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最早的繞月飛行要追溯到52年前的12月21日,阿波羅8號搭載著三位太空人進入月球軌道,弗蘭克·博爾曼、詹姆斯·洛威爾以及威廉·安德斯在繞月20小時10分鐘13秒後,於平安夜當晚完成了人類首次在月球軌道向地球的直播。
這次飛行創造了很多銘記史冊的第一次,比如人類第一次搭乘飛船離開近地軌道,第一次拍攝到地球的全貌,然而要論最早繞月的生物,三位太空人敗給了兩隻陸龜,因為就在阿波羅8號完成繞月任務之前的3個月,這兩隻陸龜乘坐蘇聯探測器5號(Zond-5)完成了繞月之旅。
事實上,「上過天」的動物並不少,這兩隻繞過月的陸龜可能是其中最不出名的。從太空競賽的初期開始,送動物進入太空相當普遍,科學家以此動物的狀態來推測人類大腦和臟器在失重狀態下的運作情況,以確保太空人在極端環境下能夠生存。
比如第一隻太空狗萊卡(Lika)於1957年11月3日升空,但很不幸,萊卡升空後僅幾小時就死去了;第一隻太空黑猩猩漢姆(Ham),於1961年1月31日升空,它比萊卡幸運很多,經歷了16小時39秒的太空旅行後,安全地返回地球,直到17年後死於動物園中。直至今日,人們還用各種方式紀念著太空狗和太空黑猩猩,但是探測器5號上的兩隻陸龜甚至沒能擁有姓名。
回到1968年,按照蘇聯原本的計劃,他們將在那一年擊敗美國,取得太空競賽的勝利,然而資金短缺、火箭故障等問題不得不讓它們放慢腳步,尤其是1967年太空人弗拉基米爾·科馬羅夫(Vladimir Komarov)因為聯盟1號飛船返回地面時降落傘未打開悲慘而亡,更是讓蘇聯暫緩了載人航空的計劃,載人行不通,那就回到載動物的實驗中,於是陸龜成了最佳選擇。
俄羅斯陸龜體型較小,成體大約13釐米到25釐米,它們一年中只有3個月處在活躍狀態,其餘9個月則進入冬眠,這都為送它們進入太空提供了便利。科學家一共選擇了4隻陸龜,其中兩隻用於升空,另外兩隻則用於對比觀察,早在發射前12天,四隻陸龜就都被禁食了,這對它們的身體狀況不會有太大影響,但是卻有助於研究它們經歷太空之旅後的身體變化。
1968年9月14日,兩隻陸龜成功進入太空,並於9月21日返回地球,太空艙墜落在了印度洋,四天後被打開,兩隻陸龜安然無恙。雖然它們無法表達自己對於太空之旅的感受,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它們不僅經歷了劇烈的震動、失重的狀態,還以33馬赫的速度逃脫地球的引力,算得上是「跑得最快」的陸龜了。
回到地球的20天後,科學家解刨了這兩隻陸龜,除了體重減輕了10%以外,它們並無其他異常,而據推測,造成體重下降的原因主要是長達39天的禁食(1968年9月2日——1968年10月11日),也就是說太空飛行並未給兩隻陸龜造成身體上的損害。
或許我們應該記住這兩隻無名的陸龜,畢竟它們作為「先驅」,曾經在月球軌道上遙望過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