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街頭偶遇鳥形面具,揭開古生物學家都不敢下定論的史前怪獸之謎

2021-01-15 薩蘇

戳上方藍字關注【薩蘇】(ID:sasutime)


當我看到這個怪模怪樣的大鳥時,那感覺只有「懵畀」二字可以形容了——不怕丟人地說,我開始曾以為這是驢子的。


相關閱讀:

差點兒走私了珍稀動物



薩蘇拉美三國紀行

差點帶回恐怖鳥



▲ 巴拿馬,一個美麗的熱帶國家,不過,熱帶而愛美,首先要做的事情大概就是防曬,所以巴拿馬的寬邊遮陽帽特別流行


談到巴拿馬,除了那支可以當廣播體操伴奏的洗腦神曲之外,可能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巴拿馬草帽。到了當地之後,很快證明這不是傳說。在巴拿馬城的街頭,有商店便有賣草帽的,而且花式繁多,價格低廉,同伴之中多有買一頂的。


▲ 然而我沒有買,主要的原因是旅途萬裡,不好攜帶。同時這玩意兒我國早已仿製成功,要往腦袋上戴,我還是喜歡弄點更別致的東西


別說,在巴拿馬舊城的小街上,還真讓我見到了一種奇特的「帽子」。


說它是帽子也不十分貼切,實際上它在現實生活常常是被當作面具的。



這是一種用當地杆草編織,帶有鮮豔顏色的藝術品,五彩斑斕,造型誇張,卻不像冰箱貼那樣的旅遊紀念品顧忌尺寸,這些帽子兼面具都大得可以讓你把腦袋放進去。


一時間,我產生了一個荒唐的想法——這個玩意兒莫不是放人腦袋用的?



這可不是純粹的發昏,要知道巴拿馬大西洋這一邊,可叫加勒比海——直譯過來就是「吃人部落的海洋」啊。


當然,這是一種玩笑,加勒比海如今風平浪靜,巴拿馬也早已是文明國家,連過馬路不走人行橫道的都沒有,這些古怪的面具,只是旅遊工藝品而已。對於喜歡新鮮玩意兒的老薩來說,這可比巴拿馬草帽讓人感覺有趣多了。


大約因為這種面具都是手工藝品,所以每一個的風格、造型和創意都不一樣,但大多栩栩如生,讓人浮想聯翩。


▲ 當地少女在試戴一個貓頭鷹面具


▲ 這個,是母牛


▲ 這個是鸚鵡


▲ 竟然還有鱷魚造型的


▲ 不過,當我看到這個怪模怪樣的大鳥時,那感覺只有「懵畀」二字可以形容了——不怕丟人地說,我開始曾以為這是驢子的


什麼鳥能有這麼大的腦袋呢?而且,還有一張近乎誇張的大嘴,印象中只有犀鳥是這個造型,但它們主要分布在亞洲和非洲,並沒有渡海到達美洲。


問店員,她也說不出個子午卯酉,當地流行西班牙語,英語水平只能算是「半語子」的水平。聽了半天,說肯定不是驢子,是她們祖先見過的一種大鳥,比驢子還大,還比劃了一個類似鴕鳥奔騰的動作。


巴拿馬有鴕鳥?!這不大可能吧。


這個疑問我一直帶進了巴拿馬的自然博物館,遇到給我們導覽的服務員碧莎,便向她打聽巴拿馬有沒有這樣的大鳥。


▲ 大鳥?我們這兒當然有啦!


▲ 碧莎的第一個反應,猜測那是巴拿馬的國鳥角雕


角雕是一種神秘也神奇的猛禽,身高一米,有著粗壯的雙腿和彎刀般的利喙,生活在熱帶雨林之中,擅長捕捉各種猿猴(當然有時候抓到長尾浣熊之類也不會客氣),所以還有一個綽號叫「食猴鷹」


巴拿馬有捲尾猴、松鼠猴等品種,但向北到哥斯大黎加和墨西哥就不見了。南美洲的猴子一直無法通過巴拿馬地峽到達北美,導致今天北美洲沒有土生靈長類,多半和這個怪物稱霸此地,來一個吃一個的兇狠作風有關。



在角雕的淫威之下,中美洲的樹上動物基本只剩下這些一分鐘最快移動2米的樹懶了。樹懶身上會長植物,覆蓋亂蓬蓬的苔蘚,行動又十分緩慢。角雕的眼睛十分特殊,可以很輕鬆地發現十英裡內任何快速移動的物體,但對於近乎靜止,又披著苔蘚偽裝衣的樹懶卻無能為力。


