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蹣跚起步到跨步五洲,廈門特區航空產業建設者書寫「特區速度」

2020-10-30 臺海網

廈門新機場配套工程——綜合交通中心土建預留工程正在施工。(記者 王協雲 航拍器攝)

廈門航空已成長為擁有206架飛機的大型航空公司。(廈航 供圖)

臺海網10月30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40年前的高崎,和今天的翔安大嶝,看上去沒有太多不同——一望無際的沙地、潮起潮落的灘涂,以及略帶腥鹹的溼潤海風。只不過,一群建設者在此奮鬥之後,飛機將從跑道上騰空而起,一座航空城崛起。

另一群人,則透過舷窗俯瞰這片土地。他們駕駛著飛機,在高崎機場蹣跚起步,如今即將在翔安機場跨步五洲。

21個月建成

廈門高崎機場

改革開放初期,假如說「四個特區裡,廈門最需要機場」,沒有多少人會反對。當時,廈門的對外交通不甚通暢,在「八山一水」環繞下,開車多是崎嶇山路,乘火車進福建、再到廈門,需要在崇山峻岭中兜兜轉轉超過一天一夜。這讓想來投資的客商望而卻步。

「沒有機場,誰會來廈門?!」1982年,廈門機場建設正式上馬,全國各地的建設隊伍奔赴高崎海邊,總人數超過一萬人,他們即將要創造的,是21個月建成一座機場的「特區速度」。

曾任廈門機場副總的王澤源彼時從上海調至廈門。「條件有多苦?吃飯、睡覺都在工地,吃完了放下碗筷就幹活,晚上搭個蚊帳就睡。洗澡時,找個鐵桶打幾個眼,吊起來當淋浴。」他回憶,強有力的動員,也體現在物料供應上:澆築跑道需要水泥,原本要運去別處的一整列水泥,可以直接掉頭運往廈門。

廈航初創註冊資金只有5000元

1983年10月22日,廈門機場正式通航;1984年7月25日,特區航空產業又添了一對「翅膀」:廈門航空。

初創的故事太多。廈航初創的幾位元老職工林瑩如、吳忠良回憶,當時的廈航地無一寸、房無一間,沒機組、沒航線,註冊資金5000元都是借來的;租用的辦公地點加起來一共不到60平方米,開會沒有會議室,就在草坪上擺桌椅;唯一一臺公車是借來的破吉普車,一邊車門用繩子綁住;沒飛機只能「藉機生蛋」,沒有機組餐,家屬排隊到飛機前送飯……

闖出一條別人沒有走過的路,把企業當作自己的家一樣去愛護,這種初創精神深深影響了幾代廈航人,塑造了廈航最重要的企業精神面貌和光榮傳統,為之後的「廈航服務」和連續33年盈利這一民航最好紀錄寫下註腳。

二期擴建還貸高峰日利息50萬元

特區的發展速度總是「令人想不到」,1989年,廈門機場旅客吞吐量躋身全國第6,剛通航6年就迎來飽和,各方開始謀劃「二期機場要建多大?」

經過多輪討論,航站樓擴建計劃規模從2萬平方米-3萬平方米增加到6萬平方米-8.6萬平方米,但大家還是覺得不夠用。「當時旅客量年增速達到48%,規模一定要適度超前,最後拍板的規模是12.9萬平方米。」王澤源回憶。

這也帶來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發展史。1992年,當時的航空港以1億多元的資產自籌資金啟動22億元工程的擴建,1996年還貸高峰期時每天的利息就高達50萬元、公司帳面最低時僅剩200多萬元,全員上下勒緊褲腰帶過日子,想盡各種融資辦法扛過了最艱難的時刻,並用多元化經營成功償還巨額貸款。

這一切都是值得的。自1983年通航,廈門高崎機場從最初的100萬人次,發展至2019年的2741萬人次,成為我國乃至全球最繁忙的單跑道機場之一。

世界一流樞紐機場

落子大嶝

高崎機場資源飽和帶來的發展瓶頸,讓特區航空產業的未來,指向翔安。如今,超過50平方公裡的廈門新機場片區中,已建成、在建的道路橋梁縱橫交錯,航空城的交通「脈絡」「骨架」日漸清晰。

