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中的水蒸氣(氣體)在接觸較涼的表面時轉變為液體

2021-01-08 騰訊網

無論是在浴缸還是在海洋裡,水都是相對溫和的物質,幾乎沒有化學活性。但是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當以極微小液滴的狀態存在時,水會出現令人驚訝的反應性。

在線度僅幾百萬分之一米的微滴水中,部分分子轉化為水更緊密的表親——過氧化氫(常用作消毒劑和頭髮漂白劑,刺激性的化學物質)。

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去年首次報告了水分子的意外行為。現在,在新研究中,同一團隊已經表明,當微滴從空氣中冷凝到冷表面上時,也會發生同樣的變換。新的結果指出,水的過氧化氫轉化是普遍現象,發生在霧,薄霧,雨滴以及其他自然形成的微滴中。

這一令人驚訝的發現可能導致更綠色的表面消毒或促進化學反應的方法。擁有瑪格麗特·布萊克·威爾伯(Marguerite Blake Wilbur)自然科學教授和化學教授頭銜的資深作者Richard Zare說:「已經證明,在水滴中形成過氧化氫的過程是一個廣泛而令人驚訝的現象,一直就發生在我們的鼻子下面。」

研究人員還推測,這種新近認可的水化學能力可能在數十億年前推動地球生命化學的發展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並且在生命出現之前就產生了最早的大氣氧。「過氧化氫的自發產生可能是關於原始生命的故事的一章。」

這項新研究的共同主要作者是史丹福大學的科研人員Jae Kyoo Lee和Hyun Soo Han ,論文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凝結現象很容易自然形成,而無需藉助噴霧器之類的外力。當空氣中的水蒸氣(氣體)在接觸較涼的表面時轉變為液體,就是所謂的冷凝。如冬天的時候,帶著眼鏡進入室內,眼鏡上那層霜。

史丹福大學的團隊讓水汽在多種材料上冷凝,包括矽,玻璃,塑料和金屬。然後研究人員用一塊試紙擦拭冷凝水,如果上面含有過氧化氫,則試紙變色。結果,試紙條真變成了藍色。形成的微量過氧化氫(百萬分之一量級)含量基於諸如表面溫度和相對溼度等因素而變化。研究人員還指出,隨著水滴規模的增長,微滴中形成的過氧化氫會被稀釋,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這種轉化長期以來被忽略了。

新實驗還支持了研究人員提出的過氧化氫形成的機制。他們證明,在水和空氣的界面處(在微滴的外圍)產生的強電場似乎激活了水分子,形成了所謂的活性氧。這些物質是不穩定的分子片段,可以與其他分子快速反應生成過氧化氫。

