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看《流浪地球》所需要的知識

2020-11-22 騰訊網

  年初二去看了這部電影,整個故事宏大壯麗,服裝和道具製作精良,特效堪稱完美,還穿插了多個涉及人性思考的選擇,我看的是熱血沸騰,文科生媳婦表示看的一頭霧水,各種問號。

  為了讓文科生們看懂電影,本文試圖進行部分術語科普並對電影中存在的一些硬傷BUG進行討論,對電影中的逃逸方案的可行性不做評論。

  氦閃

  太陽這樣的恆星的能源來自於H與He的核聚變。但當太陽年紀大的時候(聚變燃料不足),太陽會發生短時間的失控核聚變並且體積會急速膨脹成紅巨星將太陽系全部行星氣化吞噬。

  逃逸速度

  指擺脫太陽的引力,逃逸出太陽系的公轉線速度,也稱第三宇宙速度(16.7KM/S)。在電影裡則是指要把地球公轉線速度再增加至少16.7km/s。

  引力彈弓

  引力彈弓就是利用行星的引力來給另外一個天體加速,將它甩向下一個目標,也就是把行星當作「引力助推器」。

  在電影裡,地球使用木星的引力場作為引力彈弓給地球的公轉線速度加速,以更快的逃離太陽系。理論基礎是地球八大行星的軌道基本處於同一個水平面。

  值得注意的是,引力彈弓對於衛星、飛船等這種由強大的化學鍵(電磁力)聚合的小天體是不需要擔心的(比如NASA發射的旅行者1號/2號就使用了多個行星的引力彈弓來加速),但是對於地球這樣靠自身引力聚合的天體則是必須要考慮一個問題,這就是電影中多次提到的「洛希極限」

  引力彈弓及洛希極限示意圖

  洛希極限

  當兩個天體的距離少於他們的洛希極限時,各自天體上的物體會根據本身被原星球所受到的力的大小,由小到大被「吸走」,最後甚至整個天體都會被引力大的天體吸引過去或者撕碎的情況。在電影裡,地球的大氣層由於僅受地球引力,所以最先被吸走。

  ---------劇透分割線------------

  停止地球自轉的目的

  為了使行星發動機能持續穩定的進行工作,必須要將行星發動機噴嘴一直對準地球公轉線速度的反方向。

  實際上電影裡的這裡的編劇應該是有一些問題,根據原著來看在逃逸階段的行星發動機並不是同時開啟,而是根據公轉線速度的方向分北美和亞洲輪流開啟

  為什麼北京上海會被冰塊覆蓋?

  首先是自轉停止後離心力消失導致海平面上升,期次是行星發動機的加速度導致海水湧向發動機所在的北半球,還有一個原因是月球消失導致的引潮力消失,導致海平面上升(電影中地球附件已經沒有月球)。

  海水結冰主要是因為地日距離拉長,氣溫急劇下降導致海水結冰。

  為什麼飛機會掉下來?

  因為上面說的洛希極限導致空氣變得稀薄,一方面升力不足,另外一方面氧含量也不足,但看電影中的環境,增加飛行速度在近地點應該還是可以飛的。

  為什麼要帶著地球一起逃?

  為什麼小說/電影以地球為單位進行逃逸,而不是以巨型飛船,或者海量飛船云為人類轉移的載體?比如《機器人瓦力》,《深空失憶》都是以巨型飛船作為逃逸載體。

  大劉說「電影把中國人對故土和家的情感在太空尺度上展現出來,震撼心靈」,我覺得這不是真話,真正原因他自己是清楚的。

  這裡我根據自己的理解簡單分析一下,其實想想為什麼不能用巨型飛船逃跑的原因說清楚就行了:載重量有限,自保性不強,容錯能力低。所以帶著地球逃跑是因為地球體量巨大且資源豐富,相當於帶著礦山、工廠、全量生態系統,更更重要的是有地磁、大氣層和地下掩體這些天然「防彈衣」,可以抵擋致命的宇宙輻射和絕大部分的隕石。

  而且由於旅途漫長,科技需要一定的規模效應才可以繼續提升。在當時的人類尚不具備快速「地球化」其他行星的科技條件下,帶著地球走是最穩妥的方式。

  PS:其實小說原著是有2套方案在爭論的,最後選擇的是「流浪地球」,也就是把整個地球推走;另外一個可以稱為「諾亞方舟」,也就是使用宇宙飛船形式帶一少部分人走。在電影中其實也是有這兩種方案,但是「諾亞方舟」是作為「流浪星球」失敗後的緊急預案而已。

  ----------缺點/BUG---------

  1,月亮在哪?怎麼辦?電影中沒有寫,但是在小說原著中寫了也是通過行星發動機推走了,不過沒有具體寫,因為推動月球的行星發動機數量少說也是要上千臺,按照當時人類的科技,是無法將這麼多的行星發動機安全發射到月球上並遠程控制自動輸送原料和運行的。可能正因為難解釋,所以電影迴避了這個問題。

