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學院方顯楊課題組合作報導長鏈RNA位點特異性自旋標記新方法...
清華新聞網9月22日電 近期,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方顯楊課題組與美國南加州大學化學系Peter Z. Qin教授課題組針對現有長鏈RNA位點特異性自旋標記技術的局限性,合作建立了長鏈RNA位點特異性自旋標記新方法及其應用。
-
方顯楊課題組報導長鏈RNA位點特異性共價標記金納米顆粒的新技術...
通過向生物大分子位點特異性的標記上單個或成對的金納米顆粒,通過SAXS實驗,可提供20-400埃範圍內的位點特異性距離信息,因而在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與動態特性研究中具有極大潛力。目前蛋白質和DNA的位點特異性標記技術已有多種方案,而RNA,特別是長鏈RNA的位點特異性標記十分具有挑戰性。
-
生命學院方顯楊課題組合作在黃病毒屬長鏈非編碼亞基因組RNA的溶液...
生命學院方顯楊課題組合作在黃病毒屬長鏈非編碼亞基因組RNA的溶液結構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清華新聞網9月12日電 9月10日,生命學院方顯楊課題組和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秦成峰課題組合作,在《歐洲分子生物學報導》(EMBO Reports)上發表了題為「黃病毒屬長鏈非編碼亞基因組RNA
-
【生命科學】清華大學方顯楊/李景虹合作揭示黃病毒屬抗核酸外切酶RNA(xrRNAs)機械穩定性各向異性的分子機制
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方顯楊課題組與化學系李景虹課題組合作,應用單分子α-溶血素(α-HL)納米孔技術、小角X射線散射技術,結合分子動力學計算模擬和酶學降解方法,研究了來源於寨卡病毒的xrRNA1的機械穩定性各向異性現象及其分子機制。
-
史上最全非編碼RNA合集,擁有2021的第一篇SCI
miRNA的研究方法長鏈非編碼RNA(LncRNA)是一類長度大於200 nt的功能性RNA分子,是通過控制基因表達來調節細胞過程的新一類轉錄物。有些circRNA分子富含微小RNA結合位點,可通過充當競爭性內源RNA的角色來發揮作用,如CDR1as對miR-7的海綿作用與肺癌,乳腺癌,膠質瘤及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等疾病發生相關。
-
科學家發現長鏈非編碼RNA作用新模式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曹雪濤帶領課題組發現,長鏈非編碼RNA(lncRNA)可通過直接結合細胞漿中的信號轉導蛋白分子並影響其磷酸化的新方式而調控免疫細胞的分化發育與功能。該成果為研究lncRNA發揮生物學效應的作用機制提出了新觀點,並為免疫細胞分化發育與功能調控研究提出了新方向。相關成果發表於新一期《科學》。
-
文獻解讀 | 轉錄延伸調節pRNA生成位點的一個子集
因此,我們的研究發現BTBD 18是通過RNA聚合酶II延伸到基因組pRNA位點上激活轉錄的特異性調控因子。rna-seq數據,分析了睪丸內的主要細胞類型。雖然新製備的精小管或冷凍睪丸切片中的螢光信號低於檢測值,但用抗mCherry抗體對冷凍睪丸切片進行免疫染色,發現粗線精母細胞核內有特異性的免疫螢光。
-
科學網—科學家發現長鏈非編碼RNA作用新模式
本報訊(記者保婷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曹雪濤帶領課題組發現,長鏈非編碼RNA(lncRNA)可通過直接結合細胞漿中的信號轉導蛋白分子並影響其磷酸化的新方式而調控免疫細胞的分化發育與功能
-
第四章 科研成果及其應用
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以前,渡口市沒有建立科研成果的登記、鑑定制度,科研成果資料也殘缺不全。為迎接全國科學大會的召開,市科委對建市以來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進行了全面清理;所清理出來的重大科研成果均獲全國科學大會及四川省科學大會獎勵。全國科學大會以後,市科委建立了市級科技成果鑑定制度,每年對通過市級鑑定的科研成果由市政府給予獎勵。
-
尚仁成:微觀粒子的自旋及其應用
——清華大學物理學教授 尚仁成微觀粒子的自旋及其應用尚仁成,清華大學物理系,北京,100084內容提要:本文先通俗地介紹我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轉動運動及其主要特徵。進一步轉向微觀粒子運動,介紹其不同於宏觀物體運動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再介紹微觀粒子的轉動運動及其自旋。最後,簡單介紹自旋在若干方面應用的例子。1.
