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綜合】「街頭政治根本不能『當飯吃』,當務之急還是搞好經濟,還不把經濟放在首位,整天去玩政治,不就是把自己玩死了?一兩年之後,深圳的經濟發展可能會超越香港。」據多家港媒報導,這是張德江委員長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對香港的最新提醒。香港特首梁振英今天(2月5日)也引述了這一說法,他說,香港一方面有好的經濟發展機遇,但近年社會泛政治化,令政治問題阻礙經濟發展,香港值得就此深思。
3月5日下午,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在香港駐京辦會見媒體總結北京行並答問。
政府工作報告涉港部分4年來最長
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3月5日在北京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大會上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涉港澳部分,歷來為港人所關注。
按照慣例,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行政長官列席會議並在主席臺就座,而香港特首梁振英還在2月28日被增補為全國政協委員。
大公網注意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涉港部分總計有225字,篇幅為四年來最長。
李克強指出,要繼續全面準確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嚴格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確保「一國兩制」在香港、澳門實踐不動搖、不走樣、不變形、全力支持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和政府依法施政,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推進民主、促進和諧。「港獨」是沒有出路的。
李克強提出,要推動內地與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升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他表示,對香港、澳門保持長期繁榮穩定始終充滿信心。
張德江在列席全國人大會議並在主席臺就座。
文匯報記者留意到,梁振英用黃色螢光筆在政府工作報告上劃出重點段落,在李克強提及港澳問題時,梁振英拿出隨身攜帶的筆記本奮筆疾書,認真記錄。此外,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港區人大代表範徐麗泰也在主席臺就座。香港前特首董建華坐在梁振英前排,董建華從頭到尾低頭研讀報告,並用紅色鉛筆在上邊標註,偶爾會與坐在一旁的萬鋼小聲交流。
今天下午,梁振英在香港駐京辦會見媒體總結自己的北京之行。他表示,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表的政府工作報告,對持續改革充滿信心,香港應該感到鼓舞。
梁振英說:「在工作報告中,有一段提到香港及澳門,裡面有一句話,我覺得值得提出來,而且具有現實意義的,就是研究策劃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大家都知道,粵港澳城市群無論是計人口規模,還是經濟的規模,都等於現在一個歐洲中型國家,或者大型國家的規模,香港和廣東一直以來,尤其在改革開放之後合作的效果非常好,所以我們應該做好這方面的工作。」
他說,要做好這方面工作,可為香港加添新動力,搭建更大舞臺,希望青年人更好的發展及上遊機會。
引述張德江說法:泛政治化阻礙經濟發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寫入了反對「港獨」的內容,梁振英就此表示,過去一年,「港獨」問題在社會表面化,即使最終不出現,都要時刻警惕。
梁振英指出,「一國兩制」在香港發展是成功的,只要警惕抵制「港獨」在香港的言行,「港獨」就不會出現,如果姑息港獨,掉以輕心,恐怕「港獨」不會成事仍會「禍港禍國」。
