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在熱木星大氣中發現多種組分

2020-11-18 光明網

熱木星是一類在太陽系中無對應體的系外行星,其質量和木星差不多甚至更小,半徑通常比木星大。由於離宿主恆星的距離不到水星與太陽距離的四分之一,基本上處於潮汐鎖定狀態,這類系外行星的向陽面受到高強度的恆星輻照,溫度通常超過1000 K,有的甚至能夠達到小質量恆星的溫度。熱木星尺寸大、溫度高,能夠形成幅度顯著的光譜特徵,有利於開展行星大氣化學組成、溫度結構和動力學特徵的觀測研究。這類行星如何形成以及是否能夠為行星形成演化提供更普遍的線索,是亟待回答的重要科學問題。近年來的研究發現,雲霾在熱木星大氣中廣泛存在,影響科研人員對熱木星大氣特性的反演。尋找雲霾影響較小的熱木星,將有助於更細緻全面的刻畫大氣。

近期,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副研究員陳果與西班牙加納利天體物理研究所等合作,在搜尋證認熱木星大氣組分的觀測研究中取得進展。研究人員開展了兩項工作,分別研究熱木星WASP-52b和熱木星WASP-21b。兩個行星系統均位於飛馬座,其與地球的距離分別約為570光年(WASP-52)和850光年(WASP-21)。兩顆熱木星的平衡溫度均在1300 K左右,屬於經典熱木星,區別於平衡溫度一般在2000 K以上的超高溫熱木星。WASP-52b略大一些,其半徑和質量分別是木星的1.25倍和0.43倍,已有研究顯示其大氣存在於高空雲層;WASP-21b更像是一個虛胖的土星,其半徑和質量分別是木星的1.16倍和0.28倍,對該熱木星大氣組分的研究屬國際首次。

研究人員使用位於智利的8.2米口徑甚大望遠鏡的超穩定高解析度光譜儀ESPRESSO,觀測WASP-52b的凌星現象。凌星期間,穿透行星大氣的恆星光疊加來自行星大氣組分的額外吸收。研究人員通過分析透射光譜,發現在589納米附近的鈉共振雙線、770納米附近的鉀線在行星凌星時產生了額外吸收特徵;該額外吸收光譜特徵的視向速度是變化的,與行星公轉軌道產生的視向速度變化高度吻合,由此確認了行星大氣中存在鈉、鉀原子。此外,研究還發現行星大氣中的氫原子在656納米附近的H-alpha線也產生了額外吸收,這是學界首次在經典熱木星的大氣中測得H-alpha線的視向速度變化,其產生機制與超高溫熱木星不同,可能與恆星活動的激發相關。因此,WASP-52b將成為研究熱木星高層大氣加熱冷卻過程的合適對象。

研究人員使用位於西班牙的10.4米口徑大加納利望遠鏡和3.6米口徑伽利略國家望遠鏡,觀測WASP-21b的凌星現象,前者使用的是低解析度光譜設備OSIRIS,後者使用的是高解析度光譜設備HARPS-N,低解析度透射光譜對於確定行星的參考半徑和限定大氣的參考壓強具有重要意義。研究發現,WASP-21b的低解析度透射光譜在鈉原子吸收線線翼有明顯的壓力致寬特徵。鹼金屬原子的壓力致寬線翼是晴空存在的標誌,表明凌星時恆星光曾穿透壓強較高的較深層行星大氣,意味著WASP-21b的大氣有顯著無雲霾區域。研究人員利用高解析度透射光譜,分辨出鈉原子共振雙線的近線心譜線輪廓,測量了線心視向速度的變化,確認對應信號來自行星大氣,揭示其高層大氣可能存在從陽面吹向夜面、大約1.6公裡每秒的行星風。WASP-21b是自WASP-96b、WASP-127b、XO-2b之後第4顆呈現顯著壓力致寬特徵的熱木星,是首顆通過視向速度變化確認壓力致寬示蹤原子的熱木星,預期將成為系外行星大氣研究的重要對象。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天文與天體物理》(Astronomy & Astrophysics)上。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紫金山天文臺小行星基金會和中科院行星科學重點實驗室等的支持。

圖1.兩顆熱木星與木星和地球的尺寸對比示意圖

圖2.(a)熱木星WASP-52b的高解析度透射光譜。(b)鈉線、氫線、鉀線的視向速度變化,斜點線顯示的是行星軌道的視向速度變化,水平虛線標記了凌星時段(Chen et al. 2020a)

圖3.(a)熱木星WASP-21b的低解析度透射光譜。(b)聚焦於鈉共振雙線和氫H-alpha線的高解析度透射光譜。(c)鈉線和氫線的視向速度變化,注意氫線並未探測到(Chen et al. 2020b)

