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講究的是心境,追求的是思想升華,最高境界是隨心所欲

2020-11-29 百味茶集

我們常說,喝茶是有文化的事情。喝茶的過程,講究的是心境,追求的是思想的升華。

於是,許多愛茶者或是追求精緻生活的人,會學習茶藝茶道;許多希望體驗唐宋茶文化者則對日本茶「一期一會」的精神念念不忘。

其實,若論喝茶的精緻,我們可能很難超越宋代。那是一個舉國「玩茶」的時期,下至平民百姓,上至王公貴族,再到皇帝本人,都是茶的極大愛好者。

對於有錢有權又有文化的宋代茶玩家,單單用喜歡來表達是不夠的,他們還會傾力研究,於是就有了蔡襄的《茶錄》、宋徽宗的《大觀茶論》等等。

在宋代,茶被玩出了各種花樣,如今的奶茶、奶蓋茶、水果茶,甚至拉花咖啡這種,可能都要自嘆不如。

我們研究宋代的飲茶方式,沿襲中國傳統的茶藝,這本沒有什麼錯。但如果過程流於形式,而忽略了茶本身的色香味形,就是捨本逐末的做法了。

在我看來,想要玩茶,首先要懂茶;想要懂茶,首先要喝茶。如果連喝茶本身都不喜歡,學來的茶藝又有什麼用呢?

愛上喝茶的原因有很多,有些人是受家裡老人影響,從小就喝茶,並且養成了習慣;有些人是因為一些其他原因,愛上了茶的滋味,開始喝茶;有些人是覺得茶有養生之用,總比喝飲料好的多,隨之開始喝茶。

著名作家、美食家蔡瀾先生曾在《我決定活的有趣》的書中說:「日子再忙,也要喝茶去」。蔡瀾先生愛美食,也愛茶,他會將自己愛喝的普洱茶中調入草藥或是玫瑰花,按照自己的想法提升茶的香氣和口感。

著名作家冰心先生,也是一位愛茶人。她對茶的愛融入文字,流淌於筆尖,寫下《我家的茶事》一文。冰心出生在茶人之家,「少時口渴,先倒大半杯水,之後從父親濃的發苦的蓋杯中兌一點濃茶,混著喝了」。後來她對自己家鄉的茉莉花茶情有獨鍾,認為「不但有清香,還有茉莉花的馥鬱」。她便是如此,從喝茶,到品茶。

當然,也有人說,喝茶就要原汁原味,加入了香料就損失了自然的滋味。持這種觀點的從陸羽開始,各朝各代都有。這種觀點也沒有問題,喝茶最本質的還是本味。

其實,不管是否在茶中加入其它香料,只要遵循茶之本性,符合自己的口味就是好的。當然,這裡的香料跟食用香精是有本質區別的,如果為了提升口感而添加香精,就違背了「自然的茶味」。

元代張可久的名作《人月圓·山中何事》中寫道:松花釀酒,春水煎茶;李清照回憶往昔生活寫下:當年曾勝賞,生香燻袖,活火分茶;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懷》中寫道: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

大文豪蘇東坡更是寫下《汲江煎茶》一詩:

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

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

茶雨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

枯腸未易禁三碗,坐聽荒城長短更。

這是文人墨客飲茶的意境。如宋代社會中的飲茶者一般,茶不僅僅是喝的,更是相互交流、一爭高下的方式。

如若細讀唐詩宋詞元曲,會發現古人對茶的喜愛程度絕不低於我們,並且可以用更文藝的形式予以表達。

他們喝茶,講求意境,更追求自由。茶與酒,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只是出現的時間略有不同。

一碗喉吻潤, 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 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 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 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唐代盧仝的一首《七碗茶歌》至今被愛茶人奉為經典,說出了喝茶的體會。雖說是詩人特有的誇張手法,但可以看出他與友人飲茶時的灑脫之情。

