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鄰居家的小牛,就是我眼中的「別人家的孩子」。他個子不高,眼神卻透著靈性。
他平時不太愛說話,可一旦開口,滔滔不絕,引經據典,天文、地理、歷史、哲學無一不囊括其中。
別看他今年才9歲,可儼然一個學者風範。
不少小區中的媽媽們聚在一起閒聊,只要一提到小牛,立即各個讚揚有佳。
甚至有人問我:你說人家那孩子是咋培養出來的?
不過說正經的,我還真知道。
小牛的爸爸是個警察,工作從來都是忙得不著家。
教育孩子的重任自然就落在媽媽的身上。
作為事業單位裡最普通不過的科員,小牛媽媽卻有著與眾不同的氣質,據我了解,她正在自學文學漢語言的大本課程,至於理由,就是喜歡文學。
小牛家我去過,整整一面牆的書櫥。
儼然一個小型的書社。
從教科書類,到工具書類;從文學類到理學類...
反正平時裡我們常見的,不常見的書籍在他家的書櫥裡能收羅到。
此外,我通過觀察和總結,整理了小牛自身的一些特點:
1.貪婪
不不,你可不要誤會,小牛的貪婪,主要體現在學習上,也不對,應該是體現在,他想要的一切事物上。
只要這孩子想要的東西,他一定能通過各種手段嘗試獲得,這一點我個人估計,真不是靠父母教的。
2.現實
小牛別看才9歲,但他對於現實的理解卻深入骨髓。
一次我和小牛媽聊天,我說我看了一個電視,男主角是個小男孩,父母離婚了,父親家庭條件好,能幫助孩子獲得更好的生活。媽媽則沒有工作,本來出生就有問題,而年紀輕輕就不得不面對丈夫的拋棄。
關鍵是辛辛苦苦生下孩子,還讓丈夫搶去了,媽媽和孩子哭得讓我都跟著心碎。
沒想到,小牛卻不經意的插話道:要是我,我就不哭,我要和爸爸走,因為只有他才能讓我達到我想要的目的。
那媽媽呢?你不要了?還沒等我問,小牛媽不安的問。
「媽,你目光太短淺了吧,媽必須得要,但前提是,他有能力要,而資本就是從爸爸那裡獲得的。」
才九歲啊,在這一點上,小牛表現的很自私,幾近冷酷,但卻不無道理。
3.慣性
小牛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讀書上,甚至是在思考問題的方式上,都體現出一種慣性。
也就是說,從睜開眼睛開始,他就在學習中了,即便是有大把自由的時間,他也會應用在一開始的行為上,比如學習、讀書、思考等等,絕不間斷。
而這一切都發自內心,而不是別人的督促和限制。
這些已經成為他的一種習慣性行為。
起先,我覺得這樣沒有生氣的家庭,孩子再優秀也一定是無趣的,可通過鄰居這些年的交往,我發現,小小的牛同學卻有著一股不動聲色的詼諧勁兒。
看來針對小牛的了解我還需要更近一步,當然他的媽媽我也不能忽視,或許,她媽媽也就是這樣的人,我卻沒有發現吧。
作者簡介:我是月叔,從事育兒工作8年,同時也是一位2歲寶寶的爸爸,如果你在育兒過程中,有什麼疑問或者困難都可以找我,希望我的一點經驗能給到你們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