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說《飄》的疑問:家有奴隸的南方農場主為何連步槍都配不齊?

2020-12-07 看北朝

猿猴復仇者:最近在重溫經典小說《飄》,其中對南部邦聯士兵裝備的描寫我感到有些困惑......

猿猴復仇者:最近在重溫經典小說《飄》,其中對南部邦聯士兵裝備的描寫我感到有些困惑......

書裡寫到,當時喬治亞州的邦聯軍出徵時。許多士兵使用的是美墨戰爭、第二次美英戰爭、甚至是獨立戰爭時期遺留下來的燧發槍。比如斯嘉麗的第一任丈夫查爾斯,他的軍刀就是一把家中祖傳的、獨立戰爭時期的軍刀。書中描寫的這些家庭都是在南部生活數代的世家,家家都有豪宅別墅、連綿的棉花田、成群的牛馬和一大群黑奴。以這些家庭的經濟條件,應該不至於買不起當時最新式的武器吧?為什麼要使用這些祖傳的、不知道還能不能打響的老古董呢?

一些經濟條件更差的,沒有土地、黑奴和牲畜的所謂窮白佬士兵,據書中描寫只使用平時用於打獵的獵槍。

南軍的制服似乎也不全是我們印象中灰色制服,而是按編制的不同分為好幾種。僅在書中,就出現了正規軍、志願兵、民團和自衛隊。正規軍似乎有不少是南方的世家子弟、志願兵主要由窮白佬組成。正規軍和志願兵是南部邦聯的中堅。民團和自衛隊是戰事邦聯各州所組織的地方安保武裝,極少上前線,只有在最後北軍快要打進亞特拉大時才被匆匆調動起來。我們熟悉的那種灰色制服似乎只有正規軍和志願兵有,而且兩者的服裝又有不同。至於民團和自衛隊似乎就沒有什麼統一的制服了。

書裡還寫道,南部邦聯各州經常與里奇蒙的中央政府扯皮,拒不執行命令,拒不將自己的民團調往前線增援正規軍。只是在北佬打進來時,各州政府才不得不動用自己的民團。

另外就是像巴特勒這樣的南部投機商人,往來於南北之間來回漁利。還有南部的無良奸商,生產劣質的皮靴、制服出售給前線將士。

此外、南軍的逃兵現象似乎也很嚴重,尤其是但戰爭進行到中後期時。許多窮白佬的家中只剩老弱婦孺,無力進行農業生產,只得寫信給自家在前線的男丁訴苦。這些收到信的士兵有許多都偷逃回家,種幾個月的地以後再回到前線。

如果這些描寫都是真實的話,那麼個人覺得南部邦聯也算敗得其所,內部太不堪了。書裡還說,當時北軍中有大量的愛爾蘭、德國、波蘭的新移民,他們往往連英語也不會說。那麼,瑪格麗特的這些描寫是真實的麼?南部邦聯的真實情況是這樣麼?請古戰版的大牛們科普......編輯一下,在網上找到了這兩幅圖片,很奇怪的制服,我乍一看還以為是土耳其的士兵。這是南軍還是北軍的制服?是什麼編制?

還有這一幅,左邊的這些士兵所穿著的制服。

稻穗信:長話短說一句:以上描述都非常靠譜。北軍中確實有大量來自歐洲的新移民,愛爾蘭人和德國人尤其多。原因是在戰爭開始時並未實行普遍義務兵制,對於每一個志願參軍的士兵,聯邦都有200美元的預支資金——這在當時是一大筆錢了。於是乎就有發國難財的傢伙成批地從老歐洲帶來移民參軍,以從中謀取私利……當然,發現情形不對的聯邦政府就不這麼玩了。

南山賊:那些打扮成阿爾及利亞人的是北軍的阿爾及利亞團,只是打扮成那個樣。

這些團的名字叫做祖阿福步兵團,北軍大概有過70個團,南軍大概有25個,他們都是模仿的法國軍隊中的阿爾及利亞步兵。

Gustavus:抄襲的法軍朱阿夫部隊……其實美國玩這個不違和,教皇國還短暫山寨過朱阿夫那才好玩說起逃兵,很多南軍將領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不過像石牆傑克遜那種攤上算倒黴。

猿猴復仇者:翻了一下《飄》的前半部分,裡面似乎提到過朱阿夫部隊...南部的小夥子們嫌朱阿夫制服娘娘腔...問下朱阿夫部隊是什麼來歷?為什麼當時的西方國家爭相模仿這支部隊?朱阿夫部隊的戰鬥力很強麼?