站在大嶝海邊,今年58歲的市發改委掛職市機場指揮部幹部熊志斌眼中有光,「雖然是退休前的最後一班崗,但是,能夠參建這座機場,是我人生中最榮耀的履歷。」這位參建過蓮花水庫和灌口特色小鎮的建設老兵說。

近期滿足年旅客吞吐量4500萬人次,遠期達8500萬人次,總投資超千億元、世界一流的樞紐機場……這讓市機場建設指揮部上下覺得「建功立業,一生一遇」,而另一方面,推進的複雜程度也是「百年難遇」——2007年啟動選址,2014年11月敲定大嶝場址,前後八年;單審批一項,需經國家發改、民航、國土、海洋、環保等多部門,工作人員一年跑北京30多趟、「人盯人」推進,最終在2019年5月、9月分別取得立項和總規獲批……

高崎是建一座城市機場,但在翔安大嶝,建設的是「機場城市」,綜合性與系統性的難度不可同日而語:從用地、用海,再到配套道路、軌道交通、供電供油,還有航空產業區、居民生活區……當前,新機場已策劃生成項目超過100個,「各項目之間都有關聯,任何一項工程都可能『卡脖子』。這需要大刀闊斧,更需要繡花功夫。」市人大掛職市機場指揮部幹部杜鑫說。

如今,已擁有206架飛機,執飛亞、歐、北美、大洋洲航線近350條的廈門航空,也在圍繞新機場積極謀劃下一個五年——前幾日,該公司與翔安區籤訂協議,積極開展臨空經濟區產業合作,明年,廈航2000多戶職工家庭將進駐翔安生活區,新一輪跨島發展的齒輪已經轉動。(記者 徐景明)

