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聽著這熟悉的兒歌,大家都會想起可愛的小精靈——螢火蟲。螢火蟲那金色的光斑,撲閃的透明翅膀,撥動著我們的童心。今夏,漫天飛舞、點點星光的螢火蟲將重現沙坪垻。
20日,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從沙坪垻區獲悉,位於大學城片區的豐文街道三河村的螢火谷文創農場7月26日將正式開放,這裡將為市民在「山溝溝」裡點亮一片「星光」。
螢火蟲漫天飛舞
螢火谷文創農場佔地700餘畝,四面環山,地形地貌優美,該項目被列為沙坪垻區重點建設項目。20日晚,螢火蟲在山谷漫天飛舞,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置身其中,像是進入了童話世界。
沙坪垻區豐文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在項目前期,從事生態農業40多年的黃金生組建了團隊,用心改造這片土地,使之達到螢火蟲復育的條件。
「螢火蟲的復育和保育工作,看起來是很細小的東西,卻是實實在在的。人們可以通過觀察環境對螢火蟲的影響——例如光汙染、水質差、土壤打了農藥等,來了解整個環境的變化。」黃金生說,螢火蟲培育的意義在於環境教育保護、生態旅遊、生物防疫、文化創作、科學研究等,這些才是真正有意義的東西。
成蟲發光只有7到10天
來到螢火蟲復育基地,黃金生繼續向記者科普,螢火蟲是螢科昆蟲的統稱,全世界約2000種,分布於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地區。
根據中國幾位專家的統計,現發現的螢火蟲種類約有80餘種。螢火蟲夜間要發光,可分為水生、陸生和半水生三類。陸生類螢火蟲多棲於遮蔽度高、植被茂盛、相對溼度高的地方,水生螢火蟲則對環境要求更高,水不能被汙染,也不能燈光汙染。一般來說,螢火蟲成蟲發光時間只有短短7到10天左右。
由於城市進程的加快,環境汙染,螢火蟲離我們漸行漸遠,即便是鄉下也難覓它的蹤影。「為了生態環境,為了這美麗的自然精靈,我們讓螢火蟲帶市民回到小時候。」黃金生介紹,目前,該農場已經成功復育了7種螢火蟲,這幾天每天晚上都能看到上萬隻螢火蟲漫天飛舞。
記者了解到,目前只能在復育區看到漫天飛舞的螢火蟲,未來,全年都能在農場裡看到螢火蟲發光的景色。
個小膽大,能啃下蝸牛
螢火蟲體長大約0.8釐米,身形扁平細長,頭較小,不過它可是食肉類生物。 別看螢火蟲的幼蟲個兒很小,可膽量很大,敢與蝸牛較量,直至把蝸牛吃掉。黃金生介紹,幼蟲階段的螢火蟲主要吃蝸牛、田螺等,不吃素。
相比螢火蟲,蝸牛算是「龐然大物」,如何能攻克?據介紹,攻下蝸牛並不是雞蛋碰石頭,這是因為螢火蟲有一套獨門「武功」。當幼蟲找到蝸牛以後,螢火蟲先用它那針頭一樣的嘴巴在蝸牛身上扎幾下。原來,這是在給蝸牛打「麻醉針」———噴出一種毒素,把蝸牛麻倒。接著,它又會給蝸牛注射一種消化液———酶,直到把蝸牛肉化成肉汁。「這時它把針管般的嘴巴插進蝸牛的肉內,吸肉汁,輕鬆得多。」
螢火蟲經歷卵、幼蟲、蛹、成蟲幾個階段,不過從卵到幼蟲階段,大約15天,幼蟲到蛹就長達6—8個月,而成蟲的生命周期僅有7天左右。與幼年的強悍不同,成蟲之後的螢火蟲,便不再吃東西了,剩下的生命時光裡,只好不停的消耗體能,發光。「只是喝點露水。」
眾蟲都怕光,唯它愛「挑釁」
與人類交流需要語言一樣,螢火蟲主要是通過發光來進行交流。黃金生介紹,螢火蟲對光汙染最為敏感。雌雄螢火蟲之間利用複雜的閃光信號進行交流,只要有光汙染,螢火蟲根本無法發現到異性,無法進行閃光交流,無法交配產卵,很快就會滅亡。手電筒的光照或者城市燈光,甚至手機面板反射光都會讓它們逃離。不過,有種叫紅胸窗螢的品種卻愛「挑釁」光,需要光刺激。「就是手機面板反射光,它希望這樣的刺激,好似跟它比賽誰最亮一樣,刺激它不斷發光。」
據了解,螢火蟲對於生態環境有重大意義,它是環境是否良好的自然指標。螢火蟲的不斷消失,其實就預示著人們居住的環境正不斷惡化;此外,它也是自然系統中的重要一環,能夠控制蝸牛、蛞蝓(鼻涕蟲)等生物數量,是自然界很需要的分解生物,能改造人類的居住環境,因此保護螢火蟲,就是保護人類自身的生態環境。
白天看蝴蝶晚上追螢火蟲
據了解,螢火谷內還設有自然教室,遊客可以在這裡了解螢火蟲復育,觀察環境對螢火蟲的影響,了解環境變化。
據了解,除了復育螢火蟲外,這裡還將復育32種蝴蝶,讓市民白天看蝴蝶,夜晚看螢火蟲。同時,螢火谷還將培育蜻蜓、金龜子、青蛙、樹蛙、蝌蚪、七星瓢蟲等小動物,為他們提供自然又原生態的生存環境。
重慶晚報·慢新聞全國爆料熱線:(023)966988,爆料郵箱:3359339320@qq.com
——END——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周小平/文 首席記者 冉文/圖、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