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的朱諾號飛船在木星的大氣中發現了一些奇怪的東西

2020-08-23 探索全頻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朱諾(Juno)太空飛行器在地球大氣層中發現了一些驚人的奇特現象,包括奇異的閃電和泥濘的冰雹「蘑菇」。

朱諾發現了一種不尋常的閃電形式,它不是由水雲形成的,就像地球上的閃電一樣,而是由氨水溶液形成的。這種「淺閃電」在木星的大氣層中產生火花,產生閃光,然後由朱諾的Stellar Reference Unit相機拍攝。

此圖使用NASA的朱諾(Juno)任務獲得的數據來描繪木星上的高空電風暴。朱諾的靈敏的恆星參考單元相機檢測到在飛船接近行星掠過木星期間,木星的陰暗面出現了異常的閃電。NASA / JPL-Caltech / SwRI / MSSS / GeraldEichstädt/ Heidi N.Becker / Kura Kuramura

早在1970年代,旅行者號飛行器就曾在木星上見過這些閃光,但他們認為這些雷暴來自深水雲,就像在地球上一樣。但是,從木星的陰暗面得到的新發現表明,正在發生更複雜的事情。

貝克爾在聲明中說:「在這些海拔高度,氨的作用就像是防凍劑,降低了水冰的熔點,並允許由氨水液體形成雲。」 「在這種新狀態下,下落的氨水液滴會與上升的水冰晶體碰撞並使雲層帶電。這是一個很大的驚喜,因為地球上不存在氨水雲。」

這些發現也有助於解釋關於木星的奧秘,這就是為什麼在地球大氣的不同部分存在不同數量的氨的原因。另一組研究人員發現,氨會形成泥濘的冰雹,稱為「蘑菇球」,它們很重,因此會落入大氣層,將氨向下帶到更接近行星的表面。

