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腦中色氨酸羥化酶氧化損傷可能與抑鬱症有關

2020-12-03 科學網

小鼠腦中色氨酸羥化酶氧化損傷可能與抑鬱症有關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6 13:20:19

山東師範大學唐波課題組發現,小鼠腦中過氧化物酶體超氧陰離子自由基介導的色氨酸羥化酶氧化損傷可能與抑鬱症有關。 2020年11月25日,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美國化學會志》發表了這一成果。

在該研究中,課題組開發了一種雙光子螢光探針TCP,用於實時可視化過氧化物酶體中首次產生的活性氧(ROS)超氧陰離子自由基(O2·-)。利用雙光子螢光成像,研究小組發現小鼠腦中過氧化物酶體的O2·-在氧化應激過程中升高,導致過氧化氫酶(CAT)失活。隨後,細胞內過氧化氫水平升高,進一步導致了色氨酸羥化酶2(TPH2)的氧化。TPH2含量的降低進而導致小鼠腦內5-羥色胺(5-HT)系統功能障礙,最終導致抑鬱樣行為。

這項工作提供了抑鬱症中過氧化物酶體O2·-介導的信號通路的證據,將有助於確定潛在的抑鬱症治療靶標。

據了解,抑鬱與大腦中的氧化應激密切相關。過氧化物酶體通過維持活性氧穩態在調節細胞內氧化還原平衡中發揮重要作用。現有證據提示,過氧化物酶體活性氧可能與抑鬱症有關。儘管如此,由於現有檢測方法的局限性,抑鬱症中過氧化物酶體活性氧的潛在調節機理仍不完善。

附:英文原文

Title: Oxidative Damage of Tryptophan Hydroxylase-2 Mediated by Peroxisomal Superoxide Anion Radical in Brains of Mouse with Depression

Author: Qi Ding, Ying Tian, Xin Wang, Ping Li, Di Su, Chuanchen Wu, Wen Zhang, Bo Tang

Issue&Volume: November 25, 2020

Abstract: Depression is intimately linked with oxidative stress in the brains. Peroxisome plays vital roles in the regulation of intracellular redox balance by keeping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homeostasis. Available evidence indicates a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oxisomal ROS and depression. Even so, the underlying modulation mechanisms of peroxisomal ROS in depression are still rudimentary due to the limitations of the existing detecting methods. Hence, we developed a two-photon fluorescent probe TCP for the real-time visualization of the first produced ROS superoxide anion radical (O2·–) in peroxisome. Using the two-photon fluorescence imaging, we found that peroxisomal O2·– rose during oxidative stress in the mouse brains, resulting in the inactivation of catalase (CAT). Subsequently, the intracellular H2O2 level elevated, which further oxidized tryptophan hydroxylase-2 (TPH2). Then the decrease contents of TPH2 caused the dysfunction of 5-hydroxytryptamine (5-HT) system in the mouse brains, eventually leading to depression-like behaviors. Our work provides evidence of a peroxisomal O2·– mediated signaling pathway in depression, which will conduce to pinpoint potential targets for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DOI: 10.1021/jacs.0c09576

Source: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0c09576

 

