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學科學術交流講座第142講:蛋白尿與足細胞分子

2021-01-07 北京大學新聞網

2006/10/23 信息來源: 供稿:北大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

報告人: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丁潔 教授

地點:北京大學現代物理中心階梯教室

時間:2006年10月25日(周三)下午 2:30

報告內容提要

腎病症候群是兒科常見的腎臟疾病,國外曾報導每年在兒童中有新增病例2-7/100,000,該病以大量蛋白尿、水腫、低白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症為主要臨床特點,而大量蛋白尿是最關鍵的病理生理改變,因此長期以來探討蛋白尿發生機制一直為國內外學者研究的重點問題之一。1998年對裂孔隔膜的分子組成的認識成為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成果。揭示了這些分子可能存在複雜的分子間反應,猶如一張網絡在足細胞中(腎小球髒層上皮細胞有許多足狀突起,被稱為足細胞)相互依賴、制約、聯繫以共同完成維繫裂孔隔膜結構和功能的使命。研究這一分子網絡中關鍵的分子和分子間反應、不同分子間的作用,不但可提高對裂孔隔膜作用和蛋白尿發生的分子機制的理解和認識,還可能為尋找幹預蛋白尿發生發展的分子靶點奠定理論基礎。

報告人簡介

丁潔,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副院長,兒科學教授、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82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醫療系,1989年完成中美聯合培養博士生項目並獲北京醫科大學醫學博士學位,1994年在美完成博士後工作。一直從事小兒腎臟疾病的研究和臨床工作,尤其關注遺傳性腎臟疾病的基礎與臨床研究和腎病症候群蛋白尿發生機制的研究。

現任國際小兒腎臟病學學會理事,亞洲小兒腎臟病學學會理事;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中青年委員,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兒腎學組秘書等多項社會兼職,擔任《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臨床兒科》雜誌副主編,《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誌常務編委,以及多種國內兒科雜誌編委,同時應邀擔任《國際兒科腎臟病》(Pediatric Nephrology)、《美國腎臟病》(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國際腎臟病》(Kidney International)等雜誌的審稿專家。

作為課題負責人先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教育部、衛生部、科技部、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委、北京市衛生局等資助的科研課題10餘項。作為第一完成人曾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2005年)、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2004年)、北京市科技進步獎(二等,2000年)各一次,多次獲全國學術會議及中華醫學會優秀論文獎。作為第一作者或責任作者在國際和國內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10餘篇,應邀在國際學術會議演講10餘次、國內學術會議數十次。
 

                             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  生物醫學跨學科研究中心
                                    Biomed-X Research Center, AAIS, PKU