喝茶,從老百姓的「柴米油鹽」到文人的「琴棋書畫」,再到僧侶居士的「清淨和雅」,層次不同,喝茶的方式不同,對茶的體驗亦有不同。

但無論是哪個層次中的飲茶者,我想最好的喝茶方式便是不拘泥於形式,沒有刻板的動作,而是隨心所欲的灑脫。

當然,這種隨心所欲是建立在對茶的熟悉程度之上。茶是活的,了解茶,就要了解它的性格和脾氣。

如果喝茶變成了一項任務,拘泥於茶桌茶臺的形式,而缺少了生活中隨意的靈性,那喝茶的樂趣豈不是減少了一大半。

茶如美食,高手總是可以遵循傳統,又在傳統中肆意灑脫。

相關焦點

  • 通過飲茶,使飲茶人的思想境界得到一定的升華
    通過飲茶,使飲茶人的思想境界得到一定的升華,而大多數的文人墨客喜歡通過詩詞歌賦、琴棋書畫來表達自己的飲茶樂趣,這些關於茶文化的作品得以流傳下來供世人欣賞,也是促進茶文化傳播與推廣的途徑,兩者之間相得益彰。
  • 以優秀傳統文化升華思想境界
    以優秀傳統文化升華思想境界 發表時間:2015-04-20   來源:學習時報中國共產黨人應當特別注重學習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高尚精神追求,以此提升黨員的自我修養與人生智慧。努力達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標準:學習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從中獲得精神鼓舞,升華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完善優良品格,培養浩然正氣。
  • 在紀念中升華思想境界
    18日,中國網際網路發起「汶川大地震遇難同胞網絡公祭活動」;  6月9日,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第一批抗震救災實物;  6月16日,抗震救災失事直升機遇難烈士追悼大會在成都舉行;  6月16日,網上「抗震救災英烈紀念館」正式開通;  各類媒體上的紀念文章、文學作品更是數不勝數……  對遇難同胞的緬懷,對犧牲英烈的追思,其實是我們情感、思想和精神境界的升華
  • 天津日報評論員:涵養正氣 淬鍊思想 升華境界 指導實踐
    馬克思主義始終是我們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是我們認識世界、把握規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作為共產黨人,必須把讀馬克思主義經典、悟馬克思主義原理當作一種生活習慣、當作一種精神追求,用經典涵養正氣、淬鍊思想、升華境界、指導實踐。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力量所在、魅力所在。
  • 欲望是人生的本性,是一種能量,隨心所欲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很多追求,很多目標,很多欲望,最大的目標莫過於成為一位億萬富豪。這樣就可以滿足人生的很多欲望。達成很多人生的夢想。但是,當你成為億萬富豪後,滿足了之前的欲望後,是不是就完成人生的裡程呢,當然不是,因為,你又會有更多的目標,又會有新的欲望,正所謂欲望無止境。
  • 人生的三重境界,是思想的不斷升華,行動上的愈加務實
    首先豐富了我們的思想,然後我們的思想就像一個指路明燈,也像一個燈塔一樣為我們指明了方向,有了方向,在我們到達燈塔之前,這中間是需要我們付出行動的,而不僅僅是只讀了書就可以到達燈塔,可能思想到達了燈塔,但是身體還沒有到達燈塔。
  • 「要勇於到群眾中去升華思想提升境界」
    「要勇於到群眾中去升華思想提升境界」 2012-01-12 13:36:23   來源:銅陵日報
  • 個人思想境界越高,掌握的財富就越多
    財富永遠是伴隨著人的思想精神境界高度走的。你有多高深道行,多高深的境界,上帝就會交給你多大的財富讓你管理。小境界小能力就掌管小財富,大境界大能力就掌管大財富。如果你還沒有發大財,那是因為你的修養還不夠好,還處於小而低的境界。
  • 升華思想境界 錘鍊道德品行
    9月2日上午,市委中心組舉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第三次專題研討會,圍繞「講道德、有品行」主題,緊密聯繫思想和工作實際開展研討。市委書記胡忠雄主持會議並講話。他強調,「講道德、有品行」是全面從嚴治黨中不可缺少的環節,體現了共產黨人實現自我價值的精神追求,市委中心組成員在學習上要做到學經典、學講話、學榜樣;在實踐中要注重清心、慎獨、示範。在家的市委中心組成員參加了學習研討。
  • 送給老師的畫,在古墨詩韻間 思想的境界得以升華
