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中國科學院行星科學重點實驗室陳果副研究員與西班牙加納利天體物理研究所、劍橋大學的合作者,通過觀測太陽系外熱木星WASP-21b的凌星現象,獲取了其大氣的透射光譜,探測到該熱木星大氣中位於不同高度上的鈉原子吸收特徵,為研究其大氣結構和動力學狀態提供了觀測依據。
圖1. 熱木星WASP-21b的低解析度透射光譜。帶誤差棒的藍點為實測數據,紅線及陰影區域為光譜反演得到的最佳模型分布。
研究人員使用位於西班牙的10.4米大加納利望遠鏡觀測了一顆名為WASP-21b的熱木星的凌星現象。該行星系統位於飛馬座,距離地球約850光年。該熱木星的平衡溫度約1300K,半徑是木星的1.2倍,質量只有土星的0.9倍,密度較低。在凌星期間,穿透行星大氣的恆星光會疊加上來自行星大氣組分的額外吸收。在沒有雲霾遮擋的情況下,恆星光有可能穿透更深層的大氣,部分原子的吸收線將會在線翼上留下壓力致寬的印記。基於在光學波段觀測獲取的低解析度透射光譜(見圖1),研究人員發現WASP-21b的大氣中含有鈉原子,並發現鈉原子吸收線的線翼呈現了明顯的壓力致寬特徵,表明該熱木星的大氣中有顯著的無雲霾區域。圖2. 熱木星WASP-21b的高解析度透射譜。灰線為實測數據,帶誤差棒的黑點為降採樣後的數據,紅線為模型。其中,成功探測到的是鈉原子共振雙線,作為對比,右側的氫原子H-alpha線未被探測到。
圖3. 鈉雙線示蹤的視向速度變化。其中,橫向虛線標記的是凌星起止時間,斜向點線標記的是行星軌道的視向速度變化。
上述研究成果近期發表於國際權威學術期刊Astronomy & Astrophysics,論文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為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陳果副研究員。該成果獲得了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XDB41000000)、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BK20190110)、紫金山天文臺小行星基金會等支持。
論文信息:Chen, G., Casasayas-Barris, N., Palle, E., Welbanks, L., Madhusudhan, N., Luque, R., & Murgas, F., 2020, A&A, 642, A54.
https://doi.org/10.1051/0004-6361/202038661(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作者:陳果
編輯:李婧
審核:李陽
· 往期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