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20世紀,人們還認為宇宙是靜態的!哈勃卻發現宇宙在膨脹…

2020-08-28 科學之美

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博科園

科學家們發現,一種被稱為「暗能量」的神秘能量約佔宇宙總能量含量的68%,但到目前為止我們還不太了解它。探索暗能量的本質是NASA建造寬視場紅外探測望遠鏡(WFIRST)的主要原因之一,這是一個空間望遠鏡,其測量結果將有助於闡明暗能量之謎。隨著對暗能量的更好理解,將對宇宙的過去和未來演化有更好的認識。直到20世紀,大多數人認為宇宙是靜態的,在整個永恆中基本上保持不變。

愛因斯坦在1915年發表了他的廣義相對論,描述了引力如何在時空結構中運動時,他困惑地發現,這個理論表明宇宙必須要麼膨脹,要麼收縮。為了保持一個靜態的宇宙,他做了一些改變,增加了一種他稱之為「宇宙常數」的東西,儘管沒有證據表明它確實存在。這種神秘的力量被認為能抵消引力,使一切保持在適當的位置。

然而,當20世紀20年代即將結束時,天文學家喬治·勒梅特(Georges Lemaitre),然後是埃德溫·哈勃(Edwin Hubble),做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發現:除了極少數例外,星系正在相互競跑。宇宙遠非靜止,而是正在向外膨脹。因此,如果我們想像倒退這種膨脹,一定有一段時間宇宙中的一切都在幾乎不可能的熱在一起,最終會達到一個起點,這個點就是奇點,也是宇宙大爆炸的開始。

大爆炸理論描述了宇宙從最初的超熱、超稠密狀態的膨脹和演化。科學家們推測,引力最終會減緩,甚至可能完全逆轉這種膨脹。如果宇宙中有足夠的物質,引力就會克服膨脹,宇宙就會在熾熱的「大嘎吱聲」中崩潰。否則,膨脹永遠不會結束,星系會越來越遠,直到它們越過可觀察到的宇宙邊緣。我們遙遠的後代可能不知道其他星系的存在,因為它們太遠了,看不見。隨著宇宙逐漸褪色成冰冷的黑色,現代天文學的大部分可能有一天會淪為傳說。

天文學家已經通過使用地面望遠鏡來研究相對較近的超新星爆炸來測量膨脹速率。這個謎團在1998年升級,當時哈勃太空望遠鏡對更遙遠的超新星觀測幫助表明,宇宙在過去實際上比現在膨脹得更慢。正如很多人所認為的那樣,宇宙的膨脹並沒有因為引力而減慢,反而在加速。把時間快進到今天,雖然我們仍然不知道到底是什麼導致了加速,但它已經被命名為暗能量。

這種神秘的能量很長時間都沒有被發現,因為它太弱了,以至於引力在人類、行星甚至銀河系的規模上壓倒了它。當你看書的時候,它就在你的房間裡,在你的身體裡,但是引力抵消了它,所以你不會飛出你的座位。只有在星系間的尺度上,暗能量才會變得引人注目,就像是對引力的一種微弱斥力。

什麼是暗能量?

暗能量到底是什麼?未知比已知的更多,但理論家們正在尋找幾種可能的解釋。宇宙加速可能是由一種新的能量成分引起,這需要對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進行一些調整(宇宙常數)愛因斯坦稱之為他最大的錯誤。或者,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可能會在宇宙學尺度上崩潰。如果是這樣的話,這個理論將需要被一個新的理論所取代,它包含了我們已經觀察到的宇宙加速度。理論家們仍然不知道正確的解釋是什麼,但WFIRST將幫助我們找到答案。

WFIRST或將發現暗能量

之前的任務已經收集了一些線索,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產生強烈傾向於一種解釋而不是另一種解釋的結果。WFIRST具有與哈勃相機相同的解析度,但視野是哈勃相機的100倍,它將生成前所未有的宇宙大照片。這項新任務將通過繪製宇宙中物質的結構和分布,以及通過測量大量遙遠的超新星,以其他望遠鏡無法做到的方式,推進對暗能量之謎的探索。這些結果將表明暗能量如何在宇宙中起作用,以及它是否以及如何在宇宙歷史上發生了變化,這次任務將使用三種方法來尋找暗能量的解釋。