研究結果發表在「 自然 」雜誌上。

分享人類探索新知識,帶你領略未知的魅力, 歡迎關注「探索全頻」 。

相關焦點

  • NASA「朱諾號」為木星的水之謎提供了新發現
    Gill)NASA的朱諾號任務提供了其關於木星大氣中水含量的首次測量結果。根據近期發表於《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期刊上的朱諾號探測器的測量結果估計,在木星的赤道地區,水分子佔大氣中分子的0.25%左右,幾乎是太陽的三倍。
  • 木星上也有水?來看看NASA「朱諾號」探測器的最新發現
    圖片來源:ASA/JPL-Caltech/SwRI/MSSS/Kevin M.Gill這項任務首次公布了關於木星大氣中水含量的數據流,這是自1995年美國航天局的伽利略號任務以來,首次發現該氣態巨行星上存在水。美國航天局的朱諾號任務首次提供了關於木星大氣中水含量的科學結果。
  • 朱諾號的發現:木星水之謎
    Gill朱諾號提供了木星大氣中水含量的第一手科學結果。根據最近發布於自然天文學期刊上的朱諾號探測結果估計,木星赤道區域水分子大概佔了木星大氣中分子的0.25%——相當於太陽中的三倍。這也是自從1995年伽利略任務暗示木星可能和太陽一樣極度乾燥(比較的並不是根據液態水而是水的組成成分—氧元素和氫元素)之後,第一次發現氣態巨行星的水含量(豐度)。
  • 揭秘木星:朱諾號最新發現
    圖像處理:Gerald Eichstädt自2016年7月以來,朱諾號木星探測器一直在收集有關這顆天然氣態巨行星內部的數據。其最新發現涉及到木星大氣中的「熱點」。二十五年前,NASA在歷史上首次將探測器發送到木星的大氣層中,對這顆太陽系最大的行星進行探測。
  • 4年了,NASA的「朱諾號」探測器在木星發現了什麼?4K
    2011年8月NASA發射的朱諾號飛船開始了漫長的旅程,朝著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木星飛去。任務是讓我們了解木星的起源和發展.,並能測量其大氣成分並觀察行星超美的極光.它能夠承受木星周圍苛刻的環境,例如微弱的陽光、極端的溫度和致命的輻射.
  • 「朱諾號」數據顯示,木星的一些衛星在其極光中留下了「足跡」
    「朱諾號」探測器每53天進行一次環繞木星運行,通過這樣的運行,它向科學家傳遞了木星的一些信息,科學家們將依靠這些信息來了解木星的形成和演化。     近來,「朱諾號」探測器傳回的一些最新信息涉及它的兩顆衛星如何影響木星最有趣的大氣現象之一。
  • 美國發射朱諾號木星探測器 2016年抵達
    公眾教育計劃作為公眾教育計劃的一部分,朱諾探測器還將攜帶3個樂高玩偶一起飛向木星,這三個小人分別是羅馬神話中的天神朱庇特(註:Jupiter,即英語中的木星),朱庇特的妻子朱諾(Juno,即探測器的名字),以及義大利著名天文學家伽利略,他對木星的觀測做出過重要的開創性貢獻,包括發現了木星的4顆最大的衛星,
  • 發現全新的木星——朱諾號公布首批成果!
    這是由朱諾號上的JunoCam在3次不同飛越過程中拍攝的照片合成的,圖片經過了色彩增強和球極平面投影處理。這些發現來自於8月27日首次採集科學數據的那次飛越,當時朱諾號從木星打著旋兒的雲頂層上空大約4200千米處飛過。兩篇描述這些發現的論文即將發表在本周出版的《科學》雜誌上,還有另外44篇論文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我們知道,木星會給我們準備一些意想不到發現。」
  • NASA的「朱諾號」在木星上發現瞬態發光事件
    當1979年,NASA的旅行者1號飛躍木星的時候,發現木星的大氣中充滿了風暴,要知道,閃電總是伴隨著風暴發生,所以從那時起,科學家們就懷疑,木星上存在著閃電現象,只不過遺憾的是,一直都沒有直接觀測證據。
  • 木星激波!「朱諾號」宇宙飛船捕獲了木星雲層上的「巨型海豚」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朱諾號(Juno)探測器在木星上發現了一些形狀奇怪的雲層後,發現了「太陽系中最大的海豚」。美國宇航局朱諾號宇宙飛船捕捉到木星雲層上的「巨型海豚」。雖然大多數海豚大約8英尺長,但這隻出現在木星雲層中的海豚卻有幾千公裡長。這艘飛船並沒有發現這隻「海豚」,但是當朱諾號完成了一次驚人的近距離飛越木星時,業餘天文學家看到了它。據美國宇航局稱,這些照片是由公民科學家布萊恩·斯威夫特和肖恩·多蘭整理的,他們正在瀏覽朱諾的檔案。