    易天也四尺橫幅對開山水畫《山無俗路藏高士》【推薦四】送給老師的畫推薦這幅《非必絲與竹》,野竹自成徑,繞溪三裡餘,山水詩境,竹韻千年,在竹與絲的碰撞中,思想的境界得以升華也是定製率最高的一幅風水畫。免責聲明:本文為企業宣傳商業資訊,僅供用戶參考,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鳳凰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
  • 藝術的最高境界是體悟、悟道
    而自身的思想境界便是衡量藝術的標準,但這也往往是不懂藝術的人對那些追求藝術的人進行諷刺的底氣。藝術是一種寄託情感的表達,又是一個人在精神層次上的憧憬。好比為了藝術不惜毀壞一件珍貴的花瓶,只為獲得花瓶碎裂一瞬間的定格。而為了體悟藝術又不斷在萬事萬物中穿梭,只為尋得那突然從心中升起的觸動。不懂藝術的人無法明白藝術是何等有價值的東西。
  • 星雲大師教你開悟:如如不動,般若心境,悟道最高境界,不可不知
    般若心境這是南宋臨濟宗的道川禪師在注釋《金剛經》之時,所作的一首偈頌詩。《金剛經》有云:「是實相者,則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我們所看到的山河大地,究竟是實相,還是非相?這首偈頌詩做了一個詮釋。道川禪師的偈頌看似矛盾,其實這就是悟道的境界,能夠聽到無聲之聲,能夠反聞自性,對一切境都能夠如如不動。
  • 「中國哲學史」讀完之後,我們的精神思想將會悄然升華
    哲學中的智慧應該是一種追求真理的大智慧,遠遠超越了我們所理解的投機取巧的小聰明。作為一個中國人一定要了解中國的哲學,在這裡給大家推薦善品堂出品的這套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史》,書中對古代先賢哲學思想的分析令人茅塞頓開,為我們學習中國的哲學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
  • 追求·提煉·升華(組圖)
    他用自己的眼光去觀察世界,用自己的心去體驗世界,是一位敢於追求自己夢想的人。他在藝術上不重功利,只關注自己的感受,天真而又浪漫,洞徹人生哲理。他的藝術是崇高精神的升華,是心智的結晶,是他全部的生命。  劉士銘長期深入基層群眾生活之中。他熟知人民的生活、情感、歡樂和苦難,他深愛這片黃土地和平民百姓。他的豐富的人生閱歷和對人生酸甜苦辣的親歷,深深地影響著他的藝術。
  • 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凡事追求簡單
    若想要讓心靈到達更高層次的境界,就要讓生活變得簡單。建議追求簡單的3個方法:1、不再追求完美追求完美是件好事,會讓人們的表現更上一層樓,對自己有期許、有要求。但若過度追求完美,便會給自己過多壓力,95分到96分間的努力是加倍的。細節的追求沒有極限,若總要求事事都完美到極致,會為自己找很多麻煩。比如說今天想在網拍上買20件東西,但你要求自己每件都一定是全網最低價。
  • 生命的最高境界
    很贊同一句話:「境界,是一個人的思想覺悟和精神修養,也是一種自我修持的能力,體現了一個人的修為與素養。」以下這些境界,你都達到了嗎?01人生的最高境界沉得住氣彎得下腰抬得起頭正所謂:熟谷常彎腰,智者常低頭。
  • 道家中人心性修煉最高境界是什麼?
    修道之人的人生境界等級人生之境界,在於人之自我創造,創造之目的,在求完成其人生。循一定之規範,求得自我之正確修養,精進不已,自能達到人生修養之最高境界。功利境界,亦可稱之為凡夫境界。人與神合,無人無我,無物無相,無念無意,此人神合一境界,亦可稱之為超天地境界。在此境界中人。尚須超思想,超知見,超信仰,超是非善惡,超壽夭生死。宗教家之神的境界,如佛陀境界,上帝境界,莫不可歸入此一境界中。最上一乘則為造化境界,亦即超神入化境界。老子所言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自然境界即指此。
  • 瞻仰偉人故裡 升華思想境界
    專題館從「立志獻身革命」「走上中央領導崗位」「『駱駝』精神永勵後人」等五個主題,全面反映任弼時從投身革命到英年早逝的光輝歷程,展示了他在建黨、建軍、建國等方面的豐功偉績,表現弼時同志憂國憂民、追求真理、腳踏實地、不辭重負、奮力前行的「駱駝」精神。
  • 水的三種狀態,代表著三種人生境界!你是哪一種?
    老子說:「上善若水」,是說水能以柔克剛;孔子說「智者如水」,是指做人要懂得隨機應變;佛說「心靜如水」是指心境平和可以達到智慧的境界。可見水在聖人心中的地位。最高境界的善像水那樣。水滋潤萬物而不求回報。它處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接近於道。
  • 小喜年|喝茶,究竟喝的是什麼?這些物質你該了解
    人說喝茶喝的是文化,喝的是歷史,在茶事活動中融入倫理、道德,通過喝茶來修身養性、陶冶情操,達到精神上的享受;也有人說喝茶喝的是一種心境,茶葉在水中不斷翻滾、沉浮,釋放內含物質,就像人生一樣起起落落,勇於奉獻。這些說法猶如空中樓閣,我們平常人很難上升到這種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