高緯度光譜測量將使用「標準尺」技術測量數百萬星系的精確距離和位置。測量星系的分布如何隨距離變化,將給我們一個了解暗能量隨時間演化的窗口。這項研究將把星系的距離與宇宙大爆炸後的聲波回聲聯繫起來,並將檢驗愛因斯坦關於宇宙年齡的引力理論。高緯度成像調查將測量大量星系和星系團的形狀和距離。巨大物體的巨大引力扭曲了時空,導致更遙遠的星系出現扭曲。通過觀察扭曲的程度,科學家可以推斷出整個宇宙的質量分布。這包括我們可以直接看到的所有物質,比如行星和恆星,以及暗物質:

另一個宇宙之謎,只有通過它對正常物質的引力作用才能看到。這項研究將提供對宇宙中大型結構的增長以及暗能量如何影響宇宙的獨立測量。WFIRST還將對一種類型的爆炸恆星進行觀測,這是建立在導致加速膨脹發現的觀測基礎上。Ia型超新星發生在白矮星爆炸時。Ia型超新星通常在其峰值時具有相同的絕對亮度,使它們成為所謂的「標準蠟燭」。這意味著天文學家可以通過觀察它們離地球多遠來確定它們有多遠,離地球越遠,看起來就越暗。天文學家還將觀察來自超新星的特定波長的光,以找出垂死的恆星離開我們的速度有多快。

通過將距離與亮度測量相結合,科學家將看到暗能量是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進化的,提供了與兩個高緯度調查的交叉核對。WFIRST任務在結合這三種方法方面是獨一無二的,它將能促使對暗能量影響非常有力和豐富的解釋,並使我們能夠對暗能量的性質做出明確定義。發現暗能量在過去是如何影響宇宙的膨脹,將會對未來宇宙膨脹產生怎樣的影響。如果它繼續加速宇宙的膨脹,抑鬱症可能註定要經歷一場「大撕裂」,探索暗能量將使我們能夠研究,甚至可能預見宇宙的命運。

