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火星一直是人類重要研究對象,科學家們曾多次派探測器對火星進行觀察。雖然火星總體上的環境遠遠比不上月球,但人類依舊沒有停止過勘測的步伐。其中,美國最著名的火星探測器應當屬於「好奇號」。你千萬不要覺得發射探測器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當中也有不少是失敗品,只不過這些消息都被官方封鎖了。
那我們就通過好奇號來看看,在整個登陸火星的過程中,究竟會遇到什麼亂七八糟的問題?看看所指「恐怖7分鐘」究竟是什麼?這一刻對所有的科學人員來講,是一個很煎熬又驚心動魄的時刻。
好奇號是什麼樣的探測器,跟以往有什麼不同?
2012年發射的「好奇號」,是美國宇航局研製出來的一個靠核動力前進的火星車,其耗資26億美元。「好奇號」擁有著超級強的隔熱板,至於是什麼材料官方也沒有做出任何回復。正是由於這個隔熱板,「好奇號」才沒有被火星的高溫燒掉。
除此之外,它設備齊全,完全在充當著人們眼睛和耳朵。性能也遠遠超過以往的「勇氣號」、「機遇號」。同時,「好奇號」還具備一定利用雷射銷毀石頭的能力,主要還是為了幫助人類未來可以成功踏上火星的陸地。
到底它經歷了什麼,會讓人們覺得這7分鐘是恐怖的?
首先,為了到達距離地球很遠的火星,攜帶火星探測器的飛船必須得以每秒鐘5900米的速度飛行,主要是為了要在規定的時間中趕上運行的軌道,直到火星表面才將速度降到無。那麼,它是怎麼辦到的?這要利用到大氣層的摩擦減速,大概在距離地面125公裡左右。如此下來,飛船升溫必然逃不過,就像電影《功夫》中有個從天而降的招式一樣。不過,探測器因為有隔熱板的緣故,所以它能將巨大的熱量阻擋開來。
其次,在將近地面11公裡的時候,探測器只能通過降落傘協助實現降落的任務,此時的速度也慢慢降到每秒406米。當到達距離地面8公裡時,飛船就會將那層厚厚的隔熱罩丟掉,同時開始掃描、定位、測量等準備工作。之後再利用天空起重機的反衝發動機的阻力,可以讓好奇號平穩的落在火星地面,而這也已經是300秒後的事了。
這裡筆者要跟大家解釋一下:飛船是由兩個部分組合的,只有當雷達顯示安全,且距離合適時,「好奇號」才會被放出來。這兩部分就是天空起重機(類似無人機)和「好奇號」。這一舉動不知道牽動著多少人的心,畢竟對待一片陌生的領域時,稍有不慎就會全盤皆輸。
最後,「好奇號」會將抗震系統打開,電子板進入工作狀態。而起重機肯定要馬上切斷連線,及時遠離,以免對「好奇號」的工作造成幹擾。至此,登陸火星的任務就圓滿結束了,接下就是開啟探索之旅。
可能對人們來講,只是很簡單的成功登陸,但對科學家們來說意義非凡,他們頂著巨大的壓力與緊張,也許這就是「恐怖7分鐘「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