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最新演講:AI或帶來人類文明終結,我們該盡力確保其發展方向

2021-01-17 大數據文摘


GMIC 2017 北京大會於4月27日在國家會議中心拉開帷幕。大會以「天·工·開·悟」為主題,上午領袖論壇首場Keynote由霍金帶來。霍金先生通過視頻的方式對現場觀眾做了題為《讓人工智慧造福人類及其賴以生存的家園》的演講,他對未來人工智慧過度發展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表達了擔憂,同時也和與會者探討了關於未來是否要為人工智慧賦予「人格」以期限定其權利責任問題。視頻最後,霍金回答了李開復和傅盛等業內領袖與網友的問題。


早先,霍金老爺子也難得地在微博發文,為自己的Keynote預熱。



演講中霍金被問及如果讓你告訴外星人我們人類取得的最高成就,老爺子回答會告訴他們哥德爾不完備定理。



大數據文摘從現場帶來第一手資料,以下為演講速記——


在我的一生中,我見證了社會深刻的變化。其中最深刻的,同時也是對人類影響與日俱增的變化,是人工智慧的崛起。簡單來說,我認為強大的人工智慧的崛起,要麼是人類歷史上最好的事,要麼是最糟的。我不得不說,是好是壞我們仍不確定。但我們應該竭盡所能,確保其未來發展對我們和我們的環境有利。我們別無選擇。我認為人工智慧的發展,本身是一種存在著問題的趨勢,而這些問題必須在現在和將來得到解決。

 

 人工智慧的研究 

 與開發正在迅速推進 


也許我們所有人都應該暫停片刻,把我們的研究重點從提升人工智慧能力轉移到最大化人工智慧的社會效益上面。基於這樣的考慮,美國人工智慧協會(AAAI)於2008至2009年,成立了人工智慧長期未來總籌論壇,他們近期在目的導向的中性技術上投入了大量的關注。但我們的人工智慧系統須要按照我們的意志工作。跨學科研究是一種可能的前進道路:從經濟、法律、哲學延伸至計算機安全、形式化方法,當然還有人工智慧本身的各個分支。


文明所提產生的一切都是人類智能的產物,我相信生物大腦可以達到的和計算機可以達到的,沒有本質區別。因此,它遵循了「計算機在理論上可以模仿人類智能,然後超越」這一原則。但我們並不確定,所以我們無法知道我們將無限地得到人工智慧的幫助,還是被藐視並被邊緣化,或者很可能被它毀滅。的確,我們擔心聰明的機器將能夠代替人類正在從事的工作,並迅速地消滅數以百萬計的工作崗位。


 一旦脫離束縛 

 人工智慧將不斷加速 

 重塑自身 


在人工智慧從原始形態不斷發展,並被證明非常有用的同時,我也在擔憂創造一個可以等同或超越人類的事物所導致的結果:人工智慧一旦脫離束縛,會以不斷加速的狀態重新設計自身。人類由於受到漫長的生物進化的限制,無法與之競爭,將被取代。這將給我們的經濟帶來極大的破壞。未來,人工智慧可以發展出自我意志,一個與我們衝突的意志。儘管我對人類一貫持有樂觀的態度,但其他人認為,人類可以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控制技術的發展,這樣我們就能看到人工智慧可以解決世界上大部分問題的潛力。但我並不確定。


2015年1月份,我和科技企業家埃隆·馬斯克,以及許多其他的人工智慧專家籤署了一份關於人工智慧的公開信,目的是提倡就人工智慧對社會所造成的影響做認真的調研。在這之前,埃隆·馬斯克就警告過人們:超人類人工智慧可能帶來不可估量的利益,但是如果部署不當,則可能給人類帶來相反的效果。我和他同在「生命未來研究所」的科學顧問委員會,這是一個為了緩解人類所面臨的存在風險的組織,而且之前提到的公開信也是由這個組織起草的。這個公開信號召展開可以阻止潛在問題的直接研究,同時也收穫人工智慧帶給我們的潛在利益,同時致力於讓人工智慧的研發人員更關注人工智慧安全。