相關焦點

  • 桑葉生物鹼對D-半乳糖誘導氧化損傷模型小鼠腎臟的改善作用
    西南大學食品科學學院,重慶市農產品加工重點實驗室,食品科學與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的楊忠敏、丁曉雯*等人採用D-半乳糖(D-Gal)誘導小鼠建立氧化損傷模型,通過比較評價各組小鼠腎臟脂質、DNA、蛋白質氧化損傷水平
  • 氧化損傷生物標記物如何檢測氧化應激?
    儘管直接測量ROS是理想的方法,但是與ROS的瞬時特性相比,通常更依賴於間接方法因為生物分子上的損傷標記相對穩定。以下是用於檢測最常見的氧化損傷生物標記物的分析技術的分類。NO•本身也與硫醇和鐵硫酶反應,而過氧亞硝酸鹽與酪氨酸殘基反應形成硝基酪氨酸。
  • 腦科學日報:雙光子螢光探針找出抑鬱症靶點!爬樓梯提高幸福感?
    2,山東師範大學唐波/李平等JACS:利用雙光子螢光探針找出抑鬱症靶點!來源:奇物論抑鬱症與大腦中的氧化應激密切相關。過氧化物酶體通過維持活性氧(ROS)穩態在細胞內氧化還原平衡的調節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山東師範大學唐波、李平、Xin Wang等人開發了一種雙光子螢光探針TCP,用於實時可視化過氧化物酶體中首個產生的ROS超氧陰離子自由基(O2–)。通過雙光子螢光成像,發現在小鼠腦部氧化應激期間過氧化物酶體O2–上升,導致過氧化氫酶(CAT)失活。
  • 飲食影響抑鬱症的八種可能的生物學途徑
    ,比如,高脂高糖的西式飲食會增加抑鬱症的風險,而地中海式飲食和抗炎飲食與抑鬱症風險降低有關。氧化應激是氧化和抗氧化過程的不平衡,可導致細胞脂質、蛋白質和DNA的損傷。除了氧化應激對細胞損傷的直接影響外,活性氧和活性氮自由基的產生增加也可以導致線粒體功能障礙、炎症和色氨酸代謝的改變,這些都與神經精神疾病有關。 飲食中具有抗氧化特性的膳食化合物的攝入減少或增加,可以加劇或改善氧化應激。
  • 科學家通過興奮神經元逆轉雄性小鼠的抑鬱症
    現在,對於那些患有抑鬱症的人,尤其是男性,可能會有一些好消息。一項新研究發現了一種逆轉雄性小鼠抑鬱症症狀的方法。探索SIRT1基因對於他們的工作,研究人員解決了前額葉皮層,這是一個關鍵的大腦區域,負責從生命意志到 複雜的認知行為,個性表達和社會行為等各方面。
  • 085期抑研報|炎症-線粒體反應在抑鬱症研究中的證據和挑戰
    這些發現表明,MDD中海馬體網絡抑制的增強與海馬體血清素功能障礙有關,而海馬體的血清素功能障礙可能是由中縫與海馬體血清素迴路之間被破壞的連接引起的。儘管單胺假說已被廣泛認為可以解釋抑鬱症病因的分子機制,但其與其他生化現象的關係僅部分被研究。本研究是對MDD與炎症、線粒體功能障礙和氧化應激之間存在聯繫的一個綜述。研究發現,抑鬱症患者通常表現出炎症標記物改變,線粒體膜去極化,線粒體DNA氧化,因此中樞和外周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高。
  • 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的建模方法
    應用:疾病模型模型評價:1.轉棒實驗:使用小鼠轉棒儀檢測小鼠的運動協調能力。將小鼠置於直徑為3cm的旋轉杆上,轉速調整為30r/min,每次同時測定5隻小鼠,每個隔室中1隻。記錄小鼠從轉棒開始轉動至掉落轉棒所經歷的時間,測定時間為1min,每次中間休息1min,連續5 次,記錄1min 內掉落次數。2.曠場實驗:即自發活動,是檢測MPTP損傷後少動的常用指標。曠場實驗所用實驗箱為尺寸:500×500×300mm曠場,周壁的顏色為黑色,曠場底面被平均分為16個4×4 個小方格。正上方架攝像頭,視野覆蓋整個曠場。
  • 氫氣改善運動性氧化損傷研究進展【2020年綜述】
    已有研究發現氫氣可通過選擇性 抗氧化、抗炎、抗凋亡等方式,對氧化應激相關疾病和運動性氧化應激損傷有明顯的防治作用,具有廣闊 的應用價值,有望成為改善運動性氧化應激損傷的理想抗氧化劑。本文從氫氣作用的可能機制、在運動領 域的應用及常用補充方式等方面進行闡述,為後續開展氫氣在運動醫學領域的研究和應用提供參考。
  • 胺基酸的碳架氧化與生糖和生酮胺基酸
    引自themedicalbiochemistrypage甘氨酸降解的次要途徑是氧化脫氨生成乙醛酸,再氧化成甲酸或草酸。甘氨酸是個多能分子,可參與穀胱甘肽、肌酸、膽鹼、嘌呤、卟啉的合成,還可作為抑制性神經遞質。其受體GlyR是一種配體門控氯離子通道。半胱氨酸代謝需要脫硫,具體有兩種機制。
