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量子悖論揭示了廣泛持有的信仰之間的矛盾

2020-08-22 科技領航人

格裡菲斯大學的量子物理學家揭露了一個新的悖論,說到某些關於自然的長期存在的信念,「總有東西要付出」。

量子理論在預測我們在原子等小物體上進行實驗時觀察到的行為方面幾乎完美無缺。但是,在比原子大得多的尺度上應用量子理論,特別是對進行測量的觀察者來說,提出了一些困擾人的概念問題。

在《自然物理學》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由澳大利亞格裡菲斯大學領導的一個國際團隊將這些問題進一步推向了新的悖論。

該論文的資深理論作者埃裡克·卡瓦爾坎蒂(Eric Cavalcanti)副教授說:「這種悖論意味著,如果量子理論能夠描述觀察者,那麼科學家將不得不放棄對世界的三個珍貴的假設之一。」

「第一個假設是,進行測量時,觀察到的結果是世界上真實的單個事件。例如,該假設排除了宇宙可以分裂的想法,即在不同的平行宇宙中觀察到不同的結果。」

他說:「第二個假設是可以自由選擇實驗環境,使我們能夠進行隨機試驗。第三個假設是,一旦做出了這樣的自由選擇,其影響就不會比光更快地傳播到宇宙中。」

「這些基本假設中的每一個似乎都是完全合理的,並且得到了大多數科學家認可。但是,也普遍認為,量子實驗可以擴展到更大的系統,甚至可以達到觀察者的水平。但是我們證明了這些廣泛持有的信念之一 一定是錯的!放棄其中任何一個都會對我們對世界的理解產生深遠的影響。」

該團隊通過分析分離良好的糾纏量子粒子並結合量子「觀察者」(一種可以從外部操作和測量但本身可以對量子粒子進行測量的量子系統)來建立悖論。

「基於三個基本假設,我們在數學上確定了在這種情況下可能獲得的實驗結果的限制。但是,將量子理論應用於觀察者時,可以預測違反這些限制的結果。實際上,我們已經進行了證明糾纏光子(光的粒子)的原理實驗」,高級實驗作者諾拉·蒂施勒(Nora Tischler)博士說,「而且我們發現了違反量子理論所預測的情況。」

「但是,可以說,我們的&39;的大腦很小。它只有兩個記憶狀態,被實現為光子的兩條不同路徑。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稱其為原理驗證實驗,而不是結論性實驗證明我們悖論中的三個基本假設之一 一定是錯誤的。」

該項目負責人兼格裡菲斯中心主任霍華德·懷斯曼教授說:「為了更明確地實施這一悖論,我們的夢想實驗是量子觀察者是在大型量子計算機上運行的人類級人工智慧程序。」適用於理論和實驗團隊的量子動力學。