  2,最後關頭地球表面的大氣已經全部被吸走,如同真空,朝向木星方向上地球重力也會減輕很多,但電影中沒有表現出來有什麼差異。

  3,另外在大氣層吸走後,人類被迫要進行一次「地球化」的過程,所以地球還真不一定是立刻「得救了」。

  如果有其他疑問和不同意見歡迎留言討論

  -------------------------------------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理科生的科幻世界文科生真的不懂!
    對於一個「偽」科幻迷來說,沒有什麼比買上一張電影票更能向對科幻電影致敬以及表達大學時代就深埋心底對大劉的崇敬之情,更何況《流浪地球》是春節檔既賣座又叫好的影片,在朋友圈收穫如潮好評,被譽為開創了中國硬核科幻電影的新紀元。這種極具裡程碑式的評價這些年真是鮮有。
  • 《流浪地球》 物理知識
    例如將地球推向木星,然後藉助木星引力,將地球甩出太陽系,就是藉助彈弓效應的原理。 」孫彬說,但是可以看到,出於劇情的需要,電影裡會有很多不符合科學原理的地方。這部電影主要涉及了中學、大學本科、研究生三個階段的物理知識,中學階段涉及力學,比如引力、能量守恆、反衝及近代物理,比如太陽所蘊含的氫、氦、核聚變等;大學本科階段主要涉及理論力學知識,比如角動量守恆等;研究生階段牽扯的知識較多,比如廣義相對論、天體物理基礎、原子核物理、核反應、粒子物理等。這是一部涵蓋大量物理知識的科幻電影,且很多知識需要一定的科學素養才能解讀。
  • 能看到希望就不是流浪——《流浪地球》觀後感
    為了自救,人類提出一個名為「流浪地球」的大膽計劃,即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用2500年的時間奔往另外一個棲息之地。於是出現的晨昏線過後的永夜、火種計劃、讓地球流浪、木星推動地球等情節的設定,讓我這個文科生看上去相當費解,但是又憋著不去問旁邊的小夥伴,生怕錯過接下來的劇情。
  • 看流浪地球漲知識:如何利用木星加速逃逸太陽系——圖解引力彈弓
    本期知識看點:圖解引力彈弓,地球和木星玩起了蕩鞦韆看過電影《流浪地球》的朋友都知道,地球為了不被太陽吞沒,裝上了一萬座行星發動機,開始了飛向4.2光年外比鄰星的流浪之旅。是小說和電影情節需要?答案當然不是!選擇飛臨木星,是為了借用木星的引力彈弓效應,加速地球!使得地球獲得逃逸太陽引力束縛的逃逸速度!為什麼不直接依靠行星發動機將地球加速到逃逸太陽系呢?
  • 從《流浪地球》看國內電影在香港的票房
    中國「第一部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在農曆年間於內地上映,成為賣座冠軍。到3月中,該片累計票房達46億人民幣以上,成為中國大陸歷史上票房第二高的電影,僅次於前年的《戰狼2》。不過,跟《戰狼2》一樣,《流浪地球》的票房成績在大陸和香港有很大反差。
  • 電影《流浪地球》為什麼能成功,有哪些觀眾所不知道的冷知識?
    流浪的地球2019年春節檔《流浪的地球》成為黑馬,成功贏得了46.8億的票房。那麼為什麼「流浪地球」成功了?我認為有幾點。首先是電影的風格足夠雄心勃勃。開始時,關於地下城市和地球旅行,電影被迫立即改善。
  • 想看懂《流浪地球》太空知識了解一下?
    地球洛希極限軌道運行示意圖作為中國第一部硬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公映之後口碑可謂是一度炸裂朋友圈。本部改編自劉慈欣同名小說的影片,除了用行星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這個設定之外,幾乎一切都是新的,可以說這是一部建造在《流浪地球》世界觀體系下的新故事。以至於,就算是一些原著黨看了也會覺得新奇,更別說普通觀眾了。
  • 有人說《星際穿越》是硬科幻,《流浪地球》漏洞百出,你怎麼看?
    實話說,我不是槓精,雖然我承認《流浪地球》比起《星際穿越》是有一些不足,比如說特效、情節設置啥的,但是《流浪地球》也沒有某些人所說的那樣漏洞百出啊。如果說非要抱著找漏洞的心情去看《流浪地球》,那我就覺得太沒有必要了,因為畢竟《流浪地球》帶給我們更多的是一種視覺上的震撼以及關於未來中國科幻電影該走向何方的一種思考。說《流浪地球》是中國科幻電影的標杆毫不為過,畢竟比起以往的一些電影,《流浪地球》的進步的確是很大的。
  • 《流浪地球》天體物理知識科普!
    《流浪地球》天體物理知識科普!,大年初一,根據劉慈欣的小說《流浪地球》改編的同名電影《流浪地球》在全國上映。老王百忙之中(無聊)慕名到電影院去觀看了影片。整部電影氣勢恢宏,講述了太陽將變成紅巨星,人類驅動地球逃離太陽系的故事。
  • 《流浪地球》票房預測多少?《流浪地球》值得看嗎?劇情介紹
