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布宜諾斯艾利斯3月11日電 (記者馮俊揚 宋潔雲)參與一個南美衛星監測項目的研究人員11日證實,智利2月27日發生芮氏8.8級強烈地震後,造成南美洲多個地區發生不同程度位移。
由美國、阿根廷和智利參與的「安第斯地區中南部全球定位衛星項目」根據衛星定位系統的監測發現,智利強震的震中——康塞普西翁向西移動了3.039米,智利首都聖地牙哥和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分別移動了23.8釐米和3.9釐米。智利、阿根廷、巴西和秘魯的其他一些地區也不同程度地向西位移,甚至位於南大西洋的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稱福克蘭群島)也出現了位移。
上述位移數據是研究人員通過初步測算得出的結果,目前他們正在對相關數據進行核實和修正。目前智利強烈餘震不斷,南美大陸部分地區仍處於震後位移階段,智利強震引發的南美大陸板塊位移還沒有完全結束。
參加這個項目的美國夏威夷大學研究人員本雅明·布洛克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雖然這樣的移動幅度超出正常水平,但不會形成任何地質危險。
來自阿根廷聖胡安大學的地質學家帕特裡西亞·阿爾瓦拉多也介紹說,南美大陸板塊每年都在發生移動,這是一個很自然的現象。南美大陸板塊自身的移動以及與太平洋上納斯卡俯衝板塊的碰撞改變著南美大陸及附近海域的地貌,比如島嶼沉沒或浮出海面,安第斯山脈每年也因此升高1毫米。
此次智利強震就是由納斯卡板塊同南美大陸板塊的碰撞摩擦造成的。這次強震加速了納斯卡板塊向南美大陸板塊下方的俯衝。
阿根廷國家地理研究所地質學家塞爾希奧·希姆巴羅說,由於納斯卡板塊和南美大陸板塊碰撞的原因,安第斯地區中南部的地震活動非常頻繁。智利和阿根廷早在多年前就開始監測這一地區因地震活動造成的位移,但當時監測使用的是經緯儀,因此儘管工作量很大,但精度不高。
隨著全球衛星定位技術的逐漸成熟,科學家們得以比較精確地監測地震造成的位移。目前,「安第斯地區中南部全球定位衛星項目」在智利和阿根廷兩國的安第斯地區設置了25個監測點。此外,在太平洋海域的納斯卡板塊上設有一個固定參考點,以計算這些監測點的位移情況。
[責任編輯:pennyh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