內新增人類活動疑似問題點位和面積呈現出 " 雙下降 " 趨勢。
-
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生態保護紅線監管技術規範基礎調查(試行),環保...
土壤侵蝕分類分級標準 《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清查技術規定》 (國汙普〔2018〕3號) 《自然保護區人類活動遙感監測及核查處理辦法(試行)》 (國環規生態〔2017〕3號) 《自然保護區人類活動遙感監測技術指南(試行)》 (環辦〔2014〕12號) 《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指南》 (環辦生態〔2017
-
北京用衛星遙感監管裸地
長期以來,由於揚塵汙染存在隨機性以及短期內變化快等特點,監管存在難點。疑似裸地問題較多的街鄉鎮將被通報降塵,是一個城市清潔度的標誌。不僅影響市民的直觀感受,還直接影響空氣品質。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土壤處副處長王愛平介紹,由於裸地有一定的生命周期,起初一年或者半年「掃」一遍,無法完整監管裸地的動態變化,尤其是施工工地,如果頻次不夠高,難免會漏掉一些工程階段。目前來看,一月一「掃」的衛星遙感監測的數據非常準確,裸地一般來源於苫蓋不到位的工地或者人為擾動產生的。
-
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生態保護紅線監管技術規範 生態狀況監測(試行...
本標準適用於綜合運用衛星遙感、航空遙感和地面監測方式,對我國陸域生態保護紅線的面積、性質和功能以及人類幹擾活動進行動態監測工作,海域生態保護紅線監測另列。 本標準適用於縣級及以上行政區陸域生態保護紅線範圍內生態狀況動態變化監測。
-
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生態保護紅線監管技術規範 生態狀況監測(試行)
本標準適用於綜合運用衛星遙感、航空遙感和地面監測方式,對我國陸域生態保護紅線的面積、性質和功能以及人類幹擾活動進行動態監測工作,海域生態保護紅線監測另列。 本標準適用於縣級及以上行政區陸域生態保護紅線範圍內生態狀況動態變化監測。
-
實探生態環境部衛星中心:「天眼」揪出自然保護地問題線索94萬條
目前,第二輪第二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正在進行中,中心為各現場督察組提供了相關衛星遙感資料,並根據督察工作需要派員參加進駐督察。 衛星中心開展的8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次省級自然保護區、1次國家公園、1次長江經濟帶國家級自然保護地人類活動遙感監測,累計發現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疑似問題線索94萬多條。
-
3分鐘遙感衛星知識入門
能看到人類無法看到的寬廣度和精細度,能看到人類無法看到的時空變遷。在規定的時間內,遙感衛星可以覆蓋整個地球或指定的任何區域。當沿地球同步軌道運行時,它還能連續地,對地球表面某指定區域進行觀測。並且,獲取信息受條件限制少,在人類難以到達的沙漠、沼澤、高山峻岭、冰層下的水體等通過遙感衛星都能夠及時的獲取各種寶貴資料。著實是為人類解決了想要探索無人區,深海兩萬裡等地的技術難題。
-
中國高解析度衛星遙感在精準扶貧中的應用——以甘肅身隴南市為例
本文以中國高解析度衛星遙感為核心應用技術,以甘肅省隴南市為應用示範區,通過天空地一體化精細調查手段,精準調查隴南市生態環境資源本底,全面分析區域貧困特徵及成因,明確隴南市精準扶貧生態補償的重點建設方向與實現路徑,增強貧困片區造血功能和內生動力,推進區域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和諧共贏。
-
衛星遙感監測:捕捉霧霾的「天眼」
對於空氣品質監測,目前國內主要是基於地面固定站點的觀測儀器獲取大氣汙染物的濃度,但是站點的觀測結果只能代表站點所在區域一定範圍內的大氣汙染情況,難以全方位反映區域大氣汙染特徵。 「全北京分布著35個自動監測站,可以連續不斷地自動分析出空氣中顆粒物的濃度及其化學組分。」
-
【北京日報】衛星遙感揭秘全球夜光
夜晚燈光的強弱,直接彰顯了人類活動區域的發達程度。基於這個特點,夜光遙感的作用開始凸顯。 簡單地說,夜光遙感就是利用遙感技術從太空觀測夜間地球的光芒。夜光遙感最早起源於上世紀70年代美國軍事氣象衛星計劃,該計劃的初衷是希望捕捉夜間雲層反射的微弱月光,從而獲取夜間雲層分布信息,但意外發現該衛星可以捕捉到無雲情況下夜間城市區域發光。
-
全球商業遙感衛星行業分析,美國航天遙感能力最強
