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子的時候,大家經常會看到綠化率、綠地率這種宣傳字眼,而且多數時候你看到的都是綠化率這個詞,你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嗎?那是因為,地產開發商想讓你更多的關注綠化率而不是綠地率。那麼什麼是綠化率?什麼是綠地率?兩者僅一字之差,是否可以劃上等號呢?其實它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而且差別還挺大!
一、綠地率、綠化率的定義
小區的綠地不僅包括公共綠地,也包括住宅樓旁邊的綠地和道路綠地,甚至還包括屋頂的綠化區域,樓棟裡露臺及建築外立面的垂直綠化區域也算在內。但哪些能計入綠地率,哪些能計入綠化率是有明確區別的。
綠地率:是指小區範圍內的各種綠地面積(一般指覆蓋土層的厚度在3米以上的區域)之和與小區佔地總面積的比值。
綠化率:是指綠化垂直投影面積之和與小區佔地總面積的比值,概念更加寬泛,數值一般也會更大,會高於綠地率。通俗點說就是小區內所有種花、長草、種樹等綠化區域的面積之和與小區總佔地面積的比值,這麼說雖然不嚴謹,但是會好理解。
二、綠地率、綠化率的區別
(1)計算公式不同
綠地率=小區內綠地面積 ÷ 小區總佔地面積
綠化率=小區內植被垂直投影面積之和 ÷ 小區總佔地面積
(2)計算範圍不同
在計算綠地率時,一般將公共綠地、樓棟旁邊的綠地、道路綠地,屋頂綠地(見下文屋頂綠地解釋)囊括在內,但是並不是所有長草長樹的地方都可以納入綠地範圍,比如化糞池的覆土區域、樓體外立面垂直綠化範圍、距離建築外牆 1.5 米範圍以內以及道路邊線 1米以內或者地表覆蓋土深度不夠 3 米的土地區域,不論其表面是否存在綠化,都不能計入綠地面積。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不計入綠地面積的呢?原因就是上述提及的那些區域一般土的覆蓋深度不足3米,無法種植喬木類植物,或者即使種植了喬木,成活率也非常低,與種不了喬木類植物沒什麼區別,所以計算綠地率時不能計入綠地面積中。
屋頂綠地解釋:對於建築物屋頂(即天面)上的綠化(要求能上人行走)是否計入綠地率,要分情況討論,只有當屋頂覆蓋土層厚度大於60釐米時才可分情況考慮折算綠地面積,見下面4種工況。
工況 ①:覆土層厚度大於120釐米,且喬木、灌木覆蓋率大於40%的全部地下室、半地下室屋頂的綠化,可全部計入綠地面積;
工況 ②:三層樓以下(含三層)高度的屋頂覆土層,當喬木、灌木覆蓋率大於40%時,可按綠化覆蓋面積的50%折算綠地面積;
工況 ③:四層~六層樓(含六層)高度的屋頂覆土層,可按綠化覆蓋面積的40%折算綠地面積;
工況 ④:六層以上樓層,即距地面16米及以上的屋頂覆土層,可按綠化覆蓋面積的10% 折算綠地面積。
針對綠化率,計算的時候就沒有這些約束了,概念很寬泛,只要是種花、長草、種樹的綠化區域,包含樓體外立面垂直方向的綠化區域,全算綠化面積。
經過比較,我們可以發現,擁有高的綠化率,並不能說明綠地率也很高。但是, 如果綠地率很高,那麼綠化率一定很高。
綠地率是規劃建設指標,住建主管部門對此指標是有最低要求。綠化率不是規劃指標,沒有要求。
三、綠地率、綠化率對購房的影響
購房者常常所接觸到的是綠化率這個詞,這是開發商常使用的概念,法律法規裡面規定衡量樓盤的綠化指標要用綠地率,因為綠化率的計算方式對綠地並無嚴格的要求,所以一般綠化率都會比綠地率高,這樣也能美化小區的綠化面積,宣傳起來更吸引購房者,所以很多開發商都在用綠化率做宣傳;但是用綠化率做宣傳並沒有法規依據,購房人購房時可以讓開發商明確給出綠地率數值,這個指標在建築總平面圖上都有的,很容易提供。
通過綠地率指標做決策才是正確的。那麼問題來了,綠地率指標多少才合適?按規範規定,新建小區的綠地率不得低於 30%,如果是舊城改造項目,不應低於 25%,如果綠地率大於 50% 則可稱為花園小區。根據常識,只有綠地率達到不低於 40%的時候,才能比較充分的保證小區的居住舒適度,老人、小孩才能有更充分的綠地活動空間。
如果感覺對您有用,請點讚支持!關注之後,可以學到更多乾貨,公眾號會陸續講解房子的施工建造、居住、學位、圈層、投資、金融6個維度的重點知識!房產政策、樓市走向、行業新聞、購房指南如遇重大變化,也會第一時間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