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優秀傳統文化升華思想境界

2020-11-29 中國文明網

以優秀傳統文化升華思想境界

發表時間:2015-04-20   來源:學習時報

  中華傳統文化中蘊涵著豐富的人生修養智慧。這些智慧是民族精神的精髓,是人生智性的寶庫。中國共產黨人應當特別注重學習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高尚精神追求,以此提升黨員的自我修養與人生智慧。努力達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標準:學習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從中獲得精神鼓舞,升華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完善優良品格,培養浩然正氣。

  修己取向與安人取向

  儒家提倡「內聖外王」,道家提倡「明哲保身」,佛家提出「自度度他」,可以說不同的修養學說有不同的側重,但是中國文化總體主張:在「修己」中「安人」,達到以「德」治人。為什麼「修己」在前?就是要經常地反思,檢討自己的言行,思量個人行為的準則。通常說,領導者往往表現出「力服、才服、德服」三種境界,以力服人只能使人懾服,以才服人可以使人折服,而以德服人則使人心服。但在日常生活中,領導幹部經常做不到「以德服人」,主要表現為「老好人」「假好人」兩種錯誤的傾向。「老好人」表面上是修己安人,但卻放棄了基本的原則,他們以不得罪人為原則,使得是非難分,正氣不揚,邪氣上升。「假好人」在領導幹部中表現得也不在少數,他們「臺上一套,臺下一套」,「當面一套,背後一套」,自己做不到還要求別人做到。所以缺少安人的修己,往往表現為「自我」,而缺少修己的安人,往往表現為「偽善」。

  日常生活與超越生活

  中國文化不反對日常生活,但是中國文化各派都主張:在「日常」中「超越」,達到日常生活審美化。正如《菜根譚》所言:「從靜中觀物動,向閒中看人忙,才得超塵脫俗的趣味;遇忙處會偷閒,處鬧中能取靜,便是安身立命的功夫。」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儒家主張以「仁心」超越日常生活。《論語》所謂「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孔子這樣稱讚自己的學生顏回,「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孟子》中「萬物皆有備於我」,「吾善養吾浩然之氣」,「養心莫善於寡慾」均是超越精神。道家主張以「道心」超越日常生活,《老子》有言:「致虛極,守靜篤」,「滌除玄覽」,「見素抱樸,少私寡慾」。《莊子》說得更妙,「應物而不累於物」。中國文化的超越精神,本質上乃是一種「內在的超越」,這與西方「外在超越」的信仰完全不同。無論是仁心還是道心,都是由內而發,享受樸素,其超越的基點都在於自我價值的確立,都在於守望與反思日常人生,以此超越外在誘惑和壓力。領導幹部要學會享受樸素、經得起誘惑,在「日常」中實現「超越」。

  有為智慧與無為智慧

  儒家重有為,道家重無為,兩者相輔相成。中國傳統文化儒道互補,達到了一種很好的智慧,這就是:在「有為」中「無為」,達到「無為而無不為」。《老子》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所謂「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什麼是「無為而無不為」?「無為」不是不作為,而是不妄為,巧作為。無為,乃是順勢而為,是一種極高境界的哲學智慧。違背規律,那是妄為;集聚智慧,那是巧為。在道家看來,最好的管理是看不見的,最好的領導是無形的。《老子》曾經這樣比喻領導的境界:「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也就是說,最好的領導讓百姓覺得一切自然,順乎民意。所以領導幹部要學會治大國若烹小鮮的智慧,以無為的心,做有為的事。作為領導幹部,我們要善於運用這種智慧。

