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鼎諾貝爾獎也要看基因?這些家族曾抱團領獎

2020-11-25 網易科技

(原標題:Nobel Prize facts)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2019諾貝爾獎揭曉》專題報導

作者 | 小小

出品 |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組(公眾號:tech_163)


1895年11月27日,瑞電化學家、「炸藥之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Alfred Nobel)籤署了他的最後遺囑,將其大部分遺產捐贈,先後設立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以及和平類獎項。從1901年諾貝爾獎首次頒發至今,諾貝爾獎和經濟學獎共頒發590次,共有908人(包括多次獲獎者)和27個組織獲得了諾貝爾獎。在諾貝爾獎得主中,共有5對夫妻、6對父子以及1對兄弟先後領受過這個國際大獎。對這些獲獎者而言,問鼎諾貝爾獎似乎已成為家族傳統。

【「夫妻檔」諾獎得主】

俗話說「夫妻同心,其利斷金」,夫妻攜手能夠解決許多生活中看似無解的問題,在科學領域同樣如此。

——居裡夫婦


第一對獲得諾貝爾獎的夫妻是居裡夫婦——皮埃爾·居裡(Pierre Curie)和瑪麗·居裡(Marie Curie)。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被分成兩部分,一半授予安東尼·亨利·貝克勒爾(Antoine Henri Becquerel),以表彰他「為發現自發放射性所做出的非凡貢獻」;另一半則共同授予居裡夫婦,以表彰他們「對亨貝克勒爾教授發現的輻射現象進行聯合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居裡夫婦在1902年提煉出了0.1克極純淨的氯化鐳,並準確地測定了它的原子量,從此鐳的存在得到了證實。

——約裡奧夫婦


居裡夫婦的強大基因也傳給了他們的女兒伊雷娜·約裡奧-居裡(Irène Joliot-Curie),後者與丈夫弗雷德裡奧·約裡奧(Frédéric Joliot)一起獲得1935年諾貝爾化學獎,因為他們「合成了新的放射性元素」。

——科裡夫婦


194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被分成兩半,一半共同授予卡爾·費迪南德·科裡(Carl Ferdinand Cori)和格蒂·特裡薩·科裡(Gerty Theresa Cori)夫婦,以表彰他們「發現了糖原的催化轉化過程」,另一半授予貝爾納多·阿爾貝託·霍塞(Bernardo Alberto Houssay),「因為他發現了垂體前葉激素在糖的代謝中所起的作用」。科裡夫婦年齡相同,曾雙雙考入了布拉格大學,博士畢業後於二戰前夕離開歐洲去了美國,最後雙雙獲獎。

——莫澤爾夫婦


201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被分成兩部分,一半授予約翰·奧基夫(John O『Keefe),另一半共同授予梅-布裡特·莫澤(May-Britt Moser)和愛德華德·I·莫澤(Edvard I.Moser)夫婦,以表彰他們「發現了構成大腦定位系統的細胞」。

——默達爾夫婦


197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被聯合授予貢納爾·默達爾(Gunnar Myrdal)和弗裡德裡希·奧古斯特·馮·哈耶克(Friedrich Augest von Hayek),以表彰他們「在貨幣和經濟波動理論方面的開創性工作,以及他們對經濟、社會和制度現象相互依賴關係的深入分析」。默達爾的妻子阿爾瓦(Alva Myrdal)獲得1982年諾貝爾和平獎,以表彰她「在裁軍方面做出的傑出貢獻」。

【「父子檔」諾獎得主】

諾貝爾獎不僅出現了很多「夫妻檔」得主,同樣也有很多「父子檔」,這印證了一句古話「虎父無犬子」:

——布拉格父子


19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被共同授予威廉·亨利·布拉格爵士(Sir William Henry Bragg)和威廉·勞倫斯·布拉格(William Lawrence Bragg),以表彰他們「通過X射線分析晶體結構的貢獻」。他們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通過對X射線譜的研究,提出晶體衍射理論,建立了布拉格公式(布拉格定律),並改進了X射線分光計。

——玻爾父子


19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尼爾斯·亨裡克·大衛·玻爾(Niels Henrik David Bohr),以表彰他「在原子結構和原子輻射研究方面的貢獻」。他通過引入量子化條件,提出了玻爾模型來解釋氫原子光譜,提出互補原理和哥本哈根詮釋來解釋量子力學,對20世紀物理學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他的兒子奧格·尼爾斯·玻爾(Aage Niels Bohr)與本·羅伊·莫特森(Ben Roy Mottelson)和利奧·詹姆斯·萊恩沃特(Leo James Rainwater)共同獲得197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因為他們「發現了原子核中集體運動和粒子運動之間的聯繫,並基於這種聯繫發展了原子核的結構理論。」