相關焦點

  • 這是廈門航空產業的「特區速度」
    只不過,一群建設者在此奮鬥之後,飛機將從跑道上騰空而起,一座航空城崛起。另一群人,則透過舷窗俯瞰這片土地。他們駕駛著飛機,在高崎機場蹣跚起步,如今即將在翔安機場跨步五洲。1982年,廈門機場建設正式上馬,全國各地的建設隊伍奔赴高崎海邊,總人數超過一萬人,他們即將要創造的,是21個月建成一座機場的「特區速度」。
  • 四十載特區繁華鑄就,「拓荒牛」四航人久久為功
    40年彈指一揮間,經濟特區發展的背後,最早進入特區、參與特區建設的「拓荒牛」——中交四航局建設者敢闖敢試、敢為人先,他們開山鑿石、架橋修路、築港通航,並點燃改革開放第一爆、首發「四分錢獎金驚動中南海」的勞動分配製度改革的創舉,為經濟特區發展書寫精彩篇章。
  • 四十載特區繁華鑄就「拓荒牛」四航人久久為功
    ,40年彈指一揮間,經濟特區發展的背後,最早進入特區、參與特區建設的「拓荒牛」——中交四航局建設者敢闖敢試、敢為人先,他們開山鑿石、架橋修路、築港通航,為經濟特區發展書寫精彩篇章。鹽田港貨櫃碼頭 中交四航局供圖鹽田港,四航局建設者從1987年的起步工程開始,就參與其中,一直助力其成長為國際深水大港。
  • 澳門特區政府延長澳門航空專營合約三年
    中新社澳門10月14日電 (記者 龍土有)澳門特區政府民航局14日公布,特區政府決定延長澳門航空有限公司專營合約,為期3年。相關的合同在當天出版的《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報》刊登。民航局表示,由於全球暴發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預期澳門航空運輸業需要較長時間才能逐漸復甦,在此期間,須維持澳門航空運輸業的整體穩定。為確保澳門航空繼續為澳門居民及訪澳旅客提供不間斷、穩定持續的航班服務,特區政府決定延長澳門航空專營合約。澳門航空的專營合約原定於2020年11月8日屆滿。民航局去年曾表示,有開放澳門航空市場的方案。(完)
  • 東航舉辦「飛越廣東•特區40年」主題航班活動
    8月20日,中國東方航空在上海虹橋飛往廣州的MU5301航班上,進行了一場名為「飛越廣東?特區40年」的主題航班活動,在萬米高空為深圳、珠海、汕頭三個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獻上祝福。隨後,旅客們踴躍參與了互動提問環節,回答了與特區知識相關的問題,並幸運地獲得了東航飛行日誌和空客A350機模。不少旅客紛紛表示,能有幸乘坐主題航班心情非常激動,希望特區蓬勃發展、祖國繁榮昌盛。
  • 「飛越廣東特區40年」主題航班來了,歡迎登機
    東航選用該機型執飛此次主題航班,以最先進機型、最好運營水平、最高服務標準,攜手廣大旅客共同致敬特區不平凡的40年發展歷程,與特區一起向改革新徵程「啟航出發」。在主題航班客艙內,放眼望去都是慶祝「特區40年」的特別裝飾,全艙先進的視頻系統耀眼奪目,紅彤彤的電子屏幕烘託出一派喜慶氛圍。
  • 「低空開放特區」加快推進空域體制改革
    自2008年開始,截止2018年底,國家出臺了近百項涉及空域改革和航空產業發展的政策,2018年10月,民航局印發《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建設總體方案》,提出兩大目標,分別於2022年初步建成三級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2030年該體系需全面覆蓋低空報告、監視空域和通用機場,保證低空空域安全高效實用,標誌著我國低空開放政策進入完善階段。  進入實施階段。
  • 蘭研麥角硫因修復系列廣告登陸廈門特區
    12月1日,蘭研品牌旗下的麥角硫因修復系列廣告登陸廈門地鐵線「頭牌」,正式開啟了蘭研大品牌、大戰略、大格局的新曆程。 此次登陸廈門特區地鐵線廣告「頭牌」,說明蘭研在產品、服務、創新等多個維度上的實力已處於行業領先水平。同時,蘭研也希望藉助這個平臺,向市場和消費者展出最佳的品牌形象,力爭成為新零售品牌的優秀代表。
  • 人生路漫漫,白鷺常相伴:「中國民航發展縮影」廈門航空初創記
    國家批准廈門成為特區後,首先就需要解決交通問題。在幾個特區中,廈門市是第一個修建機場和成立航空公司的。1983年10月16日,美國夏威夷阿羅哈航空董事長程慶一行曾到訪廈門,研究在廈門合作成立中外合資航空公司項目。11月7日廈門市政府還專門起草《關於在福建省廈門機場由中外合資經營中國廈門特區聯合航空公司的設想方案和意見》。
  • 萬米高空祝福經濟特區 東航舉辦「飛越廣東特區40年」主題航班活動
    來源:讀特8月20日,中國東方航空在上海虹橋飛往廣州的MU5301航班上,進行了一場名為「飛越廣東•特區40年」的主題航班活動,在萬米高空為深圳、珠海、汕頭三個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獻上祝福。東航選用該機型執飛此次主題航班,以最先進機型、最好運營水平、最高服務標準,攜手廣大旅客共同致敬特區不平凡的40年發展歷程,與特區一起向改革新徵程「啟航出發」。