    《流浪地球》票房預測多少?《流浪地球》值得看嗎?劇情介紹  國產科幻電影在今年終於啟航。《流浪地球》這部讓原著作者劉慈欣看完落淚的科幻片,7日零時至晚八點單日票房已達3.08億元,毫無疑問拿下單日票房冠軍,「超速」完成票房逆襲。照此看來,該片拿下春節檔票房冠軍,亦只是時間問題。根據多家機構的預測,該片最終有望斬獲45億元以上票房。
  • 《流浪地球》所描述的把地球推離太陽系在現實中可行嗎?
    《流浪地球》所描述的把地球推離太陽系在現實中可行嗎?在現實中不可行,基於兩個理由,一是推力不足,二是地殼無法承受!當然推力不足只是《流浪地球》中設定的條件,而現實中甚至連核聚變發動機都還沒有時間,更不要談推力不足了!
  • 《流浪地球》中地球真的「流浪」得起來嗎?
    最近《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別版》就為一個新增11分鐘的內容就來一個再度上映,然而觀眾卻並不買單,畢竟這一做法讓人感覺是想錢想瘋了。去年大年初一的片子今年拿來重新放映,就算是免費估計也沒多人願意去看了。即便是打著收益全捐的旗號也沒多少人願意買票觀看。
  • 李永樂老師帶來《流浪地球》最硬核科普!文科生也能看懂!
    今年過年刷爆朋友圈的是什麼,其中之一肯定有《流浪地球》,作為外交部發言人都力推的國產科幻電影,它讓我國在科幻的歷史上又邁出了一大步。這部電影有很多的硬核科幻情節,比如太陽真的會爆炸嗎?人類為何帶地球飛向比鄰星?引力彈弓效應是什麼?洛希極限是什麼?
  • 流浪地球創華語電影海外開畫最佳成績 老外被圈粉
    眼尖的人一定看出來了,這是吳京在電影《流浪地球》中扮演的角色——劉培強。宣傳海報?不是,這是一位外國網友的妻子在看完電影後花了一天時間完成的畫作。那麼,要講什麼,讀者應該已經知道了。這個春節,《流浪地球》火了,就像其他可以引起熱議的話題一樣。有人給這部中國國產的科幻電影很高的評價,說《流浪地球》是中國科幻電影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大突破,2019年是中國科幻電影真正意義上的「元年」。當然,《流浪地球》也受到一些觀眾的吐槽。「導演是文科生吧?」「科學性上,理科生表示看不下去,太多細節經不起牛頓定律和相對論的推敲。」
  • 好書推薦:《流浪地球》,地球啊,我的流浪地球
    2019年春節,電影《流浪地球》登陸全國院線,短短幾天就引爆了網絡,最終取得了46億的票房,引起人們巨大的反響。這部電影打開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大門,讓中國科幻電影進入了一個新紀元。那麼,提到電影,就不得不提流浪地球的原著小說,這部劉慈欣於2000年寫的小說又會是怎樣一個故事呢?
  • 硬核科幻《流浪地球》:停止自轉的地球真能去流浪嗎?
    本文從科學的角度,選取電影當中提及的幾個場景,深入審視看其是否符合科學原理。在大家的期盼當中,中國第一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終於在大年初一上映了,它在之前的點映當中就飽受讚譽。這部影片是根據劉慈欣的同名科幻小說《流浪地球》改編而來。講述了太陽即將死亡,即將進入紅巨星的膨脹階段,地球即將被膨脹的太陽大氣所淹沒。
  • 《流浪地球》最全高考知識清單,又是一大波考點
    非《流浪地球》莫屬!這部被稱為中國科幻電影裡程碑的作品,非常值得關注,科幻,正日益成為高考命題熱點!比如2018年高考語文全國3卷文學類閱讀文本材料節選自劉慈欣的作品《微紀元》,同樣改編自劉慈欣作品的《流浪地球》很有可能入選高考題,趕快看一下小編給大家歸納的知識點。
  • 流浪地球是一部不及格的電影?流浪地球最火的一段差評,你怎麼看
    流浪地球是一部不及格的電影。對這部不及格電影的普遍吹捧,那些看了提前點映紛紛較好的寫手和大V,只能讓我懷疑他們的人品與審美。一、科學設定不及格作為一部科幻片,一部被吹得很厲害的科幻片,流浪地球在科學設定上完全沒有能過及格線。全片最大的危機,來自於利用木星彈弓效應時,發動機受木星引力影響停止工作。這是對整個地球科學界和工程技術界的無情藐視。
  • 從《流浪地球》,看《老子》的「道"
    劉慈欣在《流浪地球》中,講述了由於太陽死亡,地球沒有太陽照耀而變成地獄。引發地球人為逃離太陽系列努力而未果。地球人命運堪憂!太陽死亡這個事件,很正常。任何事物,都有「生老病死」,太陽也不例外。電影《流浪地球》序幕
  • 電影《流浪地球》裡的設想不可能?讓我們逐一解讀裡面的科學知識
    最近幾天上映的國產首部「硬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可以說是拍出了科學知識,拍出了情懷,得到了觀影者的一致好評。《流浪地球》是根據著名科幻文學作家劉慈欣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在這部小說中,大劉用到了非常硬核的一些涉及物理學、天文學的知識。在這裡,我為大家解讀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