Gustavus:法軍在阿爾及利亞招募的土著部隊,所以打扮得很中東風格,後來很快就是法國本土人為主,但服裝還是那樣,戰鬥力在克裡米亞體現的很兇殘了至於模仿問題,克裡米亞到普法這一段基本全球都在抄法國陸軍……

▲1852年的法軍外籍軍團畫像。

菜鳥一隻小河蟹:深河吐槽過,南北戰爭時曾有商人半顆土豆當一個土豆賣,有北軍騎兵買的馬,結果收到的貨是山羊,山羊還被長官收走拿去來燒烤晚會……倒黴的騎兵們只能自己掏錢去買馬。

lepriest:你給出的圖是北軍的祖阿夫部隊,北軍仿效法軍阿爾及利亞殖民地輕步兵組建的輕裝部隊,從編制、到戰術乃至軍服都一樣。大學讀過一部講述美國內戰期間文學發展的書,和瑪格麗特的《飄》中講述的內戰情節比對了下,還是基本屬實的。只不過南方的普通白人尤其是農民,過得根本不像瑪格麗特寫的那樣衣食無憂、寧靜祥和,南方的農民生活狀況、文盲率都一直很低,和農場主根本不能相提並論。老式槍械對普通南方人來說,只是生產生活的工具,用來防身和打獵,要是內戰不爆發,這些老式槍械還沒有急迫到一定要換裝成線膛擊發槍的程度,再說1856年~1860年線膛擊發槍在全世界也不過普及了沒多久,沒有克裡米亞戰爭刺激,其他國家換用擊發槍也沒這麼急迫,一般都是軍隊優先,平民最慢南方一直沒有解決軍隊武器的供應問題,除了大炮還能滿足需要,像步槍特別是線膛槍一直依賴外部輸入,所以像白瑞德這樣的偷渡船船長一直令南方政府愛恨有加。南方獨立從進度上講太倉促,內戰爆發的也是猝不及防,兩邊都沒做好戰爭準備,看《眾神與將軍》就可以發現,剛開始戰爭的時候很多南軍的制服都沒統一,除了一些軍校生和守備部隊以外,很少有穿著灰色制服的南軍,連石牆傑克遜和斯圖亞特這樣的將校軍官在戰爭爆發的時候都穿著在聯邦軍隊中的藍色制服上戰場,而倉促徵召的南方農民只能穿著自家衣服上戰場。

猿猴復仇者:謝謝、謝謝,還是好人多啊......順便再問下,這一幅圖中的士兵是不是南軍的朱阿夫部隊?制服是灰色的,頭巾與北軍的朱阿夫有很大區別...

mars:「飄」裡面對於邦聯軍隊的描寫有準確的地方,也有不正確的地方,下面從幾個方面來談這個問題:

1)所謂部隊的種類:美國內戰中,南北雙方的軍隊中確實都有正規軍(Regular)部隊,但這些正規軍規模是如此之少,以至於在雙方軍隊中,「正規軍」的比例完全可以忽略不計。雙方的軍隊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戰爭開始時由大量志願者組成的部隊,這些部隊在裝備,服裝,訓練,部隊結構等方面和所謂正規軍實際上沒有任何區別,不存在所謂世家子弟去正規軍的說法。在戰爭最初幾年中,雙方的軍隊都是由志願者組成,但隨著時間推移,雙方都通過了徵兵制。1863年後,無論你是否志願,理論上任何一個成年男子都可能被徵去當兵。除了上面的部隊以外,南北雙方都有類似Home guard之類的基層民兵組織,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民兵裝備不好,也沒有什麼嚴格訓練,尤其是南方的Home guard,在戰爭中期以後主要是由身體狀況無法符合入伍標準的人組成的。