據梁振英介紹,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在3日的港澳地區全國政協委員聯組會語重深長地表示,深圳經濟總量很快會趕及和超越香港,香港一方面有好的經濟發展機遇,但近年社會泛政治化,令政治問題阻礙經濟發展,香港值得就此深思。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看望出席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的港澳地區全國政協委員並參加討論。
據《星島日報》4日報導,有與會的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透露,張德江提醒,街頭政治不能「當飯吃」,直指香港會被政治「玩死」。張德江提到,香港去年的本地生產總值(GDP)為二萬三千億港元,深圳則為一萬九千億人民幣,一兩年之後,深圳的經濟發展可能會超越香港,但他不忘補充,深圳能急速發展,原因之一是鄰近香港。
梁振英今天表示,張德江形容中國發展快,全世界想與中國做生意,也想搭乘中國這趟快車,外國國家需要排隊買票上車,但國家給香港及澳門很多優惠政策,如同讓香港不但不用排隊買票,還可以預留坐位,香港應珍惜機遇。
據悉,張德江3日在會上指出,香港過去20年雖然經過不少風風雨雨,但「一國兩制」整體而言仍是成功落實,他對香港的發展充滿信心,他說香港可以參與國家的發展,同時可以分享國家發展的成果,國家會不遺餘力支持香港的發展,而香港有其軟實力,例如法制與國際接軌等,內地需要學習。
內地多城市以香港為追趕目標
其實,香港和內地城市的對比已經不是新鮮的話題。
近年來,內地各大城市的經濟總量持續攀升,其中北京、上海的經濟總量分別於2009和2011年超越香港。於是,更多的城市開始把香港作為一個標杆來對比,除了廣州和深圳,天津也將GDP超過香港列為自己的目標,並均有望在短期內實現。而到2022年前後,重慶、成都、武漢、杭州等城市的經濟總量都有望和香港相當,屆時香港在中國城市經濟序列中的地位,可能僅僅是一個二線城市。
早在2014年,香港首任特首、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在談到「佔中」時表示,香港回歸時的GDP是國家的16%,但今天其GDP只佔國家的3%。
2015年1月,梁振英率團到訪深圳,當時他就表示,對深圳發展速度非常羨慕,如果香港做到深圳一半的速度,已經很好。目前,香港經濟的年度增長率僅為2%左右,而內地主要中心城市的增長率都在7%以上。
2016年1月,廣州市市長陳建華在市政協常委會會議上透露,2015年廣州經濟總量預計達1.8萬億元以上,已經趕上有亞洲「四小龍」之稱的新加坡和中國香港;而深圳市委書記馬興瑞也在市委六屆二次全會上表示,2015年深圳GDP總量預計達17500億元人民幣。這一數字也已逐漸接近香港GDP總量。
梁振英隨後正面回應了這一話題,他坦承香港目前經濟發展的速度確實已經開始放緩;而內地一些城市,例如廣州、深圳等發展迅速也是事實。然而,作為一個經濟發展體系已經相當成熟的國際都市,香港在經濟發展上還是有著一定優勢。梁振英說,在國家「十三五」規劃的基礎上,特區政府會加強粵港澳之間的區位合作,以為香港經濟開拓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3月3日,香港特首梁振英以政協委員身份出席政協會議開幕式。
中央期望看到特首選舉君子之爭
香港特首選舉將於3月26日舉行首輪投票。對於新任特首而言,反對「港獨」,發展經濟是不可迴避的主題。
今天,特首候選人林鄭月娥重申,在香港,完全沒有提倡「港獨」的空間。她還強調為保障國家安全的基本法第23條,進行本地立法工作,是特區政府的憲政責任。
她表示:「對『港獨』的立場我說得非常清楚了,香港是中國不可分離的一部分,所以根本完全沒有空間在香港提倡『港獨』議題,國家安全在本地立法也是我們憲制責任,因為國家安全等於香港安全,香港安全也是我們七百多萬市民的人身安全,所以必須創造有利條件讓本地立法工作展開。」
據悉,在3日的政協聯組會上,張德江強調,中央期望看到參選人展開君子之爭,比拼政綱和能力。在重申中央對特首人選4個標準的同時,他特別指出,香港近年經濟、社會深層次矛盾突顯,政治內耗加劇,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任務日益繁重,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問題也十分突出,中央對行政長官的要求必須更高。
張德江強調,新一任行政長官必須要有強烈的擔當精神,和駕馭複雜局勢的能力,能夠得到中央的充分信任,團結香港各界人士抓住機遇,共謀發展,促進和諧。希望大家本著對國家對香港的高度責任感,以國家發展大局和香港整體利益為重,堅定投票,支持符合中央要求的特首人選。
觀察者網綜合新華社、中新網、大公網、香港《文匯報》、《星島日報》網、香港電臺等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