Zare推測,這種古老而廣泛的化學反應甚至可能在出現光合作用生物前,就為早期生命提供氧氣(因為過氧化氫分解成水和氧氣分子)。

Zare的團隊目前正在研究如何利用微滴-過氧化氫來進行清潔和消毒。

「通過這項新研究和長期的工作,我們正在解釋水滴如何以及為什麼在化學反應性方面與常態水如此不同。「從化學角度講,水仍然有很多小秘密,這是令人驚訝的。」

關注小青年了解更多趣事——

相關焦點

  • 水的沸點是100攝氏度,但是為什麼說空氣中也有水蒸氣?
    兩者並不衝突,常溫100℃下水分子可以在液體表面迅速汽化,但只要水的溫度不是絕對零度,水分子就依然有無規則的熱運動,也會有少數的水分子脫離水體。空氣中的水蒸氣主要就是不顯著的蒸發,就是因為分子的熱運動導致的,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能使分子間相互碰撞,其中一些分子在碰撞中獲得足夠的動能,使水分子脫離引力和水的張力等因素影響而飛出水面,成為水蒸氣。常壓下,100℃已經是水的沸點了,而沸點是當飽和蒸氣壓等於外界壓強時發生在液體體內的汽化現象,水蒸氣被氣泡包裹到達液體表面破潰飄散。
  • 水汽、水蒸氣、蒸汽、蒸氣是一回事嗎?它們是氣體還是液體?
    原創 盧達晨 中學地理問答地理問答 有問必答水汽、水蒸氣、蒸汽、蒸氣是一回事嗎?它們是氣體還是液體?(《電力名詞》第三版)水蒸氣 water vapor(水汽):呈氣態的水。(《大氣科學名詞》第三版)水蒸氣(水汽、蒸汽):氣態的水。常壓下液態的水加熱到100℃時就開始沸騰,迅速變成水蒸氣。也叫蒸汽。
  • 水蒸氣和水蒸汽
    在生活中,我們常會看到如圖所示的情景,冬天吃麵條時或喝熱湯時,空氣中會冒出白色煙霧。
  • 基礎科學了解,固體、液體和氣體 0.0
    物質的存在的形態稱為物態,自然界中的物質幾乎都是以固態、液態或氣態的形式存在著的。例如巖石是固態的,水是液態的,我們呼吸的空氣是氣態的,一種物質得到或者失去一定能量後便會從一種心態轉變為另一種形態。例如水加熱後變成水蒸氣。同時固體、液體、氣體遍布世界的各個角落。陸地由固態物質巖石和土壤構成,海洋和江河由液體的水構成。空氣由氧氣和一些其它氣體構成。
  • 水蒸氣溫度一定很高嗎?
    分子之間有相互作用力:在分子間距離較近時表現為斥力,分子間距離較遠時表現為引力。隨著分子間距離增大,分子間作用力減小,對於氣體,分子間平均距離非常大,分子間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計。但是現實中,我們把水放在敞口的容器中,或者把衣服晾曬時,並沒有一個玻璃箱把這些氣態分子束縛住,於是這些氣態分子全跑到周圍的空氣中了,液態分子隨著時間繼續跑出來,過了一段時間水可能就全蒸發了。
  • 從原子分子角度來看水的表面發生了什麼
    從原子的角度對固體、液體、氣體的描寫,然而原子假設也可以描述過程,所以我們將從原子的觀點來考察這一系列過程。首先我們要考察的過程與水的表面有關。水的表面發生了什麼情況呢?設想水的表面上是空氣,現在我們把圖畫的更複雜一些、也更實際一些。如圖1-5所示。
  • 水微滴在冷凝時可轉化為過氧化氫
    Zare等人的研究發現,小於10微米的水滴中,一部分水分子可以自發轉化為過氧化氫(一種通常用作消毒劑、頭髮漂白劑的刺激性化學物質)。研究者認為,這證明,水轉化為過氧化氫會發生在霧、雨滴等其它自然形成的微滴中,是自然界的普遍現象。該研究在線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 有比固體重的液體,那麼有沒有比液體重的氣體呢
    比固體重的液體有很多,因為固體和液體的種類實在太多了,導致它們的密度也完全不同。比如鐵和水銀,鐵的密度遠遠小於水銀,所以把鐵放到水銀裡鐵是漂浮在水銀表面的;再比如木塊漂在水裡等等,這樣的例子就太多了,都是液體比固體重的案例。
  • 如何從空氣中提取水?
    當然就是從空氣中來的,這說明空氣中確實含有水,而且數量還不少。  一個立方米的空氣中大約含有多少水?   溼度一般在氣象學中指的是空氣溼度,它是空氣中水蒸氣的含量。空氣中液態或固態的水不算在溼度中。不含水蒸氣的空氣被稱為幹空氣。由於大氣中的水蒸氣可以佔空氣體積的0%到4%,一般在列出空氣中各種氣體的成分的時候是指這些成分在幹空氣中所佔的成分。
  • 只存在於地球的氣體——空氣
    空氣是指地球大氣層中的氣體混合,為此,空氣屬於混合物,它主要由氮氣、氧氣、稀有氣體(氦、氖、氬、氪、氙、氡、氣奧),二氧化碳以及其他物質(如水蒸氣、雜質等)組合而成。其中氮氣的體積分數約為78%,氧氣的體積分數約為21%,稀有氣體(氦、氖、氬、氪、氙、氡)的體積分數約為0.934%,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約為0.04% (2017年最新數據),其他物質(如水蒸氣、雜質等)的體積分數約為0.002%。空氣的成分不是固定的,隨著高度的改變、氣壓的改變,空氣的組成比例也會改變。
