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旋踢」五種踢法從發力動作,距離,打擊角度區分

2021-01-20 學跆拳道吧

首先必須指出,這裡包含的並不是公認的後旋踢分類,只是按照不同發力點和不同打擊角度而區別的後旋踢類別而已。




一「外掛型後旋踢」


這種後旋踢的最大特色是:踢擊腳在踢擊時膝蓋向上,以腳外側進行踢擊。


這種踢法的技術需求較低,即使是不擅長踢擊都可以輕易使出。可是它在踢擊威力和踢擊距離上比較遜色,而且在踢擊後上身較易隨著踢擊前移,轉而進入了對方的攻擊範圍內。加上直腳踢擊的關係,它踢腳後恢復體勢的時間較長。



以Junior Dos Sandos對Mark Hunt這一場為例。大家可以見到JDS在踢擊時,並沒有把膝蓋扭橫,而是把腳伸直外擺,像外擺腿般踢出,最後以小腿外側擊中Mark Hunt額頭。從片段可見,JDS這記後旋踢並不算完全命中,但已令Hunt失去意識。這再一次證明後旋踢可怕的KO能力。


 

二 「一般型後旋踢」


這是最常見的一種後旋踢:先折腳,後彈出小腿,以踏單車似的進行踢擊,而且在擊中目標時,踢擊腳處於接近伸直狀態,然後才勾腳。這種踢法的攻擊距離算是眾多種類中最遠的。


另外,彈出小腿時機對踢擊效果有著重大的影響。一般而言,這種踢法會在踢擊腳腳掌到達前方45度左右時,順勢放腳,然後在到達正前方前擊中對手。因為在重心腳腳跟所指方向的外側,踢擊力量將會大大下減。當對手在12點方向時,最佳的直腳位置是在10點鐘方向左右,以確保踢擊腳有足夠距離加速,進行有力打擊。


如果對方在正前方,但過早擺腳或放腳,一來大動作會讓對方較易作出反應,二來會讓踢擊錯過最佳發力點。假如對方走側,則反而需要提早放腳,以保持發力距離。



以UFC206中Lando Vannata對John Makdessi這一場為例。Makdessi便是向右移動到正常後旋踢發力點前,如果Vannata依照正常放腳時間踢擊,踢擊便會威力大減。所以Vannata提早了放腳的時機,讓踢擊腳能更早加速,有效打擊走側的Makdessi。此外,這記後旋踢亦能掩護外門的空檔。


而在跆拳道的比賽中,因為頭部分數是觸碰得分的,所以衍生出一種刻意縮短發力距離,縮小踢擊動作的踢法。其踢法其實跟「折腳彈出式後旋踢」大同小異,不過它把擺腳的動作,以後踢(Back Kick)的踢法踢出,取其直線最短軌跡,然後在最接近打擊點的旁邊把腳完全伸直,然後借蹬腳的衝力把小腿自然折起。(詳細的動作將會在下次教學篇中展示給大家)



面對藍方的前側踢(Cut Kick),紅方以背轉帶側藍方踢擊力量,同時踢出最遠距離和較快速的後旋踢。其後旋踢不像一般後旋踢的抽擊,而是像把腳用力蹬直後腳踝會自然微勾,大家可以見到其踢擊後有明顯脫力勾腳的動作。


 

三「曲膝收小腿型後旋踢」


一般後旋踢會在直腳時擊中目標,而這種踢法則在曲腳時擊中目標。


一般踢擊會在放腳時藉助小腿外放的力量,把腳像鞭一樣揮出。但這種的發力方式則有所不同,在放腿時並不把腿伸直,而是把小腿放鬆,膝頭儲力,在適當發力點時,小腿在大腿擺動時內折擊中目標。


而該內折動作需在轉動較早段進行,以避免在大腿擺動末段才內折,變成只用到小腿內勾的力量。換言之,在擊中目標時,是藉助重心腳、髖部、大腿、膝蓋、小腿同時發力。所以擊出的力量不像一般的「揮中」或「抽擊」,而是像把腳「扯穿」目標。因為這種踢法需要較大角度進行第二段發力,所以重心腳旋轉幅度會較大。而且在踢擊時因為小腿要內收,所以踢擊距離較短。



