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電化學表面增強拉曼散射探測納米尺度界面

2021-01-19 COELEC


表面增強拉曼散射(SERS)是一種在一系列電化學應用中研究納米尺度分子-金屬界面的有力工具。表面增強拉曼散射將分子水平的信息和高度的表面特異性結合在了一起,使其成為了了解界面過程的理想手段。從了解分析物和電解質如何在金屬表面附近結合到實時觀測表面調控的反應,都可以進行觀測。然而,由於表面增強拉曼散射依賴於局部表面等離子體激元的激發,因此產生如熱電荷載流子和光熱加熱等額外效應,進而會影響電化學表面增強拉曼散射信號。當使用表面增強拉曼散射進行定量電化學研究時,這些效應必須加以考慮。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RS) is a powerful tool for studying nanoscale molecule-metal interfaces across a range of electrochemical applications. SERS combines molecular-level information with a high degree of surface specificity, making it an ideal tool for understanding interfacial processes, from understanding how analytes and electrolytes organize near metal surfaces to following surface-mediated reactions in realtime. However, because SERS relies on the excitation of 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s, additional effects such as the production of hot charge carriers and photothermal heating can impact electrochemical SERS signals. These effects must also be considered when using SERS for quantitative electrochemical studies.



Figure 1. (A) Geometry of NPoMsubstrate for EC-SERS. (B) Changes in dark field scattering spectral properties as the voltage is switched on (shaded region) and off. The red datarepresent transitions between +0.3 V and 0 V, while the blue data represent transitions between −1.2 V and 0 V (vs. Ptpseudo-reference). (C) SERS spectrum of a biphenyl-4-thiol SAM at different voltages. 

Figure 2. (A) Schematic and (B)photograph of EC-SERS using a plasmonic liquid marble substrate. (C)SERS is excited by a laser to track redox chemistry of [Ru(NH3)6]3+/2+ inside the plasmonic liquid marble. (D) Cyclic voltammogram, (E) SERSspectra, and (F) SERS intensities during oxidation and reduction. Data associated with [Ru(NH3)6]3+ is shown in blue, while data associated with [Ru(NH3)6]2+ is shown in orange.

Figure 3. EC-SERSof 1-ethyl-3-methylimidazolium bis (trifluoromethylsulfonyl) imide (EMI-TFSI), a room temperature ionic liquid, on a silver nanoparticle electrode. Bands labeled in different colors correspond to the following species: cationicEMI species (black), anionic TFSI species (blue), alkyl sidechains of EMI (pink), new species (red). The peak at 1330 cm−1 is ascribed to reorientation of the EMI cation in the EDL, while the1613 cm−1 peak is assigned as cation reduction. 



Figure 4. (A-B) Photoelectrochemicaldeposition of Pt(0) and Pt(IV) onto gold nanoparticles from a solution of Pt(II). Deposition occurs preferentially along the direction of the laser polarization (inset of panel A). (C) SERS confirms that the electrodeposited shell contains PtO2. 

