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cience:與衰老和疾病相關的「端粒長度」研究獲重大突破!
端粒是存在於真核細胞線狀染色體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質複合體,關於其長度的問題已備受矚目。因為它已被認為是人類衰老和疾病的重要生物標誌物。然而,大多數關於端粒長度和健康之間關係的研究都只限於單一的組織類型,即血液。對於研究衰老、疾病和生活方式對端粒長度影響的研究人員來說,血細胞是否可以作為其他組織的可靠替代物呢?
-
《科學》:與衰老和疾病相關的人體組織端粒長度研究獲重大突破!
端粒是存在於真核細胞線狀染色體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質複合體,關於其長度的問題已備受矚目。因為它已被認為是人類衰老和疾病的重要生物標誌物。然而,大多數關於端粒長度和健康之間關係的研究都只限於單一的組織類型,即血液。
-
《科學》封面重磅:人類遺傳學研究迎來又一重大裡程碑
▲ 圖源 | Science我們知道,基因與疾病和健康息息相關,全基因組關聯研究已經發現了無數與疾病有關的突變位點;同時我們也知道,基因組中編碼蛋白質的基因其實只有1%-2%。這意味著大量疾病有關的突變其實並不直接產生致病蛋白,而是在調控其他基因的過程中起作用。對這部分基因如何運作,我們近乎一無所知。
-
精華盤點:端粒與人類疾病!
某些特定的癌細胞,如果可以阻止端粒酶,端粒就會變短,癌細胞就會死亡。所以深入研究端粒和端粒酶的變化,是目前腫瘤研究中的一個新領域。本文中小編盤點了端粒和人類疾病之間的關聯性研究。但研究者並不不清楚我們確切的死亡事件,當然他們得出這樣的結論得益於對我們機體染色體生物鐘的研究,染色體末端的端粒可以幫助預測機體的壽命,其越短就表示我們壽命越短。較短的端粒可以幫助預測骨髓衰竭、肝臟疾病、皮膚及肺部疾病等;研究者在過去30年裡一直從事端粒的相關研究,他們試圖利用方法來延伸端粒,並且研究端粒的相關突變,而如今研究者發現了端粒和肺部疾病的關聯。
-
多篇文章解讀近期端粒相關研究成果!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DNA末端的特殊結構,如今很多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端粒的長度與很多疾病的發生直接相關。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報導來解析科學家們在端粒研究上取得的重要成果,分享給大家!
-
Nature:重大進展!首次揭示端粒t環保護染色體機制
2019年11月19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位於端粒末端的環狀結構(loop)起著至關重要的保護作用,可阻止染色體發生不可挽回的損傷。
-
EMBO J:揭秘染色體端粒的調節機制
2019年3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染色體頂端有一種稱之為端粒(telomeres)的結構,端粒就好比是鞋帶末端的塑料保護罩,其類似於一種保護帽,來預防遺傳物質伸展並被「腐蝕」,當端粒無法有效發揮功能時,其就會導致遺傳物質被完全「腐蝕」,並誘發癌症以及年齡相關的疾病。
-
【盤點】衰老與疾病的關聯性研究進展
,就線粒體蛋白酶在人類健康,衰老和疾病中的新作用進行了總結討論。雖然線粒體蛋白酶在執行蛋白降解功能方面存在非特異性,但其催化的蛋白質水解反應對於線粒體功能,完整性和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包括蛋白質合成,蛋白質量控制,線粒體生成和動態變化,線粒體自噬和細胞凋亡。線粒體蛋白酶發生損傷或功能失調與衰老以及多種病理過程如神經退行性紊亂,代謝症候群和癌症具有密切聯繫。對線粒體蛋白水解及其調節過程有一個更好的了解能夠促進對人類壽命和健康狀態的研究。
-
Cell:端粒複製相關機理研究進展
在今年5月的Cell雜誌上,刊登了一篇中法兩國研究人員合作完成的論文。來自附屬瑞金醫院急診科的青年醫生葉靜和她的法國研究團隊在國際上首次證明了TRF2(端粒相關蛋白2,又被稱為端粒蓋帽保護蛋白)和Apollo(一種活性酶)參與端粒(染色體末端)複製,即保證DNA在複製中不出錯的機理。該項基礎研究的成果可能對許多危重疾病的診治產生實際意義。
-
《科學》封面重磅:人類遺傳學研究迎來又一重大裡程碑!GTEx計劃終極一劍,人類基因調控圖譜徐徐展開丨科學大發現
,全基因組關聯研究已經發現了無數與疾病有關的突變位點;同時我們也知道,基因組中編碼蛋白質的基因其實只有1%-2%。實際上,雖然血細胞的端粒長度(TL)作為人類衰老的生物標誌物和年齡相關疾病的危險因素已被廣泛研究,但是血細胞的端粒長度在多大程度上影響衰老和疾病,目前還沒有定論。另外,人類不同組織細胞的端粒長度究竟是如何變化的,目前也缺少研究。這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們對疾病和衰老的認知。
-
研究揭示TIN2複合物參與端粒保護的分子機制