來源: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中科院之聲

相關焦點

  • 在140秒差距外的熱木星上,發現大氣中有氣態金屬!
    天文學家對熱木星非常感興趣,因為熱木星的存在,直到25年前才為人所知,熱木星可能會提供關於行星系統形成的新信息。耶魯大學天文學家黛布拉·費舍爾(Debra Fischer)說:熱木星為開發分析技術提供了最好的實驗室,這些技術有朝一日將被用來搜索潛在宜居世界的生物籤名特徵。費舍爾是尤金·希金斯(Eugene Higgins)天文學教授,也是一項新研究的合著者,其研究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期刊上。
  • 在140秒差距外的熱木星上,發現大氣中有氣態金屬!
    來自耶魯大學的技術,使天文學家可以更仔細地觀察一顆遙遠行星的大氣層,那裡的溫度如此之高,以至於空氣中含有蒸發的金屬。這顆名為Mascara-2b的行星距離地球140秒差距,它是一個氣體巨星,就像木星一樣。然而,它的軌道到恆星的距離,比木星的軌道到太陽近100倍。
  • 虛胖熱木星大氣中的鹼金屬原子
    WASP-21b的凌星現象,獲取了其大氣的透射光譜,探測到該熱木星大氣中位於不同高度上的鈉原子吸收特徵,為研究其大氣結構和動力學狀態提供了觀測依據。然而,近年來的研究發現,雲霾在熱木星大氣中廣泛存在,並嚴重影響了人們對熱木星大氣特性的反演。尋找雲霾影響較小的熱木星,將有助於更加細緻全面的大氣刻畫。圖1. 熱木星WASP-21b的低解析度透射光譜。帶誤差棒的藍點為實測數據,紅線及陰影區域為光譜反演得到的最佳模型分布。研究人員使用位於西班牙的10.4米大加納利望遠鏡觀測了一顆名為WASP-21b的熱木星的凌星現象。
  • 科學家觀測發現褐矮星的大氣較像木星
    褐矮星是質量介於最小恆星與最大行星之間的天體,由於這一原因褐矮星非常黯淡,要發現它們十分複雜,因此要確定它們的大小就更加複雜。  褐矮星不是恆星也不算是行星,它們大小與木星差不多,但質量通常要大上幾十倍。儘管如此,它們質量卻比最小的恆星還小,因此核心沒有足夠的壓力與溫度,可以如恆星那樣產生核融合。
  • 科學家在地球上模擬製造熱木星大氣層!還意外發現水蒸氣的存在!
    最新消息,來自的美國宇航局的噴氣推進實驗室研究人員正在地球上模擬製造熱木星大氣!熱木星是一種氣態巨行星,它一般是指其公轉軌道極為接近其宿主恆星的類木行星,這類行星在其他的星系可以找到。它們的大小可以比木星大,而軌道可比水星到太陽的距離更近,可達0.05天文單位。
  • 天文學家在木星大氣發現「精靈」
    不久之前,科學家們還在討論這種現象在地球大氣是否存在。現如今,地球存在這種自然現象已經得到了氣象學家的證實,自然攝影師們也拍攝到過。NASA在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木星上湍流的大氣中首次發現了「精靈」,雲盤狀的光輝極速擴張,持續時間不到千分之一秒。
  • NASA的朱諾號飛船在木星的大氣中發現了一些奇怪的東西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朱諾(Juno)太空飛行器在地球大氣層中發現了一些驚人的奇特現象,包括奇異的閃電和泥濘的冰雹「蘑菇」。朱諾發現了一種不尋常的閃電形式,它不是由水雲形成的,就像地球上的閃電一樣,而是由氨水溶液形成的。這種「淺閃電」在木星的大氣層中產生火花,產生閃光,然後由朱諾的Stellar Reference Unit相機拍攝。
  • 木星大氣新發現:約佔木星總質量1%
    參考了地球大氣層的結構,隨著高度的增加,木星的大氣層被分為四個層次:對流層、平流層、增溫層和散逸層。不同於地球的大氣層,木星欠缺中氣層。木星沒有固體的表面,大氣最底層的對流層,平穩的轉換進入行星的流體內部。這是溫度和壓力在氫和氦的臨界點之上造成的結果,意味著氣體和液體的相位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存在。
  • 研究發現木星會像地球一樣發生磁場改變
    新華社洛杉磯5月21日電(記者譚晶晶)美國航天局日前表示,「朱諾」木星探測器任務團隊首次發現,木星內部磁場也會像地球磁場一樣,隨時間推移發生改變,而這種被稱為「長期變化」的現象很可能是由這顆氣態巨行星的深層氣流引起。
  • 繼土星木星之後,天文學家在金星大氣中發現「生命標誌物」
    據英國《衛報》9月14日報導,一個多國天文學家團隊近日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稱,他們在金星大氣層中發現了磷化氫氣體,因此判斷金星上可能存在微生物生命。磷化氫是一種有毒氣體,除了工業領域外,地球上的磷化氫只會由厭氧微生物在缺乏氧氣的環境中釋放,例如在湖泊沉積物中或動物內臟中。目前,科學家一致認可磷化氫是一種生命標誌物。
  • 繼土星木星之後,天文學家在金星大氣中發現「生命標誌物」