全文連接

https://doi.org/10.1016/j.coelec.2018.10.005


相關焦點

  • 智能所在多功能表面增強拉曼散射基底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所仿生功能材料研究中心納米材料和環境監測實驗室的劉錦淮研究員、楊良保副研究員等,在可循環多功能的表面增強拉曼散射(Surface Enhance Raman Scattering-SERS)基底的製備和檢測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進展。
  • 科學家建立新的拉曼散射理論
    拉曼光譜通過光與分子的非彈性散射光譜信息揭示分子內部的轉動和振動形態,是識別分子化學結構的有效手段,也是研究分子結構變化的重要工具,已經廣泛應用於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探索和開發各種方法,提高拉曼光譜探測的信號靈敏度和成像的空間解析度,以實現更小基團乃至單個分子的化學識別成像這一宏偉的目標。
  • 智能所利用熱敏性聚合物構築動態表面增強拉曼散射熱點
    近期,中科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納米材料和環境檢測實驗室劉錦淮研究員和楊良保副研究員等提出了利用熱敏性聚合物構築動態表面增強拉曼散射熱點(Surface Enhance Raman Scattering,SERS)的概念,並取得了研究進展。表面增強拉曼散射效應是一種與納米結構相關的光學現象,它的強弱不但取決於金屬本身,還和納米結構的尺寸、形狀和間距有關。
  • 物理所建立新的拉曼散射理論
    拉曼光譜通過光與分子的非彈性散射光譜信息揭示分子內部的轉動和振動形態,是識別分子化學結構的有效手段,也是研究分子結構變化的重要工具,已經廣泛應用於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探索和開發各種方法,提高拉曼光譜探測的信號靈敏度和成像的空間解析度,以實現更小基團乃至單個分子的化學識別成像這一宏偉的目標。
  • 越來越「精細」的表面增強拉曼研究——第二十屆全國光散射學術...
    報告中,田景華教授介紹了其最新的研究成果:結合在線電化學光譜技術(EC-Raman),探明了BaCO3/rGO材料ORR的催化活性中心為Ba離子,並推測出在其表面發生2電子和4電子反應的反應歷程;使用粗糙Au電極為工作電極,結合電化學表面增強拉曼光譜技術,系統研究了pH從1到13範圍內的ORR反應過程和可能的反應途徑。
  • 微課堂表面增強拉曼散射(SERS)
    表面增強拉曼散射( SERS) 效應是指採用特殊製備的金屬良導體作為襯底,吸附在襯底上的分子由於表面等離子體共振引起的局域電磁場增強導致吸附分子的拉曼散射信號比普通拉曼散射信號大大增強的現象,最常用的金屬襯底是金和銀。SERS襯底常由研究人員自行製備,但是也有商品化的成品可用於常規分析。
  • 基於單層碳化鈦納米片的無核二維電子氣結構增強拉曼散射
    由於在原子尺度上的高均勻性、強的化學吸附性及出色的生物相容性,非金屬二維超薄納米片被認為是一類非常有前途的表面增強拉曼散射(SERS)基底材料。但是,由於化學增強機制的限制,非貴金屬二維SERS基底的拉曼增強因子仍有待提高。 近日,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席廣成研究員和曲阜師範大學易文才副教授提出了無核二維電子氣(2DEG)單層SERS基底的概念,製備了高度結晶的Ti3C2單層納米片並將其組裝為大面積柔性SERS基底,實現了對雙酚A、多氯苯酚等多種有害物質的高靈敏檢測。
  • 商用表面增強拉曼光譜傳感器面世
    據每日科學網日前報導,新加坡研究人員利用黃金納米陣列開發出適於商業應用的高性能表面增強拉曼光譜傳感器。 表面增強拉曼光譜技術(SERS)是在印度科學家拉曼1928年發現拉曼散射現象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 合肥研究院利用表面增強拉曼散射技術監測化學反應獲系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劉錦淮研究員課題組楊良保研究員等人在利用表面增強拉曼散射技術(SERS)監測化學反應的研究上取得系列進展。   利用具有較高時空解析度的表面增強拉曼散射技術去探索原位催化反應動力學是SERS拓展應用領域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其中,用單顆粒表面增強拉曼散射來研究表面催化反應動力學仍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難題。
  • 可揭示單分子特定的化學結構!高達1納米解析度的共振拉曼光譜
    尖端增強的「共振」拉曼散射可以在納米尺度甚至在單分子水平上研究特定的化學結構,也為局域電子態的原子尺度光學表徵提供了一種新方法。這將成為研究低維材料中局部缺陷和非均相催化活性中心的有力工具。由Takashi Kumagai博士領導的柏林Fritz-Haber研究所研究小組展示了尖端增強的「共振」拉曼光譜。