  • NASA公布木星新照片,朱諾號:表面「混亂、多風暴」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從其執行任務的「朱諾」號宇宙飛船上拍攝的新照片中揭示了木星上一個「混亂、多風暴」的表面,這為科學家們提供了更多有關木星起源和演化的知識。在另一次近距離飛越木星的過程中,美國宇航局的「朱諾」號宇宙飛船拍攝到了木星北半球的一個褶皺絲狀區域。
  • 朱諾號發現木星的重力場是傾斜的
    通過此次探測,我們了解到強有力的木星磁場是傾斜的,其南北半球有不同的模式。猶他州普羅沃舉行的美國天文學會行星科學分會第48次會議上分享了這些發現。自從天文學家開始用強大的望遠鏡觀察木星以來,他們已經注意到它的漩渦狀帶狀外觀。這些五顏六色的橙色、棕色和白色條紋是木星大氣成分產生的結果,大氣成分主要由氫和氦構成,但也含有氨晶體和暴露在陽光下會變色的化合物。
  • 天文學家在木星大氣發現「精靈」
    「精靈」的概念來自於朱諾飛船所獲取的信息,朱諾飛船正在繞木星運動。不久之前,科學家們還在討論這種現象在地球大氣是否存在。現如今,地球存在這種自然現象已經得到了氣象學家的證實,自然攝影師們也拍攝到過。NASA在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木星上湍流的大氣中首次發現了「精靈」,雲盤狀的光輝極速擴張,持續時間不到千分之一秒。
  • NASA公布朱諾號新發現!木星極地分布著詭異氣旋
    木星是一顆氣態巨行星,複雜的雲層和天氣系統超乎想像。最為人所知的自然要數著名的大紅斑,這是一個比地球還要大的反氣旋風暴,至少存在了300多年。一直以來,科學家對木星大氣充滿好奇,畢竟還有大量奧秘等待揭開。NASA的朱諾號肩負重任,對木星展開近距離探測。
  • 朱諾號為木星的研究做出巨大貢獻
    多虧了從2016年七月開始環繞土星飛行的朱諾號太空船,讓科學家們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更加接近了。基於朱諾號探測數據的三篇研究發表了出來,它們介紹了有關木星磁場、內部旋轉以及它的環帶到底延伸至多深的問題。這些發現修正了科學家們對木星的大氣和內層的想法。圖解:木星大氣層的垂直構造。
  • 木星探測器朱諾號再次發生故障:進入保護性「安全模式」
    目前,「朱諾號」位於木星附近。NASA官員表示,「朱諾號」於美國東部時間10月19日凌晨1:47進入了保護性的「安全模式」,導致無法收集任何數據。「朱諾號」於10月19日第二次接近木星。「朱諾號」項目經理裡克·尼巴肯(Rick Nybakken)在公告中表示:「在進入安全模式時,太空飛船距離接近木星的最近點還有超過13個小時。
  • 「朱諾號」木星探測器究竟強在哪裡?
    但7月4日這天,當「朱諾號」(Juno)飛船成功進入繞木星的預定軌道時,該探測器首席研究員斯科特·博爾頓(Scott Bolton)宣布,「我們剛剛完成了美國宇航局有史以來最艱難的一項任務。」 真要把美國宇航局的壯舉排出高下來,那是不可能的。但博爾頓的說法並不誇張。將朱諾號導入木星軌道是一場11億美元的豪賭。
  • NASA剛剛宣布:朱諾號木星探測器有了新的驚人發現
    朱諾號原本於9月30日開始,即將進入一個被木星巨大的陰影籠罩的軌道中,長達12個小時。由於朱諾號採用的是太陽能動力,需要24小時能夠見到太陽,因此,長達12小時的黑暗,意味著這個功勳卓越的太空飛行器的末日,朱諾號可能因為失去電力供應而被「凍死」,此前,美國宇航局的一個火星機器人機遇號正是遭遇了同樣的災難,最終被「凍死」在火星上。
  • 作為「太陽系之王」木星的探測器,朱諾號的回歸能帶來什麼?
    圖片來源: nasa / jpl-caltech / msss 這不僅是所有探測器中最接近木星的一次,而且還將經過木星的兩極,這將給朱諾探測器一個機會去看一些從未見過的東西。 這些數據包括朱諾號的八臺儀器所獲得的紅外和微波讀數,還有一些精選的照片。
  • 美國航天局朱諾號探測器發現木星與地球都有類似的磁場變化
    圖解:木星磁層與太陽風這一發現將幫助科學家進一步研究木星的內部結構,包括大氣動力學以及行星磁場的變化。關於這一發現的詳細情況,可查看今天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發表的論文。位於聖安東尼奧的西南研究所的朱諾號首席研究員斯科特·博爾頓說:「數十年來,獲取磁場的長期變化數據一直都是行星科學家的願望。」「此次的探測成果要歸功於朱諾號極其精確地科學儀器和獨特的軌道,朱諾號從行星一個極點到另一個極點的運行過程中使其軌道變得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