2)邦聯軍的裝備:從總的來說,美國南方很窮,當然少數富翁是有的,大富豪們何止有杆好槍,有南方富豪自己出錢裝備團級部隊的(Hampton's Legion),普通的窮白人當然只有家裡傳下來的老式武器了。對於南方的問題是戰前美國軍火業是在北方,而美軍的軍火庫也大多在北方,所以在戰爭爆發初期,邦聯政府根本無法拿出足夠的武器裝備大量湧入的志願者,在東部由於奪取了Harpers ferry軍火庫和Norkfolk 海軍基地,繳獲了大量步槍和火炮,使得情況有相當的改善,在西部,邦聯的情況就比較困難,軍隊中來福步槍的數量是不多的,因而不得不使用大量由自願者自己攜帶的武器,包括滑膛步槍,有滑膛步槍改造的來福步槍等等。所以在這個地方「飄」裡面的描寫是正確的,但如果你以為邦聯軍隊的裝備在整個戰爭中一直如此就錯了,南方很快從無到有地創建了自己的軍火工業,大量生產步槍和火炮,自產加上從歐洲進口和戰場繳獲,邦聯基本上解決了軍隊武器裝備問題,從總的來說從1862年以後,邦聯軍隊不存在裝備低劣的問題。

3)奸商問題:這個問題確實存在,邦聯方面確實有奸商發國難財的問題(這個現象北方也有),但我們不應該過於誇大,但南方也有毀家赴難的人,更有許多人是抱著「我雖然要掙錢,但這錢要掙得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最好那種人佔多數。邦聯在戰爭中後勤上有很大的問題,但這些問題中「奸商」不是主因。

4)聯邦軍中外國人的問題:在這裡「飄」的說法是過於誇大不實的。我們大家都知道美國是由歐洲新教徒移民建立的,長期以來,天主教徒是受歧視的。在天主教移民中,愛爾蘭人(他們當然說英語)由於語言相通,法國人由於當時人對於法國文化的崇拜,比較容易融入美國社會,而來自中歐和東歐的德意志人和斯拉夫人就沒有這麼容易了,他們大多不會說英語,又信奉非主流宗教,在經濟文化上有被來自英國,法國,荷蘭等「經濟發達」地區的移民看作鄉巴佬,他們融入美國社會的道路就比較艱難。實際上德意志移民美國在18世紀初就開始了,至於這個移民風潮的前因後果,說來話長,這裡就不展開了,只要記住18世紀的美國還不是世界發達國家,而不少德意志人的移民過程和19世紀我們中國人被「賣豬崽」的過程很想像。不過這些德意志早期移民在美國內戰爆發時,已經徹底美國化了,除了從他們的姓名上和某些生活習慣上以為,他們和美國人已經沒有什麼區別,他們也是把自己當作美國人而不是德意志人了。「飄」裡面說的不會說英語的德意志人是19世紀前葉的移民潮裡移民美國的德意志人。19世紀,美國的經濟有了迅猛地發展,而同時歐洲確飽經動亂,拿破崙戰爭,愛爾蘭大饑荒,1848年歐洲革命等等,這使得大量愛爾蘭人,德意志人和斯拉夫人移居美國。這些新移民中,除了愛爾蘭人比較容易融入美國社會以為,德意志人新移民即不會說英語,加上信奉和主流社會不同的宗教,這使得他們為了謀生,常常採取同鄉聚居的生活方式,這固然使得他們能互相幫助,容易謀生,但也使得他們和當地社會格格不入。在政治上,這些德意志移民絕大多數支持聯邦政府。內戰爆發後,這些德意志新移民和別的社團一樣,組成團隊加入聯邦軍隊中。這些德意志部隊在內戰中的名聲並不好,在南方佔領區和南方人的遊擊隊作戰中,他們通常以殘忍著稱。在正規作戰的戰場上,這些德意志人的部隊大多被認為作戰力不高甚至是低下,因而南北雙方都稱他們為"The flying Dutchmen",但凡對美國內戰有些了解,讀過主要會戰雙方作戰序列的人都會知道,這些「德意志」部隊只佔聯邦軍隊中很少的部分,至於內戰中新移民一下船就被騙去入伍這種事確實發生過,但其比例就更低了。美國內戰雙方的軍隊都是由本國國民打的。5)逃兵問題:美國內戰雙方的逃兵問題都很嚴重,聯邦方面整個內戰中逃兵數量高達20萬人,南方邦聯我沒看到完整的統計,但至少要以數以萬記來統計。逃兵原因除了通常的戰爭的殘酷和前線生活的艱苦以外,家庭問題是一個主要因素。我讀到過這樣一件事,某個聯邦軍隊軍官給林肯總統寫信,說他的部隊已經接近一年沒有發餉了,他的家裡沒有別的收入,再不發餉老婆孩子就要挨餓了,請求總統解決這個問題。林肯對此很重視,親自過問後,軍餉發下來了。不及那個部隊打了個報告,說自從發清了欠餉後,該部隊逃兵數量大增,言下之意是不該發清欠餉,人們有了路費那還不跑?南方邦聯的情況就跟伏在了1863年後,南方人力資源逐漸邁向枯竭,失去了男子勞動力,普通家庭常常無法養活自己,如果是在聯邦軍隊侵襲的地區,家裡婦女,老人孩子都沒有辦法保護自己。在這種情況下前方士兵很難安心作戰,許多人選擇當逃兵這一條路。逃兵問題對於南方來說,後果遠遠比北方嚴重,並且一直沒有很好的辦法解決,邦聯採取過殺一儆百(並非只有Jackson將軍會槍斃逃兵,不過象冷山裡面抓住逃兵就殺則純屬扯淡,那麼多人當逃兵,絕對不可能都殺),懸賞緝拿,大赦,批准探親等等辦法,但這個問題從未得到根本解決。戰爭後期,這些逃兵在家鄉甚至拉幫結夥,「誰敢來抓我們,我們就和誰拼命」,李將軍甚至不得不派出旅一級的部隊到後方去搜捕逃兵。