——奧伊勒父子


1929年諾貝爾化學獎被聯合授予亞瑟·哈登(Arthur Harden)和漢斯·卡爾·奧古斯特·西蒙·馮·奧伊勒-切爾平(Hans Karl August Simon von Euler-Chelpin),以表彰他們「對糖和發酵酶發酵的研究發現」。老奧伊勒對輔酶的研究促進了糖及磷酸鹽的生物化學研究,並闡明了多種維生素的化學結構。他的兒子烏爾夫·馮·奧伊勒(Ulf von Euler)伯納德·卡茨爵士(Sir Bernard Katz)、朱利葉斯·阿克塞爾羅德(Julius Axelrod)被共同授予197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以表彰他們「發現神經末梢中的體液遞質及其儲存、釋放和失活機制」。

——康伯格父子


195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塞維羅·奧喬亞(Severo Ochoa)和亞瑟·康伯格(Arthur Kornberg),以表彰他們「發現了核糖核酸和脫氧核糖核酸生物合成的機制」。其子羅傑·康伯格(Roger D. Kornberg)獲得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以表彰他對真核轉錄的分子基礎的研究發現」。

——西格巴恩父子


19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卡爾·曼內·喬治·西格巴恩(Karl Manne Georg Siegbahn),以表彰他「在X射線光譜學領域的發現和研究」。但是直到一年後,西格巴恩才領取了這個獎項。在1924年遴選過程中,諾貝爾物理學委員會決定,當年的提名沒有任何人符合諾貝爾遺囑中概述的標準。諾貝爾基金會的章程規定,在這種情況下,諾貝爾獎可以保留到次年發放。為此,西格巴恩在一年後的1925年獲得了1924年諾貝爾獎。

198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被分成兩半,一半授予尼古拉斯·布隆伯格(Nicolaas Bloembergen)和阿瑟·倫納德·肖洛(Arthur Leonard Schawlow),「表彰他們對雷射光譜學發展的貢獻」;另一半授予老西格巴恩的兒子凱(Kai M. Siegbahn),以表彰他「對高解析度電子光譜學的發展做出的貢獻」。

——湯姆森父子


1906年,約瑟夫·約翰·湯姆森(Joseph John Thomson)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以表彰他「對氣體導電理論和實驗研究的巨大貢獻」。他首先提供了電子存在的直接證據,打破了「原子是物質結構最小單位」的觀念,揭示了電的本質。1937年,老湯姆森的兒子喬治·佩吉特·湯姆森(George Paget Thomson)與柯林頓·約瑟夫·戴維森(Clinton Joseph Davisson)被聯合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以表彰他們「在晶體對電子衍射的實驗發現」。

【「兄弟檔」諾獎得主


自從諾貝爾獎辦法以來,史上只有一對「兄弟組合」摘得了諾貝爾獎桂冠,他們就是來自荷蘭的丁伯根兄弟,兩兄弟分別獲得196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和197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6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被聯合授予拉格納·弗裡希(Ragnar Frisch)和揚·丁伯根(Jan Tinbergen),以表彰他們「開發和應用了用於分析經濟過程的動態模型」。197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卡爾·馮·弗裡施(Karl Von Frisch)、康拉德·洛倫茨(Konrad Lorenz)和尼古拉斯·丁伯根(Nikolaas Tinbergen),表彰他們「以在個人和社會行為模式的組織和啟發方面的發現」。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好奇世界,與你一起探索未知。