    據英國《衛報》9月14日報導,一個多國天文學家團隊近日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稱,他們在金星大氣層中發現了磷化氫氣體,因此判斷金星上可能存在微生物生命。磷化氫是一種有毒氣體,除了工業領域外,地球上的磷化氫只會由厭氧微生物在缺乏氧氣的環境中釋放,例如在湖泊沉積物中或動物內臟中。目前,科學家一致認可磷化氫是一種生命標誌物。
  • 除了木星,研究人員發現了彗星搖籃
    在《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包括亞利桑那大學月球和行星實驗室在內的凱薩琳·沃爾克和沃爾特·哈裡斯在內的一組研究人員報告說,在木星附近發現了一個充當「 彗星通道」 的軌道區域。沃爾克說:「我們知道的大多數人只有在CCD可用之前才被發現,而且您需要計算機的幫助來搜索這些物體。」 「但是在觀察中存在很大的偏差,因為小物體根本不夠亮而無法被檢測到。」
  • 研究:金星極端大氣可能跟木星在遠古時期的碰撞有關
    研究:金星極端大氣可能跟木星在遠古時期的碰撞有關2020-10-01 16:31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lishiye1   據外媒報導, 金星的極端大氣可能是跟氣態巨行星木星在遠古時期的碰撞有關,該碰撞可能從根本上改變了金星的軌道並導致其大量的水儲備流失。
  • 研究人員發現離地球6.5光年遠的褐矮星上的風和噴射流
    它們的大小與木星差不多,但通常要大幾十倍。儘管如此,它們的質量卻比最小的恆星小,因此它們的核心沒有足夠的壓力像恆星那樣融合原子。它們形成時很熱,逐漸變涼,微弱的發光,逐漸變暗,這使它們很難被發現,幾乎沒有望遠鏡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些天體的大氣。  「我們想知道,褐矮星看起來像木星一樣,其規則的帶和帶狀物是由大型、平行、縱向的射流塑造而成嗎?或者它們會被不斷變化的巨大風暴所主導?
  • 最新研究發現:金星不適合居住可能和木星有關
    在《行星科學》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由於木星——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在早期形成中離太陽越來越近,然後遠離太陽,這顆行星巨大的引力有效地摧毀了金星上類似地球的環境。儘管水星更靠近太陽,但金星比水星還要熱。
  • 研究人員發現金星有毒雲層中隱藏的大量大氣波
    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巨大的,迄今為止還不為人所知的環繞金星的雲層牆,這顆行星被超厚的二氧化碳雲所包圍。這項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和物理學家哈維爾·佩拉爾塔領導的研究結果已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報》上。新聞稿中稱之為「一個行星範圍的雲間斷」的現象形成估計長達7500公裡(4660英裡),橫跨赤道延伸到南北緯度,在47.5公裡到56.5公裡的相當低的高度。
  • 研究發現:木星可能擁有地球外從未見過的大氣「精靈閃電」
    美國《每日科學》網站11月2日發表了題為《木星可能擁有在地球之外從未被看到過的大氣「鬼怪閃光」或「精靈閃電」》的報導,全文摘編如下:「鬼怪閃光」或「精靈閃電」是當閃電改變風暴上方大氣層中的電磁環境時所形成的兩種大氣光亮。在地球上,這些電磁幹擾會導致上層大氣中的氮分子發出短暫的紅色光輝。
  • 研究發現:木星可能擁有地球外從未見過的大氣「精靈閃電」
    參考消息網11月4日報導 美國《每日科學》網站11月2日發表了題為《木星可能擁有在地球之外從未被看到過的大氣「鬼怪閃光」或「精靈閃電」》的報導,全文摘編如下:「鬼怪閃光」或「精靈閃電」是當閃電改變風暴上方大氣層中的電磁環境時所形成的兩種大氣光亮。在地球上,這些電磁幹擾會導致上層大氣中的氮分子發出短暫的紅色光輝。
  • 「熱海王星」大氣層中發現水蒸汽與怪異雲層
    【PConline資訊】目前,天文學家觀測到系外行星HAT-P-26b大氣層中存在水蒸汽和奇特雲層的證據,同時,研究人員還發現HAT-P-26b大氣層主要成分是氫氣和氦氣,相應成分指數大於海王星和天王星,並且其質量接近於海王星,天文學家將這顆系外行星稱為「熱海王星」。
  • 新研究表明檢查大氣中的孢子
    在陰霾中搭便車可以保護金星上的假想微生物。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在金星地獄般的大氣層深處,一層神秘的薄霧可能是生命的家。金星是太陽系中最熱的行星,這是一個令人陶醉的世界,那裡的溫度可以達到870華氏度(465攝氏度),超過了足以熔化鉛的溫度。灼熱的熱量使金星表面的水全部蒸發掉,使巖石異常乾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