gov:按照我和中西部地區一些祖上從德意志來美國的人的交談,南北戰爭時期的北軍裡講德語的既有那種美國出生的第二代德國人,也有剛剛下船的德國人(很多人打完仗也來了中西部務農)。很多第二代德國人由於從小住在德國人聚居的農莊裡(類似的還有荷蘭鎮和瑞典鎮),他們的英語基本上在英國移民聽起來就是外語。話說一直到了二戰時期,芝加哥的德文版報紙銷量還是不小的。

穿靴子的貓:雙方對於戰爭的準備都算是糊塗帳。南方雖說動手早,提前儲備了一些武器,並且先下手為強,從強佔的聯邦軍火庫弄來不少武器,的可是工業基礎薄弱,北方實實在在的沒什麼準備,然後雙方在戰爭開始時就瘋狂地從歐洲採購武器,把歐洲能賣的差不多都給買了,當然採購武器是個油水很足的差事兒,買回來的東西也是參差不齊,從中花差花差也是難免的。後來北方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開動起來,南方也東拼西湊自己生產武器,輕武器基本都能自給。不過南方佬畢竟是窮了點兒,還鬧出搜集夜壺熬硝,找釀酒器具煉銅的窘境,連教堂也得把鍾交出來給兵工廠造大炮。服裝方面南方更慘,雖說是棉花產區,可是紡織印染以前都是交給北方佬幹了,現在只能自己想辦法,所以自己用胡桃殼胡桃皮染的衣服顏色也是有夠亂的。當兵的衣服慘點兒還能湊合,連鞋子也不足,甚至有不少人上戰場送命連雙鞋子也沒有。

