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飲茶,使飲茶人的思想境界得到一定的升華,而大多數的文人墨客喜歡通過詩詞歌賦、琴棋書畫來表達自己的飲茶樂趣,這些關於茶文化的作品得以流傳下來供世人欣賞,也是促進茶文化傳播與推廣的途徑,兩者之間相得益彰。當然,陸羽對於普通人參與茶文化也是不排斥的,相反,他鼓勵大家飲茶,學習飲茶的禮儀之風,通過飲茶提高自身的德行,端正自己的態度。在《茶經》中陸羽提出了「茶性儉」的觀念,對於飲茶的用具並非金銀、玉石就是好的,取之於自然的木、竹就行,避免過度的奢華。飲茶本就是素雅的,在飲茶的過程中感受自然的變換不被外物所擾,使人與茶、自然達到真正的相同,使心靈由內而外真正的釋放,獲得精神上的滿足。我想,陸羽寫《茶經》就是想要人們通過飲茶鍛鍊自己的品格,端正自己的言行。
對於《茶經》的審美觀念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分析,可是任何事物的產生都是有一定的原由的,那麼陸羽《茶經》中的什麼觀念從何而來。我有以兩點分析:(1)受唐朝儒道釋三教思想,尤其是道教思想的影響。道家崇尚自然,主張清靜無為,提倡道法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因此陸羽將儒道釋的思想融入到《茶經》中,主張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將人置身於自然之中欣賞自然的美,把人與自然的關係作為研究主體,使人由內而外達到與自然的和諧;(2)從小託身佛寺的經歷。在我國茶成為大眾飲品之前,飲茶的主要人群是僧人,因為,僧人在飲茶的過程中來悟道。而陸羽幼年託身佛寺,在這裡,他對茶有了深層次的了解和喜愛,對茶的技藝也有學習和掌握。在唐朝,飲茶逐漸成為了大眾的習慣,可大家飲茶僅僅只是飲茶,並沒有什麼內涵。
陸羽的《茶經》被稱為茶葉的百科全書,即使過了千百年也對現代社會有著重要的意義:(1)陸羽的《茶經》對中國乃至世界的茶業發展都有著重要影響,它也是一部農學著作,在書中對茶葉生產的歷史、現狀、生產技術、採摘技術、以及飲茶的技藝都有著記載。古語云:「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任何一種作物都有其獨特的生長環境,因地制宜十分的重要。有了合適的種植茶葉的地方就能種出茶,可種茶不僅僅只是種茶,而是要種出好茶,最後製作出好茶,這些都是需要一定的技術的。而陸羽的《茶經》就可以為人們解決這個問題,書中對於茶葉的生產技術有著較為完整、科學的記錄,不僅如此書中還記載了如何採茶,在什麼時候採茶最好,以及制茶的過程。這些,都為後來中國廣泛的進行茶葉的種植提供了技術依據和支持,也為中國後來的茶葉貿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陸羽的《茶經》對於推動茶具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在《茶經》的第四章「之器」中用大量的筆墨對茶具進行了描寫,如:風爐、炭撾、火筴、羅合等共計二十四件茶具,其實不同的器具泡出來的茶有不同的味道。在以前,人們飲茶並不講究器具,最常用的飲茶工具就是碗,正是因為有了陸羽的《茶經》人們才得以了解了不同的飲茶器具,從而製造出了不同的飲茶器具,推動了我國飲茶器具的多樣化。同時,有了《茶經》作為參考,人們的飲茶生活和對飲茶器具的選擇也開始變得豐富起來。(3)陸羽的《茶經》中所蘊含的茶文化審美觀念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在上文中提到,《茶經》中主要包含了自然美、儀式美、品格美,三個審美觀念。
在以前,飲茶並不是大眾化的活動,飲茶的主要是僧人,而在茶得到普及後,飲茶成為了人們的日常活動,可是人們卻並沒有體會到茶文化的內涵,只是單純的喝茶。可是,在陸羽的《茶經》中我們可以發現飲茶是一件嚴謹而有充滿美的欣賞的活動。在書中,貫穿著儒道釋的天人合一、親近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強調人們對自然的尊重與熱愛。讀了《茶經》發現,不能為了喝茶而喝茶,而是在一開始的泡茶的過程就讓自己靜下心來,拋棄煩惱,心無旁騖地做好一件事,在飲茶的過程中茶香縈繞在鼻尖,淡淡地飄入心間,帶來一片心曠神怡。在飲茶中,體會中國茶文化的內涵,洗滌自己的心靈、端正自己的態度、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