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會識人?想要看透人心,懂這一點就夠了,老祖宗的大智慧

2020-12-06 縱橫國學

老話說知人知面不知心,人的內心是最難看透的,只有看透了一個人的內心,才能知道他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其實看人內心和看蟲子是一樣的,昆蟲都有其內在的規律,圍繞規律在飛行運轉,人也是一樣的,古人就為我們總結出了這一點,來幫助我們識人。

《鬼谷子》中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時,往而極其欲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想要揣摩別人的情緒,一定要等到他開心的時候再去跟他說,讓他的欲望得到滿足膨脹。只要對方有欲望,就不能隱瞞事物的真實情況。只有到了極點的時候,人才不會隱瞞自己的內心,他高興的時候就要讓他的欲望得到膨脹,他不高興的時候就要讓他厭惡到極點,只有這樣,他們內心的所想才會通過外部的語言面貌所表露出來,內心的東西才能為人所知道。

要想揣摩別人的內心,就要讓他極的一面所表現出來,只要他展現極的方面就不會隱藏自己的內心,一個人情緒波動最為龐大的時候,是很難掩飾自己的內心的。只要抓住了這一點,就可以揣摩到別人的心裡了。

揣摩的方式非常多,《鬼谷子》裡這樣描述「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揣摩試探別人的方法,有用和平進攻的,有用正義徵服的,方法非常多。面對不同的人要揣摩別人的內心,要用不同的方法,面對正義的人要用正義去感化他,面對善良的人要用善良去感動他。通過對他們的欲望和性格來對他們進行分析,自然什麼樣的人都會被看透了。

明朝的張居正作為當時的內閣首輔就十分擅長識人,當時非常有名的清官海瑞,一直沒有得到張居正的重用,很多人甚至給張居正寫信,海瑞如此清正廉潔,為何一直沒有得到提拔,這其實反而是張居正會識人的證明。海瑞是一個非常清正廉潔的官員,但官場上不是只靠清正廉潔就能做官的,需要的更多還是能力,海瑞作為一個廉潔的官員,所能接觸到的都是廉潔的事情,喜歡的都是廉潔的人,與需要做實事的官員不同,缺乏靈活。所以張居正一直沒有重用海瑞。

比起海瑞,張居正更看好戚繼光,戚繼光雖然是個武將,但卻極喜歡看書,通曉儒家經典,史籍,史書上稱他「倜儻負奇氣」,意思就是風流倜儻且有奇氣,是一個受到良好教育的人,作為武將這一點十分可貴,當時的很多武將都是武夫出身,很少有能熟讀儒家經典書籍的人,所以戚繼光被張居正認為是一個有才能的人。

戚繼光還是一個小的總兵的時候就已經被張居正看好,戚繼光不僅打退倭寇,更是在北方鎮守,保護了北方疆域的安全。無論誰彈劾戚繼光,都會被張居正壓下來,因為張居正很清楚戚繼光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人,他訓練戚家軍,解決了東南沿海十多年的倭寇禍亂,更是將北方的城門守住,抵禦了蒙古部族進犯。

張居正便是從一個人的性格和欲望出發,分析了海瑞和戚繼光的不同,最終選擇重用戚繼光,沒有重用海瑞,這就是識人之道給他帶來的優勢。

《鬼谷子》是中國古代的一本奇書,他包涵了非常多的縱橫之道,幫助國君來管理自己的國家,幫助謀士來進行遊說,可以說蘊含了非常多的為人處世的智慧,在此向您誠意推薦這本《鬼谷子》相信您看完也能八面玲瓏,掌控人心,趕快點擊下方連結購買吧!