關注網易科技微信號(ID:tech_163),發送「知否」,即可查看所有知否稿件。

本文來源:知否 責任編輯:喬俊婧_NBJ11279

相關焦點

  • 這些人,拒絕了諾貝爾獎
    不久前,諾貝爾獎公布了,好一番騷動,時至今日,那股躁動似乎仍未平息。自1901年頒布以來,在各個領域,諾貝爾獎都早已成為了最具影響力及權威性的頂尖獎項之一,大部分人都為之折服,但例外總是存在的。今年,村上春樹又一次和諾貝爾文學獎失之交臂,作為人們眼中的「陪跑」常客,這樣的結果似乎也不足為奇。
  • 居裡夫人拿第二個諾貝爾獎,主辦方:不要來領獎,你是小三會被罵
    文/洛子帥1911年,居裡夫人站在瑞典皇家科學院舉辦的諾貝爾獎領獎臺上,拿著提前寫好的萬字演講稿,卻一個字都說不出來。會場一度寂靜無聲。忽然場下的一個女性站起身,鼓起掌來,緊接著一個個女性站了起來,隨之所有人站起來,為她鼓掌。看到此情此景,居裡夫人流下了感動的淚水。世界最終接受並包容了這個可憐而偉大的女人。
  • 居裡夫人的愛與她的諾貝爾獎家族,如今科學基因依舊延續
    居裡夫人,她的丈夫皮埃爾·居裡以及他們的大女兒伊雷娜·居裡1.居裡夫人的諾貝爾獎曾受到爭議八年後的1911年,居裡夫人成為諾貝爾化學獎的唯一獲得者,以表彰她對鐳和釙的發現以及她隨後對這些元素性質的研究。《居裡夫人與放射性科學》一書的作者納奧米·帕薩喬夫說:「即使在那時,也有一些人認為,瑪麗·居裡獲得第二次諾貝爾獎,基本上是因為同樣的研究事件,這並不合理。」但事實是,居裡夫人的研究為人類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 【嘉文品讀】家族傳承 | 除了諾貝爾獎,你還應該知道諾貝爾的家族...
    諾貝爾獎基金設立之初的信託財產是從諾貝爾遺產接收過來的3100多萬瑞典克朗(當時合920萬美元),信託財產用於低風險的投資,以每年的信託收益分設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及和平五項獎金,授予世界各國在這些領域對人類做出重大貢獻的人或組織;1968年瑞典中央銀行於建行300周年之際,提供資金增設諾貝爾經濟獎;1990年諾貝爾的一位重侄孫克勞斯·諾貝爾又捐資增設諾貝爾地球獎
  • 傳承1200年的聰明家族,曾出過100多位科學家,網友:智商180?
    傳承1200年的聰明家族,曾出過100多位科學家,網友:智商180?Hello,大家好,很開心又和大家見面了。說到歷史上那些人是最聰明的,大家第一時間肯定想到的是猶太人。無可否認,猶太人是真的很聰明,以至於希特勒在二戰時期將他們趕盡殺絕,就是怕他們會謀反。
  • 不一樣的頒獎禮 2020年諾貝爾獎得主居家「視頻」領獎
    參考消息網12月12日報導外媒稱,10日播放的視頻顯示,衣著簡樸的2020年諾貝爾獎得主們領取了各自的獎項。而在數千公裡外,彼此保持兩米距離的音樂家們在空蕩蕩的禮堂裡演奏了古典音樂。通常負責頒獎的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在發自皇宮的消息中說:「這的確是一個不同的諾貝爾獎頒獎儀式。」報導稱,由於新冠病毒大流行,今年的獲獎者也都待在家裡。據報導,與哈維·奧爾特和查爾斯·賴斯一起因C肝病毒的研究而獲得醫學獎的麥可·霍頓,在加利福尼亞州的自家花園裡領獎。
  • 基因家族專題(3):基因家族成員的鑑定
    一般來說注釋的比較好的基因組都會含有這些文件。基因組基因結構注釋信息。儲存基因的intron,exon,CDS,gene等坐標信息的.gff3或.gtf文件。hmmer一般尋找基因家族,都可以通過保守結構域來預測,從而找到物種的某一基因家族,從而進行之後的分析。
  • 張鋒,贏了官司卻輸了諾貝爾獎
    ,給出了基因編輯領域中最有效的工具——CRISPR/Cas9。該工具的問世可謂是基因工程誕生以來生物醫學領域最激動人心的突破,近些年來一直是諾貝爾獎的熱門候選。CRISPR/Cas9在醫學、農業、工業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該技術背後有著一大批傑出科學家的辛勤付出。或許正是因此,該技術的專利之爭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 諾貝爾獎典禮舉行,97歲化學獎得主坐輪椅領獎,求學經歷令人感慨
    #2019年諾貝爾獎頒獎典禮#近日,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在瑞典舉行。說到諾貝爾獎,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諾貝爾獎通常被認為是所有頒獎領域內最重要的獎項,該獎項是由瑞典的著名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用自己的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獎項。諾貝爾獎最初設立的時候有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等五個獎項,後來又設立了諾貝爾經濟學獎。諾貝爾獎也是非常有權威的獎項,一般來說,獲得諾貝爾獎的人都是各領域的頂尖人士。
