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一
常言道「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在當下這個物質橫流的時代,似乎並不適用。市面上的「酒」太多了,即便是再好的產品,也會被埋沒。用營銷吸引消費者,用品質留下消費者,已經成為了絕大多數企業的必修課。
好的營銷手段,有利於品牌的發展。以紅牛為例,在初入中國市場之時,以一句「困了累了喝紅牛」,讓國內消費者們迅速記住了紅牛的名字,提到功能性飲料,大家首先想到的基本也都是紅牛。
然而,也有不少企業打起了歪腦筋,在廣告營銷時肆意吹噓,但產品功能卻遠未達到營銷時所說的效果。特別是在保健品、醫藥行業,過度宣傳、過度營銷的案例不勝枚舉,廣告中吹成了神藥,包治百病,實際卻只是尋常的產品而已。莎普愛思,就是最好的例子。
據數據顯示,在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群體中,白內障的患病率高達65%。白內障的危害性不言而喻,嚴重者或將面臨失明的風險。莎普愛思抓住了這一市場,憑藉一句「治白內障,要選對藥,選好藥,選莎普愛思」,成為了國內白內障患者的首選。據一位眼科專家透露,前來就醫的白內障患者中,9成以上都曾使用過莎普愛思滴眼液,足以見得莎普愛思的「洗腦」功力。
2016年,憑藉「洗腦」般的廣告以及「神藥」般的療效,莎普愛思全年營收9.79億元,其中滴眼液售出2800萬支,佔總營收的77%。同年,莎普愛思的營銷費用高達2.6億元,足以見得莎普愛思的營銷力度是多麼的誇張。
那麼,在廣告中大吹特吹的莎普愛思,真的有「神藥」的療效嗎?早在2012年,長沙市藥品流通行業協會就曾指出,莎普愛思等7個商品已經涉嫌違反了《藥品廣告審查辦法》的相關規定。並且其含有不科學的,表示藥品功效的斷言以及保證行為,已經嚴重的欺騙,甚至是誤導了很多消費者。
2017年,「丁香醫生」發布一篇名為《一年狂賣7.5億的洗腦神藥,請放過中國老人》的文章,更是將莎普愛思推向了風口浪尖。文章直至莎普愛思存在虛假宣傳,甚至當時一些購買過莎普愛思產品的老人還出現了一定的不良反應。此後,有關部門介入此事,莎普愛思方面承諾,將對旗下滴眼液進行臨床有效性實驗,並在三年內拿出一致性評價結果。
時至今日,莎普愛思的核心產品苄達賴氨酸滴眼液,由於質量和療效一致性沒有在三年內完成的可能,公司或將申請延期完成。隨著苄達賴氨酸滴眼液藥品批准文號或被註銷,到期後不能再次註冊,給莎普愛思帶來最為直接的影響,就是這一「神藥」或將無法繼續生產和銷售。
本是治療白內障的「神藥」,卻被專家指出虛假宣傳,並不能起到預防白內障的效果,長期使用更是可能會耽誤患者的治療。而莎普愛思方面也未能拿出有力的證據,證明自家產品的功效,下場可想而知。據數據顯示,2020年,莎普愛思前三季度營收2.4億元,虧損2806萬元。
其實在莎普愛思剛剛被捲入「虛假宣傳」風波之時,創始人陳德康曾增持股份,並承諾一年內不會拋售股份,也讓部分人重拾對於莎普愛思的信心。不過就在一年之期剛滿,陳德康便開始大量拋售手中股份。據數據顯示,陳德康累計套現12.19億,其他股東也套現超過億元。曾經的國產「神藥」,最終卻淪為了套現的「工具」。
大家又是否使用過莎普愛思滴眼液呢?又是否取得了一定的療效呢?
本文由大話企業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