相關焦點

  • 易凡團隊揭示腎臟足細胞脂質代謝穩態調控的分子機制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高脂血症是肥胖相關性腎病、糖尿病腎病和局灶性節段性腎小球硬化(FSGS)等慢性蛋白尿性腎病常見的獨立危險因素,提出脂代謝穩態失衡是導致糖尿病腎病發生發展的主要機制。目前,介導腎臟組織或者細胞區域內脂代謝穩態的調節機制越來越引起重視。
  • EMBO reports | 廣東省人民醫院餘學清團隊蛋白組學研究揭示Smad4...
    過往研究發現,TGF-b1/Smad3信號通路在糖腎的疾病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Smad3缺乏可防止1型糖尿病腎病小鼠的蛋白尿和腎纖維化,並對高脂飲食誘導的肥胖、胰島素抵抗和糖尿病具有抵抗力。相比之下,Smad4在糖尿病或糖尿病腎病中的作用知之甚少。
  • 「學科交叉的魅力」名師系列講座第三講:饒毅演繹腦的學科交叉研究
    2020年5月24日晚,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學科交叉的魅力」名師系列講座第三講舉行。講座主題為「腦:物理、化學、生物、心理認知的交叉研究」,由北京大學講席教授、北大麥戈文研究所創始所長、北京腦科學中心創始主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主講,北京大學博雅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長、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副院長陳鵬主持。講座在學習強國、北京大學央視頻、抖音、快手、微視、B站、百度平臺以及知識分子平臺播出,在線收看人數超過150萬。
  • 貓咪狗狗臨床上常常出現蛋白尿,其究竟是如何產生的,該如何治療
    蛋白尿蛋白尿是存在於尿液中的蛋白質。正常情況下,循環的血清蛋白由於大小和/或電荷而被腎小球阻塞。任何穿過健康腎小球的小蛋白都會被腎小管重新吸收或被腎小管上皮細胞分解。持續性蛋白尿,在沒有下尿路疾病或生殖道疾病的情況下,通常是腎臟損害或功能障礙的表現。較少見的持續性蛋白尿可由低分子量蛋白質的循環水平升高引起。
  • 打造高水平學術交流品牌平臺「吉林大學鼎新講座」首場開講
    與會師生表現出濃厚興趣,現場氣氛活躍、提問踴躍,與學術大師積極互動交流,激發了科學研究的靈感,紛紛表示受益匪淺。Ray H. Baughman教授是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在碳納米材料、導電高分子材料、人工肌肉材料、儲能以及能量轉換器等方面取得了矚目的科學成就。
  • 同步輻射應用國際學術講習班及研討會舉辦
    6月22至28日,2004北京同步輻射應用國際學術講習班和中國--歐盟金屬蛋白同步輻射研究進展研討會在高能所成功舉辦。    來自中科院各研究所和全國大專院校的近百位學員參加了同步輻射應用國際學術講習班。講習班邀請9位國外著名專家講授了同步輻射各領域最新進展,為學員帶來譜學和能帶計算等最新軟體以及使用訓練方法。
  • 【5.20—5.26】一周講座概覽
    講座須知《一周講座概覽》向您推介下一周北大主要的講座信息。為踐行一流大學服務社會的職責、促進教育公平的社會責任,北京大學的講座資源向社會免費開放。由於不同講座針對對象不同、教室或會議室容量有限,請大家服從講座組織者的安排,有序參與講座,保證講座過程中的安靜、禮貌和對演講者的尊重。
  • 高血壓出現蛋白尿,可能比你想像的嚴重點?
    我知道在他心目中,還沒理解和注意到,高血壓出現了蛋白尿,可能事情真的有點嚴重了!一、什麼是蛋白尿?產生尿蛋白的原因有很多,我們今天只討論高血壓引起的蛋白尿。二、高血壓何時出現蛋白尿?並不是每個高血壓都會出現蛋白尿,但蛋白尿是高血壓患者出現腎損害以後的常見診斷依據之一。
  • 準實驗研究法教學學術研修班講座在線舉辦
    2020年12月10日,中國海洋大學教學支持中心與青島大學教師發展中心、青島科技大學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等聯合舉辦教學學術研修班第6講,邀請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博士後
  • 第六屆全國「跨學科蛋白質研究」學術討論會(第一輪通知)
    第六屆全國「跨學科蛋白質研究」學術討論會將於2017年9月22本次會議將邀請眾多在蛋白質科學領域有重要影響力的科學家參加,不僅為本領域的中青年科學工作者提供學術交流的平臺,也為近期回國或進入蛋白質科學領域的同行提供融入國內隊伍的機會。此次學術會議的召開,將集中展示過去兩年我國在蛋白質科學領域的輝煌成就,展現國內正在開展的令人激動的研究工作,展望未來我國在蛋白質科學領域的美好前景。此次會議將是我國蛋白質科學乃至學術界的又一次盛會。
  • 第十九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召開
    10月28日上午,第十九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暨2016年光譜年會在福州開幕,研究員郭國聰主持了開幕式。大會組織委員會主席、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謝孟峽介紹了學會的情況,並代表學會致開幕詞,福建物構所副所長蘭國政代表承辦單位致歡迎詞,本屆會議學術委員會主席、中科院院士吳新濤對會議的學術安排進行了介紹。
  • 為什麼要檢查24小時尿微量白蛋白?
    蛋白尿是腎臟受損的重要指標,降低蛋白尿是治療腎病的基本措施,因此慢性腎臟病患者定期檢測尿蛋白尤為重要。臨床上檢查尿蛋白多以尿蛋白定性、24小時尿蛋白定量、24小時尿微量白蛋白方法進行檢查。那麼它們之間有何區別?我們到底該如何選擇呢?
  • 24小時蛋白尿篇尿常規、尿培養、24小時蛋白尿別再傻傻分不清
    什麼是24小時蛋白尿  24小時尿蛋白檢測簡單說就是通過收集24小時的全部尿液,來測定其中的蛋白質的含量,進而計算出24小時內的蛋白總量,正常尿液中的蛋白質含量極微,正常水平在150mg/24h以下。
  • 尿蛋白VS尿微量蛋白,傻傻分不清楚?
    尿蛋白VS尿微量蛋白,傻傻分不清楚?記錄第一次小便的時間,直至第二天的這個時間,為24個小時內的,每一次所有的小便,都放在一個容器裡,混合均勻,然後從中間抽取100-200毫升,化驗後是否屬於蛋白尿。儘管24小時尿蛋白定量是判定腎病是否發生的可靠指標,但是單憑一次的24小時尿蛋白定量檢查結果異常就判定受檢者發生了腎病,這是不準確的。在臨床對腎病的發生做出確診時,通常情況下需要重複做尿常規檢查。
  • JCI:改變組蛋白甲基化或可改善人腎小球疾病
    2018年1月4日 訊 /生物谷BIOON/ --在正常的發育過程中,組蛋白修飾能夠控制細胞的命運決定,而在發生疾病時組蛋白修飾則會影響細胞的去分化過程。在最近一項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JCI上的最新研究中,來自加拿大的研究人員決定了解一下組蛋白修飾的動態變化將如何影響通常處於靜止狀態的成體腎小球足細胞。
  • 長春應化所舉辦高分子科學系列講座講
    應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邀請,南京工業大學材料化學工程重點實驗室汪勇教授、丹麥科技大學Jens Wenzel Andreasen博士和東京都立大學的Kotohiro Nomura教授於9月13日到中科院長春應化所進行學術訪問,並做客「高分子科學系列講座第147講、148講、149講」,分別為應化所的科研人員和研究生們做了題為「兩親嵌段共聚物的選擇性溶脹介孔化」、
  • 【講座通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2018年度考古學研究系列學術講座(第7講)
    講座題目:古基因組學和考古學的整合主講人:楊東亞
  • 第十八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在蘇州召開
    儀器信息網訊 2014年11月1日,由中國光學學會,中國化學會主辦,蘇州大學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部承辦,蘇州市化學化工學會、蘇州市科學技術協會、上海光譜等協辦的第十八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在蘇州召開。
  • 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做客第118期大師講壇與交大師生交流「如何...
    3月13日,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學術所長,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在閔行校區圖書信息樓做客第118期大師講壇,為交大師生帶來題為「如何建立好的生物學研究體系」的精彩報告。本次講座也是農業與生物學院六十周年院慶系列學術活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