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小微企業影響究竟有多大?這些國家政策都get到了嗎?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疫情對小微企業影響究竟有多大?這些國家政策都get到了嗎?

  為了解與評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小微企業帶來的影響,經濟日報—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小微企業運行指數課題組近日採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對全國小微企業展開問卷調查。調查共得到2240個小微企業樣本,覆蓋零售業、製造業等行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約各佔一半。調查結果顯示——

  疫情給小微企業造成了較大衝擊。超過九成小微企業都延遲了開工開業,近5成企業延遲時間超過兩周,另有很大比例企業仍沒有確定開工時間表。因抗擊疫情統一延長假期是開工推遲的最主要原因。

  已有近八成小微企業業績相比正常狀態變差,主要原因是交通管制和下遊客戶需求減少及上遊原料供應不足。交通管制仍是未來一段時間可能帶來經營困難的最大原因,資金流不足及擔心員工感染病毒也不可忽視。

  依靠自有資金,大部分小微企業難以維持超過三個月運營。如果疫情影響持續,小微企業一個最大的應對辦法是轉變經營方向,降薪和裁員的可能性也較大。

  對於國家政策,小微企業大部分仍不太了解近期國家針對企業的寬鬆信貸政策,並且最需要的仍然是各種補貼政策,並放寬各種管制。雖然政策已經提供了一些相關支持,但相比需求仍然不足。

  疫情對企業衝擊比較嚴重

  超九成小微企業開工延遲,假期統一延遲是主因

  具有共性的原因有三點,假期統一延遲是開工時間推遲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企業主擔心疫情主動延遲開工,第三是因員工難以返回導致延遲開工。相對而言,訂單不足等其他非直接原因佔比較小。同時,規模小的企業相比規模大的企業因假期統一延遲和員工難以返回的佔比相對小,而企業主主動延遲開工的原因佔比更大。

  近八成企業績效下降,交通管制、客戶減少是主因

  總體上看,認為導致經營困難的最大原因為交通管制或運力不足的企業佔比最大(合計42.13%),其次是現金流緊張(19.97%)和擔心員工感染病毒(19.93%)。

  企業自有資金堅持時間有限,但對疫情預期樂觀

  如果疫情持續,有28.87%小微企業認為可以依靠自有資金堅持下去,認為企業依靠自有資金能堅持運營三個月左右佔比例25.56%,自有資金能堅持兩個月左右的佔比20.87%,自有資金只能堅持一個月及以內的企業佔比7.73%,合計有超過半數小微企業難以堅持超過三個月。對於不同類型和規模小微企業,這個比例差異不大。

  應對措施及有效性

  企業短期依賴自有資金,長期將轉換業務和面臨貸款抵押物不足問題

  對於小微企業,由於運營成本較低,當前狀態下認為資金尚且充足的比例達到58.04%,計劃向銀行申請貸款的比例相對較低(正在申請佔比18.68%,申請未獲批准佔比1.07%)。各類企業間相對差異不大。

  如果疫情持續並影響企業運營,小微企業計劃採取最多的應對手段是進一步開拓其他市場(55%);其次是減少接受業務(35.40%)和降薪(14.02%),再次是裁員(12.05%)。相對而言,個體工商戶或規模較小企業選擇關閉企業的比例明顯要高。

  國家需更大力度補貼和適當放寬各類限制

  面對疫情,小微企業最希望政府採取的行動是減免稅費、直接補貼以及增加貸款和貼息。在政策上,小微企業最需要政府減少交通管制、減少開工管制和允許靈活用工政策。規模較大企業希望獲得減免稅費和直接補貼比例更高。

  針對性改進政策促進落地效度

  根據這些調查結果,我們認為為了穩定小微經濟,政策應該在以下幾方面進一步推進:

  第一是秉承同舟共濟原則繼續加大對小微企業直接支持,包括稅費減免、直接補貼、貸款貼息等。這些對於收入流銳減的小微企業有直接快速的效果。執行主體主要是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可以按照地方企業數量和僱員數量給予專項轉移支付支持。

