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知人知面不知心,人的內心是最難看透的,只有看透了一個人的內心,才能知道他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其實看人內心和看蟲子是一樣的,昆蟲都有其內在的規律,圍繞規律在飛行運轉,人也是一樣的,古人就為我們總結出了這一點,來幫助我們識人。
《鬼谷子》中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時,往而極其欲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想要揣摩別人的情緒,一定要等到他開心的時候再去跟他說,讓他的欲望得到滿足膨脹。只要對方有欲望,就不能隱瞞事物的真實情況。只有到了極點的時候,人才不會隱瞞自己的內心,他高興的時候就要讓他的欲望得到膨脹,他不高興的時候就要讓他厭惡到極點,只有這樣,他們內心的所想才會通過外部的語言面貌所表露出來,內心的東西才能為人所知道。
要想揣摩別人的內心,就要讓他極的一面所表現出來,只要他展現極的方面就不會隱藏自己的內心,一個人情緒波動最為龐大的時候,是很難掩飾自己的內心的。只要抓住了這一點,就可以揣摩到別人的心裡了。
揣摩的方式非常多,《鬼谷子》裡這樣描述「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揣摩試探別人的方法,有用和平進攻的,有用正義徵服的,方法非常多。面對不同的人要揣摩別人的內心,要用不同的方法,面對正義的人要用正義去感化他,面對善良的人要用善良去感動他。通過對他們的欲望和性格來對他們進行分析,自然什麼樣的人都會被看透了。
明朝的張居正作為當時的內閣首輔就十分擅長識人,當時非常有名的清官海瑞,一直沒有得到張居正的重用,很多人甚至給張居正寫信,海瑞如此清正廉潔,為何一直沒有得到提拔,這其實反而是張居正會識人的證明。海瑞是一個非常清正廉潔的官員,但官場上不是只靠清正廉潔就能做官的,需要的更多還是能力,海瑞作為一個廉潔的官員,所能接觸到的都是廉潔的事情,喜歡的都是廉潔的人,與需要做實事的官員不同,缺乏靈活。所以張居正一直沒有重用海瑞。
比起海瑞,張居正更看好戚繼光,戚繼光雖然是個武將,但卻極喜歡看書,通曉儒家經典,史籍,史書上稱他「倜儻負奇氣」,意思就是風流倜儻且有奇氣,是一個受到良好教育的人,作為武將這一點十分可貴,當時的很多武將都是武夫出身,很少有能熟讀儒家經典書籍的人,所以戚繼光被張居正認為是一個有才能的人。
戚繼光還是一個小的總兵的時候就已經被張居正看好,戚繼光不僅打退倭寇,更是在北方鎮守,保護了北方疆域的安全。無論誰彈劾戚繼光,都會被張居正壓下來,因為張居正很清楚戚繼光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人,他訓練戚家軍,解決了東南沿海十多年的倭寇禍亂,更是將北方的城門守住,抵禦了蒙古部族進犯。
張居正便是從一個人的性格和欲望出發,分析了海瑞和戚繼光的不同,最終選擇重用戚繼光,沒有重用海瑞,這就是識人之道給他帶來的優勢。
《鬼谷子》是中國古代的一本奇書,他包涵了非常多的縱橫之道,幫助國君來管理自己的國家,幫助謀士來進行遊說,可以說蘊含了非常多的為人處世的智慧,在此向您誠意推薦這本《鬼谷子》相信您看完也能八面玲瓏,掌控人心,趕快點擊下方連結購買吧!
一個人的內心隱藏得很深,但欲望和性格是一個人很難去隱藏的,欲望可以刻意隱藏,但性格卻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上,只要仔細觀察,面對別人看清他的性格和需求,就可以大致認清這個人的內心面貌,洞察人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