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史」讀完之後,我們的精神思想將會悄然升華

2020-11-29 善品堂藏書

為什麼說每個人最好要懂點哲學呢?因為哲學是智慧之學,在希臘文中,哲學就是愛智慧的意思;在《孔氏傳》中也說:「哲,智也」,所以我們學習哲學,就是在學習智慧。不過我們可以說哲學是智慧,但智慧卻不一定就代表哲學。

哲學中的智慧應該是一種追求真理的大智慧,遠遠超越了我們所理解的投機取巧的小聰明。作為一個中國人一定要了解中國的哲學,在這裡給大家推薦善品堂出品的這套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史》,書中對古代先賢哲學思想的分析令人茅塞頓開,為我們學習中國的哲學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

馮友蘭(1895.12.04~1990.11.26)

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史》完成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是第一套完整的具有現代意義的中國哲學史著作,書中的許多概念已經成為定論,比如說孔子的正名主義,墨子的功利主義,老莊的楚人精神,法家的三種派別等概念,都為後世的學者所共同接受,為現代中國的哲學史奠定了一個基本框架。

後世學者評價這部書:「竊查此書,取材謹嚴,持論精確,允宜列入清華叢書,以貢獻於學界。」足可以看出這部書的分量。

在《中國哲學史》中,馮友蘭先生將中國的哲學史分為了子學時代和經學時代兩部分。子學時代主要講的是先秦時期諸子百家的學說,包含了儒家、陰陽家、名家等哲學文化,這個時期是中國思想言論的大解放時代,也是哲學的大爭鳴、大辯論的時期。

經學時代講述的就是從漢武帝時期的董仲舒到晚清康有為之間的中國哲學思想,包括了魏晉的玄學、宋明的理學、清朝的道學等等。在不同的時代,哲學都有著不同的內容,也發揮著不同的社會功能和歷史作用。

馮友蘭先生認為「哲學就是人類精神的反思所得到的結果」,換句話說我們學習哲學是為了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馮友蘭先生將人的精神境界從低到高分為了自然、功利、道德和天地四個層次,自然境界是最低的層次,這個層次的人做事的動力基本都來自人的天性,就是只想著吃飯穿衣這些事;天地境界則就是最理想的境界,精神達到這個境界的人相當於擁有了聖人的智慧。那麼人的精神如何才能掙脫自然境界不斷地向更高的境界過渡呢?

善品堂出品的這套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史》將會為我們揭示答案,讀完之後,我們的精神思想將會悄然升華。