一個人的內心隱藏得很深,但欲望和性格是一個人很難去隱藏的,欲望可以刻意隱藏,但性格卻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上,只要仔細觀察,面對別人看清他的性格和需求,就可以大致認清這個人的內心面貌,洞察人心了。

相關焦點

  • 情商越高的人,越懂老祖宗的這兩句話,學會了幫你看透人心!
    為了面對生活,人都生出了千百張面孔,每天都帶著面具,掩飾起自己真正的情緒。想透過別人的面具,看穿人心,需要很高的情商。高情商的人有的是天生的,有的是後天在為人處世中磨練出來的,老祖宗就為我們總結了這兩句,學會了幫你看透人心。
  • 老祖宗的識人術:謹記識人口訣,學會「以心鑑人」,個個看得準!
    原創國學 老祖宗的識人術:謹記識人口訣,學會「以心鑑人」,個個看得準!人生充滿的複雜性,也許幼年時期的憨厚小孩,經過社會的千錘百鍊,就會變成一個市儈的商人,畢竟,不忘初心的人還是在少數的。也許,我們古人早就看透這個道理,說出了「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 覺得人心難測?學會這幾招,你也可以精準識人,看透人心
    因為老實人單純善良,不會有壞心思,而小人最喜歡背後算計他人,自私自利,總是免不了就中了他的圈套,免不了吃虧上當。我們要學會識人辨人,首先要學會察言觀色,要看清人性背後的本質。對人性頗有研究的鬼谷子先生在千年之前就給我們總結了經驗,如果想要了解一個人的脾氣秉性,就要察言觀色,注重細節,從平常的細微之處了解這個人,看透這個人的本質。
  • 中華五千年的《易經》,不僅僅是算命風水,更是人生的大智慧
    易經裡面記載了28種天規,64卦中更是含有64種大智慧,告訴人們在生活中的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迷茫時,該怎麼做,怎麼做選擇。比如說下面這一種:「善能積福,德能改命」明朝時期有一個例子,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
  • 老祖宗識人術,相由心生,心又生相
    有些人在交友的時候只注重利益的重合,無論對方是什麼樣的人,只要是對自己有幫助的,他們就願意去結交;有的人則全憑自己的喜好,他們不注重朋友的條件。這兩種擇友觀都是偏面的。交友只注重利益,這交的怎麼會是真正的朋友,而只顧著自己喜歡與否,不去了解對方是個怎樣的人就叫朋友,也是難以長久的。正是交友的不容易,古人就在交友上,產生了很多智慧。
  • 在生活中有哪些識人的技巧?
    他分享的東西,他關注的信息,看他的朋友圈就可以大致了解到他是什麼樣的人,過著一種什麼樣的生活狀態。12.看他的價值觀,認識一個人就要了解他的三觀。他的偶像是誰?他推崇什麼樣的人物?他想要什麼?他追求什麼?他想過什麼樣的生活?這些都會影響一個人日常的行為和外在的表現。
  • 精簡語句,看透人心
    人都是這樣,安慰別人時頭頭是道,自己遇上點過不去的坎立馬無法自拔,道理都懂,只是情緒作祟,故事太撩人。 和投緣的人可以千言萬語,和其他人可以隻字不提。
  • 老祖宗留下的「識人七法」,教你察言觀色,看穿身邊人
    老祖宗留下的「識人七法」,教你察言觀色,看穿身邊人文/歷史大講廊我們大家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遇人不淑的問題,也對這個世界上最難琢磨的恐怕就是人心了,畢竟人心隔肚皮我們怎麼能輕而易舉地就看穿了人家的真實想法呢
  • 學習老祖宗識人術,記住這三條原則,幫你看人一看一個準
    意思就是說:僅通過外貌去識人,就如同從一根小管子裡看豹子,是看不到全貌的。不將形體分開,不拘泥於方法,從「無形」中去觀察,從「無聲」中去辨識,這才是真正的會看人!因此,我們要多從「無形無聲」中去看人,透過表象看本質,這樣才能更加準確!學習老祖宗識人術,記住這三條原則,幫你看人一看一個準!
  • 呂不韋識人之術:「八觀六驗」,教你看透人心,老祖宗的大智慧
    識人之術,是領導者必修的一門藝術。而呂不韋主持編撰的《呂氏春秋》,最精要的識人方法為「八觀六驗」。只有在最艱難的時候能夠守住底線,才是有氣節風骨的人,才能有所成就。8.賤則觀其所不為當一個人身份卑微的時候,觀察他什麼事不會去做。如果這個時期仍能正直上進,出淤泥而不染,便是可造之材。
  • 老祖宗看透人性的忠告