本文作者:北朝網友

相關焦點

  • 紀念瑪格麗特·米切爾誕辰120周年:記憶並未《飄》遠
    主人公對家園和土地的熱愛是小說最打動人的地方,也是這部作品歷久不衰的一個重要原因。1940年,小說Gone with the Wind由翻譯家傅東華譯成中文,分為三卷出版,譯名改為《飄》。1979年9月,浙江人民出版社決定出版傅東華翻譯的小說《飄》。
  • 名著金句撈,小說《飄》名字的趣事,書中最打動我的10大金句
    難道是:1、主人公太好看,人有點飄;2、感情及自己的一生都在飄;……第二次讀的時候,我反倒覺得《飄》這個名字太好了。我們何嘗不都是在「飄」著。話說,《飄》的原名本來是《明天是個新日子》,Tomorrow is another day,書的最後一行。這名一看就俗了。突然腦子裡蕩漾著一種旋律,明天是個好日子。
  • 《飄》的續集《斯佳麗》中文版完工
    《飄》的續集《斯佳麗》中文版完工2002年05月21日15:58:06 網易社區    由《飄》的續集《斯佳麗》改編的八集電視劇,現已由北京電視藝術中心、北京巨龍炎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和大恆電子出版社聯合譯製完成,今年六七月份,將在全國130家城市電視臺聯動播出。
  • 喬治·華盛頓的局限性:奴隸主和白人至上主義
    華盛頓是美國獨立和民主自由的象徵,但他另一個身份,卻是奴役黑奴的農場主,他是一位堅定的奴隸制度捍衛者,在他的種植園裡,曾經畜養奴役過超過三百名的奴隸,以滿足他優渥的生活需求以及財富身份地位的象徵。而且對於這份遺囑,網絡上一直有一種意見,說他之所以生前不主張廢奴,卻在遺囑中「聲明」解放他自己的黑奴,是因為他沒有血親後代,因此他並不願意將他最重要的資產——奴隸遺傳給跟他沒有血緣關係的繼子、繼女們。
  • 淺談外國小說《飄》中的人物文學素養,值得一看!
    《飄》是美國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創作的一部浪漫主義小說,以19世紀60年代美國南北戰爭和戰後重建時期為背景,小說自誕生以來,其中男女主角經典的愛情故事,以及對於美國內戰時期全景式的生動描述,就打動了數以萬計的讀者。
  • 《豐乳肥臀》:一部令人窒息的小說,女人不獨立,連動物都不如
    原來,公婆與自己的老公,都在忙著給家裡那頭黑驢接生,黑驢是頭胎,沒有經驗,他們要去給黑驢接生。 畫風一度比較尷尬,上官魯氏生孩子與黑驢產子衝突的時候,連黑驢的優先級都排在了上官魯氏的前面,上官魯氏在家裡的地位竟然不如家裡的那頭黑驢。
  • 五本經典的奇幻小說,鬼修,世間最卑賤之人,註定是最短命的奴隸
    五本經典的奇幻小說,鬼修,世間最卑賤之人,註定是最短命的奴隸大家好,小編要給大家介紹五部經典的奇幻小說了,喜歡看的朋友記得給小編一個支持,感謝你們,今天要推薦的小說內容是什麼呢?一起來看看吧!喜歡的給小編一個支持,祝福你們!
  • 美國公司再出新型AK步槍,工匠級做工,最低配售價都已超過AR-15步槍
    最近幾年,高端AK步槍在美國民用槍械市場逐漸興起,不同於中東土作坊的粗製濫造,這些武器都是以高端材料打底 早在去年,美國Rifle Dynamics就推出了一款RD步槍,它就屬於高端AK步槍,因此在北美市場引起熱烈反應。不過這款武器價格略高,並不是每位北美槍迷都負擔的起,於是今年他們又推出了低配版PBR步槍,以便讓更多人可以體驗到他們的產品。
  • 「讓奴隸主變奴隸!」他被稱斯巴達克斯第二,差點顛覆了羅馬帝國?
    「羅馬時代」第15話,文/沉睡的小蘇格拉底 相信許多朋友都看過美劇《斯巴達克斯》,講的是公元前1世紀,角鬥士奴隸斯巴達克斯為自由奮戰,領導的一場反抗羅馬貴族壓迫的起義。劇情大抵符合歷史。 其實,羅馬時代還有另一場奴隸起義,它的聲勢與影響比斯巴達克斯更盛。
  • 為何金庸小說通宵讀,卻讀不下去《百年孤獨》?網友回答哭笑不得
    確實,上次貝貝媽媽推薦的《百年孤獨》受到很多人的喜愛,但貝貝媽媽也是發現大家評論區紛紛留言說這本書很喜歡,但是太難讀,主要是人名分不清。今天貝貝媽媽告訴你,只要你掌握打開它的正確方式,這些都不是事!但書裡魔幻與現實交織理不清頭緒的敘事方法、不說全名會死的複雜人物關係都讓看過和聽過的人感到了來自腦力不足的深深的惡意。