  • 問鼎能源界「諾貝爾獎」 華人科學家王中林獲埃尼獎
    問鼎能源界「諾貝爾獎」 華人科學家王中林獲埃尼獎 2018年07月28日 10:14   來源:新民晚報   參與互動
  • 諾貝爾獎簡介
    1969年,諾貝爾獎新設了5個獎。1969年,諾貝爾新設了第6個獎——諾貝爾經濟學獎。以上各獎的評選工作,是這樣分工的:由瑞典皇家科學院負責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化學獎和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評選;由瑞典文學院負責諾貝爾文學獎的評選;由挪威議會選出的5人小組負責諾貝爾和平獎的評選。諾貝爾還在遺囑中強調:「不分國籍、膚色以及宗教信仰,必須要把獎金授予那些最合格的獲獎者。」
  • 2020魯股百富榜發布:歌爾股份姜濱家族問鼎,財富超200億元
    歌爾股份的姜濱家族今年成功取代步長製藥的趙濤,問鼎2020年魯股百富榜的首富,十大企業家中,有四席是新面孔。從家族、到姓氏、再到地域,魯股百富榜每年都以嶄新的面貌問世。在2019年的資本市場上,新的改革政策不斷出臺,科創板的成功開板更成為裡程碑事件。山東資本市場刷新紀錄,有16家企業成功踏上IPO之路,年度新增上市企業數量再創新高。
  • 最牛的家族,一家5人獲得諾貝爾獎,全世界沒有第二家
    諾貝爾獎堪稱是世界科學家含金量最高的獎項,一個國家有時都很難出一個諾貝爾獎的獲得者,但是在世界上卻有一個神奇的家族,他們一家之中有5人獲得了該獎,在全世界堪稱是獨一無二。這個家族就是世界上著名的科學家族——居裡家族。居裡家族之中最享有盛譽的當屬居裡夫人,她一生之中獲得了兩次諾貝爾獎,不僅是世界上第一個獲得該獎的女子,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兩次獲得該獎的人。
  • 2020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線上舉行 獲獎者在各自國家領獎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中新社北京12月11日電 綜合消息: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和挪威首都奧斯陸通過線上直播方式舉行。 「今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的確非常不同。」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在視頻致辭中說道。
  • |黑色素瘤|諾貝爾獎|抑制劑|抗癌|獲獎|基因|-健康界
    本庶教授是日本18年來第18位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2001年,日本政府在第二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中曾提出過一個「諾貝爾獎培養目標」,當時的目標是「50年要拿30個諾貝爾獎」。海外輿論曾指出:「日本政府口出狂言」。現在才過去17年,已拿了18個。
  • 瑪麗-居裡家族獲得5個諾貝爾獎,是歷史上得獎最多的家族!
    以下是你需要知道的關於這個家族的情況,這個家族擁有的諾貝爾獎比任何其他家族都多。1. 瑪麗的諾貝爾獎備受爭議她是法國第一位獲得博士學位的女性。索邦大學第一位女教授。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第一個獲得不止一次諾貝爾獎的人(至今也是唯一一個獲得一次以上的女性)。
  • 諾貝爾獎冷知識:他入圍13次未能折桂,有人拒絕殊榮
    諾貝爾獎各個獎項的得獎名單會在10月5日起陸續公布,這些有逾百年歷史的獎項,你又認識多少?日本作家村上春樹被傳入圍多年但一直沒有得獎,很多人把他視為極大遺珠,但他並不是失落最多次數的入圍者;至於有人獲獎卻無法領取,或多年以來,一共有多少女性獲獎你又知不知?
  • 中國經濟學家離諾貝爾獎有多遠? 4人曾獲提名
    第三,從諾獎的評獎導向上看,強調研究成果的獨創性、科學性和實踐性,以及對科學工作和社會(如政府的政策)所產生的總的影響力度。  第四,從諾獎的學術成果的功用上看,讚賞「建設性」而不是「破壞性」的貢獻,讚賞那種能使其他學者可以站在其「肩膀」上攀登得更高的方法,不鼓勵不能推動研究的技巧性論戰。
  • 2019諾貝爾獎頒獎典禮 97歲最年長得主輪椅上領獎
    在評選委員會代表分別介紹獲獎者成就後,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Carl XVI Gustaf of Sweden,前排左)向每位獲獎者頒發諾貝爾獎證書、獎章和獎金。2019年每項諾貝爾獎的獎金為900萬瑞典克朗。
  • 有個國家,曾抵制諾貝爾獎
    各國都會把諾貝爾獎視為國家榮耀,為何納粹德國卻抵制諾貝爾獎呢? 撰文 | 瞿立建 各國都會把諾貝爾獎視為國家榮耀,極端如日本,甚至把獲得多少諾貝爾獎設為國家目標。可是,有個國家曾抵制諾貝爾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