「對於量子理論對於觀察者來說是否失敗,或者三個基本假設之一是否是錯誤的,這將是一個非常令人信服的測試。但這可能還有數十年之遙。」

進行了實驗的量子動力學中心實驗室也是澳大利亞研究委員會卓越中心量子計算和通信技術中心的一部分。

懷斯曼教授說:「人們早已認識到,量子計算機將徹底改變我們解決硬計算問題的能力。」

「直到我們開始這項研究之前,我們才意識到,它們也可能有助於回答哲學上的難題——物理世界的本質,心理世界及其關係。」

相關焦點

  • 新的量子悖論:量子力學的恐怖,皆來源於人對「真實」的認知
    悖論,英語:Paradox,亦稱為佯謬或詭局,是指一種導致矛盾的命題。通常從邏輯上無法判斷正確或錯誤稱為悖論,有時候違背直覺的正確論斷也稱為悖論。悖論的英文paradox一詞,來自希臘語paradoxos,意思是「未預料到的」、「奇怪的」。 如果承認它是真的,經過一系列正確的推理,卻又得出它是假的;如果承認它是假的,經過一系列正確的推理,卻又得出它是真的。
  • 量子悖論指向現實的不穩定基礎
    現在,澳大利亞和臺灣的研究人員也許最清楚地證明了維格納悖論是真實的。在本周發表在《自然物理學》上的一項研究中,他們將思想實驗轉化為一個數學定理,該定理確認了方案核心的不可調節矛盾。維格納認為解決這一悖論需要量子力學能夠打破諸如人類觀察者之類的大型系統,而一些新研究的作者則認為,根本性的東西也像薄冰一樣:客觀性。這可能意味著沒有絕對的事實,對我和對你都是如此。 「這有點令人不安,」格裡菲斯大學的合著者娜拉·蒂施勒(Nora Tischler)說。「測量結果是科學的基礎。如果這不是絕對的,那就很難想像了。」
  • 逃離上帝之路:從羅素悖論、哥德爾不完備性到測不準原理
    它直接動搖了畢達哥拉斯學派的數學信仰,使畢達哥拉斯學派為之大為恐慌。這一結論的悖論性表現在它與常識的衝突上:任何量,在任何精確度的範圍內,都可以表示成有理數。這在當時的希臘是人們普遍接受的信仰,哪怕是在今天,也是為我們的直覺經驗所確信的。然而,這一符合常識的論斷,卻被小小的一個√2給打敗了。
  • 量子物理或可解史上最怪異理論:祖父悖論
    據國外媒體報導,量子物理學的建立被認為是上個世紀最成功的理論之一,經過幾位量子大師的完善後該理論至今已經演化了一百多年。雖然多數科學家認為量子物理學引領著物理學的發展方向,但是該理論衍生出許多奇特的宏觀解釋,並導致許多悖論性的問題出現,與此同時該理論卻又符合當前的實驗結論,這正是量子物理的神奇所在,看似模糊性的解釋卻能夠真正解決問題。
  • 相對論和量子理論是如何揭示現實的本質的
    每一個重大問題的核心都有一個不可調和的矛盾。本系列的前一篇文章這篇文章探討了相對論和量子論的一些關鍵發現,以強調物理學如何擺脫了作為獲得知識和真理手段的實證主義的信仰。物理學已經揭示出,從宇宙中最高層次的事物,到時空相互依存的本質,再到亞原子和籠罩著波粒二象性的可能性雲團,各種關係都滲透在現實之中。
  • 新量子悖論,揭示了現實世界的不牢靠
    2015年,維也納大學的物理學家Časlav Brukner發展出了一種理論,表明在一定假設下,維格納的朋友的悖論可被用於證明量子力學中的測量對觀測者來說是主觀的如果兩個朋友所看到的是明確的結果,兩個維格納所發現的結果之間按道理只應顯示出微弱的相關性;但是,維格納們所發現的是一種高度相關的模式。這就陷入了矛盾之中。2018年,有研究指出,Brukner的思想實驗中存在一個漏洞。
  • 道德悖論研究探賾
    鑑於任何悖論都是語用學性質的,是從特定認識共同體「公認正確的背景知識」中合乎邏輯地導出的,有學者認為,道德悖論的消解路向是揭示導致道德悖論的前提預設中的錯誤,創新「背景知識」。由於每個道德悖論都是具體的,其消解方案也必然是具體的。
  • 加強悖論的跨學科研究
    量子力學正是這種情形的一個漂亮的例證,當它的理解力增加後,同時將世界置於一個更充滿悖論的境地。」科學史告訴我們:20世紀是從無法取消的科學悖論開始的。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像一柄雙刃劍,既為創造人類幸福提供空前無限的能力,也使人類擁有可以毀滅地球上一切生命的力量。科學技術發展中的一些矛盾往往會以悖論的形式表現出來,而跨學科悖論的發現,恰恰是理論創新的起點,也是學科發展的生長點。
  • 量子力學是完備的嗎?――談「EPR悖論」
    一般說來,量子力學是很難理解的。即使對於大多數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來說,量子力學本質上也是極其深奧的。如何描述量子力學的奇異世界呢?奧地利物理學家薛丁格有一個訣竅,他講了一個故事,可以讓複雜的理論變得易於理解。這個故事就是著名的「薛丁格貓悖論」。故事的主角是一隻不走運的貓,它既活著又死了。顯然,這是荒謬的!仔細考察這種奇特的矛盾現象,將把我們帶入量子力學的神奇世界。
  • 量子糾纏是如何揭示詭異的量子世界的
    的論文試圖反駁玻爾等人對量子糾纏現象的解釋。這篇論文中提出的觀點被稱為EPR悖論或者EPR佯謬。他們的觀點基於兩個假設前提。首先,如果一個測量結果可以被準確預言,那麼一定存在某個屬性與之對應,愛因斯坦稱其為「實在要素」。第二,事件之間的影響速度不能超越光速。如果有兩個糾纏電子被放置在宇宙兩端,分別由喵星人湯姆和鼠星人傑瑞測量其自旋。