此外,對於決策者和普通大眾來說,這封公開信內容翔實,並非危言聳聽。人人都知道人工智慧研究人員們在認真思索這些擔心和倫理問題,我們認為這一點非常重要。比如,人工智慧是有根除疾患和貧困的潛力的,但是研究人員必須能夠創造出可控的人工智慧。那封只有四段文字,題目為《應優先研究強大而有益的人工智慧》的公開信,在其附帶的十二頁文件中對研究的優先次序作了詳細的安排。


 人工智慧研究領域的動態變化 

在過去的20年裡,人工智慧一直專注於圍繞建設智能代理所產生的問題,也就是在特定環境下可以感知並行動的各種系統。在這種情況下,智能是一個與統計學和經濟學相關的理性概念。通俗地講,這是一種做出好的決定、計劃和推論的能力。基於這些工作,大量的整合和交叉孕育被應用在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統計學、控制論、神經科學、以及其它領域。共享理論框架的建立,結合數據的供應和處理能力,在各種細分的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功。例如語音識別、圖像分類、自動駕駛、機器翻譯、步態運動和問答系統。


隨著這些領域的發展,從實驗室研究到有經濟價值的技術形成良性循環。哪怕很小的性能改進,都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進而鼓勵更長期、更偉大的投入和研究。目前人們廣泛認同,人工智慧的研究正在穩步發展,而它對社會的影響很可能擴大,潛在的好處是巨大的,既然文明所產生的一切,都是人類智能的產物;我們無法預測我們可能取得什麼成果,當這種智能是被人工智慧工具放大過的。但是,正如我說過的,根除疾病和貧窮並不是完全不可能,由於人工智慧的巨大潛力,研究如何(從人工智慧)獲益並規避風險是非常重要的。


 AI發展風險防控探究 


現在,關於人工智慧的研究正在迅速發展。這一研究可以從短期和長期來討論。一些短期的擔憂在無人駕駛方面,從民用無人機到自主駕駛汽車。比如說,在緊急情況下,一輛無人駕駛汽車不得不在小風險的大事故和大概率的小事故之間進行選擇。另一個擔憂在致命性智能自主武器。他們是否該被禁止?如果是,那麼「自主」該如何精確定義。如果不是,任何使用不當和故障的過失應該如何問責。還有另外一些擔憂,由人工智慧逐漸可以解讀大量監控數據引起的隱私和擔憂,以及如何管理因人工智慧取代工作崗位帶來的經濟影響。


長期擔憂主要是人工智慧系統失控的潛在風險,隨著不遵循人類意願行事的超級智能的崛起,那個強大的系統威脅到人類。這樣錯位的結果是否有可能?如果是,這些情況是如何出現的?我們應該投入什麼樣的研究,以便更好的理解和解決危險的超級智能崛起的可能性,或智能爆發的出現?當前控制人工智慧技術的工具,例如強化學習,簡單實用的功能,還不足以解決這個問題。因此,我們需要進一步研究來找到和確認一個可靠的解決辦法來掌控這一問題。


近來的裡程碑,比如說之前提到的自主駕駛汽車,以及人工智慧贏得圍棋比賽,都是未來趨勢的跡象。巨大的投入傾注到這項科技。我們目前所取得的成就,和未來幾十年後可能取得的成就相比,必然相形見絀。而且我們遠不能預測我們能取得什麼成就,當我們的頭腦被人工智慧放大以後。也許在這種新技術革命的輔助下,我們可以解決一些工業化對自然界造成的損害。關乎到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即將被改變。簡而言之,人工智慧的成功有可能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大的事件。


 過度人工智慧 

 會帶來人類文明終結嗎?


但是人工智慧也有可能是人類文明史的終結,除非我們學會如何避免危險。我曾經說過,人工智慧的全方位發展可能招致人類的滅亡,比如最大化使用智能性自主武器。今年早些時候,我和一些來自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共同在聯合國會議上支持其對於核武器的禁令。我們正在焦急的等待協商結果。目前,九個核大國可以控制大約一萬四千個核武器,它們中的任何一個都可以將城市夷為平地,放射性廢物會大面積汙染農田,最可怕的危害是誘發核冬天,火和煙霧會導致全球的小冰河期。這一結果使全球糧食體系崩塌,末日般動蕩,很可能導致大部分人死亡。我們作為科學家,對核武器承擔著特殊的責任,因為正是科學家發明了它們,並發現它們的影響比最初預想的更加可怕。