    老人們感受了一輩子的人情冷暖,他們的生活經歷和社會經驗,是最寶貴的財富。所以,才有了"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樣的話。而像這樣的俗語還有很多,幾千年來,老祖宗用智慧把他們的生活經歷,編成了通俗易懂的俗語,一代又一代的流傳下來。
  • 算命師都怕你學的讀心術,1分鐘就看透人心
    我知道,當我問這樣的問題時,你的頭腦中浮現的多是這樣一幅畫面:自己變成了福爾摩斯,隨便一個陌生人站在自己面前,只需要看幾眼,或者說上幾句話就能看透對方。因為從一個人的穿衣打扮、言談舉止、表情動作……很多細節中,隱藏著很多直通人們內心想法的線索。只要能找到這些線索,就能打開一個人的心門。現實生活中,可以做到這樣的嗎?
  • 老祖宗的忠告:身上有這二個特徵的人,儘量少交往,小心福氣溜走
    老祖宗的忠告:身上有這二個特徵的人,儘量少交往,小心福氣溜走年輕的時候,心中有一股拼勁,只曉得一味地闖一味地去拼,剛出社會的懵懂少年沒有經歷過人情冷暖,更不清楚人心複雜,認為人心往往是特別簡單。但是這個時候的善良往往是被無情辜負;我的老實卻開始被人利用,這使我覺得十分痛苦;心軟更加是1種不公平的善良,有時說著心中卻在疼痛。
  • 看透人心的句子說說
    2.人們常犯最大的錯誤,是對陌生人太客氣,而對親密的人太苛刻,把這個壞習慣改過來,天下太平。3.無論如何受傷都要堅強,人心本就薄涼,凡事都要自己扛。4.時間最是無情,會改變每一個人;時間也最是公正,讓你看透人心。
  • 心理學:真正「看透」一個人,只看這3個方面就足夠了!
    當今社會,如何迅速、準確地識別人的品行高低、才能大小、性格特徵以及心理動向,已成為人們成功處世的必修課。 不過,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難知心。識人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是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在我們生活的周圍,經常會有人因為不會識人、不懂人心而讓自己到處碰壁、身心疲累。
  • 老祖宗的識人術:熟記6條法則,看人一看一個準!
    現在我們每天都要跟不同的人打交道,但是人的性格是複雜多樣的,每個人的處事方式、能力智慧等各方面也不同,所以識人、認人、看人就成了一門很重要的學問,千百年來,無數先人用他們的經驗跟智慧總結出了許多識人方法,今天就來看一看老祖宗的識人術,熟記6條法則,看人一看一個準!
  • 《羅織經》最暴露人性的三句話,看透人心,避離禍害與小人
    答案就要從自身找起,必要的時候就是要懂人性。尤其是現在很多老實人,由於不懂人性,明明有能力,卻總是犯小人,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有必要學會在小人與禍害面前自保。在《羅織經》這個書,就有寫著人際交往、處事中的一些謀略,更多的裡面卻有很多處世智慧,要想避開小人,就只能了解小人,把人性看透,就不會被小人所害。
  • 90%管理者容易忽略的知人心,識人性,通人情
    向阿里學管理什麼是知人心,識人性呢,為什麼管理者要知人心,識人性?我們中國人有一個說法,叫做:三分做事,七分做人,內方外圓,為方圓之道。「內方」是指做人的稜角,做人有原則;「外圓」是指與人相處的圓潤和技巧,與人相處的靈活性,乃是處事之道。「外圓」,是為了減少阻力,是方法;「內方」是立世之本,是實質。
  • 心理學:真正「看透」一個人,從這3個方面就夠了
    俗話說:「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想要真正看透一個人,其實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若沒有有效方法,想要完全了解一個人,需要極其漫長的過程。但從心理學上來說,其實想要真正「看透」一個人,並沒有想像中那麼複雜,只要從這3方面入手,就夠了。
  • 看透人心的現實語錄,經典透徹,句句扎心
    一、時間最是無情,會改變每一個人;時間也最是公正,讓你看透人心。二、好時蜜糖難分,分時毒藥難解。物是人非之後,誰又是誰的誰,不過八個字:「人心涼薄,冷暖自知」。三、不主動會失去,太主動不會珍惜,這就是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