之所以提到樹懶,是因為碧莎很自豪地向我們介紹說,本來巴拿馬只有兩種樹懶,一種三趾,一種兩趾。但是2004年,該國又確定了第三種樹懶的存在,這也是這個珍珠般的小國一種特有動物,被稱為「侏三趾樹懶(Pygmy three-toed sloth)」


它們僅僅棲息在巴拿馬博卡斯德爾託羅省的埃斯庫多-德貝拉瓜斯島,數量極為稀少(目前發現79隻,推測總數不會超過500頭)。它們因為在海島生活而變得袖珍,體重僅其大陸同族的三分之一,而且僅生活在島上的紅樹林中。


▲ 忍不住叨嘮幾句樹懶,是因為想跟有夢想的孩子們說,你看,2004年還能在地球上發現新品種的樹懶呢,這個星球上肯定還有很多未知的怪獸等著你們去發現


上樹生活可以避開大多數猛獸的襲擊,但是像角雕這樣的傢伙,肯定是古代靈長類,包括我們祖先古猿的夢魘。不過,這個兇猛的傢伙,其實造型卻有點兒萌。


▲ 瞧這副萌態


▲ 和趙普老師迷翻粉絲們的側顏殺相比,是不是有點兒撞臉?


聽碧莎講角雕是件有趣的事情,但我不太認同她的看法,於是拿出照片來給她看,她也有點兒含糊,因為巴拿馬民間藝術中,製作面具時角雕的造型不是這樣的,而是下面的樣子。


▲ 怎麼感覺和趙老師又有點兒撞臉?


所以,我見到的這個面具,當地也不是十分普及,碧莎給不出權威的解讀。


看到專家也有些無解,我們暫時放下這個問題在博物館裡走一走。應該說,這個不大的博物館,還是很有看頭的。


▲ 同行的女作家蘇芩,在這裡找到了自己的座騎——一頭八千年前生活在這裡的大雕齒獸,您瞧,無論體型,顏值,髮型,色系還是腿長,雙方劇烈的反差倒帶來了一種特殊的和諧


正在走著,碧莎風風火火地跑來了,拉著我跑到一個展櫃前問我,你看到的那個面具,原型您看會不會是這個啊?


▲ 看到這個猙獰的化石頭骨,老薩忍不住一拍腦門——我怎麼把它給忘掉了?


恐怖鳥(Phorusrhacos),又名恐鶴,正是曾經生活在巴拿馬的另一種兇悍猛禽,以前在探索《神鵰俠侶》中神鵰原型的時候,老薩還專門琢磨過它呢。




與角雕不同,恐怖鳥是一種兇猛的走禽,它從小型獸腳類恐龍(類似《侏羅紀公園》中的迅猛龍)直接進化而來,很早就和飛禽分道揚鑣,其祖先從來從來也不會飛,便是依靠一張兇悍的利喙和鋒利的鉤爪捕捉獵物的——在白堊紀之後,還沒有進化出大型猛獸的整個哺乳類世界都曾在它的淫威下顫抖。



恐怖鳥曾廣泛分布於南北美洲,巴拿馬所在的中美洲正是它們南北交流的重要場所,估計當年開辦過不少次「非誠勿擾」。


種類繁多的恐怖鳥都有一個共同特徵,那就是超過頭骨三分之二長度的大嘴,至於帶著這樣的大嘴捕獵時這種大鳥怎樣保持平衡,至今科學家們還沒有統一的看法。但有些學者認為它在頭部後方可能會有類似印第安人頭飾那樣的長羽,藉此解決這個問題。



如此一來,恐怖鳥的形象,倒是與我見到的這個面具頗有些神似了。


▲ 問題是,恐怖鳥是一種已經絕滅的動物,又怎麼會出現在巴拿馬藝人的創作範圍中呢?


在地球上橫行了數千萬年之後,科學家判斷由於更加完善的哺乳類猛獸如劍齒虎、獅子、鬣狗等通過結冰的白令海峽進入美洲,恐怖鳥在生存競爭中失敗,這一物種大約在150萬年前退出了歷史舞臺,絕滅了。


但是……世界就怕「但是」二字。


在1997年6月的《發現》雜誌中刊登了一篇關於恐怖鳥的論文,提出在北美洲發現的恐怖鳥「泰坦鳥」化石證據,可能顯示其直到15000年前才滅絕。按照古生物學家Baskin.J. A的看法,這種「泰坦鳥」是在南美恐怖鳥衰落的情況下,經過巴拿馬地峽反向進入北美洲的,並在那裡存活了相當長的時間。