相關焦點

  • 「學思平治」顧海良:馬克思主義科學原理和科學精神的結合和升華
    「學思平治」顧海良:馬克思主義科學原理和科學精神的結合和升華 2019-11-26 19: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場精神洗禮 一次思想升華
    …… 4月4日,湖北省總工會今年首場勞模工匠事跡報告會在武漢工人文化宮舉行,6位紮根一線數十年的勞模工匠,分享了自己的成長經歷,全省數以萬計的職工通過現場聆聽和網絡直播,接受了一次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精神洗禮。
  • 「薦書」《西方哲學史(1—5卷)》
    啟蒙哲學第五卷 德國古典哲學內容簡介本書分為五卷六編,約200萬字,集中了國內西方哲學界同仁的共同力量,每一章都由國內在該領域的專家來撰寫,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當前西方哲學史研究的學術進展和最新風貌本書選取了在2500多年西方哲學發展長河中那些最為重要的哲學家,對他們的主要著作、主要學說或主要觀點、提出的重要哲學問題或哲學命題,嘗試結合他(它)們所處時代的語境進行解讀,結合他(它)們與同時代其他哲學的關係、對後續哲學的影響、與當今哲學研究和哲學論證之間的關係,來評價他們的思想價值、總結哲學思維的規律。
  • 胡適著作《中國哲學史大綱》將面世(圖)
    本書的面市,對於研究胡適學術思想,及新文化運動中的哲學史研究成果,頗具「活化石」意義,是存世的、可以見到的,胡適在中國哲學史層面最後的有系統的、有思想體系的著作。可以想見,本書的面世將有力推動胡適研究的新領域。
  • 思想上再升華 精神上再洗禮
    該劇成為山西省2019年度重點文藝作品扶持獎勵項目,我校將繼續深挖『雪芳精神』的內核和精髓,照亮每一名醫者的心靈。」在山西醫科大學中都校區圖書館,講臺上發言者的段段精彩話語,不時贏得會場陣陣掌聲,在圖書館查借圖書資料的學生們也被講話吸引,圍站在各樓層護欄後認真聆聽。
  • 蘋果悄然下調了「Apple Trade In 換購計劃」設備估價-電子發燒友網
    打開APP 蘋果悄然下調了「Apple Trade In 換購計劃」設備估價 威鋒網 發表於 2020-02-08 17:56:42
  • 「學思平治」顧海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徵的升華
    在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之際,習近平對馬克思主義科學性、人民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理論特徵的概括,以及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科學性和真理性、人民性和實踐性、開放性和時代性理論特徵的概括,是對馬克思主義歷史發展和理論體系認識的升華,是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特別是新中國70年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視界和思想精粹的凝鍊,彰顯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智慧、理論力量和時代意蘊。
  • 「戰「疫」說理」在愛國主義情感中深化和升華中華民族精神
    這種精氣神就是中國人民在這場抗疫戰中體現出的不畏艱險、奮力衝鋒、英勇頑強、用生命守護生命的時代精神,其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為濃烈底色,又使中華民族精神中的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鬥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的優秀特質在此次人民抗疫戰中更加光耀地展揚出來,使中國民眾在熾熱深沉的愛國主義情感中於心靈深處深化和升華了對中華民族精神的認知,極大提升了愛國主義的思想境界。
  • 哲學史都不讀,哲學如何入門?!
    整個當代哲學史不過是整個哲學史的片段而已。而且當代哲學無法代表哲學發展的黃金時期。受限於現代專業化影響,哲學已經成了艱深晦澀的一大代名詞,大部分時候只在哲學象牙塔裡繼續討論,一些歷史的小道消息倒是大受歡迎。正是這樣,普通讀者想了解哲學,先了解哲學史的要求就變得更為迫切。哲學並非某個民族,某個社會某個的時代精神生活的全部,但它卻是最能反應出歷史精神的。
  • 在紀念中升華思想境界
    ;  6月16日,網上「抗震救災英烈紀念館」正式開通;  各類媒體上的紀念文章、文學作品更是數不勝數……  對遇難同胞的緬懷,對犧牲英烈的追思,其實是我們情感、思想和精神境界的升華。  它升華的是我們戰勝困厄的堅強信念。中華民族之所以歷經磨難而不衰,千錘百鍊更堅強,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有著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有著堅貞不屈、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民族之魂。這次特大地震災難,再一次檢驗著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承受力、生命力,同時也磨礪了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民族之魂。令我們引為自豪的是,在這次考驗面前,我們的黨、政府和人民沒有絲毫的猶豫和退縮。
  • 政治哲學史的豐富圖景
    「政治哲學史」叢書   總主編:張志偉、韓東輝、幹春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政治哲學史」叢書   總主編:張志偉、韓東輝、幹春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由張志偉、韓東輝、幹春松總主編的「政治哲學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就呈現了古今中外各種不同的政治哲學。「政治哲學史」總計七卷,包括《西方政治哲學史》三卷,《中國政治哲學史》三卷,以及《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史》一卷。   《西方政治哲學史》(第一卷)由八位學者撰寫,內容涵蓋了從古希臘到宗教改革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哲學。
  • 為什麼康德的哲學被稱為「哥白尼革命」?
    但是在了解哲學史的過程中,我們也學到整個哲學是由兩大核心所貫穿的,那就是「絕對主義-實在論-唯理論」,以及「相對主義-唯名論-經驗論」。而前面所說的綜合「唯理論」和「經驗論」,其實就代表了綜合整個哲學的兩大思潮。康德為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哲學紛爭畫下了句點。這位活躍於十八世紀、令人驚嘆的人物,最著名的成就就是「觀念論」(Idealism),以下簡單介紹。
  • 為什麼茶讓人思想上升華,精神上滿足
    中國是茶的發源地,茶葉的在中國的發展也達到了空前的程度茶文化、禪茶一道、茶道等等,並且也走出了國門日本的茶道、國外的下午茶等等都是由中國延伸出去的。下面小編跟大家聊一聊在精神方面,也可謂之「茶道」。借茶來達到一種精神上的高度,修身養性,使自己的思想升華,在精神上得到滿足。
  • 大學生的精神升華
    原標題:大學生的精神升華 大學也是一種學校。但是一種特殊的學校。學生在大學裡不僅要學習知識,而且要從教師的教誨中學習研究事物的態度,培養影響其一生的科學思維方式。
  • 我們為什麼擔憂「基因編輯」?
    當人生產出「複製人」的時候,人是「複製人」的上帝,「複製人」必須忠誠於、服務於自己的上帝——「人」。當複製人擁有生育能力之後,人就從「神」的高處跌落,複製人不再是被創造者,他們開始擁有了與「人」同等的地位,他們成為自己的上帝,無需成為人的奴僕。而當人可以修改自身基因的時候,一個問題便自然出現——人類中的「誰」扮演了上帝的角色,他們又何以成為造物主支配其他人的命運?誰給了他們這個權力?
  • 唯物史觀與馬克思主義中國思想史研究
    原標題:唯物史觀與馬克思主義中國思想史研究   近代學科意義的中國思想史研究始於20世紀初期,這一時期的相關論著注重借鑑西方思想史研究的理論和方法,但因深受傳統學術的影響,研究的重心仍然是中國學術思想史。胡適1919年出版的《中國哲學史大綱》按近代學科體系研究哲學思想,開創了中國思想史研究的新範式。
  • 孔子是「無神論者」還是「有神論者」?
    但既然有人將孔子奉為宗教家,我們不妨就從這個角度來探討孔子的教誨(以《論語》為準)跟宗教的異同。《論語》裡的「天」有四種涵義在中國古代,「天」有創生與主宰萬物的天帝、意志、力量、律則等四個由擬人而逐漸趨向非人的涵義。我們從《論語》裡的「天」,也可以看到這四種涵義,但在比例上,則以後面的幾種涵義居多。
  • 「積善逢善,積惡逢惡 」說的一點都沒錯!
    他發現,當人們對水說出親愛的言語,如:「感謝」的話時,水結晶就會呈現出美麗的形狀,呈現出閃閃發光的鑽石狀結構;當水聽到惡毒的言語,如:「混蛋」或咒罵時,水結晶就會變形,呈現出扭曲、不規則的形狀。他還發現,正面的思想和祈禱可以淨化和改善水結晶,使它們變得更美麗。人體有70%的成分都是水,地球表面的70%都是被水覆蓋,它是生命存在的先決條件。
  • 「地評線」在弘揚端午文化中升華愛國情懷
    今天,我們依然在遵循歷史,跟隨歷史的車輪,不斷前進。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端午,是傳承發展的文化。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正陽節等等,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民間四大傳統節日。端午節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
  • 從對視、融入到精神的升華
    從對視、融入到精神的升華 ——讀《梁家河》一書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