  第二是在條件允許下儘快放寬各種管制。據了解疫情嚴重區域如武漢交通管制非常嚴格,但調查顯示交通限制具有全國普遍性,是影響小微企業未來經營最大因素。可以考慮結合當地疫情發展狀況要求地方政府放寬交通限制。類似的建議也適用於開工限制。

  第三,在政策執行同時,要特別注意加大宣傳力度。因為很多企業不清楚當下已經執行的政策,這將不利於政策落地效度。究其原因,在不同部門制定不同支持政策時,各部門本身的宣傳能力是不同的,應該由各地最有宣傳力度媒體統一收集政策定期高頻發布。

  @中小微企業:這些國家政策都get到了嗎?

  調查發現,小微企業大部分仍不太了解近期國家針對企業的寬鬆信貸政策。此處 @小微企業主:企業在疫期不要怕。你的焦慮,中央都為你想到了!

  2月3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再次專題研究疫情,會議提到,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組織推動各類生產企業復工復產。目前,從中央到地方陸續出臺各種措施,多管齊下力挺中小微企業,支持小微企業渡過疫情難關。

  中央部委全力部署

  為全力支持企業抗擊疫情,近期,財稅金融等政策密集出臺,明確企業相關稅費減免、優惠政策等,助力企業穩生產、「輕裝上陣」。

  金融支持

  中央財政安排貼息資金支持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財政部等五部門發布《關於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強化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資金支持的緊急通知》,在人民銀行專項再貸款支持金融機構提供優惠利率信貸支持的基礎上,中央財政按企業實際獲得貸款利率的50%進行貼息。貼息期限不超過1年。

  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

  央行等五部門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降低綜合融資成本。對受疫情影響暫時遇到困難的企業,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

  減稅降費

  四類困難行業企業2020年度發生的虧損,最長結轉年限延至8年

  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布《關於支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關稅收政策的公告》,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困難行業企業2020年度發生的虧損,最長結轉年限由5年延長至8年。困難行業企業,包括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旅遊(指旅行社及相關服務、遊覽景區管理兩類)四大類,具體判斷標準按照現行《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執行。

  免徵醫療器械產品註冊費

  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告2020年第11號,對進入醫療器械應急審批程序並與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相關的防控產品,免徵醫療器械產品註冊費;對進入藥品特別審批程序、治療和預防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肺炎的藥品,免徵藥品註冊費。

  抗疫捐贈可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全額扣除

  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布《關於支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關捐贈稅收政策的公告》,企業和個人通過公益性社會組織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等國家機關,捐贈用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現金和物品,允許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全額扣除等。

  降低疫情防控期間企業用電成本

  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於疫情防控期間採取支持性兩部制電價政策降低企業用電成本的通知》,放寬容(需)量電價計費方式變更周期和減容(暫停)期限,電力用戶即日可申請減容、暫停、減容恢復、暫停恢復。原選擇按合同最大需量方式繳納容(需)量電費的,實際最大用量不受合同最大需量限制,超過部分按實計取。

  向旅行社暫退80%旅遊服務質量保證金

  文化和旅遊部發布《關於暫退部分旅遊服務質量保證金支持旅行社應對經營困難的通知》,向旅行社暫退部分旅遊服務質量保證金,暫退標準為現有交納數額的80%。被法院凍結的保證金不在此次暫退範圍之內。

  各地出臺硬核措施

  中央部委全力部署的同時,各地也出臺了諸多幫扶企業的舉措。

  上海

  上海2月7日出臺了28條綜合政策舉措,包括:減免企業房屋租金、延期申報納稅、免除定期定額個體工商戶稅收負擔、暫時退還旅遊服務質量保證金和補貼文化事業建設費、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推遲調整社保繳費基數、延長社會保險繳費期、適當下調職工醫保費率等內容。

  廣東

  廣東提出20條政策措施,包括:減輕社會保險負擔、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發放援企穩崗補貼、減免稅費、減輕企業租金、加大技改資金支持等內容。