  • 1984年鄧小平深圳特區行 貧窮不是社會主義 1992年鄧小平南巡發表...
    到了1987年6月左右,鄧小平肯定地說:特區是成功的,不但決定正確,而且辦得成功。也就是說,到十三大前夕,鄧小平完全肯定特區。   可以引用國務院原副總理谷牧的總結:第一,特區是我們觀察研究當代世界經濟的前沿;第二,特區是我國對外開放的「排頭兵」;第三,特區是通向國際市場的特殊渠道和發展對外經貿的新基地;第四,特區是改革的試驗場。第五,特區是我國現行經濟政策的集中展示。
  • 深圳大學:與城市共生共榮共成長 特區高校「長子」的擔當
    作為改革開放以來深圳經濟特區創辦的城市大學,建校37年來,深圳大學緊隨特區,快速發展。特別是2012年提出建設高水平大學以來,深圳大學在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創造了地方大學高水平大學建設的「新深圳速度」。
  • 特區光影故事:在木棉花樹上覓食的椋鳥飛過枝頭
    往年這個時候,都是木棉節籌備最忙碌的時期,2月上旬就會到木棉節——木棉島花開最豔、最熱鬧的時候。2020年1月疫情突發,打斷了第二十屆木棉節所有的籌備,直接進入疫情防控戰役,木棉島禁止來自泰國的遊客登岸,進入寂靜時刻。時間一晃,過去了一整年,2021年的木棉節依然不會舉辦,疫情防控依然措施嚴格。雖然金三角經濟特區的居民可以隨時光臨木棉島,但平時這裡依然是鳥兒的天堂。
  • 廈門:發力重點項目 推動新一輪高質量發展超越
    臺海網11月20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導 跳起摸高,爭先進位,早已成為特區建設者固有的習慣和工作方式。今年自疫情發生以來,廈門市建設局、市重點辦全體黨員幹部始終提振精氣神,緊抓復工復產,搶抓建設時效,到年末項目建設攻堅、百日衝刺加速,持續創新完善重點項目和代建行業管理工作機制,跑出了重點項目攻堅建設的「加速度」。
  • 10部經典電影,足不出戶暢遊華盛頓特區
    我們為你搜羅了10部與華盛頓特區相關的影視作品,從動作片到劇情片,從浪漫喜劇到驚悚電影。無論你喜歡哪一種類型,這份影單都能滿足你。1.阿甘正傳Forrest Gump (1994)在電影裡你能跟隨劇情發展,了解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和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等眾多華府博物館。在電影中,那些靜止在玻璃展櫃中的珍貴文物、歷史人物和藝術品將重獲生命,與斯蒂勒飾演的拉裡·戴利(Larry Daley)一起譜寫全新的故事。
  • 香港特區政府飛行隊H175機隊實現5000飛行小時
    【民航事兒】2020年9月16日,作為全球H175公共服務構型的啟動用戶,香港特區政府飛行隊(香港特區政府飛行隊自2018年先後接收了共7架公共服務構型的H175直升機,成為該構型全球第一個運營商。公共服務構型H175的投入運營,拓展了H175直升機的任務執行能力,使其可以執行包括陸地及海上搜救、緊急醫療救助、執法和消防等在內的18種不同任務。H175的設計和整體性能使得一架直升機在不需要改裝的前提下執行多種不同任務。
  • 南方+ | 羅伯特•庫恩:特區的內核是要帶頭探索新模式
    您與特區的故事是怎樣的?庫恩:深圳、珠海等經濟特區,我去過很多次。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我便第一次踏足深圳了。那時,我在投資銀行工作,到特區為客戶尋找新的商業機會。2007年和2008年,我在深圳、珠海待過很長時間。我把見聞記錄了下來,在《中國30年:人類社會的一次偉大變遷》一書中呈現,向世界介紹改革開放30年後的中國。這是我出版的第二部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的作品。
  • 特區政府出手,香港人「有救」了
    導讀:根據香港新聞媒體報導,香港特區首批新冠肺炎疫苗接種計劃,有望於下個月開始執行。前幾日,香港特區政府與醫學團體進行會面,討論了私家醫生參與接種計劃詳細情況。特區政府疫苗接種計劃專責工作小組成員,在接受新聞媒體採訪之時表示,希望該小組能夠在本月底完成籌備工作並公布其中細節。
  • 優聯集團七星海旅遊度假特區代表拜會柬埔寨文化藝術部部長
    新時代·新平臺·新機遇文化搭建中柬兩國溝通橋梁—優聯集團七星海旅遊度假特區代表、NICE TV代表團與柬文化藝術部彭薩格娜部長合影優聯集團七星海旅遊度假特區代表向彭薩格娜部長及多位領導抽出寶貴的時間親自接待表示衷心感謝
  • 香港特區政府飛行隊H175機隊安全運行5000飛行小時
    民航資源網2020年9月16日消息:作為全球H175公共服務構型的啟動用戶,香港特區政府飛行隊(GFS)近日取得了兩項階段性成果。其運營的空中巴士H175直升機隊累計實現5000飛行小時,同時已執行近3000次生命營救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