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解讀 | 轉錄延伸調節pRNA生成位點的一個子集

2020-12-04 非編碼RNA研究園地

論文:BTBD18 Regulates a Subset of piRNA-Generating Loci through Transcription Elongation in Mice(Btbd 18通過轉錄延伸調節pRNA生成位點的一個子集)

摘要

Piwi相互作用RNA(PiRNAs)是動物生殖細胞發育所必需的非編碼小RNA。儘管對轉錄後處理過程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用於哺乳動物pRNA生物發生的染色質調節因子仍有很大一部分未被探索。

在此,我們發現BTBD 18是小鼠睪丸中的一種粗線核蛋白,佔據了粗線pRNA產生位點的一個子集。燒蝕Btbd 18在小鼠中破壞了pRNA的生物合成,阻止精子發生,並導致雄性不育。

轉錄組分析、染色質可及性和RNA聚合酶II的佔據情況表明,BTBD 18通過促進轉錄伸長促進粗線型piRNA前體的表達。因此,我們的研究發現BTBD 18是通過RNA聚合酶II延伸到基因組pRNA位點上激活轉錄的特異性調控因子。

凋亡細胞在減數分裂後期出現,而生殖細胞的發育在圓形精子細胞期被阻斷

Btbd 18基因編碼一種進化保守的蛋白質。我們最初關注的是btbd 18,認為它是一種在早期胚胎發生中很有希望的重編程因子,因為在全能的2-細胞胚胎中轉錄本的豐度很高。

另見Unigene中的表達譜和蛋白質的核定位。為了闡明其在發育過程中的作用,我們通過基因靶向基因第5外顯子,產生了基因敲除小鼠。Btbd 18若要刪除大部分編碼序列,請執行以下操作。

雜合子(+/−)Btbd 18小鼠產生具有預期孟德爾比率的幼犬。正常出現純合子(−/−)缺失小鼠是通過將純合空雌小鼠與雜合子雄性空鼠交配而產生的,表明在BTBD 18缺失的情況下,正常胚胎發生是正常的。

令人意外的是,當純合空雄性與雜合或純合子的雌性小鼠共籠時,沒有產生幼仔,證明Btbd 18突變雄性不育。因此,我們從對照組(雜合子)和Btbd 18(純合子)雄性,並發現突變睪丸明顯小於對照組,提示精子發生異常。

在精子發生過程中,精原細胞分化為精母細胞,分化為單倍體圓形精子細胞,啟動精子發生,形成成熟精子。組織學檢查顯示Btbd 18在輪狀精子細胞期發生減數分裂後阻滯,顯著減少圓形精子細胞的形成。

TUNEL分析顯示,突變的生精管細胞凋亡顯著增加。對突變的生精小管的進一步顯微觀察表明,生殖細胞在精母細胞晚期開始凋亡。對照和對照減數分裂染色體傳播的免疫染色Btbd 18精母細胞證實在沒有BTBD 18的情況下,突觸和重組成功。

因為p53通路經常被激活,在應激反應中觸發細胞凋亡,所以我們產生了Btbd 18老鼠在p53背景。然而,雙基因敲除小鼠的精子發生失敗。提示p5 3不依賴於p5 3的通路參與生殖細胞的清除。Btbd 18老鼠。

BTBD18是小鼠睪丸中的粗線核蛋白

調查Btbd 18在精子發生過程中,我們根據以前報導的小鼠rna-seq數據,分析了睪丸內的主要細胞類型。

我們發現Btbd 18從精原細胞到精子細胞均有轉錄本,成熟精子和支持細胞中均有微量表達。為了進一步研究BTBD 18蛋白在小鼠體內的表達,我們構建了表達BTBD 18的轉基因小鼠。

Btbd 18轉錄起始位點上遊3.2kb序列的cDNA作為啟動子將轉基因BTBD 18標記為N端標記和C端mCherry標記進行鑑定。我們第一次證明轉基因的表達挽救了我們觀察到的精子發生和生育缺陷。

Btbd 18零老鼠。這表明Btbd 18是專門針對敲除線的,並且Btbd 18旗/櫻桃內源基因的轉基因替代物Btbd 18基因。然後我們問到BTBD 18在哪裡旗/櫻桃蛋白質定位於小鼠睪丸。

雖然新製備的精小管或冷凍睪丸切片中的螢光信號低於檢測值,但用抗mCherry抗體對冷凍睪丸切片進行免疫染色,發現粗線精母細胞核內有特異性的免疫螢光。

BTBD 18對粗線piRNA基因座轉錄伸長的促進作用

為了確定BTBD 18是如何調控其靶向pRNA前體轉錄的,我們研究了這些基因組位點上的染色質結構。為了檢測染色質可達性的變化,我們對新鮮分離的精母細胞進行轉座酶可達染色質測序(ATAC-seq)。

在對照精母細胞中,常出現一個以粗線piRNA前體TSS為中心的尖峰,隨後出現一個寬峰進入轉錄單位。在沒有BTBD 18的情況下,PP-BD基因體上的染色質結構被嚴重破壞,支持BTBD 18在調節轉錄活性而不是轉錄穩定性方面發揮作用。