  • 007期|抑鬱症研究簡報:抑鬱症嚴重程度與這兩腦區體積密切相關
    譯者:Lenore早先研究表明重度抑鬱症 (MDD) 與大腦結構性改變及低度外周炎症有關。本研究首次表明了有害的心血管結果與易感型大鼠的抑鬱樣行為有關,提出了適應型大鼠免受這些變化的機制。此外,本實驗結果表明,增強的HRV和迷走神經張力可能是有適應型個體的重要特徵。
  • 腸道菌群的改變可能是導致抑鬱症的因素之一。
    近日,巴斯德研究所(Institut Pasteur)的一項研究通過構建小鼠的抑鬱症模型,揭示了腸道菌群與情緒障礙之間的聯繫 —— 腸道菌群的改變可能是導致抑鬱症的因素之一。 腸道菌群也被發現與多種神經系統疾病有關。 腸道菌群能夠通過調節化學信號分子和免疫系統參與自閉症的病理機制;通過免疫、代謝和神經通路,調節阿茲海默症、帕金森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病風險和病理表型。那麼,抑鬱症的發病機制中,是否也有腸道菌群的參與呢?
  • 科普向 肝病剋星——門冬氨酸與鳥氨酸
    在相隔的時間內,變換順序給予門冬氨酸鳥氨酸5g、10g、20g、40g。結果顯示,對照劑和給予門冬氨酸鳥氨酸5 g的患者餐後血氨顯著升高,而給予門冬氨酸鳥氨酸10g、20g、40g的患者血氨升高不明顯。同時門冬氨酸鳥氨酸引起血液中支鏈胺基酸濃度升高,芳香族胺基酸濃度降低。
  • 線粒體氧化損傷導致自身免疫中的調節性T細胞缺陷
    線粒體氧化損傷導致自身免疫中的調節性T細胞缺陷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3 14:55:37 希臘雅典學院Panayotis Verginis、Themis Alissafi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線粒體氧化損傷導致自身免疫中的調節性
  • 門冬氨酸鳥氨酸的肝病臨床應用與研究進展
    10名肝硬化患者隨機進行4個注射系列中的1個,每個系列由4個8小時注射組成(9 am~5pm),對照劑為氯化鈉。在相隔的時間內,變換順序給予門冬氨酸鳥氨酸5g、10g、20g、40g。結果顯示,對照劑和給予門冬氨酸鳥氨酸5 g的患者餐後血氨顯著升高,而給予門冬氨酸鳥氨酸10g、20g、40g的患者血氨升高不明顯。同時門冬氨酸鳥氨酸引起血液中支鏈胺基酸濃度升高,芳香族胺基酸濃度降低。
  • 蛋白酶體和氧化蛋白的降解:第二部分,蛋白質的氧化和蛋白酶體的降解
    上半部分顯示了一些蛋白質在氧化應激下的細胞中所發生的不同修飾。 可逆的氧化修飾(綠框):可以被細胞的酶促機制逆轉。可逆修飾主要存在於半胱氨酸和蛋氨酸殘基中。SH基團的丟失可能導致蛋白質的錯誤摺疊/展開、失活(催化中心)、抗氧化能力降低以及特定功能的喪失。可逆的細胞酶的修飾(氧化應激反應中的翻譯後蛋白修飾) (黃框):這些修飾可以由ROS/RNS直接誘導,也可以通過響應ROS/RNS的酶促反應或細胞氧化還原態的改變誘導,常見的例子是S -穀胱甘肽化,主要由半胱氨酸殘基氧化誘導,並通過酶促的方式逆轉。
  • 脊髓損傷後的免疫抑制研究進展
    脾和腎上腺等免疫器官受胸腰段脊髓的SNS支配,該平面及以上的SCI可能引起免疫抑制。頸髓或高位胸髓損傷後,中樞神經系統對損傷節段下方節前交感神經元的控制受到幹擾,而中位胸髓的損傷則直接損傷節前交感神經元細胞,從而影響對脾和腎上腺等淋巴器官的控制,繼而引起免疫抑制。
  • 012期抑鬱症研究簡報:伴有胃腸道症狀的抑鬱症患者大腦如何變?
    總而言之,冠心病患者的炎症與日後臨床性顯著抑鬱症的發病有關。HsCRP是一種可靠且易於使用的炎症生物標記,有助於識別抑鬱症的高風險表型,即便是在已經有高基線炎症的冠心病患者人群中也能發揮作用。本研究帶來了一些重要的初步發現,雖然這些結果需要進一步的重複實驗,但本研究成果有潛力為此易感群體的身心健康帶來影響。
  • 躁狂抑鬱症可能與間腦功能紊亂有關
    躁狂抑鬱症是以情感、活動過分高漲或低落為基本症狀的精神疾病,其臨床特徵為單相或雙相發作性的躁狂狀態或抑鬱狀態反覆出現,間歇期精神狀態正常,好發於青壯年,一般預後良好。目前對本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還不是十分清楚,有相當一部分學者認為與間腦功能紊亂有關。外傷、血管病變和腫瘤等腦部器質性病變都可能會引起類似於躁狂抑鬱症的精神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