現階段,我對災難的探討可能驚嚇到了在座的各位。很抱歉。但是作為今天的與會者,重要的是,你們要認清自己在影響當前技術的未來研發中的位置。我相信我們團結在一起,來呼籲國際條約的支持或者籤署呈交給各國政府的公開信,科技領袖和科學家正極盡所能避免不可控的人工智慧的崛起。


 有關定義電子人格 

限定人工智慧的權利與責任的爭論 


去年10月,我在英國劍橋建立了一個新的機構,試圖解決一些在人工智慧研究快速發展中出現的尚無定論的問題。「利弗休姆智能未來中心」是一個跨學科研究所,致力於研究智能的未來,這對我們文明和物種的未來至關重要。我們花費大量時間學習歷史,深入去看——大多數是關於愚蠢的歷史。所以人們轉而研究智能的未來是令人欣喜的變化。雖然我們對潛在危險有所意識,但我內心仍秉持樂觀態度,我相信創造智能的潛在收益是巨大的。也許藉助這項新技術革命的工具,我們將可以削減工業化對自然界造成的傷害。


我們生活的每一個方面都會被改變。我在研究所的同事休·普林斯承認,「利弗休姆中心」能建立,部分是因為大學成立了「存在風險中心」。後者更加廣泛地審視了人類潛在問題,「利弗休姆中心」的重點研究範圍則相對狹窄。


人工智慧的最新進展,包括歐洲議會呼籲起草一系列法規,以管理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的創新。令人感到些許驚訝的是,這裡面涉及到了一種形式的電子人格,以確保最有能力和最先進的人工智慧的權利和責任。歐洲議會發言人評論說,隨著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多的領域日益受到機器人的影響,我們需要確保機器人無論現在還是將來,都為人類而服務。向歐洲議會議員提交的報告,明確認為世界正處於新的工業機器人革命的前沿。報告中分析的是否給機器人提供作為電子人的權利,這等同於法人(的身份),也許有可能。報告強調,在任何時候,研究和設計人員都應確保每一個機器人設計都包含有終止開關。在庫布裡克的電影《2001太空漫遊》中,出故障的超級電腦哈爾沒有讓科學家們進入太空艙,但那是科幻。我們要面對的則是事實。


奧斯本·克拉克跨國律師事務所的合伙人,洛納·布拉澤爾在報告中說,我們不承認鯨魚和大猩猩有人格,所以也沒有必要急於接受一個機器人人格。但是擔憂一直存在。報告承認在幾十年的時間內,人工智慧可能會超越人類智力範圍,人工智慧可能會超越人類智力範圍,進而挑戰人機關係。報告最後呼籲成立歐洲機器人和人工智慧機構,以提供技術、倫理和監管方面的專業知識。如果歐洲議會議員投票贊成立法,該報告將提交給歐盟委員會。它將在三個月的時間內決定要採取哪些立法步驟。


我們還應該扮演一個角色,確保下一代不僅僅有機會還要有決心,在早期階段充分參與科學研究,以便他們繼續發揮潛力,幫助人類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的世界。這就是我剛談到學習和教育的重要性時,所要表達的意思。我們需要跳出「事情應該如何」這樣的理論探討,並且採取行動,以確保他們有機會參與進來。我們站在一個美麗新世界的入口。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同時充滿了不確定性的世界,而你們是先行者。


我祝福你們。


謝謝!


霍金教授,我們從您的洞見中學到了很多。接下來我將要問一些問題,來自於中國的科學家和企業家。

 

創新工場的CEO李開復(問):網際網路巨頭擁有巨量的數據,而這些數據會給他們各種以用戶隱私和利益換取暴利的機會。在巨大的利益誘惑下,他們是無法自律的。而且,這種行為也會導致小公司和創業者更難創新。您常談到如何約束人工智慧,但更難的是如何約束人本身。您認為我們應該如何約束這些巨頭?