全球商業遙感衛星發展現狀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航天技術的迅猛發展,衛星遙感技術在人類社會生產、生活各領域的應用規模不斷擴大,全球商業遙感衛星進入技術全面更新和產業化發展時期。
-
甘肅構生態環境遙感監測體系 無人機等新技術投用祁連山
甘肅連續3年運用無人機對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內工礦用地、旅遊設施等點位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情況進行定點巡查,對疑似問題點位實行監測預警。圖為甘肅張掖市境內的祁連山草場。(資料圖) 楊豔敏 攝中新網蘭州9月29日電 (記者 馮志軍)甘肅省生態環境廳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趙曉穎29日表示,甘肅不斷提升全省生態環境監測能力,構建生態環境遙感監測體系。利用遙感及無人機等新技術對祁連山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情況進行遙感監測和研判分析。29日,甘肅省生態環境廳舉辦2019年第4次例行新聞發布會。
-
中國成功發射委內瑞拉遙感衛星二號
新華社甘肅酒泉10月9日電(李國利、趙金龍)9日12時13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將委內瑞拉遙感衛星二號(VRSS-2)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委內瑞拉遙感衛星二號又名蘇克雷衛星,是繼委內瑞拉通信衛星一號、遙感衛星一號之後,中委雙方在航天領域合作的第三顆衛星,也是委內瑞拉擁有的第二顆遙感衛星,主要應用於委內瑞拉國土資源普查、環境保護、災害監測和管理、農作物估產和城市規劃等領域,對委內瑞拉發展國民經濟、改善人民生活、促進社會進步等將發揮積極作用。
-
夜光遙感研究以及衛星影像超解析度研究
2020年7月2日,依託於上海市測繪院的上海市自然資源衛星應用技術中心正式成立。中心以「資源共享、務實管用」為目標,統籌各路影像資源,開展全市衛星遙感應用工作。本期兩個項目便是基於衛星中心的多源遙感數據,以深化遙感數據研究、擴展遙感應用領域為目的而開展的。
-
雲南省衛星應用技術中心正式掛牌 未來三年將實現全省衛星遙感應用...
8月28日,雲南省衛星應用技術中心在昆明正式掛牌成立。作為自然資源衛星產品和技術應用的重要平臺,雲南省衛星應用技術中心將集聚雲南省自然資源系統衛星遙感應用力量,建立貫通省、州(市)、縣的衛星應用技術體系,實現全省自然資源系統衛星數據獲取、產品生產、主業應用與服務的統籌管理。
-
美國放寬對私人遙感衛星的限制,商業衛星成像公司將受益
據美國IEEE SPECTRUM網站7月1日報導,美國政府放寬對私人遙感衛星的限制, 商業衛星成像公司將受益於即將到來的法規變更。 在6月下旬,美國基於商業衛星的遙感服務將得到極大的推動。
-
聚焦2019年自然資源部衛星遙感應用 擦亮「天眼」守望自然資源
報告顯示,2019年,自然資源部依託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面向自然資源部新使命、新任務、新要求,持續推進衛星觀測體系和業務應用體系建設,推動衛星遙感應用關鍵技術創新和國際交流合作,支撐構建現代化的自然資源調查監測監管體系,衛星影像獲取與應用能力進一步增強,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支撐自然資源部主體業務、開展省級衛星應用等方面成效顯著,衛星應用規模不斷壯大,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
-
我國海岸帶海島礁遙感研究進展及建議
因此,海岸帶也成為人類活動最為強烈的區域。以我國為例,在僅佔全國陸地國土面積 14% 的沿海地區集中了三大都市圈、50% 以上的大城市和 40% 的中小城市、50% 左右的人口和 60% 的國內生產總值 [1]。在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增強的雙重影響下,海岸帶生態環境不斷惡化 [2],成為生態脆弱和災害性頻發的重點區域。
-
海洋衛星遙感監測助力汛期防災減災
12月29日,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在北京設立主會場,以視頻會議形式召開了2020年汛期海洋衛星遙感監測服務工作交流會。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海洋減災中心、北海局、東海局,以及福建省海洋預報臺等單位的60餘名代表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