這一證據至今沒有得到完全證實,因為所有泰坦鳥其他化石證據都是180萬年前的,如果它真的活到了15000年前,這中間它跑到哪兒去了?有人懷疑新發現的化石可能是在特殊情況下形成的,所以給我們提示了錯誤的年代。


▲ 然而,無論如何,這種富有魅力的怪鳥,真有出現在一萬多年前的可能


經過向碧莎了解,這些獸頭、鳥頭面具,都來自於巴拿馬一支土著——恩貝拉-瓦倫部落。這個民族以不著上裝,只用胸飾而著稱,但以善於編織著稱。


▲ 如今,她們編制的工藝品,包括頭飾、面具等是其生活來源的重要補充



他們生活在巴拿馬南美洲一側達裡安省的楚庫納克河、聖詹河流域,在20世紀前一直較為原始,曾有多部好萊塢電影渲染過他們的生活。


恐怖鳥的形象與鴕鳥的確有相似之處,既然如此,會不會是恩貝拉-瓦倫部落的祖先,真的曾經在叢林中見過最後的恐怖鳥,以至於將其融入了民間工藝品的創作並世代相傳呢?


假如真是這樣,曾經生活到一萬多年前的恐怖鳥,又會不會有某一支幸運的後代(或許是特化的袖珍版),今天仍然隱藏在某個海島或叢林深處呢?



雖然這種可能性真的不大,但考慮到侏三趾樹懶的發現,老薩還是對這樣的可能性充滿期待。


* 部分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薩蘇美洲行系列:

比亞迪中國製造業啟示錄

中建巴拿馬子公司考察啟示錄

走馬觀花川普君治下美國

墨西哥通訊社出現「西夏國文字」

在巴拿馬拉美議會上的發言

拜謁巴拿馬運河上的華工之碑

踏訪蔡英文的多米尼加「大使館」

錯肩多米尼加,邂逅民航代表團

空降多米尼加的「八路軍」


長按二維碼關注公號【薩蘇】(sasutime)