霍金:據我了解,許多公司僅將這些數據用於統計分析,但任何涉及到私人信息的使用都應該被禁止。會有助於隱私保護的是,如果網際網路上所有的信息,均通過基於量子技術加密,這樣網際網路公司在一定時間內便無法破解。但安全服務會反對這個做法。


教授,第二個問題來自於獵豹移動CEO傅盛:「靈魂會不會是量子的一種存在形態?或者是高維空間裡的另一個表現?」


霍金:我認為近來人工智慧的發展,比如電腦在西洋棋和圍棋的比賽中戰勝人腦,都顯示出人腦和電腦並沒有本質差別。這點上我和我的同事羅傑·彭羅斯正好相反。會有人認為電腦有靈魂嗎?對我而言,靈魂這個說法是一個基督教的概念,它和來世聯繫在一起。我認為這是一個童話故事。


教授,第三個問題來自於百度總裁張亞勤:「人類觀察和抽象世界的方式不斷演進,從早期的觀察和估算,到牛頓定律和愛因斯坦方程式, 到今天數據驅動的計算和人工智慧,下一個是什麼?」


霍金:我們需要一個新的量子理論,將重力和其他自然界的其它力量整合在一起。許多人聲稱這是弦理論,但我對此表示懷疑,目前唯一的推測是,時空有十個維度。


教授,第四個問題來自於史丹福大學物理學教授張首晟:「如果讓你告訴外星人我們人類取得的最高成就,寫在一張明信片的背面,您會寫什麼?」


霍金:告訴外星人關於美,或者任何可能代表最高藝術成就的藝術形式都是無益的,因為這是人類特有的。我會告訴他們哥德爾不完備定理和費馬大定理。這才是外星人能夠理解的事情。


下一個問題來自於微博用戶:「您認為一個人一生中最應當做的一件事和最不應當做的一件事是什麼?」


霍金:我們絕不應當放棄,我們都應當儘可能多的去理解(這個世界)。


下一個問題同樣來自於微博用戶:「人類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重複著一次又一次的革命與運動。從石器、蒸汽、電氣……您認為下一次的革命會是由什麼驅動的?」


霍金:(我認為是)計算機科學的發展,包括人工智慧和量子計算。科技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但未來幾十年裡,它會逐漸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方面,為我們提供智能地支持和建議,在醫療、工作、教育和科技等眾多領域。但是我們必須要確保是我們來掌控人工智慧,而非它(掌控)我們。


霍金教授,最後一個問題來自於音樂人、投資者胡海泉:「如果星際移民技術的成熟窗口期遲到,有沒有完全解決不了的內發災難導致人類滅絕?拋開隕星撞地球這樣的外來災難。」



霍金:是的。人口過剩、疾病、戰爭、饑荒、氣候變化和水資源匱乏, 人類有能力解決這些危機。但很可惜,這些危機還嚴重威脅著我們在地球上的生存,這些危機都是可以解決的,但目前還沒有。