博科園|研究/來自: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交流、探討、學習、科學圈

請下載我們手機軟體:博科園

相關焦點

  • 宇宙的膨脹是如何發現的
    發現宇宙在膨脹,是 20 世紀最偉大的智力革命之一。我們有時候會奇怪,為何在哈勃定律提出之前,人們絲毫沒有意識到宇宙在膨脹。其實,早在牛頓提出萬有引力定律的時候。人們就應該意識到,在引力的作用下,一個靜態的宇宙很快就會開始收縮。
  • 宇宙在膨脹,人們是怎麼發現的?-虎嗅網
    1925年,弗裡德曼還沒來得及獲得同行的承認,便染上了嚴重的疾病,在精神錯亂中去世。他關於宇宙演變的理論,在很長時間裡被埋沒了。弗裡德曼對宇宙學最革命性的貢獻是,他指出宇宙是一個在宇宙尺度上不斷演化的過程,而不是整體上保持靜止直到永遠。他的宇宙方程,在今天印在了教科書上,作為宇宙學學生的「標準宇宙學的基本方程」。
  • 宇宙在膨脹,人們是怎麼發現的?|宇宙學漫談
    1925年,弗裡德曼還沒來得及獲得同行的承認,便染上了嚴重的疾病,在精神錯亂中去世。他關於宇宙演變的理論,在很長時間裡被埋沒了。(另一位大佬史瓦西也是在解出愛因斯坦場方程的史瓦西解後幾個月染病去世,該說什麼好呢?還能讓人好好解方程嗎?)弗裡德曼對宇宙學最革命性的貢獻是,他指出宇宙是一個在宇宙尺度上不斷演化的過程,而不是整體上保持靜止直到永遠。
  • 宇宙在膨脹,由哈勃「一錘定音」,為何前人的類似發現沒能如此?
    但空間膨脹的速率以及它隨時間在數量上的變化還是要取決於宇宙中的物質。(NASA / WMAP SCIENCE TEAM)上世紀20年代,宇宙中最大的驚喜之一出現了,一些科學家提出了一個新的、不同凡響的觀點:隨著時間的推移,空間可以通過膨脹或收縮徹底改變。
  • 哈勃定律下的宇宙膨脹理論
    天文大辯論19世紀,望遠鏡的製作技術略有長進,望遠鏡也越做越大。愛爾蘭的威廉柏森在1845年完成了一座直徑6英尺的反射式望遠鏡,並用它看到了許多旋渦狀星雲。這些渦狀星雲到底是什麼?是在銀河系之內?還是和銀河系一樣是獨立的星雲?一時間眾說紛紜,沒有一個結論。到了20世紀,天文學家急於知道宇宙的大小和渦狀星雲的本質。
  • 從哈勃到哈勃深空場(二)—膨脹在氣球上的宇宙
    甚至到了20世紀上半葉,天文學界仍普遍認為銀河系就是整個宇宙。而且,他還發現越暗的星雲遠離太陽系的速度就越快。但是當時斯裡弗還無法確定星雲的本質是什麼,也就無法確切地闡釋這一現象的原因。在進行了十幾年的研究後,被測量誤差困擾的斯裡弗不得不放棄了這個領域。
  • 為什麼科學界堅持認為宇宙在膨脹,有什麼確鑿的證據嗎?
    網絡上一直有人在質疑宇宙膨脹,覺得科學家也是隨意猜測,沒有什麼確鑿證據證明。甚至有人認為,宇宙為什麼不會是在膨脹和收縮的交替中進行呢?但科學從來也容不得信口開河,胡亂猜測。其實宇宙膨脹的證據早在100年前就幾乎是鐵板釘釘了,發現這個證據的是美國著名天文學家埃德溫·哈勃。
  • 新哈勃常數估值加劇宇宙膨脹速度困惑
    圖片來源:ESA   在最近十年的大部分時間裡,對宇宙膨脹率的兩種最精確的測量方法一直存在明顯的分歧。宇宙學家希望通過一種新技術解決這一難題,但結果卻令他們更加困惑。 近日,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大學天文學家Wendy Freedman團隊提出了一種利用紅巨星測量宇宙膨脹的技術,這一研究結果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上。
  • 宇宙膨脹的發現與對探索宇宙前景的展望
    宇宙膨脹的發現與對探索宇宙前景的展望20世紀最偉大的天文發現之一就是發現了我們的宇宙正在不斷膨脹,而美國著名天文學家哈勃(1889一1953)正是提供宇宙膨脹實例證據的第一人。他曾就對人類探索宇宙的前景作過這樣的展望
  • 探索宇宙膨脹速度 三種方法測出三個哈勃常數
    自上世紀20年代以來,美國天文學家哈德溫·哈勃的觀測讓科學家知道,宇宙在不斷膨脹。那麼,宇宙的膨脹速度有多快——也即所謂的哈勃常數有多大呢?哈勃常數是宇宙參數,在各種各樣的宇宙學計算中都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決定了宇宙的絕對規模、大小和年齡,是我們量化宇宙演化最直接的工具之一。
  • 哈勃望遠鏡進一步確認宇宙在加速膨脹
    新華社華盛頓4月25日電(記者 周舟)美國哈勃太空望遠鏡的新觀測成果進一步確認了宇宙在加速膨脹,現在的膨脹速度比根據早期宇宙特徵預測的膨脹速度快大約9%。  此次研究成果25日發表在美國《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研究人員利用新方法對大麥哲倫星雲的70顆造父變星進行了觀測。