以UFC on Fox中Vitor Belfort對Luke Rockhold這一場為例。大家可以留意到以下幾點:其一,Belfort的重心腳腳跟在擊中那刻是指超過Rockhold的。其二,在擊中那刻Belfort的踢擊腳仍處於曲腳狀態。其三,其踢擊腳的動作不是外鞭出去,而是像鐮刀般橫割。雖然在這片段中,二段發力的動作並不明顯,但透過擊中後繼續進行的勾腳動作可以見到其發力的軌跡。


 

四「曲腳固定型後旋踢」


它的最大特徵是在踢擊動作中省略放直腳和勾腳的動作,把腳從折腳形態彈出後,固定在一定角度,藉助重心腳、髖部旋轉,加上大腿後擺,完全不用小腿的力量進行踢擊。


它通常用於打擊短距離目標,因此沒有足夠距離放腳和勾腳,動作跟勾拳動作相似,亦有人認為這是屬於後踢(Back Kick)的變形。在踢擊為主的跆拳道比賽中,它甚至可以用於短距離打擊頭部之用。可是在MMA比賽中,卻很有可能在旋轉途中已經被拳擊中。



以Uriah Hall對Adam Cella這一場為例。大家可以見到其後旋踢由放腳至命中期間,踢擊腳都維持著一個介乎90至120度的角度,像中距離勾拳般以髖部帶動全腳,如錘擊般打擊對手。



以這一場為例。黑白褲選手便在拳擊距離下,曲膝以短距離後旋踢擊中對方軀幹。可是由於踢向身軀的踢擊距離較短,所以後旋踢的伸腿或勾腿動作未及完成,於是踢擊在踢擊腳屈曲的情況下完成,踢擊動作跟「後踢」(Back kick )有點相似,介乎在後旋踢和後踢之間,但前者著重旋轉,而後者著重直蹬。這種踢擊在面對正身的對手時,特別容易擊中身軀和產生傷害。而且它的發動距離較短,對方很難作出反應。


 

五「特殊型後旋踢」


所謂的特殊踢法其實只是一些比較罕見的後旋踢踢法,或者一些踢擊方法跟後旋踢相似的踢技。


除了Andy Hug式低掃後旋踢外,甚至連武打電影中常見的「掃堂腿」,亦算是後旋踢一類。而常見於極真空手道的Do Mawashi Kaiten Geri(胴迴し回転蹴り),亦算是後旋踢的一種,只是踢擊線路不同而已。




以這一場為例,黑褲拳手便以後旋踢攻擊對手小腿內側。其作用跟一般低掃踢差不多,不過以腳跟攻擊的破壞力比腳面大。這種踢擊在現今的MMA比賽較為罕見,不過以前外號「碧眼武士」的瑞士拳手Andy Hug便經常以後旋踢踢擊對手腿部,造成Takedown。甚至在1996年K-1 GP總決賽的冠軍決賽中,在第二回合1分18秒以後旋踢踢擊大腿,KO了Mike Bernado。



以UFC 165 Stephen Thompson對Chris Clements這一場為例。Clements便捕捉Thompson踢腳那刻,蹲低使出後旋踢,既避開對方踢擊,又攻擊對方重心腳,破壞對手重心,造成倒地。

 