of the mammalian TIN2-TPP1-TRF2 telomeric complex為題,發表在Cell Research上,研究揭示了TIN2蛋白質在端粒複合物的組裝和端粒保護中發揮重要功能的結構基礎。
-
[大國重器-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上海)設施
總體目標與學術方向蛋白質設施的科學目標是依託第三代同步輻射裝置「上海光源」開展蛋白質結構生物學相關研究,分析蛋白質修飾和相互作用,研究蛋白質的分子活體成像,闡釋蛋白質與化學小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開展蛋白質相關的計算生物學與系統生物學研究;大力發展蛋白質研究的新方法和新技術;以新藥物靶點的發現為突破口,結合創新藥物的發展,研究蛋白質藥物新靶標功能活動的結構特徵
-
Nature、Science和Cell三大期刊低溫電鏡解析蛋白結構重大研究
這一研究成果具有極為重大的意義。自上世紀70年代後期RNA剪接的發現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步履維艱地探索其中的分子奧秘,期待早日揭示這個複雜過程的分子機理。施一公院士研究組對剪接體近原子解析度結構的解析,不僅初步解答了這一基礎生命科學領域長期以來備受關注的核心問題,又為進一步揭示與剪接體相關疾病的發病機理提供了結構基礎和理論指導。
-
2018中國生命科學領域重大研究進展
,在國家政策支持和團隊合作攻關之下,多項重大研究進展正在改變科學研究範式和疾病診療模式。中國科學院-馬普學會計算生物學夥伴研究所對人、黑猩猩、恆河猴的大腦前額葉皮質層的轉錄組研究,揭示了人類特有的前額葉皮質層重組變化對人類大腦的功能進化的作用。該機構還開發了一種用於整合單細胞和群體細胞轉錄組數據的計算工具包(iCpSc),為深入探索細胞分化機制和細胞命運調控因子提供了新的工具。
-
研究揭示酵母染色體端粒粘附到細胞核內膜上的調控機制
在裂殖酵母細胞中,端粒與細胞核內膜的連接通過端粒蛋白Rap1和核內膜蛋白Bqt4來完成。然而其具體的相互作用模式以及細胞周期性調控機制並不是很清楚。結構模型和生化分析顯示端粒蛋白Rap1 BBM的N端和C端兩個絲氨酸可以被不同的激酶磷酸化,從而分別增強和減弱Bqt4-Rap1之間的相互作用。這揭示了端粒被招募到細胞核內膜上的動態調控機制。
-
「大國重器-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上海)設施
綜述及基本情況設施概述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上海)設施(以下簡稱「蛋白質設施」)是國家「十一五」規劃建設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全球生命科學領域首個綜合性的大科學裝置。總體目標與學術方向蛋白質設施的科學目標是依託第三代同步輻射裝置「上海光源」開展蛋白質結構生物學相關研究,分析蛋白質修飾和相互作用,研究蛋白質的分子活體成像,闡釋蛋白質與化學小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開展蛋白質相關的計算生物學與系統生物學研究;大力發展蛋白質研究的新方法和新技術;以新藥物靶點的發現為突破口,結合創新藥物的發展,研究蛋白質藥物新靶標功能活動的結構特徵,形成國際一流的蛋白質科學研究體系和我國蛋白質科學及技術的重要創新基地
-
DNA修復:解密癌細胞的端粒延長機制
染色體末端,即端粒不斷變短限制了細胞的壽命。一些癌症細胞通過一種名為端粒替代延長的機制來避免這一命運,但這一機制的具體分子細節還有待進一步探究。Dilley等人的研究成果強有力地支持了第二種模式。為了促進ALT細胞中的同源重組,他們利用了以前設計的一種靶向端粒雙鏈DNA損傷系統。該系統將切割DNA的Fok1核酸酶與端粒結合蛋白TRF1蛋白融合在一起,從而靶向性地在端粒處產生雙鏈DNA損傷。他們發現,已知使用ALT的細胞中引入TRF1-Fok1系統後,端粒DNA的合成增加了十倍。
-
【盤點】2019年一季度組蛋白修飾重大學術研究
解讀/景傑學術2019年年初,我們回顧了過去一年表觀遺傳領域的亮點研究(回顧 | 2018年表觀遺傳學亮點研究(上)、表觀遺傳學亮點研究(下)),了解到組蛋白修飾在癌症發生、衰老、HIV與宿主互作、腸道微生物代謝等領域的關鍵調控作用
-
長端粒抗衰老作用被證實
來自 Gladstone 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發現了防止小鼠形成衰老相關人類疾病的關鍵機制,證實了長端粒的保護作用。 端粒是染色體末端的一種結構,對維持人類基因組的穩定至關重要。端粒的本質和染色體一樣,都是 DNA 序列。打個比方說,端粒就像「鞋帶兩頭的塑料封套」,保證鞋帶不會鬆開。但端粒自身也有壽命。
-
《端粒效應》:人類掌控衰老的能力遠比自己認為的強
分子生物學家Elizabeth Blackburn因其對端粒的研究而獲得了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端粒是染色體的末端結構,它在細胞老化中起到重要作用。但令她感到沮喪的是,對人類健康有重要意義的研究至今仍然停留在學術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