  • 中考化學實驗題:人呼出氣體與空氣組成
    1.化學反應原理   氣體經吸入後,在肺部進行氣體交換,氧氣濃度減小,二氧化碳濃度增加,由於肺部溫度較高,水的含量明顯高於空氣中,甚至達到過飽和狀態,故冬天呼吸時有白霧產生。   檢驗氧氣用燃著......
  • 小馬物理講義:固體液體與物態變化第3節《飽和汽與飽和汽壓》
    蒸發的影響因素就比較複雜,主要有液體溫度的高低,液體的表面大小,液體表面空氣流動的快慢,氣體的壓強等4個因素。課本上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實驗,把80度的熱水倒到密閉的瓶子裡,然後用抽氣筒抽氣。熱水又沸騰了?原因是什麼?瓶內的氣壓降低,水的沸點降低,低於80度,熱水又沸騰了。這也是高原上燉肉用高壓鍋的原因。通過實驗,我們測得水的沸點與大氣壓的關係,如圖所示。
  • 科學家製造出地球最純淨水滴:真空中製造不接觸空氣
    ▲研究人員將一股細微的純化水蒸氣樣品從相鄰隔室釋放到真空室中,於是就在「手指」末端形成了一根小冰柱。右圖是冰柱融化後的水滴。這種超級純淨的水可以幫助解釋為什麼自清潔表面(比如塗有二氧化鈦的物體表面)在與空氣和水接觸時,會「蒙上」一層薄薄的神秘分子層。
  • 潮溼空氣的向上運動會出現什麼現象?
    我們都知道什麼是雲 - 可見的微小水滴(如果它足夠冷,則是冰晶)在地球表面以上的大氣中生活。但是你知道雲是如何形成的嗎?為了形成雲,必須有幾種成分:水冷卻空氣溫度(核)上形成的表面一旦這些成分到位,他們就會按照這個過程形成一個云:步驟1:將水蒸氣變為液態水雖然我們看不到它,但第一種成分 - 水 - 總是作為水蒸氣(氣體)存在於大氣中。但是為了生長雲,我們需要將水蒸氣從氣體變為液體形式。當一塊空氣從地面升起進入大氣層時,雲開始形成。
  • 美國大學利用天然蛋白質研發空氣發電機 利用空氣中的水蒸氣發電
    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電子工程師Jun Yao和微生物學家Derek Lovley研發了一款名為「空氣發電機」(Air-gen)的設備,配備了由微生物地桿菌屬(Geobacter)產生的導電蛋白質納米線。該空氣發電機通過自然存在於大氣中的水蒸氣產生電流,將電極與蛋白質納米線連接在一起。
  • 新穎表面設計克服了冷凝現象,為液體排斥表面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創造一個表面,可以擺脫幾乎所有的液體需要一種精確的紋理,創建一個由柱子或山脊分開的微觀空氣袋陣列。這些氣穴使大部分液體不與表面直接接觸,防止液體「潤溼」或擴散到整個表面。相反,液滴變成了液滴。威爾克說:「許多液體完全溼潤,這意味著液體完全散開。其中包括空調和冰箱中使用的許多製冷劑、用作燃料和潤滑劑的碳氫化合物以及許多酒精。「這些很難擊退。
  • 「高二物理」高中物理選修3-3第九章《固體液體和物態變化》複習
    非晶體的微觀結構跟液體非常類似,可以看作是粘滯性極大的液體,所以嚴格說來,只有晶體才能叫做真正的固體。2. 液體的表面張力(1)液體跟氣體接觸的表面存在一個薄層,叫做表面層,又叫自由面。(2)表面層裡的分子要比液體內部稀疏些,分子間距要比液體內部大.
  • 生活中,孩子最感興趣的50個物理小常識
    答:在任何溫度下,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液體分子中總有一些分子的速度大到能克服液面其他分子的吸引跑到液體外面去,成為氣體分子,液體變成氣體。11. 喝開水時,如果感到熱開水燙口,一般都向水面吹氣,這是什麼緣故?答:這是因為液體蒸發時溫度會降低,也就是說液體蒸發有致冷作用。
  • 水蒸氣的冷凝過程,只有物理變化嗎?
    水不僅在沸騰之後會變成水蒸氣,在沸點以下也會緩慢地蒸發為水蒸氣。「游離」的水蒸氣遇冷之後會再次凝結成液態水。在自然界中,水蒸氣的冷凝現象普遍存在。例如,露、霧、雲、雨等自然現象,均是由於水蒸氣(或水汽)遇冷液化而成。這原本都是自然界自發形成的普遍現象,對水這種物質而言,不過是在液-氣之間的物態轉化,過程仍然屬於物理變化,並沒有發生改變了H2O分子的化學變化。
  • 液體彈珠:固體能蹦彈的事,我們也可以
    如果在固體表面鋪上一層水,那麼固體表面雖然不再和空氣接觸,但會和水接觸,而水分子則與空氣分子保持接觸。因此,原先固體-氣體界面的表面能被固體-液體界面和液體-氣體界面的表面能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