極真空手道中的Do Mawashi Kaiten Geri(胴迴し回転蹴り)亦有不同分類,包括立定跳躍後旋踢和倒地跳躍後旋踢,以橫向、斜向或直向攻擊對方頭部。


關注我們,只分享乾貨

實用的、好看的都在這裡

相關焦點

  • 腿法優美瀟灑 變幻莫測--跆拳道之基本動作介紹
    利用這些部位可以進行站立踢,跳動踢,助跑踢,轉身踢和飛踢等不同形式有踢法進攻,而且每種 踢法踢擊的部位各有不同。實戰過程中,運用腳踢時要根據具體情況,如對方所處位置,暴露的部位,防守的姿勢以及雙方的距離,選擇不同的踢法。腳踢時要利用步法保持身體的平衡,並有效接近對方做出踢擊動作。注意兩臂的防守。踢擊完成馬上回到準備姿勢,準備下一次的進攻和防守。腿的回位動作要快,以免被對方抓住或抱住。
  • 《怪物獵人崛起》全武器動作前瞻 翔蟲衍生招式匯總
    朝前方高速移動拉近距離,追加按下按鍵可進行切斷屬性的近距離攻擊。 「單手劍」 「單手劍」破綻較小,適合進行連續攻擊。並且,在大多數攻擊後皆可快速衍生迴避行動。盾牌攻守兼備,既可進行防禦,也可進行打擊。
  • 羽毛球揮拍時,手腕小臂大致可分為四個動作:屈、伸、內旋、外旋
    羽毛球揮拍時,手腕小臂大致可分為四個動作:屈、伸、內旋、外旋 2020-04-19 19:55  羽毛球技術圈TB
  • 弧圈球先從上旋還是下旋開始練
    回顧一下自己練習正手拉球的過程,我是先從下旋球開始學起的,多球練習,練正手拉兩點,搓一板拉下旋,多球練習動作和成功率都沒有問題,可是一旦到了單球就不行了,拉不起來了,首先是動作不到位,人容易後仰,等我動作熟練了,我發現節湊不對,老是搶節湊,不能等球跳起來之後再去引拍,有一段時間我感覺非常絕望,我想我可能一輩子都學不會正手起下旋了,後面我就不練這個技術了,突然有一天我發現單球的成功率提升了很多
  • 「甚大望遠鏡」觀測到行星正在形成
    三年後的今天,新生行星正在誕生中的(可能)直接證據,首度公開。歐南天文臺「甚大望遠鏡」觀測到行星正在形成時的精細特徵!❞御夫座AB星在御夫座方向,與地球相距約520光年,是一顆新生恆星。這次VLT的最新影像所拍攝到在御夫座AB星附近出現的氣體塵埃旋臂結構可說是嬰兒行星出現的重要前兆,因為行星寶寶會「踢」氣體,在盤面上形成漣漪。
  • 「樂理基礎」2分鐘區分「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律」和「純律」
    「樂理基礎」七個「基本音級」怎麼記?「樂理基礎」分清「變音記號」,樂譜才不會看錯!記憶要點2分鐘區分「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律」和「純律」樂音體系中各音的絕對準確高度及其互相關係叫做音律。音律是確定調式音高的基礎。
  • 這樣正確發力,你也能殺出林丹的爆破音!
    起跳殺球第七步,第一第二第三即腰關節肩關節脊關節內收旋轉發力基本完成,在前三個關節疊加的速度上,第四第五關節即肘關節和腕關節開始內旋發力(關於內旋的技巧在之後的文章涉及)。腰關節、肩關節、脊關節、肘關節、腕關節五個關節發力必須一環扣一環,一級開始後不多久馬上第二級發力疊加,就像多級火箭助推一樣,最後加上下落的重力勢能,才能有強大的力量。 這樣「多關節旋轉疊加式發力」就一目了然了,首先是五個關節在聯合作用一個技術動作,其次五個關節是通過最大限度的旋轉來發力的,再次五個關節的力量是一級一級疊加起來的,最後作用到關節末端即手腕上。
  • 羽毛球四種發力方式:向心內旋,向心外旋,離心內旋,離心外旋!
    我在今年不知道是哪期的《羽毛球》雜誌上看到這樣一段話:德國的一項運動研究表明,羽毛球運動員持拍手的肩關節囊的肌腱套要比非持拍手強壯,且肩部向心運動中,內旋的力量要比外旋的力量大;離心運動中外旋的力量要比向心運動中外旋的力量大。
  • 「器材」4個人輪番試打優拉皇朝,結論:對抗上旋球的大殺器!
