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 Coolhunting 授權《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發布,即使我們允許了也不許轉載。
當一個動畫片導演和一個科學作家協力合作,再給他們一臺體型巨大的絎縫機(一種用於為床墊、床罩、棉被等縫製線形圖案的紡織機械。它與縫紉機原理相似,只不過機器運動紡織物靜止——譯者注),他們就能在被子上打造出各種實驗性的刺繡圖案。
妮娜·佩利(Nina Paley)是動畫片《藍調之歌》(Sita Sings the Blues)的編劇和導演,而西奧多·格雷(Theodore Gray)則是《Pop Sci》的專欄作家。他們利用自己的專業技能打造了一些與眾不同的被子,比如表面圖案為元素周期表的被子以及完美呈現 π 中超過 100 位數字的被子。
這個來自美國伊利諾州的烏爾班納(Urbana)的二人組,利用一批化學分子結構圖案的被子展現了自己的幽默感。在他們的被子上,我們可以看到著名化合物的分子結構圖,而且很多都具有一語雙關的含義。比如縫製了四氫大麻酚、安必恩(具體來說,也就是用於催眠的唑吡坦)和褪黑素的被子意味著祝福使用者能好好的睡一覺。在另外一些被子上,他們甚至還繡上了模仿上述物質分子靜電場的等高線。
「實際上,妮娜和我從小就認識了。大約一年以前,我們成為情侶。認識四十多年後的今天,我們又一起合作設計被子。」格雷告訴 CoolHunting。
當妮娜·佩利製作動畫過程中需要休息時,她便把縫被子當做一種拖延和放鬆。在她看來,購買一臺 3000 磅重且工作效率很高的絎縫機是一種投資,展現了自己對於這門副業的認真程度。
這臺機器負責冗長煩悶的絎縫工作(實際上就是縫製被子的過程),因此妮娜·佩利可以專注於設計。通過 Mathematica 軟體,格雷能將佩利的設計轉化成單一的連續實線(機器不能自己切斷線頭,所以最好避免從不同的點開始繡製圖案,因為最後所有的線都會出現在成品表面上)。或者他也可以從頭開始,自己完成新的設計。
點擊這個連結,你就可以詳細的看到 Pale Gray 項目製作的所有被子。如果你想購買一款被子,或者定製自己的個性化設計圖案,請訪問西奧多·格雷的主頁。你也可以進入 Stitch Cam,在線觀看大型絎縫機工作的實時畫面。
翻譯:糖醋冰紅茶
圖片版權 PaleGray La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