  • 快讀等於未讀臺灣作家王文興不慌不忙的50年
    「讀不多就等於讀很多,因為你收穫很多。」王文興說。 (林靖傑/圖)王文興13歲開始讀書,走馬觀花看了十本左右。18歲時發現,「真正好東西讀一兩頁,滿意度跟讀一大部書沒兩樣。」此後五十多年,他每周讀書四五天,每天讀2000字左右,至今閱讀量沒超過50本小說。選擇標準有二:文學史的名著;昨天看不懂,今天能看懂的書。
  • 瑪格麗特·米切爾《飄》: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早已經忘記了是先讀到的世界名著《飄》,還是先看到的電影《亂世佳人》,直到有一天書和電影都看過之後才突然間恍然大悟:哦,原來他們講的是一個故事,電影《亂世佳人》就是根據《飄》改編的,而《飄》就是電影《亂世佳人》的原著。
  • 子彈連鋼板都能射透,為何打不穿沙袋?真正原因沒幾個人知道!
    在各種戰爭電視劇、電影乃至戰爭紀錄片、書籍中,都可以看到軍隊在作戰時往往會構築一些防禦工事來進行陣地戰。在真正的戰爭中,最大的殺傷威脅來自於子彈和彈片,對士兵來說是有生命威脅的,因此必須得有一個掩護,掩護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擋住大量槍彈或彈片,從而減少副帶殺傷。
  • HK家的美味御姐,滾柱閉鎖的小口徑HK33突擊步槍
    因此黑克勒·科赫(H&K)、赫爾斯塔爾(FN)、斯太爾等槍廠紛紛開始效仿M14繼承人——M16,採用小口徑步槍來應對新的時代。回到HK這邊,他們家在研發出了G3自動步槍之後,就一直有個想法將G3這類滾柱半自由槍機家族化的念頭。
  • 瘋讀小說推出獨家版權古裝小說《盛唐逆子》,發布受讀者熱議追捧
    瘋讀小說推出獨家版權古裝小說《盛唐逆子》,發布受讀者熱議追捧 平靜的江湖殺出匹黑馬從2018 下半年開始,原本平靜的數字閱讀領域開始掀起波瀾,在小說閱讀都需要付費的時候
  • 網絡小說的神奇用途:美國小夥讀中國小說戒毒成功
    ­  據南方周末報導,2014年,美國人卡扎德由於失戀心情苦悶,他開始用古柯鹼自我麻醉。一段時間後,他的身體健康出現了問題,但他去醫院做了幾次掃描,卻又查不出結果。­  也就是在他人生最灰暗的時期,朋友問他:「讀過CD沒?」「你一定得讀CD!」
  • 為什麼核電站要把剩餘的熱能排入大海,為何不給南方供暖?
    導語:為什麼核電站要把剩餘的熱能排入大海,為何不給南方供暖?對於核能,相信大家都已經多少有了解了,這是一種情結能源,現在也已經逐漸進入到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了,現在我們國家已經修建而成並且也已經投入到商用的核電機組已經有34臺了,不過對於核電站對於核能的利用率是在百分之三十三左右,省下的大部分能量是會排回大自然當中,可能在這時候就會有很多朋友產生疑問了,為什麼要將這剩餘的接近百分之七十的能量給浪費掉呢
  • 籠中鳥兒為何歌唱?推薦幾本黑人作家的書
    這些內嵌著的深刻的人文性和批判意識的作品值得我們一讀再讀。《寵兒》女黑奴塞絲懷著身孕隻身從肯塔基的奴隸莊園逃到俄亥俄,奴隸主循蹤追至;為了使兒女不再重複自己做奴隸的悲慘命運,她毅然殺死了自己剛剛會爬的幼女寵兒……十八年後寵兒還魂重返人間,和塞絲、塞絲的女兒丹芙以及塞絲的情人保羅·D生活在同一幢房子裡。
  • 連歐巴馬都痴迷《三體》,為何楊振寧卻連連搖頭,實在是看不下去
    由於小說的故事情節新穎且不落窠臼,《三體》小說不僅在中國非常暢銷,翻譯成其他語言之後,在國外也收成了大批書迷。劉思欣憑藉著三體斬獲了雨果獎,而騰訊的馬化騰、小米的雷軍等等都曾表明自己的商業開展受到了三體的影響。就連前美國總統歐巴馬都曾向劉慈欣發送郵件催更,可是卻被他當作欺詐簡訊忽略了。
  • 寶寶乳牙疑問:乳牙為什麼不齊,是缺鈣嗎?乳牙牙縫大怎麼辦?
    【文/淺淺媽媽育兒經】一個80後寶媽,家有女寶一枚,喜歡寫作、讀書,喜歡分享自己的育兒心得,喜歡我的寶媽可以關注我哦。導語:關於寶寶的乳牙,有很多的疑問。寶寶乳牙為什麼不齊?是因為缺鈣嗎?乳牙牙縫大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