最後一個問題:「我們希望提倡科學精神,貫穿GMIC全球九站,清您推薦三本書,讓科技屆的朋友們更好的理解科學及科學的未來。」


霍金:他們應該去寫書而不是讀書。只有當一個人關於某件事能寫出一本書,才代表他完全理解了這件事。


掃碼報名Strata Data Conference大會

大數據文摘專享優惠截至5月5日


數學爛也要學AI | 帶你造一個經濟試用版AI終極必殺器

相關焦點

  • 霍金:人工智慧或終結人類文明,但讓人類滅絕的,遠不止它
    4月27日,GMIC 2017北京大會拉開帷幕,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威廉·霍金遠程發表了主題演講。演講中,霍金仍保持了其對人工智慧一貫的謹慎性,提醒AI科研者們在利用AI造福人類的同時,還需注意消除可能的威脅。
  • 霍金演講:人工智慧也可能是人類文明的終結者
    原標題:霍金演講:人工智慧也可能是人類文明的終結者4月27日,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在北京舉辦的全球移動網際網路大會上做了視頻演講。在演講中,霍金重申人工智慧崛起要麼是人類最好的事情,要麼就是最糟糕的事情。他認為,人類需警惕人工智慧發展威脅。因為人工智慧一旦脫離束縛,以不斷加速的狀態重新設計自身,人類由於受到漫長的生物進化的限制,將無法與之競爭,從而被取代。
  • 這是霍金最後一次在中國演講,他思考了人類的未來
    1979至2009年,霍金任盧卡斯數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在2017騰訊WE大會中霍金進行了獨家視頻演講,展示了他為太空探索帶來的傑出貢獻與最新成果。這也是霍金在中國的最後一次演講。
  • 霍金:AI可能毀滅人類
    史蒂芬·霍金:「人類因受限於緩慢的生物進化而無法競爭,終將被取代。」作為英國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史蒂芬·霍金教授曾表示:創造思維機器會對我們的生存構成威脅。在回答一個有關於改造他所使用的通信技術和AI的基本形式的問題時,他對英國廣播公司說:「超級人工智慧的發展可能會帶來人類的終結。」但也有人對AI的前景不那麼悲觀。患有運動神經元疾病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的理論物理學家使用一個由Intel開發出的新系統來表達自己。來自英國Swiftkey公司的機器學習專家們也參與了這項創作。
  • 霍金對AI的糾結:人工智慧不是天堂就是地獄
    其中最深刻的,同時也是對人類影響與日俱增的變化,是人工智慧的崛起。簡單來說,我認為強大的人工智慧的崛起,要麼是人類歷史上最好的事,要麼是最糟的。我不得不說,是好是壞我們仍不確定。但我們應該竭盡所能,確保其未來發展對我們和我們的環境有利。我們別無選擇。我認為人工智慧的發展,本身是一種存在著問題的趨勢,而這些問題必須在現在和將來得到解決。
  • 霍金:AI 或許能根除疾病和貧窮,但也可能摧毀人類
    其中最深刻的,同時也是對人類影響與日俱增的變化,是人工智慧的崛起。簡單來說,我認為強大的人工智慧的崛起,要麼是人類歷史上最好的事,要麼是最糟的。我不得不說,是好是壞我們仍不確定。但我們應該竭盡所能,確保其未來發展對我們和我們的環境有利。我們別無選擇。我認為人工智慧的發展,本身是一種存在著問題的趨勢,而這些問題必須在現在和將來得到解決。
  • 霍金:人工智慧或是人類歷史上最後事件
    霍金曾說,「在我的一生中,我見證了社會深刻的變化。其中最深刻的,同時也是對人類影響與日俱增的變化,是人工智慧的崛起。」他說,人工智慧的崛起,要麼是人類歷史上最好的事,要麼是人類文明的終結。到那時,人工智慧可能是人類文明史的終結。霍金建議:跨學科霍金在演講中說到,人工智慧的崛起,是好是壞目前仍不確定。霍金認為,人工智慧的發展,本身是一種存在著問題的趨勢,而這些問題必須在現在和將來得到解決。
  • 霍金:人工智慧造福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
    【手機中國新聞】在此次GMIC領袖峰會上,史蒂芬霍金也發表了視頻演講,就人工智慧和人類的關係進行了深刻的分析。霍金表示,在他的一生中,見證了社會深刻的變化。其中最深刻的,同時也是對人類影響與日俱增的變化,是人工智慧的崛起。簡單來說,強大的人工智慧的崛起,要麼是人類歷史上最好的事,要麼是最糟的。不得不說,是好是壞我們仍不確定。
  • 霍金去世:輪椅上度過一生,卻帶領人類走向宇宙
    霍金曾表示,應該用科學來揭開宇宙的奧秘:「我認為,我們將來的確會了解宇宙的起源和結構。事實上,現在我們已經接近實現這個目標。在我看來沒有任何現實方面能夠超越人類的思維」。對於上帝和宗教的立場,他表明立場。在其著作《大設計》中,霍金表示宇宙可以「無中生有」的憑空創造,在解釋其起源時,上帝的理念是「沒有必要」被考慮的。霍金認為自己是個無神論者。
  • 霍金用眼睛演講(圖)
