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23 信息來源: 供稿:北大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
報告人: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丁潔 教授
地點:北京大學現代物理中心階梯教室
時間:2006年10月25日(周三)下午 2:30
報告內容提要
腎病症候群是兒科常見的腎臟疾病,國外曾報導每年在兒童中有新增病例2-7/100,000,該病以大量蛋白尿、水腫、低白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症為主要臨床特點,而大量蛋白尿是最關鍵的病理生理改變,因此長期以來探討蛋白尿發生機制一直為國內外學者研究的重點問題之一。1998年對裂孔隔膜的分子組成的認識成為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成果。揭示了這些分子可能存在複雜的分子間反應,猶如一張網絡在足細胞中(腎小球髒層上皮細胞有許多足狀突起,被稱為足細胞)相互依賴、制約、聯繫以共同完成維繫裂孔隔膜結構和功能的使命。研究這一分子網絡中關鍵的分子和分子間反應、不同分子間的作用,不但可提高對裂孔隔膜作用和蛋白尿發生的分子機制的理解和認識,還可能為尋找幹預蛋白尿發生發展的分子靶點奠定理論基礎。
報告人簡介
丁潔,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副院長,兒科學教授、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82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醫療系,1989年完成中美聯合培養博士生項目並獲北京醫科大學醫學博士學位,1994年在美完成博士後工作。一直從事小兒腎臟疾病的研究和臨床工作,尤其關注遺傳性腎臟疾病的基礎與臨床研究和腎病症候群蛋白尿發生機制的研究。
現任國際小兒腎臟病學學會理事,亞洲小兒腎臟病學學會理事;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中青年委員,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兒腎學組秘書等多項社會兼職,擔任《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臨床兒科》雜誌副主編,《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誌常務編委,以及多種國內兒科雜誌編委,同時應邀擔任《國際兒科腎臟病》(Pediatric Nephrology)、《美國腎臟病》(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國際腎臟病》(Kidney International)等雜誌的審稿專家。
作為課題負責人先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教育部、衛生部、科技部、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委、北京市衛生局等資助的科研課題10餘項。作為第一完成人曾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2005年)、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2004年)、北京市科技進步獎(二等,2000年)各一次,多次獲全國學術會議及中華醫學會優秀論文獎。作為第一作者或責任作者在國際和國內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10餘篇,應邀在國際學術會議演講10餘次、國內學術會議數十次。
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 生物醫學跨學科研究中心
Biomed-X Research Center, AAIS, P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