  入世境界與出世境界

  中國文化中儒家重入世,道家、佛教重出世。但中國文化的重要啟示恰恰在於:在「入世」中「出世」,達到「以出世之心,作入世之事」。李嘉誠曾經主張:建立自我,追求無我,就是將出世與入世融合一起,這是一種很高的人生境界。對我們而言,關鍵是如何能夠做到「有情時忘情,用心時無心」。程顥《定性書》這樣回答:「夫天地之常,以其心普萬物而無心;聖人之常,以其情順萬物而無情。故君子之學,莫若廓然而大公,物來而順應。」所謂無心、無情乃是一種超越的出世境界。普通人很難達到完全放棄名利、榮辱,黨員幹部自然也不例外,但是卻可以改變對待榮辱和名利的態度。如何正確對待榮辱和名利?當代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在九十歲時候,向祝壽的朋友和學生說自己悟到處世道理,用莊子的兩句話表達:「舉世而喻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這是何等的榮辱觀和人生境界!而對待名利,應當力求做到「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當求萬世名」,這乃是一種智慧的名利觀。「以出世之心,作入世之事」是傳統修養學說留給我們的重要啟示。(沈小勇)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566837&encoding=UTF-8&data=ACcqtQAAAAcAAB8IAAAAAQAn5Lul5LyY56eA5Lyg57uf5paH5YyW5Y2H5Y2O5oCd5oOz5aKD55WMAAAAAAAAAAAAAAAuMCwCFBQ3KYZYkbDT5vv_5mqYisRh0UtdAhQe3sWEDaQ_cw4Y626ENHpmcBgbvw..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566837&encoding=UTF-8&data=ACcqtQAAAAcAAB8IAAAAAQAn5Lul5LyY56eA5Lyg57uf5paH5YyW5Y2H5Y2O5oCd5oOz5aKD55WMAAAAAAAAAAAAAAAuMCwCFEN_LZcIV-9SppFEFaMmyd45_NO1AhQgqQJgKTb_Mex54jPDz_AjGZ8q0g..&siteid=7