  • 宇宙大爆炸理論很好解釋了宇宙的誕生,宇宙不是神創造的
    百家原創作者:東梅講歷史從人類第一次仰望星空,也許他並沒有多在意,從很久以前,人們就開始了關注了天空,人們不斷的仰望,但那也只是仰望,沒有人知道天空上面是什麼,直到望遠鏡的出現,人們才真正的了解到太空外面的世界,才發現我們是多麼的渺小,感嘆宇宙的浩瀚,開啟了繼大航海之後的另一個探索
  • 宇宙膨脹速率如何測出
    一個是純理論,用一支筆通過廣義相對論方程就可推導出宇宙膨脹結論;另一個是高超的測量技術,通過所謂「宇宙距離階梯」測出遙遠天體相對精確的距離,發現了宇宙的膨脹。1916年,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方程,當時的主流觀點認為宇宙是穩定而靜態的,因為沒有人看到過宇宙變大或者縮小。
  • 理論物理學家認為:宇宙或可能根本沒有膨脹
    例如,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他們將宇宙比作一個膨脹的氣球,上面裝飾滿星系。現在一名理論物理學家提出了一個異教般的觀點,即宇宙可能根本不在膨脹。  關於宇宙從未改變的觀點——一種持續的背景,它只改變我們對天空範圍的視野——早在很久以前就被擯棄,這主要是因為某些天文學家,例如埃德溫·哈勃(Edwin Hubble),在20世紀20年代的研究。
  • 哈勃太空望遠鏡確認宇宙加速膨脹 比預測快10%
    宇宙膨脹速度比之前預測快10%科技日報北京4月28日電 (記者劉霞)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近日公布的一項最新研究報告稱,根據哈勃太空望遠鏡數據新測定的宇宙膨脹速度,比歐洲普朗克衛星通過測量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所預測的速度快要
  • 宇宙的信使(4)哈勃空間望遠鏡的發現:宇宙在膨脹...
    Deep Field),由哈勃空間望遠鏡拍攝,歷經11天時間,它將鏡頭對準了獵戶座 下方的一小塊區域。哈勃望遠鏡捕捉到來自宇宙最深處那暗淡的星光,拍下了這張照片。照片中的幾乎每一個光點,都不是一顆恆星,而是擁有千億顆恆星的巨大的星系。照片中最遙遠的星系超過130億光年遠。也就是說,來自那些星系的微弱星光向地球發出之時是在130億年之前。那是地球年齡的三倍多。(那時地球還未誕生!)
  • 愛因斯坦都不相信的宇宙膨脹,是如何成為主流假說的?
    直到後來伽利略提出了慣性定律和通過觀測證明了不是所有的天體都繞著地球轉,克卜勒提出了天體運動不是圓,而是橢圓。這時候,日心說的精度大幅度提升,遠遠超過地心說。這才使得日心說廣泛流傳起來。因此,我們發現,觀測到的現象就是那麼多,而哪個理論更好,比的是誰的誤差更小。 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宇宙到底是不是膨脹」這件事。
  • 弗裡德曼膨脹宇宙與尚未證實的「平行宇宙」
    騰訊科學Ѷ(Everett)當前的宇宙理論建立在蘇聯宇宙學家亞歷山大·弗裡德曼提出的膨脹宇宙模型之上,在1922年,弗裡德曼發現了愛因斯坦場方程中的一個重要解使得膨脹宇宙模型逐漸明朗,此後哈勃發現了宇宙膨脹的現象,在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發現之後,科學界對建立在弗裡德曼宇宙模型基礎上的宇宙時空有了不同深度的認識
  • 是誰發現了宇宙膨脹?其實這不是哈勃一個人的成就!
    毫無疑問,發現宇宙在膨脹是上世紀上半葉最重要的宇宙學成就,而與這個理論關係最為密切的是這兩個人,一個是美國的天文學家埃德溫·哈勃,一個是美國天文學家維斯託·斯裡弗。他們二人在工作上可謂是各有分工,先是由維斯託·斯裡弗長年的觀測得出的資料,然後是經由哈勃對這些觀測資料的統計分析,得出了星系退行的速率與星系距離之間的線性關係,提出了哈勃定律。
  • 滿天繁星,為何宇宙仍然漆黑一片?因為宇宙膨脹速度比光更快
    繁星滿天,為什麼宇宙仍然漆黑一片?在人類已知的浩瀚宇宙中,擁有數以萬億顆恆星,而這些恆星無時無刻不散發著萬丈光芒,但儘管如此,地球之外的太空依舊一片黑暗,這是為什麼呢?奧伯斯的這個想法被稱為奧伯斯佯謬,之所以稱其為佯謬,是因為在當時科學界所有人都相信宇宙是靜態的,甚至連愛因斯坦在發表廣義相對論時,也建立了靜態宇宙模型,因為他認為宇宙是一個有限無邊的靜態彎曲封閉體,但我們今天都知道,愛因斯坦的這個理論也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