然而,儘管BTBD 18缺失,但PP-BD基因TSS周圍的染色質區仍可接近,提示BTBD 18在啟動子開啟後轉錄機制組裝中的調控作用。因此,我們進行了晶片-seq分析,以了解POLⅡ在控制系統中的佔用率。

Btbd 18零睪丸細胞。與ATAC-seq結果一致的是,在沒有btbd 18的情況下,pp-bd基因座中POLⅡ的延伸明顯局限於tsss周圍的基因組區。

表示非生產性伸長率.這一結果證明了5『檢查點的存在,因為POLⅡ在早期伸長過程中離開了piRNA前體的啟動子,BTBD 18在沒有適當的許可信號的情況下停止了轉錄。

討論

不同的pRNA前體對BTBD 18的反應提示不同的染色質標誌和轉錄控制在離散的piRNA位點。我們研究了不同的組蛋白修飾三個群體的pRNA前體基因位點。

有趣的是,賴氨酸乙醯化和巴頓化在PP-BI和PP-BD群體中表現出顯著性差異,確定BTBD 18是否與這些修飾相互作用,以及BTBD 18與這些修飾的相互作用方式將是很有趣的。

此外,已知含有btb的蛋白質與cullin相互作用,組裝E3連接酶並介導蛋白泛素化。這增加了BTBD 18也可能介導組蛋白H2B泛素化以促進RNA POLⅡ的延伸。


歡迎微信關注【非編碼RNA研究園地】或者添加小喵的微信:qfbiomed04,我們致力於及時發布醫學科研前沿進展,幫助醫務工作者開拓思路,從專業角度解答課題基金及SCI相關問題,助力學術成果轉化。