  深圳

  深圳2月7日發布了16條措施,包括:減免物業租金、延期繳納社會保險費、減輕工商企業用電成本、延期繳納和減免稅款、加大援企穩崗力度等內容。

  重慶

  重慶2月4日出臺了20項政策,包括:減免稅收、延期繳納稅款、緩繳社會保險費、實施疫期援企穩崗返還政策、減輕住房公積金繳存負擔、減免租金、減輕企業用電用氣負擔、確保小微企業信貸餘額不下降等內容。

  四川

  四川2月5日出臺了13項措施,包括:減免中小企業房租、減免稅收、延長社保申報繳費期、階段性降低相關社保繳費費率、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大穩崗支持力度等內容。

  山東

  山東2月4日出臺了20項政策措施,包括:減免相關稅費、延期繳納稅款、緩繳社會保險費、減免中小企業房租、加大創業擔保貸款扶持力度、加大穩崗力度等內容。

  浙江

  浙江2月5日出臺了16項措施,包括:降低小微企業用電用氣物流等成本、減免小微企業稅費、延期繳納稅款、緩繳社會保險費、返還失業保險費、減免小微企業房租、幫扶小微企業園、提高出口信用保險保費補貼等內容。

  海南

  海南2月5日出臺了8項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的措施,包括:緩繳社保費用、減免房屋租金、降低住房公積金繳納標準、減免部分稅費、延期繳納稅款等內容。

  遼寧

  遼寧2月6日出臺了25項政策,包括:緩繳社會保險費、實施援企穩崗政策、減免中小企業稅費、減免省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直投企業利息、減免中小企業房租、紓緩企業用能成本壓力等內容。

  山西

  山西2月6日出臺了10項措施,包括:減免房租、緩繳社保、減免稅收、返還失業保險等內容。

  蘇州

  蘇州2月2日出臺了10項政策,包括:實施援企穩崗政策、緩繳社會保險費、減免中小企業房租、減免中小企業稅費、延期交納稅款、扶持中小企業創業園等內容。

  中小微企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顯著,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中小微企業中有不少是民營企業,它們在經濟社會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數據顯示,民營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

  保企業就是保就業,保就業就是保住了最大的民生。隨著各項扶持政策陸續到位,期盼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逐漸消散,小微企業一定能順利渡過難關、恢復生產。