  • 量子糾纏是如何揭示詭異的量子世界的
    的論文試圖反駁玻爾等人對量子糾纏現象的解釋。這篇論文中提出的觀點被稱為EPR悖論或者EPR佯謬。他們的觀點基於兩個假設前提。首先,如果一個測量結果可以被準確預言,那麼一定存在某個屬性與之對應,愛因斯坦稱其為「實在要素」。第二,事件之間的影響速度不能超越光速。如果有兩個糾纏電子被放置在宇宙兩端,分別由喵星人湯姆和鼠星人傑瑞測量其自旋。
  • 量子力學是如何改變時間軸的?解決時間悖論問題
    這是自我幹涉的時間旅行悖論的一個例子,它造成了現實中的不一致性。如何解決這個悖論一直是20世紀科幻小說的主題。真正的科學研究開始在80年代和90年代早期,一個叫做莫斯科聯盟的研究人員,研究了所謂的封閉時間型曲線(CTC)的後果以及圍繞CTC的各種問題(包括它們是否可能),最重要的是如何解決悖論問題。
  • 量子物理揭示:時間這個量並不存在,它只是人類意識中的錯覺
    最普遍的一個現象就是,所有量子層面的實驗,它都可以在「時間」上自由變換,比如某種粒子從A變成B,再從B變成A,總是通行無阻的,仿佛「時間」根本無法在它身上留下任何傷痕,你根本不可能從粒子的角度找到「時間存在」的痕跡。事實上,量子的這個特性,一直以來都是許多對「時間」抱有信仰的科學家的噩夢。
  • 芝諾悖論揭示語言面對現實的尷尬
    學過西方思想史總不免聽說芝諾悖論。悖論最簡單說就是矛盾。芝諾發表了一組矛盾的言論,其中阿基裡斯追不上烏龜最出名:阿基裡斯是希臘跑得最快的英雄,但沒有用,只要烏龜先起跑,由於每當他追到烏龜曾經到達的地方,「剎那間」烏龜總是又向前移動了,哪怕只是一點一點點,但總還是追不上。
  • 《量子糾纏的具體機制之一:量子雙時空假說》
    兩位物理科學家爭來爭去,不是量子力學學科之爭,而是兩人各自哲學觀念、科學信仰和思維方式之爭。最終貝爾不等式判決了雙方的哲學觀念和科學信仰之爭論。愛因斯坦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和物理學家。但是愛因斯坦不懂矛盾論,不懂自然辯證法。愛因斯坦是一位自發的樸素的機械唯物主義者,也是一位自發的客觀的絕對理性主義者(柏拉圖主義者)。
  • 經典悖論漫遊(及續篇)
    對比這兩種訴諸宗教的解答方法,就會發現它們是明顯矛盾的,不同的宗教可能有不同的答案,因為他們所持的信仰不同,而都認為自己找到了終極的方法和答案。    有這樣一種說法:科學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訴諸哲學,形式邏輯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採用高一級的邏輯方法,如辯證法;而哲學解決不了的難題可以訴諸宗教,那裡有最終的答案。這只是表面現象。
  • 精選一組值得深思的悖論,越思考越有意思
    悖論指邏輯學和數學中的矛盾命題;悖論是表面上同一命題或推理中隱含著兩個對立的結論,而這兩個結論都能自圓其說。悖論的抽象公式就是:如果事件A發生,則推導出非A,非A發生則推導出A。b,「上帝能否創造一塊自己搬不動的石頭」「創世之前是誰創造了上帝」正因為荒謬,我才信仰。-德爾圖良。(老子創世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 量子力學家的矛盾,是怎麼被愛因斯坦化解的?
    量子力學究竟帶來什麼新的世界觀?這個問題波爾和愛因斯坦曾相互爭論。波爾認為量子的不確定性或者隨機性,這個是本質的。後來我查資料發現,他們之間的矛盾,通過愛因斯坦非常高的智慧基本解決了。當然,波爾學派認為量子的不確定性、隨機性是本質,這個當然沒有錯。但是,給人帶來很大困惑的是,這很難說是一個新的世界觀。倒是愛因斯坦1933年在牛津大學一次演講中明確提出了:「如果承認量子的不確定性,就是所謂海森堡不確定原理。
  • 悖論照亮奇異世界:向上的路就是向下的路
    悖論總有辦法折磨我們的思維。它照亮了我們經驗中的那些看似合理的概念所具有的不一致性和不足之處。它讓我們對理解的框架和理解本身產生懷疑。任何試圖掙脫這種矛盾的思想之塔都搖搖欲墜,稍有擾動便會轟然倒塌。但是,如果我們能足夠巧妙地對它加以利用,它也能成為使我們頓悟的工具。
  • 科學家實現了愛因斯坦孿生悖論的量子力學變體
    孿生悖論的量子力學變體圖示物理學的基本挑戰之一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調和因此,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都在尋找偏離量子力學和相對論定律的理論,這可能會為物理學帶來一個新的領域。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來自萊布尼茲大學漢諾瓦分校和烏爾姆大學的科學家們討論了愛因斯坦相對論中的孿生悖論。這個思維實驗圍繞著一對雙胞胎展開:雙胞胎兄弟一個進入太空,另一個留在地球上。因此,在一段時間內,這對雙胞胎在太空中以不同的軌道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