相關焦點

  • Nat Immunol:轉錄抑制物Hes1通過調節轉錄延伸緩解炎症反應
    事實上,很多調控環節都發生在轉錄起始之前。不過,最近一些研究也表明轉錄後的調控作用也參與了免疫調節因子的產生。轉錄的延伸是一個多步驟的過程,早期RNA聚合酶II(Pol II)與靶基因上遊啟動子區域結合,並進行一小段RNA的合成(直到轉錄起始位點下遊50nt為止),然後中止。當轉錄延長因子P-TEFb與聚合酶結合併將其C端的胺基酸殘基磷酸化之後,能夠解鎖這一中止狀態,從而繼續延伸。
  • (全長轉錄組文獻解讀-Gigascience)
    自PacBio全長轉錄組測序不斷普及,以及高粱和玉米兩篇全長轉錄組文獻高調亮相Nature Communications引起廣泛關注,研究人員開始嘗試將這種新技術應用到多倍體物種的轉錄組研究中,以下是幾篇多倍體物種PacBio SMRT 全長轉錄組文獻統計,供大家參考,下載地址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 文獻解讀|LncRNA經典研究思路
    來和小喵一起看看文獻吧!(B)圖的左下角代表了如何轉錄調節INcRNA的活動。轉錄激活被描述為基本的「第一部分」,以及在刺激模式識別受體(PRR)後的炎症激活「第二部分」期間。三個incRNA例子基因顯示了A、B和C。
  • 文獻解讀|環狀RNA的性質和功能
    本文解讀的文獻標題如下CircRNA: functions and properties of a novel potential biomarker for cancer對環狀RNA的性質和功能進行很好的概括和總結,文獻發表在Molecular Cancer雜誌上,網址如下環狀RNA是一類新發現的內源性非編碼RNA,和普通的
  • RNA的合成(轉錄)
    RNA的合成(轉錄)   考點:  原核生物 RNA聚合酶的各種亞基,轉錄起始,轉錄延伸過程中的化學反應,原核生物的轉錄終止的兩種形式;  真核生物 RNA聚合酶的特點,轉錄起始、延伸及終止。真核與原核生物RNA合成比較。
  • PolⅡ磷酸化調節轉錄起始和剪接之間的轉換
    PolⅡ磷酸化調節轉錄起始和剪接之間的轉換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22 16:02:24 美國懷特黑德生物醫學研究所Richard A. Young研究組取得進展。
  • 《自然》:microRNA表觀轉錄調控新機制——位點特異性氧化 - 中國...
    在心臟中,氧化還原信號可以調節多種生理過程,並參與多種病理生理過程和內穩態或應激反應途徑。miRNA作為靶向mRNA的轉錄後調節因子,其氧化已被發現與細胞的氧化還原狀態相關,同時多種miRNA被證實參與了心肌肥厚發病過程。
  • 造血發育中一個全新泛素化酶FBXO11——調節紅細胞基因轉錄
    造血幹祖細胞分化成熟至高度特化的紅細胞經歷了多個層面的分子調節,其中包括基因轉錄和蛋白質重塑。紅細胞作為人體血液最為豐富的細胞,每秒鐘需要生成200萬個新生紅細胞,成熟的紅細胞中98%的蛋白為血紅蛋白,因此絕大多數的蛋白質在造血幹祖細胞向紅細胞成熟過程中需要被清除。
  • 轉錄因子資料庫大全
    之前我們分享過轉錄因子的相關文章(見文末),有同學就問了,能不能推薦幾個好用的轉錄因子資料庫呢?
  • NCB | Brangwynne組發現轉錄凝聚物放大基因表達
    轉錄凝聚物被認為在基因組特定位點發生相分離並促進與基因表達相關的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但是到目前為止,鮮有關於活體細胞中將動態轉錄輸出與相分離過程連接起來的定量模型。 近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Clifford P.
  • 中國科大破譯植物組蛋白特有修飾位點調節擬南芥開花時間
    ,該位點系植物特有的位點,經磷酸化的95絲氨酸,能夠調節擬南芥的開花時間,以及組蛋白變化H2A.Z的富集。組蛋白包含著生命個體生長、發育的信息,這些信息通過組蛋白上的不同修飾位點以及不同組蛋白變體來完成功能。與動物不同,植物的個體生命始於一粒種子,處於未分化的狀態。如果組蛋白修飾包含了生物發育過程的信息,那麼動、植物中或許存在組蛋白上特異的修飾位點,並調控著各自特有的生長發育進程。
  • 文獻精讀 甲硫氨酸代謝通過表觀遺傳重編程調節輔助細胞反應
    在對甲硫氨酸可用性最敏感的基因中,涉及氨基醯基tRNA生物合成的基因和一個定義Th17譜系特異性的基因子集,包括編碼效應因子Il17a的基因,轉錄因子Batf以及Th17致病性的調節因子Cd5l。但是,MR並沒有降低編碼Th17譜系轉錄因子RORγt的 Rorc和編碼Th17相關細胞因子Il22的mRNA的表達(圖5A)。
  • 轉錄的多種終止機制
    亞基N端為RNA結合域,共同構成初始結合位點(primary binding site,PBS)。亞基的C端具有ATP酶活性,可通過水解ATP推動構象變化。Rho因子首先通過PBS識別並結合RNA的特定序列(稱為Rho utilization site,rut位點),然後打開六聚體環,將RNA納入環中。
  • 合作文章八連發∣二代轉錄組測序這次也想站C位
    雖然綠葉當的好,但二代轉錄組測序也一直有一個「C位夢」~轉眼2020年已經過半,安諾基因RNA方向合作文章表現依舊亮眼,近期更有合作文章八連發的傲人成績,二代轉錄組測序這次終於可以站一下C位啦!小編為大家挑選了其中四篇文章進行詳細解讀,話不多說,我們趕快開始吧!
  • 資料庫 | 怎樣查詢調控circRNA的轉錄因子
    其中,就發現轉錄因子Twist1介導的功能性間充質標誌物Vimentin的表達,但並不依賴於直接的轉錄調節,而這裡就是通過一種circRNA發揮作用。↑轉錄因子Twist1促進Cul2 circRNA轉錄,通過其吸附靶向Vimentin的miRNA,提高Vimentin表達量,從而促進肝癌腫瘤上皮-間充質轉變(EMT)。
  • 沒有氧氣人活不了,細胞氧調節獲得諾獎
    本文根據這兩個文獻為主要參考,整理成本文,以讓大家對這個故事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2016年拉斯克基礎醫學獎被William Kaelin、Peter Ratcliffe和Gregg Semenza三位分享,以獎勵他們在發現動物細胞感受和適應氧氣水平改變的分子機制,氧氣感受信號系統在許多生理和病理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一、Semenza和低氧誘導因子中學生都知道,氧氣對生命十分重要。
  • Mol Cell:揭示短延伸複合物調節核內小RNA分子的關鍵作用
    2013年8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Molecular Cell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密蘇裡州斯託瓦斯醫學研究所(Stowers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的研究者通過研究揭示了,一種名為短延伸複合物(LEC)的很少被研究的因子在小核RNAs(snRNA,核內小RNA
  • 3篇Science |轉錄和翻譯「牽手」—NusG 的故事
    其中,轉錄過程由RNA聚合酶以DNA為模板,轉錄生成信使RNA (mRNA);翻譯過程由核糖體以信使RNA為模板,利用胺基酸合成蛋白質。在細菌中,轉錄和翻譯過程在相同時間相同位置內進行。早在1970年,O. L. Miller等人就通過電鏡觀察到大腸桿菌體內多個核糖體結合在同一條信使RNA上,並在此信使RNA起始位點發現可能的轉錄中RNA聚合酶【1】。
  • 轉錄和翻譯的一次「牽手」——「紅娘」NusG 背後的故事
    其中,轉錄過程由RNA聚合酶以DNA為模板,轉錄生成信使RNA (mRNA);翻譯過程由核糖體以信使RNA為模板,利用胺基酸合成蛋白質。在細菌中,轉錄和翻譯過程在相同時間相同位置內進行。早在1970年,O. L.
  • 專家點評|轉錄調控複合物INTAC結構功能更新對磷酸酶PP2A的認知
    轉錄是基因表達的最核心步驟。真核生物的轉錄過程主要分為轉錄起始(initiation)、暫停(pausing)、延伸(elongation)和終止(termination)四個步驟。RNA聚合酶II (Pol II)在轉錄進程中,受到轉錄因子和Pol II本身的翻譯後修飾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