  作者:經濟日報—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小微企業運行指數課題組

  編輯:王琳 王玥 秦悅

  監製:陳發寶

相關焦點

  • 楊濤:金融科技賦能 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這些研究結論,實際上可以引起諸多反思。一方面,目前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並未徹底解決;另一方面,要考慮的是隨著中小微企業信貸規模迅速上升,究竟如何認識和把握「融資難」?我們可以做幾個判斷:一是需進一步明確小微金融發展的目標次序。給小微企業貸款支持不是最終目的,歸根結底的政策目標,是希望小微企業活下來還是生存得更好?是重點解決就業、服務技術進步還是產業鏈重建?
  • 優惠政策再擴圍 小微企業又獲利
    >■黃丹、本報記者郭曼儂近年來,國家高度關注小微企業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扶持小微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日前,財政部與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了《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進一步擴大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範圍的通知》,將小微企業所得稅減半徵收的標準由年應納稅所得額20萬元以下,擴大到30萬元以下,進一步減輕小微企業的稅收負擔。為了解最新稅收優惠政策內容、減免條件、管理方式、辦稅程序及納稅申報表的填報方法等,本報記者採訪了市國稅局有關負責人。何為小微企業?其標準是什麼?
  • 諾貝爾經濟獎得主:疫情對中國的長期影響可能相當小
    疫情對中國的長期影響可能相當小疫情對中國經濟有多大影響?在2020年2月底發表的文章《中國經濟能承受住疫情的衝擊嗎?》中,斯賓塞提出,預期第三季度中國經濟復甦更為現實,這將對全球年度經濟增長產生實質性影響。斯賓塞認為,疫情對中國的長期影響可能相當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計,因為中國經濟並不脆弱。
  • 寧波銀行提升小微服務質效 金融助力小微企業發展施力
    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經濟發展和容納就業的生力軍,做好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是穩增長、調結構、穩就業、惠民生的重要舉措,在幫助小企業成長發展方面,寧波銀行首先做到了戰略上保證,明確小微金融工作方向,從全行戰略層面加大資源支持和政策傾斜
  • 疫情反覆,小微企業如何利用數智化轉型備戰2021?
    2020年受疫情影響,"非接觸式"服務顯著改變了大眾的消費習慣,同時助推了各行各業(如:遠程辦公,在線教育,社區配送等)的數位化、智能化轉型步伐。不過,疫情尚未徹底根除,對於當前還未轉型且生存壓力較大的小微企業而言,該如何備戰2021?
  • 穿越生死線——招商銀行小微企業調研報告
    值得關注的是,即便在預期上半年營收正增長的企業中,仍有超過1/4的企業反映「營增利減」,表明其受疫情影響經營成本上升。面臨疫情的「生死大考」,近六成企業現金流撐不過三個月。綜合考慮供求修復和政策支持,當前企業的現金流與2月調研結果相比邊際好轉。但整體上看,企業生存壓力仍然巨大,約兩成企業正掙扎在「生死線」:預期上半年現金流將耗盡但產能難達75%。
  • 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分析與政策建議
    疫情將對經濟影響有多大?如何應對?摘要我們的主要研究結論:一、影響1、對宏觀經濟的影響:需求和生產驟降,投資、消費、出口均受明顯衝擊,短期失業上升和物價上漲。防控疫情需要人口避免大規模流動和聚集,隔離防控,因此大幅降低消費需求。工人返城、工廠復工延遲,企業停工減產,製造業、房地產、基建投資短期基本停滯。
  • 世界銀行開展針對發展中國家小微企業的「疫情商業脈搏調查」
    針對發展中國家小微企業受疫情衝擊狀況,世界銀行近期與多國統計局等部門合作開展一系列「疫情商業脈搏調查」。調查結果主要包括以下幾點:一是與去年同期相比,發展中國家約84%的公司銷售額下降,平均降幅為49%。未來銷售額或繼續下降40%以上。二是小微企業(少於20名工人)銷售額下降50%或更多,而大型企業(多於100名工人)銷售額降幅不到40%。
  • 疫情影響報告:需求不足仍是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
    研究分析疫情對企業的衝擊面已基本穩定,外資企業受衝擊面大幅下降,服務業受衝擊面仍處高位面對疫情,本期有5.6%的企業表示「影響極大,使企業面臨倒閉危險」,13.3%表示「影響非常大,導致企業經營難以為繼」,31.1%的企業表示「影響比較大,造成企業經營困難」,三個數字都與上期大體持平。
  • 疫情對線上線下都有影響,但網際網路經濟有一個妙處
    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疫情對中國經濟的衝擊究竟會有多大?這是時下在關注疫情發展的同時,中國人同樣非常關心的問題。隨著延長假期的結束,各地迎來了返程和復工的高峰,原本就面臨著很大成本壓力和競爭壓力的線下實體經濟,是否會因為這次疫情而造成大規模的倒閉和人員失業?從國家的角度如何利用政策和金融的手段未雨綢繆,轉危為機,加速經濟的轉型升級?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全球復甦背後 疫情究竟會造成多大損失?