 每天給你一個薩蘇故事

感知時代溫度,體味時光傳奇


版權所有,轉載請聯繫我們

微信:sasu2016

郵箱:sasustudio@163.com

相關焦點

  • 世界未解之謎——破解水底古獸之謎
    玻西葛木克,在印第安語中是「怪獸」之意。不久前,加拿大魁北克的漁業公司發表官方聲明,稱「玻西葛木克湖中發現不明巨獸;在此之前,巨妖『奧哥波哥』一直藏匿在卑詩省的奧肯那根湖中」的故事,在加拿大已家喻戶曉。
  • 是巨型魚類還是遠古物種 「湖怪」之謎何時揭開
    魚頭寬度在一米以上,魚體長約10至15米,體重超過4噸……」  1987年,一支科學考察隊進入喀納斯湖探索「湖怪」之謎。經過兩年考察,發現了一群由三四十條大紅魚組成的聲勢浩大的魚群,每條魚長約為三四米。考察隊後來宣布,喀納斯「湖怪」之謎已被揭開,被稱為「湖怪」的大紅魚就是巨型哲羅鮭魚。  其實,哲羅鮭和大紅魚是同一種魚類。
  • 三星堆青銅縱目面具爭議之謎!
    三星堆青銅縱目面具爭議之謎!三星堆遺址的考古發現讓我們重新認識了巴蜀文化,將古蜀國的歷史推前到了5000年前,昭示了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同屬中華文明的母體,被譽為"長江文明之源" 。通過這兩件代表性的青銅器我們不難看出器形高大、造型生動、結構複雜是三星堆青銅器重要特點,在上千件的三星堆出土文物中,青銅器是最引人注目的稀世珍寶了。但三星堆迄今為止尚未發現可識讀的文字,正因為這樣,專家們意見最多,爭議也是最大的。爭議一 青銅縱目人像,造型極度誇張,既像人又像怪獸,耳朵高聳,眼球突出。
  • 古生物學家發現 1.5億年前鳥形恐龍腳印
    發 現 這是一個奇怪的腳印,它藏身在一片濃密的玉米地旁邊,度過了數億年時光,直到一群古生物學家的到來,才讓它「浮出水面」。7月22日,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領銜的中美古生物學家在雲南祿豐發現的這批特殊的足跡顯示,在侏羅紀-白堊紀之交的時候,這裡生活著一類奇特的古鳥或鳥形恐龍。 邢立達說,「足跡點就在恐龍谷博物館的後山,我們穿過一片玉米地,挖開浮土和落葉,看到了一個巨大的怪足跡。」
  • 英國巨石陣石料來源之謎被揭開
    原標題:英國巨石陣石料來源之謎被揭開,和外星人無關!網友:英語書該改了英國天空新聞30日報導,研究人員憑藉一塊巨石陣石料樣本,確定英國著名遺蹟巨石陣石料來源於距離遺蹟15英裡遠的韋斯特伍茲。
  • 未知生物之謎系列-剛果沼澤怪獸
    1980年的一個夜晚,有個名叫匹斯卡爾的漁民突然看到一隻巨大的怪獸,正在湖岸邊吞食植物。慌亂之中,匹斯卡爾發出一點響聲,被怪獸察覺。這是,只聽見它發出一陣尖厲的嚎叫,立即返身向湖中逃去,一路上磕磕碰碰,居然把碗口粗的樹撞倒了好幾棵。 難道當今世界上還有恐龍生存嗎?為了解開這個千古之謎,法國立即組成一支科學考察隊,首次進入剛果的原始森林沼澤區,希望得到活恐龍存在的確鑿證據。
  • 8種有著鳥類特徵的史前生物,圖6被認為是鳥類始祖,卻最不像鳥
    在史前時代,生存著很多形態各異的史前生物,它們有著各種令人費解的形態結構,也正是因為怪異和不解,吸引了很多考古學家和古生物學家堅持不懈的研究它們,期望揭開大自然生命進化的秘訣,今天咱們介紹幾種鮮為人知的史前生物,這些史前生物多多少少都有些鳥類的特徵,最起碼都會飛行或滑行。
  • 「燃爆爽片」《巨齒鯊》10日上映 史前怪獸即將揭開面紗
    原標題:《巨齒鯊》10日上映史前怪獸即將揭開面紗   今夏又一部「燃爆爽片」《巨齒鯊》將於10日上映,首次現身大銀幕的史前巨齒鯊即將揭開神秘面紗。昨天晚上,該片在新街口國際影城imax廳舉行提前看片。
  • 大新聞:古生物學家在琥珀中發現了一隻白堊紀的鳥
    大新聞:古生物學家在琥珀中發現了一隻白堊紀的鳥圖註:死亡後墜落地面腐化後被樹脂包裹的煎餅鳥。去年6月初,古生物學家也在琥珀中發現了鳥啊,這有什麼新鮮的?我敢打賭,一般人拿到這塊琥珀肯定分不清裡面的東西到底是什麼。研究人員使用X射線三維掃描了琥珀,然後得到了這隻鳥類的骨骼。從復原骨骼圖中能夠清晰的看到頭骨後部,完整的頸椎和背椎,左前肢,盆骨和股骨。你可能會說,化石並不完整啊,還有很多缺失,但是相比2017年6月公布琥珀古鳥可要完整太多啦,那次發現的鳥類僅僅保存了腦袋、脖子、後肢和翅膀尖。
  • 無法解答的未解之謎,除非我們能印證,在地球上有史前文明存在
    1人類整個文明歷史的發展過程也不過幾千萬年的時間,但是在1998年的莫斯科附近卻發現了一個現有螺絲的巖石,其實這種現象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少見,把螺絲丟在石頭裡,經過時間的風化就會形成這樣的石頭23億年前連人類都沒有出現,這樣的金屬螺絲又是從何而來呢?難道在3億年前的地球上就已經出現了智能生命形式,可以打造出這樣的螺絲嗎?
