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首個洩殖腔化石暗示恐龍如何繁殖
最初在中國西北部發現的一具恐龍化石保存得如此完好,以至於它的洩殖腔(排洩和交配的腔道)的形狀第一次清晰可見。
這隻鸚鵡嘴龍是一種與生活在1.2億年前的三角龍有關的早期角龍,已經在德國法蘭克福森根堡自然博物館公開展出了十多年,並且已經有幾篇關於其原始羽毛和顏色的科學論文問世。
不過,據《新科學家》報導,直到現在,由澳大利亞新英格蘭大學Phil Bell領導的研究小組才正式描述了鸚鵡嘴龍的洩殖腔。近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預印本平臺bioRxiv上。不過Bell拒絕在同行評議期刊發表該論文之前討論這一發現。
鳥類和爬行動物都有洩殖腔—— 一個用於排洩、排尿、交配和產卵的孔,所以人們一直認為恐龍也有洩殖腔。鸚鵡嘴龍的洩殖腔證實了這一猜測。
這隻恐龍只有洩殖腔的外部被保存下來。它大約2釐米長,周圍有深色的組織,並且與周圍齊平,而不是像某些洩殖腔那樣突出。
由於恐龍內部的解剖結構沒有被保存下來,所以這塊化石並不能完全解決恐龍是如何交配的問題。不過,洩殖腔有一個縱向的開口,就像鱷魚一樣。鱷魚也有陰莖。相比之下,大多數鳥類(恐龍的後代)卻沒有。
「在如此古老的化石中完美地保存了這樣的結構,這是一項發現的勝利。」未參與該項研究的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的John Long說,「我們的化石保存有其他各種不同部位,但沒有洩殖腔。」
不幸的是,它並沒有透露出多少信息,無法判斷這種特殊動物的性別。但洩殖腔與鱷魚的相似,說明這種類型的恐龍可能有陰莖。
研究人員在他們的論文中寫道:「這種類似於鱷魚的洩殖腔暗示,與蜥蜴和後來分化的鳥類不同,鸚鵡嘴龍可能有一個肌肉發達、不成對、位於腹側的交配器官。」
大多數鳥類的交配方式是從洩殖腔到洩殖腔,這一過程被稱為「洩殖腔之吻」,因此許多生物學家認為恐龍也是這樣交配的。然而,有些鳥類,如鴨子和鴕鳥,在交配過程中能從洩殖腔中伸出柔韌的陰莖。在鴨子中,這一過程只要1/3秒。
人們認為現代鳥類的祖先都有陰莖,而它們是從恐龍進化而來的,所以恐龍有陰莖是有道理的。Long表示,如果沒有很長的陰莖,大型恐龍恐怕很難交配。(文樂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