    Stiglitz)發於2021.1.4總第979期《中國新聞周刊》在步入新年之際,有一點是顯而易見的:新冠病毒不會消失。儘管我們已經從2020年春天的首輪封鎖造成的經濟低谷中取得了實質性的復甦,但全球GDP和就業所遭遇的損失足以使之成為過去百年來第二或第三糟糕的經濟衰退,即使剛剛問世的新冠疫苗也無法改變這一事實。疫情究竟會造成多大損失?
  • 財稅貨幣金融支持將保持連續性 幫扶小微企業「不撒手」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幫扶小微企業「不撒手」2021年,小微企業支持政策如何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金融機構如何加大力度、創新服務手段,幫助小微企業實現生產經營穩定恢復?2021年,第一份針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政策送來了一顆「定心丸」。
  • 一些國家新冠疫情的二次爆發,會影響到中國嗎?
    現在有些國家新冠疫情已經二次爆發,那麼會影響到我們中國嗎?隨著冬季漸漸來臨,流感等病毒日漸活躍,雖然不能夠斷定新冠病毒是否也同樣如此。如果只是單純的二次爆發,還有解決問題的經驗,但是如果病毒在長時間的傳播過程中產生了變異,那將非常的棘手。
  • 疫情影響有多大?圈一圈最近紡織人都怎麼說(現狀篇)
    疫情影響有多大?疫情的爆發無疑對各行各業帶來巨大的衝擊,對紡織行業帶來何種影響,且看下文紡織人怎麼說。為了適應版面需求,小編對部分文字做了一些改動。 •  發言人:棉紡織行業當下極度艱難。國家收儲棉花,不能解決訂單取消、後續訂單終止對整個行業的衝擊。
  • 抱薪者吳海:變暗補為明補,政策更直接企業才更有信心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張智 北京報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之下,各行各業都受到了影響。為拯救企業,各地扶持政策頻出。不過,倉促出臺的政策,許多並沒有觸及中小微企業的痛點。向上諫言事實上,2月11日,吳海公開發聲的第二天,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了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要求,各地各部門要建立企業應對疫情專項幫扶機制,紓解企業特別是民營、小微企業困難。通過減免國有物業房租、下調貸款利率、延期還本付息、完善稅收減免政策等,實施臨時性支持措施。
  • 重慶小微企業淘金3D 吸金引力到底有多大?
    近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新西遊》、《鳳凰》等3D影片的熱播,以及3D眼鏡製造、3D網遊等項目都先後引來了國內外風投的注資。與此同時,重慶本土的小微企業也將3D當作新的創業方向。本月,在重慶舉辦的一個「創業秀」活動中,3家企業分別展示了他們將3D應用於房地產、汽車和舞臺展示方面的技術,並在活動中獲得了風投的肯定,其中一家企業還在活動中拿到了「創業獎項」。本期《風投秀場》將介紹3D領域的3個創業案例,並請風投專家進行一一點評。
  • 中小微企業自救三大法則:政策支持、抱團取暖、平臺補貼
    企業春季如何招工?遠程辦公如何高效?……疫情發生之後,這些問題一躍成為熱門話題。無論是企業主,還是企業員工,都對疫情背景下的企業發展表示擔憂。鼠年A股正式開股當日,股價下跌的企業數量達到三千五百多家,3212股跌停。而如今A股形勢回升,但疫情所造成的影響卻不止當下。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如何熬過疫情的波及,成為2020的第一個檻。
  • 山東7大類43項政策措施保障企業有序復工復產
    政策來源:《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業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魯政辦發〔2020〕4號)6、用好小微企業工會經費支持政策,對受疫情影響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工會經費全額返還。用好企業組織會費,對受疫情影響符合條件的困難企業實行一定比例的企業會費返還。用好工會防疫專項資金,加大對防疫一線職工的慰問,充分調動職工參與防控疫情的積極性。
  • 疫情全球爆發,對我國汽車出口影響多大?
    截至目前,中國以外受疫情影響的國家和地區已經達到135個之多。最近一周,我們見證了在這場全球範圍內的疫情面前海外各個國家的「花樣抗疫」,也見證了美股有史以來的三次熔斷。疫情疊加經濟下行,給全球範圍內的汽車產業蒙上了一層陰影。
  • 國家稅務總局:實施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十三五」稅務系統...
    在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過程中,稅務部門承擔著重要的任務,也在減稅降費、減輕貧困地區企業經營壓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國家稅務總局總經濟師王道樹在發布會上表示,「十三五」時期,全國稅務系統幫助貧困地區引進企業2332家,帶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114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