    上旋球方面可以說已經和D套是處於一個水準,弧線明顯、穩定,容錯率極高,本以為套膠會支撐不住發力,但瞬間改變了想法,近臺不需要用很規範的動作,弧線就可以製造的很完美,而且球速很快,這對於比賽中近臺容錯率提升是相當明顯的。
  • 蘇亞雷斯:來泰達後改變踢法;隔離期間和一支鳥成朋友
    蘇亞雷斯:我本來以為全世界的足球都差不多,但來到這裡後才發現,真實情況與我的想像還是有很大的出入的。我正在努力嘗試儘可能融入球隊的比賽風格,我在歐洲踢了很長一段時間,所以我需要一些時間來適應天津泰達隊的踢法。競賽報:你在聯賽中的表現,有沒有達到你的預期?
  • 跳舞常用到的「踮腳尖」動作,臺語怎麼說?
    臺語的「走揣」(tsáu-tshuē)很傳神,雖然意思跟尋找差不多,但那感覺就宛如在茫茫人海中,邊跑邊喊、焦急的表情,似乎全在這字面上呈現出來。所以小琳琳作家自己常有這種感覺,這幾年都在「走揣」臺語詞,而且就像大海撈針一樣。
  • 日本下關必去景點:到亞洲前五的水族館「海響館」摸企鵝、看海豚
    ▋日本最大企鵝展示設施「企鵝村」、100多種河豚都在「海響館」海響館是一座位於山口縣下關市關門海峽旁的水族館,距離有名的海產勝地「唐戶市場」步行也只需5分鐘,是到下關必訪的景點之一!水槽以關門海峽與關門大橋為背景,讓參觀者好像以透視的角度可以直接瞥見海中生態,「海中隧道」更能欣賞到閃閃發亮的沙丁魚群,療愈的風景值得駐足,仔細欣賞。看到肚子都餓了!?
  • 小臂內旋——羽毛球爆發力的來源
    小臂內旋——羽毛球爆發力的來源 小臂內旋,不是一個技術,而是正確動作的一個必然環節
  • 研究「銀河系」要從不同的波段去探究它的整體特性
    裡面,所以要從我們的角度去觀察「銀河系」的全貌是很難做到的,儘管這樣目前通過各種空間觀測還是得到了一些對「銀河系」的直接認識赫歇爾」通過系統地測量了在不同的天區、不同位置的恆星距離,得到第1幅關於「銀河系」整體結構的圖像。
  • 「健身讓我找回自信」,健身的真實原因
    這種區分原本只是因為訓練方式差異造成的,但在青年健身群體內部,卻又以肌肉為載體劃分出了「死」與「活」,甚至形成了相互鄙視的關係。身體邊界是在這兩種健身人群遭遇中形成的。「健身是為了什麼?當然是為了「裸」著好看啊。健身房不能脫衣服,但是在這裡(街健角)可以脫啊。」(訪談4)「我覺得街健就是我這種屌絲玩的。
  • 從「有保障」到「多場景」,360 數科將「以用戶為中心」做到極致
    在 12 月 22 日舉行的 360 數科「智能、普惠、連結——360 數科技術開放日」深圳場中,360 數科技術助理總裁宋榮鑫就分享了公司以三大技術平臺實現「多場景」、「高效率」、「可承擔」、「有保障」四大核心用戶體驗的實踐經驗與成果。
  • 霍伊爾提出「碳的激發態」,使用的是「人擇原理」
    「碳的激發態」只是霍伊爾提出的一種設想,想要驗證這種設想,還需要實驗物理學家的支持,霍伊爾預測,他提出的「碳的激發態」的能量要比基本碳核高出7.65兆電子伏特。1953年,在他提出「碳的激發態」後不久,霍伊爾利用學術休假應邀訪問加州理工學院,在這裡他有機會來檢驗他的理論。
  • 足球技巧:如何使用正腳面踢出快速的貼地長傳球?
    足球比賽中的傳球方法和技巧有很多種,從傳球的距離上我們可以簡單的分為長傳球和短傳球,從傳球的高度上來可以分為高空球和地滾球。長傳球顧名思義就是要把球傳到較遠的地方,通常情況下一說到長傳球大家肯定第一個想到的是把球踢向空中。高空球自然會比較容易把皮球輸送到較遠的地方,但是隊員接球隊友的接球技術要求也是相當的高。很多業餘球隊的隊員可能都不是特別擅長接停高空球。
  • 末日鍾科學家表示:我們距離地球毀滅只剩下「最後三分鐘」.
    就在22日「原子科學家公報(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指出,提醒世人全球危機的指標「世界末日鍾(Doomsday Clock)」,因氣候變遷加劇與列強達成核子協議,以及各國在巴黎氣象高峰會議獲得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