  • 史上最蠢的船長:因擔心一船魚的新鮮,而拋棄一史前巨獸
    在我們居住的這個星球上,有著很多未解之謎,比如我們經常聽到神農架野人、尼斯湖水怪、百慕達三角等等,這都是些年代非常久遠的傳說。而從古代開始,這些神秘的未解之謎就一直沒有答案。頸細長,頭小腹大,有4個鰭,這隻怪獸看起來就像地球上已經滅絕的蛇頸龍一般,因為蛇頸龍的身體特徵和這隻怪獸的模樣十分相似。捕獲到史前巨獸是多麼令人震驚的事情啊!若能將其遺骸拿回研究,就能揭開許多史前巨獸的神秘面紗,但船長顯然並不在意這件事,反而擔心腐爛的怪獸屍體會汙染到船上的新鮮食物,因此下令船員立即將其屍體拋入大海。
  • 漁船捕獲「史前怪獸」,卻被船長扔回海裡,日本專家:國人太蠢了
    一種觀點認為,「尼斯湖水怪」實則為史前怪獸,且極可能是早已滅絕的蛇頸龍。於是,船員們暫時給怪獸起了個名字:新尼西(新的尼斯湖水怪)。很多船員覺得,應該將「怪獸」留下來帶回國,可船長卻不這麼認為,當時「瑞洋丸」號快要滿倉,已經沒有多餘的空間再裝這隻龐然大物,而且「怪獸」已經腐爛,不可能為了一隻不明生物而損失掉價值2億日元的水產。
  • 鳥與恐龍的關係之謎
    隨著研究的深入,古生物學家發現始祖鳥和中華龍鳥實際上是一種較為原始的小型獸腳類恐龍。過去,人們認為羽毛是鳥類所特有的,但現在卻發現這些會飛的小型獸腳類恐龍也長有羽毛。這樣,就不能用羽毛來作為鳥類的鑑定特徵了。許多人不禁感到疑惑,鳥與恐龍到底有什麼關係呢?難道鳥類是由小型獸腳類恐龍進化而來的嗎?對於這些問題,古生物學家們也爭論不休。
  • 揭開節肢動物的起源之謎
    在西北大學,一項被譽為「行走的仙人掌」的科學發現揭開了節肢動物的起源之謎。  2011年2月24日,西北大學劉建妮教授在英國《自然》雜誌發表封面論文,內容是通過對我國雲南澄江化石庫中一種叫作「仙人掌滇蟲」的葉足動物的研究,首次初步破解了節肢動物門起源與早期演化這一長期困擾學術界的科學難題,在國際古生物學界引起了巨大反響。  這一難題當時是如何破解的?
  • 古生物學家發現史前歐洲巨鳥!
    古生物學家發現北半球第一巨鳥!在我們的印象裡,史前巨型鳥類都分布在由岡瓦納大陸分裂出來的南方陸塊之上,比如非洲、南美洲、大洋洲等。曾經生活在南半球的巨鳥包括有巨鳥、象鳥、恐鳥、雷嘯鳥、恐鶴科等。巨大的陸行鳥類似乎與北半球無緣,但是最近俄羅斯古生物學家在克裡米亞半島上發現了一塊巨大的鳥類化石,證明在200萬年前的歐洲生活著一種身高可達3.5米的巨鳥。
  • 英國巨石陣石料來源之謎被揭開!形成原因是什麼?
    每個國家都有一些特色建築或自然風光受到全球關注,英國的巨石陣就是其中之一。近日,英國巨石陣石料來源之謎被揭開。具體怎麼回事?
  • 古生物學家發現史前一億年琥珀中的古鳥
    邢立達告訴記者,此次發現的琥珀相當大,珀體長約7釐米,其中保存的古鳥更加完整,暴露的頭頸部區域保存著更長更密的羽毛,代表著這具標本比剛孵化的小鳥或幼鳥更為年長,也就是說,這隻小鳥已經出生較長一段時間,過著獨自的生活,是目前琥珀中發育程度最高的古鳥。
  • 探秘網劇怪獸:「史前霸王蠑螈」是個什麼鬼
    探秘網劇怪獸:「史前霸王蠑螈」是個什麼鬼 2017-02-19 14  難道霸王蠑螈真的只是虛構的,在歷史上找不出原型?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兩棲類家族還真就出現過與霸王蠑螈比肩的大傢伙,而關於這個大傢伙的線索來自於位於非洲南部的賴索托王國。  1970年,古生物學家在賴索托王國西南部一片名為「紅床」的地層中找到了一塊長22釐米長,寬10釐米的化石碎片,這塊碎片來自某種兩棲動物的腦袋。
  • 世界未解之謎:那些怪獸們,都從哪兒來?
    一提到怪獸,大家第一想到的是什麼?肯定是奧特曼裡面的風抗日英雄吧,那些傻傻的,高高的,註定要被奧特曼打敗的, 在奧特曼中,大部分怪獸的出現原因是地球汙染導致某個物種產生了變異,進而成為了被人們深惡痛絕並且招來了宇宙天團奧特曼的、擁有特殊能力的怪獸。
  • 專家:可能揭開史前生物毀滅之謎
    相比較於地球存在的時間,人類的歷史不過是彈指一揮間,所以或許在這個世界上,不僅僅只存在人類一種文明,而史前文明也一直是人們熱議的一個話題,在俄羅斯出現的3億年前的「螺絲釘」,也讓這一話題再次引起熱議。但是人們關於人類文明究竟起源於什麼時候,無論是科學界還是考古界都沒有一個準確的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