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飛鳥時代開始,藤原家就已經在日本政壇上享有一席之地。身為貴族的藤原家,必然有著比寒門子弟更加容易進入政治中樞的機會。自藤原冬嗣一代開始,藤原家便因得到了天皇的青睞和信任從而直接進入了日本的政治中樞。
上圖——藤原家所使用的徽樣
此後經過藤原良房及藤原家後人的努力,日本政治基本上已經全部被藤原家所控制。就連天皇,也成為了藤原家手中操控的傀儡。那麼藤原家是如何崛起的呢?
一、通過不斷與天皇聯姻的方式鞏固自身的外戚身份
提及這個問題,就不得不先梳理一下藤原良房和清和天皇之間的關係。藤原良房的父親藤原冬嗣因受到嵯峨天皇的重視,於是便獲得了與皇室聯姻的機會。
具體的做法是:藤原冬嗣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嵯峨天皇的次子;而嵯峨天皇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藤原冬嗣的次子,即藤原良房。不久之後皇女源潔姬誕下了一名女嬰,後來這名女嬰又與皇族成員相結合併誕下了一名男嬰,是為後來的清和天皇。
上圖——在內政改革上頗有建樹的嵯峨天皇
如此,藤原良房和清和天皇之間的關係就非常的清楚明了了。二人不僅僅有單純的君臣關係,還有十分緊密的血緣關係。也正是因為這層血緣關係存在的緣故,在文德天皇死後,藤原良房才能出任攝政一職並輔佐清和天皇治理朝政。
與清和天皇的血緣紐帶,固然是藤原良房能夠一躍進入日本政治核心的最大資本。但是藤原良房也非常清楚,僅僅憑藉他與清和天皇的這層關係還不足以讓整個藤原家壟斷日本政治。再加上他已經從政治聯姻中嘗到了"甜頭",因此在藤原家的地位得到提升之後,藤原良房又極力主張藤原家和皇族繼續進行政治聯姻,這便為後來藤原家幾乎控制了整個皇室埋下了伏筆。
上圖——通過聯姻快速進入政治核心的藤原良房
二、翦除天皇羽翼,在朝野內外安插親信
在藤原家走向真正的巔峰之前,朝中仍然有許多反對藤原家勢力的親皇派的存在。這些人大多只忠於天皇一人,只尊奉天皇的號令。同時這些人也不希望看到朝政盡數被藤原家所掌控,二者圍繞著權力的歸屬問題進行了激烈的爭奪戰。
公元866年,應天門突然起火。雖然這次縱火行動並沒有造成多少人員的傷亡,但卻給藤原良房對朝野上下進行大清洗運動提供了良好的機會。以此為藉口,藤原良房不斷將自己的政敵送入牢獄。至此,朝堂之上再也沒有任何勢力能與藤原家相抗衡。
上圖——位於皇宮南部的應天門
如今我們已經無法確認,應天門的火災是否是藤原良房一人所主導的。畢竟此事發生後,藤原家就基本上控制了日本政治。即便此事真的為藤原良房所為,藤原家也必然會在奪取大權後毀掉全部證據,使後世無從查起。
但結合起當時的時代背景以及藤原良房的身份地位來看,這次火災大概率是他一手主導的。同樣,他也是在這次應天門火災中獲得最大利益的人。此事過後藤原良房更進一步,繼續向皇權發起進攻。
三、強化攝政權力,將天皇架空
通過不斷與天皇即整個皇族聯姻固然重要,但這並不代表聯姻就可以讓藤原家獲得更多的權力。在自身的地位得到鞏固之後,藤原家開始不斷向天皇索取更多的權力。重要的是,藤原家還將攝政這一臨時設立的特殊職務常態化,使其成為了一個常設官職。且這一官職和該官職所掌握的權力,可以通過世襲的方式一直延續下去。對此,《日本大百科全書》一書中曾經提到:
···967年村上天皇が崩じ、病弱の冷泉天皇が即位して、忠平の子実頼が関白となってからは、天皇幼少の間は摂政を、成人ののちは関白を置くのが常態となり、摂関の地位、性格もしだいに固まり···
譯文:···967年村上天皇駕崩,體弱多病的冷泉天皇即位,忠平之子實賴成為關白後,天皇幼年時期攝政,成年後設置關白這一職務成為了一種常態,攝關的地位也隨之逐漸鞏固···
上圖——村上天皇死後,皇權進一步衰落
幼主繼位,由攝政總攬朝政。待天皇成年並具備親政能力之後再還政於天皇,這是歷代天皇勾勒出來的理想狀態下的權力轉移的全過程。在平安時代之前的飛鳥時代,攝政一職通常都有皇族成員擔任,聖德太子在推古一朝擔任"攝政王"就是最好的例子。雖然當時日本律令並沒有明確規定攝政必須由皇族成員擔任,但卻一直是一個被默認的客觀事實。
但是到了平安時代,隨著藤原家對天皇控制力的加強,以及藤原家的血脈逐漸滲透至整個皇族之中,藤原家世襲攝政一職似乎也逐漸變得合理了起來。藤原家通過不斷向天皇索取權力,將攝政的權力進一步擴大了。與藤原良房攝政時期相比,藤原家後人所掌握的權力要更大一些。至此,日本的"攝政政治"由"皇族攝政"轉向了"人臣攝政"。
上圖——聖德太子曾以皇族身份攝政
四、結語
不難發現,藤原家能夠一直把持日本朝政許久的秘訣,正是在於不斷的與皇族進行聯姻。而這種聯姻也不僅僅局限於和天皇之間的聯姻,還同時與皇室的其他成員進行聯姻。久而久之,藤原家的血脈在皇族內部所佔有的比重也得到了提高,藤原家的地位自然也就越來越穩固。
實際上藤原家的這種做法並不是什麼"創舉",而是古代日本豪族常常使用的政治手段而已。早在飛鳥時代,初步取得權力且在朝堂上擁有一席之地的豪族,便會以不斷與皇室聯姻的方式來擴大自己的地位和影響力。當自身勢力膨脹到一定程度之後,就開始嘗試著奪取皇權。
然而即便這是一個已經被頻繁使用的"老掉牙的招數",天皇對此仍然無可奈何。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權力不斷的被外戚集團所奪走,天皇的皇權日益走向衰弱。直到院政政治的出現,外戚把控朝政的問題才得到了解決。
參考文獻:
【1】《朝日日本歴史人物事典》
【2】《日本大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