相關焦點

  • 傳統生態思想文化的局限及其當代轉型
    這三個層面中,民俗文化是基石,是先於社會政治法律思想及制度形成的,而儒道佛哲學層面的許多內容則是社會政治法律思想進一步升華的產物。本文所說的傳統生態思想文化是由這三個層面構成的統一整體。具體而言,對傳統生態思想文化的改造,主要是改造傳統生態思想文化中不適應當代的宗教、迷信形式,以及其中存在的不利於今天生態環保建設的方面。對傳統生態思想文化的升華,則包括將生態科學、其他民族或地區優秀成果植入傳統生計模式,促進傳統生計模式的升級換代;在傳統生態思想文化基礎上,創新生態生產模式;根據當前生態文明建設需要,創新生態民俗等等。對傳統生態思想文化的改造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
  • 在紀念中升華思想境界
    18日,中國網際網路發起「汶川大地震遇難同胞網絡公祭活動」;  6月9日,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第一批抗震救災實物;  6月16日,抗震救災失事直升機遇難烈士追悼大會在成都舉行;  6月16日,網上「抗震救災英烈紀念館」正式開通;  各類媒體上的紀念文章、文學作品更是數不勝數……  對遇難同胞的緬懷,對犧牲英烈的追思,其實是我們情感、思想和精神境界的升華
  • 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的傳統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與以文化人是辯證統一的關係。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文化人的實踐系統,以文化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覺活動。我國有著以文化人的優良傳統。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要素,內容、方法、載體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的關鍵點,也是揭示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內核實質的必然路徑。
  • 「要勇於到群眾中去升華思想提升境界」
    「要勇於到群眾中去升華思想提升境界」 2012-01-12 13:36:23   來源:銅陵日報
  • 升華思想境界 錘鍊道德品行
    9月2日上午,市委中心組舉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第三次專題研討會,圍繞「講道德、有品行」主題,緊密聯繫思想和工作實際開展研討。市委書記胡忠雄主持會議並講話。他強調,「講道德、有品行」是全面從嚴治黨中不可缺少的環節,體現了共產黨人實現自我價值的精神追求,市委中心組成員在學習上要做到學經典、學講話、學榜樣;在實踐中要注重清心、慎獨、示範。在家的市委中心組成員參加了學習研討。
  • 37秒|滕州市墨子魯班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啟動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日訊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為繼承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縱深推進中小學德育工作。12月2日,棗莊滕州市在北辛中學舉行了墨子魯班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啟動儀式。啟動儀式上,相關負責人宣讀了開展墨子魯班傳統文化進校園的通知,之後,原滕州市墨子研究中心辦公室主任任守景,為師生們就墨子、魯班的生平事跡,和思想的現代意義價值,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路方法兩個方面,作了一場十分生動、精彩的講座。講座論述生動、觀點新穎,既有高深的理論,又有豐富的實踐,讓現場聽眾深切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 第二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高端論壇在南京召開
    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以來,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堅持馬克思主義對人類的美好社會理想,繼承和發揚中華傳統美德,形成了引領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 打破鬼神迷信思想,需要重塑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是儒、佛、道三家思想的融會貫通,其中又以儒家思想最為根本,鑑於文章篇幅和筆者的能力有限,又因為儒家思想於傳統文化有主導決定力量,因此本文著重探討儒家思想中關於「鬼神」和「天命」的基本態度,通過宏觀上的一個大體梳理,可以看出儒家文化對於鬼神迷信往往在背後有著實際的支撐,提出這樣一個觀念,即:要反對鬼神迷信思想,就要對中國文化有一根本的現代化發展,在傳統中注入現代性的因素
  • 天津日報評論員:涵養正氣 淬鍊思想 升華境界 指導實踐
    馬克思主義始終是我們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是我們認識世界、把握規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作為共產黨人,必須把讀馬克思主義經典、悟馬克思主義原理當作一種生活習慣、當作一種精神追求,用經典涵養正氣、淬鍊思想、升華境界、指導實踐。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力量所在、魅力所在。