-
一文講清非編碼RNA的前世今生,擁有2021的第一篇SCI的秘訣
miRNA的研究方法長鏈非編碼RNA(LncRNA)是一類長度大於200 nt的功能性RNA分子,是通過控制基因表達來調節細胞過程的新一類轉錄物。LncRNA示意圖環狀RNA(circular RNAs,circRNAs)是一類廣泛存在於各種生物細胞中具有調控基因表達功能的非編碼RNA,具有結構穩定和組織特異性表達等特徵。
-
科技考古實驗室應用先進技術獲得新成果
該項成果是利用「985」二期經費支持購置的國際最新型號Riso釋光測量儀,在2年內完成安裝調試所取得的第一項高質量原創性科研成果,標誌著實驗室在古代金屬技術史和科技考古領域的一個重要新方向已然開闢。 我校科技考古實驗室一直著力於先進技術在科技史和科技考古研究中的應用探索。
-
放射性核素標記多功能納米探針及其在PET顯像中的研究進展
目前主要標記方法包括:①螯合:放射性金屬離子通過配位化學與螯合劑進行絡合反應;②質子束/中子束直接轟擊納米粒子;③利用放射性和非放射性材料直接合成放射性納米粒子;④納米粒子合成後無需螯合劑的放射標記。
-
復旦大學發表首個人類血液外泌體長鏈RNA資料庫
該資料庫由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研究所(復旦腫瘤所)黃勝林課題組完成,這是該課題組繼2015年Cell Research首次報導環狀RNA富集於外泌體並存在於血液中的工作延續。外泌體是近年的研究熱點,作為納米級別的小囊泡卻有強大的功能和應用前景,特別是存在於體液中,是目前液體活檢關注的重要領域。
-
生物物理所二聚體蛋白螢光標記應用單分子FRET研究獲進展
,以實現對二體蛋白中某一單體上進行位點特異性螢光標記的方法,該方法可應用於二聚體蛋白構象及動力學機制的單分子FRET研究。單分子FRET研究首先需要在目標蛋白特定位點標記螢光分子,目前廣泛使用的標記方法是引入半胱氨酸殘基定點突變再與馬來醯亞胺官能化染料進行共價反應。上述方法僅適用於單體蛋白,而生物體中許多蛋白質均以二聚或寡聚狀態存在及行使功能,對於這些蛋白難以通過傳統的半胱氨酸標記方法對其進行單一FRET染料對的位點特異性標記。
-
科研進展
該成果在APL上發表後,被Nature Photonics,在Research Highlights中以All-optical switching single-photon power為題做了報導,稱中國科研人員實現了單光子弱光束控制強光束的全光開關。 鐵基超導體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高溫超導電性是一個有重要科學意義和巨大應用前景的研究課題。
-
孟傑教授研究團隊在原子核自旋-同位旋激發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Lett. 101,122502 (2008))刊發了物理學院和核物理與核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梁豪兆(第一作者)、孟傑(通信作者)等人的論文「Spin-Isospin Resonances: A Self-Consistent Covariant Description」,報導了該研究團隊在原子核自旋-同位旋激發研究中取得的新進展。
-
揭示反義長鏈非編碼RNA順式調控基因轉錄的新模式
《細胞幹細胞》特發表專文評述這項研究成果(Cell Stem Cell. 2015.16(5): 449-50)。同時,也是F1000Prime推薦的對本領域產生重大影響的論文。 2016年發表的這篇論文從一個更高的層面上揭示了,lncRNAs順式調控鄰近蛋白編碼基因是一種廣泛存在的基因表達調控的新模式。
-
長鏈非編碼RNA在腦膠質瘤發病及進展中功能作用的研究進展
但目前人們對其功能及作用機制知之甚少,充分了解LncRNA在膠質瘤發生發展中的功能及分子調節機制有助於尋找新的膠質瘤治療靶點及分子診斷標誌物。本文綜述近來發現的與膠質瘤發生發展密切相關的LncRNA分子,並描述其具體的分子機制,旨在為膠質瘤病人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提供可能的新方法。
-
環狀RNA(circRNA)資料庫大匯總,快來看看有沒有你需要的!
此外,更新後的資料庫包含了人類和小鼠之間環狀 rna 的保守性分析。該資料庫預測了已知的 109 個 RNA 結合蛋白數據集與 circbase 中的 circRNA 的結合位點,並利用 Targetscan 軟體預測了 miRNAs 與 circRNA 的潛在結合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