    北京青年報供圖  世界科學大師史蒂芬·霍金教授19日在北京說,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無法預言宇宙如何由大爆炸而形成,如果把廣義相對論和量子論相結合,就有可能預言宇宙是如何起始的,「這是回答我們為何在此,我們從何而來的宇宙學的核心問題。」霍金此次的演講仍舊通過由美國發明的語音合成器回答,3000多人在現場聆聽了霍金教授的演講,學術報告持續了近一個小時。
  • 【巨星隕落】霍金今日去世,但人類對宇宙和AI的探索永無止境
    霍金曾積極關注人工智慧,指出我們要對AI發展保持警惕。3月14日也是愛因斯坦誕辰139年的日子,上帝在同一天送來了一位天才,而帶走了另一位。人類對宇宙和AI的探索永無止境,讓我們以這樣的方式祭奠這兩位偉人。
  • 物理學家霍金逝世 科技界隕落一位巨星
    霍金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他受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折磨長達55年,卻身殘志堅,將《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等科學巨著留存世間,讓我們對科學有了更深的認知,尤其他在天體物理學、宇宙學等方面的成就,讓我們後人受惠無窮。
  • 可能會導致人類文明終結的三種原因,我們正在經歷前兩個的過程中
    威脅人類的病毒和疾病拋開幾千年前的瑪雅文明不談,現代的科學家霍金也曾在2016年的時候預言過。人類的未來可能會毀於外星文明的入侵、新病毒的爆發亦或是人類自己生產的人工智慧。而從目前的情況看,人類從2019年9月至今一直處在史上最大的一場瘟疫當中。新型冠狀病毒已經在這顆星球上肆虐大半年的時間,但至今仍未有轉機。我們的國家在去年的新年迎來了疫情的大爆發,經過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現在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 ...機腦有靈魂只是童話,AI可能是人類文明的終結;Uber計劃2020年...
    這一周GMIC大會上,霍金再次提醒了AI的威脅,他說機腦有靈魂只是個童話,人工智慧也有可能是人類文明史的終結,除非我們學會如何避免危險。此外,GMIC大會上,李開復、張亞勤、張宏江、傅盛等業內大佬都分享了關於AI的見解,詳細內容請查看36氪相關報導。
  • 共享文明——人類文明融合發展的最新形態
    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的是,共享文明的新維度已經逐步展開,無疑會從不同的角度和層次消除阻礙文明發展的消極力量,使人類文明在文明新維度推動下,不斷取得新的發展與進步。為此我認為,人們應當在兩個方面達成更加廣泛的共識,並開展一致性行動:一是追求共同價值。不同文明不是問題,不同文明之間構建共同價值才是思想的基礎與行動的方向;二是推動國際關係、國際秩序創新。
  • 一定有外星人、人工智慧會終結人類……歷數霍金的預言
    一直致力於探索宇宙奧秘的霍金,曾經作出過哪些預言呢?資料圖:英國物理學家霍金。  霍金語錄一:「外星人」在看著你  在2015年倫敦皇家科學學會尋找外星生命跡象的啟動儀式上,霍金就說過:「在無限的茫茫宇宙中,一定存在著其它形式的生命。」  他說:「或許外星生命會正盯著我們看呢。」
  • 霍金對人類未來的三大擔憂
    作為現代科學界最具影響力的代表性人物,霍金不僅在學術上取得巨大成功,在科普上更是作出巨大貢獻。他用通俗而幽默的語言向大眾介紹神秘的宇宙,激發無數人的好奇之心。雖然霍金的身體被禁錮在輪椅之上,但其思想卻自由地翱翔於宇宙之間。
  • 霍金為什麼說哥德爾定理是物理學的終結?
    這種偉大的生命不屈的精神力量,已經使得霍金在中國的知名度遠遠超過了楊振寧。霍金在去世之前做過一次演講,題為「哥德爾與物理學的終結」。他在演講中說道,「這和哥德爾不完備性定理非常相似……根據實證論科學哲學,一個物理理論乃是一個數學模型。因此如果有數學命題不能證明的話,那就有物理問題不能預測。……現在我很高興我們尋求知識的努力永遠都不會達到終點,我們始終都有獲得新發現的挑戰。」
  • 霍金去世!享年76歲 | 他最後一次專門給中國人做的演講是這樣的……
    他就是被譽為「宇宙之王」的霍金,也是騰訊第五年WE大會的開場嘉賓。  這一天,霍金以獨家視頻演講的方式,為中國的觀眾帶來關注人類未來、探索宇宙的思考。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人類沒有停止對自身處境的思考和對未來的關切。近幾年來霍金一直關注著人類的星際遷徙。
  • 霍金辭世,留給人類四條警告
    在BBC年度裡斯講座上,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稱,科技的進步可能導致世界滅亡。霍金稱:「儘管地球在特定年份發生災難的機率很低,但是它會隨著時間逐漸增高,並且在下一個千年或者萬年之內成為必然。到那時我們應當已經進入到太空,並且到達其它星球,因此地球上的災難並不意味著人類的終結。」霍金在講座上對可能導致地球滅亡的可怕場景進行了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