  • 達1納米解析度的共振拉曼光譜,可揭示單分子特定的化學結構
    尖端增強的「共振」拉曼散射可以在納米尺度甚至在單分子水平上研究特定的化學結構,也為局域電子態的原子尺度光學表徵提供了一種新方法。這將成為研究低維材料中局部缺陷和非均相催化活性中心的有力工具。在金屬尖端通過局域表面等離子體激元激發的極端場限制能打破這一限制,現在達到1納米解析度。尖端增強拉曼光譜利用掃描探針顯微鏡的原子解析度成像和通過局部表面等離子體激元激發的增強拉曼散射。研究小組揭示了尖端增強共振拉曼散射,其中物理和化學增強機制都是有效的。
  • 亮點|張永來:雷射畫龍點睛——微流控晶片上的表面增強拉曼散射技術
    微流控系統,就是在微米尺度空間對流體進行操控,將生物、化學等大型實驗室的基本功能微縮到一個數平方釐米晶片上。如今,微流控晶片已經發展成為一種技術平臺,既可以應用於化學分析、生物醫學分析、食品檢驗,又可以作為微反應器進行藥物、納米粒子、微球等合成,還能作為器官晶片,用於仿真人體器官中的功能單元。
  • 挑戰化學成像極限:中國科大實現單分子拉曼光譜成像
    最近,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侯建國院士領銜的單分子科學團隊的董振超研究小組,在高分辨化學識別與成像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亞納米分辨的單分子光學拉曼成像。控制的針尖增強拉曼散射測量原理示意圖。由於不同分子的拉曼光譜的譜形特徵各不相同,因此可作為分子識別的「指紋」光譜,就像人的指紋可以用來識別人的身份一樣。現今拉曼光譜已經成為物理、化學、材料、生物等領域研究分子結構的重要手段。 上世紀60年代雷射器的出現極大地推動了拉曼光譜技術的應用,但發展高靈敏高分辨拉曼光譜技術仍然是材料科學特別是納米尺度上的微觀探索所面臨的巨大挑戰和追求的夢想。
  • 田中群院士最新綜述:核-殼結構納米粒子增強拉曼光譜
    核-殼納米顆粒具有顯著可調的物理化學特徵。由於其獨特的局部表面等離子體共振(LSPR)性質,等離子體核-殼納米材料廣泛用於表面增強振動光譜學,特別是表面增強拉曼散射(SERS)。中的應用,例如在電化學、生物分析、食品安全、環境安全、文化遺產、材料、催化以及能量存儲和轉化方面,並舉例說明具有不同功能的SERS和其他表面增強光譜的新核-殼納米材料的未來發展。
  • 納米科學:尖端增強拉曼散射可以區分兩個結構相似的相鄰分子!
    納米科學:尖端增強拉曼散射可以區分兩個結構相似的相鄰分子!(Phys.org) - 在超高真空和低溫下使用掃描隧道顯微鏡進行表面增強拉曼光譜研究的進展使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能夠區分兩種不同但結構相似的相鄰分子吸附在銀色表面上。這種精確度和靈敏度可以促進表面化學的進步和DNA測序和蛋白質摺疊的精確監測。他們的工作出現在最近一期的Nature Nanotechnology中。
  • 合肥研究院發表有關表面增強拉曼散射檢測方法的綜述文章
    合肥研究院發表有關表面增強拉曼散射檢測方法的綜述文章 2015-04-29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傳統的表面增強拉曼散射(SERS)檢測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幹法,另一種是溼法。幹法靈敏性較高但不穩定,可靠性不好;溼法重複性好但靈敏性低。
  • 綜述:MOF用於功能性表面增強拉曼散射
    而表面增強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光譜神似一燈大師的一陽指:快穩準狠,具有高靈敏性、高選擇性等優點,被應用到生物、食品、環境等領域,為結構表徵、物質相互作用和化學反應機理的解釋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信息。
  • 表面增強拉曼(SERS)距離臨床應用還有多遠?
    目前,已經證明了拉曼光譜在生物大分子分析方面的應用價值,包括蛋白質、DNA、活細胞、組織和微生物的檢測和診斷。  然而,拉曼散射是一個很弱的過程,只有一百萬分之一的光子才會發生彈性散射現象。另外一個問題,自體螢光也阻礙了拉曼技術在生物學中的應用。
  • 高思敏博士:強致癌物黃麴黴素B1的檢測—表面增強拉曼散射
    11月6日17:00基礎課部高思敏博士在6109教室舉行了題為《強致癌物黃麴黴素B1的檢測—表面增強拉曼散射》的學術報告會。
  • 群英薈萃 第二屆表面增強拉曼光譜國際會議蘇州開幕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9年11月7日,第二屆表面增強拉曼光譜國際會議(SERS-2019)在蘇州同裡湖大飯店開幕。SERS-2019由蘇州大學、廈門大學主辦,江蘇省化學化工學會、蘇州市化學化工學會、蘇州市精準催化技術重點實驗室、固體表面物理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協辦。分析測試百科網作為本次會議的支持媒體,為您帶來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