  • 送給老師的畫,在古墨詩韻間 思想的境界得以升華
    易天也四尺橫幅對開山水畫《山無俗路藏高士》【推薦四】送給老師的畫推薦這幅《非必絲與竹》,野竹自成徑,繞溪三裡餘,山水詩境,竹韻千年,在竹與絲的碰撞中,思想的境界得以升華易天也老師擅長創作大型山水畫,特別是以長城、長江三峽為題材創作的山水畫,氣勢博大,其作品在吸收傳統筆墨的基礎上,融入現代意識,意趣天成,於奇特中見穩健,於雄厚處見含蓄,筆法靈活多變,色彩隨四季景色變化而豐富多彩,詩情畫意,有深厚之意,華滋之氣,融匯古今,雅俗共賞,自成其格。其作品《至尊聚寶盆》滿含旭日東升,鴻運當頭之意,財運如浩浩瀑布水,綿綿不息,頗受海內外人士喜愛。
  • 個人思想境界越高,掌握的財富就越多
    財富永遠是伴隨著人的思想精神境界高度走的。你有多高深道行,多高深的境界,上帝就會交給你多大的財富讓你管理。小境界小能力就掌管小財富,大境界大能力就掌管大財富。如果你還沒有發大財,那是因為你的修養還不夠好,還處於小而低的境界。
  • 令人嚮往的俠客文化,也是在漫長的時代變遷中,逐漸升華完善而成
    時至今日,武俠精神成為了一種獨樹一幟的文化,並且得到了極為廣泛的認同。因為那種「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信念,始終在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內心。但是真正的俠客文化,一開始卻並不具備如此宏大的思想格局。或者說令人嚮往的俠客文化,其實也是在漫長的時代變遷中,逐漸升華完善而成。
  • 通過飲茶,使飲茶人的思想境界得到一定的升華
    通過飲茶,使飲茶人的思想境界得到一定的升華,而大多數的文人墨客喜歡通過詩詞歌賦、琴棋書畫來表達自己的飲茶樂趣,這些關於茶文化的作品得以流傳下來供世人欣賞,也是促進茶文化傳播與推廣的途徑,兩者之間相得益彰。
  • 喝茶講究的是心境,追求的是思想升華,最高境界是隨心所欲
    我們常說,喝茶是有文化的事情。喝茶的過程,講究的是心境,追求的是思想的升華。於是,許多愛茶者或是追求精緻生活的人,會學習茶藝茶道;許多希望體驗唐宋茶文化者則對日本茶「一期一會」的精神念念不忘。對於有錢有權又有文化的宋代茶玩家,單單用喜歡來表達是不夠的,他們還會傾力研究,於是就有了蔡襄的《茶錄》、宋徽宗的《大觀茶論》等等。在宋代,茶被玩出了各種花樣,如今的奶茶、奶蓋茶、水果茶,甚至拉花咖啡這種,可能都要自嘆不如。
  • 名家視點: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蔚成風尚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採。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作用。2014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進行第十三次集體學習。習近平同志強調,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文化類節目爆款不斷 展現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和活力
    優秀傳統文化的「流行化」,讓優秀傳統文化資源進一步「活化」,將成為今後文化內容創作生產的重要增長點。優秀傳統文化綜藝節目越來越受關注這一趨勢出現在各個文化領域之中,在傳播面相對廣的電視綜藝領域尤其明顯。新世紀以來,優秀傳統文化綜藝節目的「流行」主要經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以「講說形態」傳播優秀傳統文化。
  • 文化在思想中的位置
    儒、釋、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大體系。基督、天主、東正是西方文化的體系。儒、釋、道均是博大精深的學派,支撐中華民族走過了幾千年的文明歷程。很多書用高深的理論進行了比較客觀全面的描述,結合各方文化儘量用簡略的語言來談下如何理解的文化在思想中的位置,存在於當今市場經濟和高速經濟發展的社會,文化與生存共處的思維邏輯。悟「道」,每個人理解不同,中國文字是意向文字,文化也有每個人各自的理解,每個人結合自己對其理解的思想角度、深度、廣度都不一樣,這是與國外文化最大的不同,宏觀的道懂了,微觀的道只有自己悟才理解的透徹,體會的深切。
  • 「中國哲學史」讀完之後,我們的精神思想將會悄然升華
    作為一個中國人一定要了解中國的哲學,在這裡給大家推薦善品堂出品的這套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史》,書中對古代先賢哲學思想的分析令人茅塞頓開,為我們學習中國的哲學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子學時代主要講的是先秦時期諸子百家的學說,包含了儒家、陰陽家、名家等哲學文化,這個時期是中國思想言論的大解放時代,也是哲學的大爭鳴、大辯論的時期。經學時代講述的就是從漢武帝時期的董仲舒到晚清康有為之間的中國哲學思想,包括了魏晉的玄學、宋明的理學、清朝的道學等等。在不同的時代,哲學都有著不同的內容,也發揮著不同的社會功能和歷史作用。
  • 一次思想的碰撞 一場情感的升華
    近些年來的華文詩歌,無論是傳統詩詞還是新詩,都取得了較好的創作成就,老中青三代詩人齊力創作,寫出了一批優秀的作品。11月27日,第十八屆(遂溪)國際華文詩人筆會的與會詩人們來到了在嶺南師範學院出席「百年新詩」詩歌論壇,展望新詩的美好前景。記者來到這個詩歌論壇,聆聽詩人們對華文詩歌思想、體會和感受。
  • 盆景能引起觀賞者無窮的聯想,得到感悟思想境界得到進步升華
    盆景起源於中國,是中國兒千年文化藝術的結品。中國盆景,著重於意境的表現。一件好的作品,能引起觀賞者無窮的聯想,從中得到感悟,思想境界得到進步升華。現就大型山橘樁材,談下我!個人的構思、立意。樁材地培4年的山橘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