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特權與文化優勢的缺失:中古時期的門閥士族,何以走向衰弱?

2020-12-06 歷史格子間

經濟特權與文化優勢的缺失:中古時期的門閥士族,何以走向衰弱?中國歷史上,盛唐之前,尤其以魏晉南北朝時期為代表,門閥制度可謂是發展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入唐以來,這一趨勢卻顯現出頹敗之勢。

甚至有人認為以唐宋之際作為分水嶺,前一階段為貴族政治,後一階段才是官僚政治。"貴族政治"這一概念,毫無疑問即指門閥制度。

曾經這些高門大姓,世代盤踞朝堂,權威過盛者竟能形成了"王與馬,共天下"的政治局面,或者宣揚"士庶之隔,實乃天際"。總而言之,門閥政治在很長的時間裡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或者說門閥士族曾經有著不可一世的地位。

但任何事物,總有走到盡頭的時候,門閥士族當然也逃不過這一結局。究其原因,我認為主要在兩個方面。

一、經濟特權的喪失

士族門閥的構成,最基本的條件,先是離不開擁有大量的土地,以及足夠的部曲作為勞動力。

北魏至唐前期,均田制一直作為最重要的土地制度沿用下來,到唐中葉,均田制逐漸崩潰,勞動人口難以固定在土地上,加以土地買賣越來越頻繁,士族可以掌握的土地便有所減少。並且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宗族血緣的漸趨疏遠,大家族放棄了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紛紛分家析產,進一步加強了門閥士族的地位在經濟上的不穩定性。

反之,庶族地主的地位卻在上升。因為魏晉至隋唐之間多次戰爭,社會限制已經不再絕對嚴密,許多地位低下的階層一躍而起。北府軍即是最典型的例子:劉勞之、劉裕等人,皆是憑藉軍功才脫穎而出。此後的南朝,劉宋政權的開國皇帝正是劉裕,史稱宋武帝。

作為基礎的經濟動搖了,又加上庶族的強有力的衝擊,門閥士族這棵參天大樹已是搖搖欲墜,開始走向衰敗。

文化優勢的喪失

門閥士族不斷坐大的另一關鍵是選官制度。魏晉南北朝實行九品中正制,選人、用人的權力把持在貴族大姓手中,他們公然把國家選用官員的制度,變成了造福自己的工具,使自己的家族世代都有人進入朝堂成為高官,形成累世公卿的局面。門閥士族在選官途徑上的壟斷,是他們迅速強盛的重要手段。

到隋唐時期,這一局面開始被打破。因為實行科舉制度,選用官員的權力被牢牢收攏在中央政府。這無疑就折斷了門閥士族騰飛的雙翼。而越來越多的文人,依靠考試很快躋身朝堂,打破了門閥士族一統天下的局勢。

再者,學校教育越來越普及,懂得知識的人就相應的越來越多,那麼門閥士族一貫引以為傲的孝悌義理、尊老愛幼等觀念也不再為他們獨有,而是成為了社會上大家普遍贊同的風尚和準則。所以門閥士族和普通百姓在文化上的差異也在減小,他們的優勢地位再次喪失。

除此之外,我們也不可否認朝代更替或王朝內部叛亂,也對門閥士族的衰弱起到了促進作用,如衣冠南渡事件,就是對士族的一次摧殘。又或者唐代高宗、武則天修姓氏錄,讓負有五品以上軍功的人皆入士流,也削弱了原本門閥士族的地位。

種種條件之下,曾經的士族早淪落為了孤寒之族。

但在根本上,門閥士族的衰落,主要應該要從經濟和文化兩個方面來分析。正是經濟上和文化上的同時失敗,門閥士族最終走向了末路。

相關焦點

  • 於溯| 行走的書簏:中古時期的文獻記憶與文獻傳播
    在不同的文化或時代中,文獻記憶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是不同的。即以對文獻記憶的指稱為例,至遲在中古漢語中,已經有「諷」字表達「記憶文獻」(「倍[背]文曰諷」);而在英語中就很難為「背文」找到一個對應單詞,只有長詞組 「word-for-word/ line-for-line repetition」能描述它。擁有專稱,這是文獻記憶在古典中國文化中相當被關注的一個體現。
  • 我國中古時期伎樂藝術具有哪些特點?
    從秦漢到隋唐五代這一時期的歷史將近1200年,屬於中國古代樂舞史上三大歷史分期的第二個階段,以歌舞大曲為主的中古伎樂時期。筆者認為整個中古時期的伎樂,從風格上可分為前後兩個階段:前一階段包括秦、兩漢、魏、晉其特點是漢族音樂仍佔伎樂的主體地位,比如相和大曲、清商大曲以及樂隊演奏中所使用的中原樂器笙、琴、瑟、笛等;後一時期為南北朝、隋、唐、五代 ,其特點是外族伎樂和中原伎樂相互融合,伎樂的成分是來自多民族的,比如燕樂歌舞大曲以及琵琶、篳篥、箜篌等少數民族樂器的廣泛使用。
  • 中古漢譯佛典詞彙研究
    但如果我們想建立完整的漢語歷史詞彙學,例如分析上古漢語詞彙的發展和走向,或追溯近代漢語詞彙的源頭,就必須認真研究中古時期的漢語詞彙。近年來,不少學者致力於中古漢語詞彙的研究,並且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例如對《三國志》、《世說新語》中詞彙的研究。
  • 英語的發展史第二階段:中古英語時期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熱門推薦>正文英語的發展史第二階段:中古英語時期 2015-08-05 15:21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古英語與中古英語文學通論
    中古英語文學是指諾曼徵服(1066)至十五世紀的文學創作。韻文羅曼史是這一時期的文學主流。此外還有萊歌(lay)、辯論詩(debate poetry)、宗教詩、典雅情詩(courtly love lyrics)、動物故事詩(beast verse tales)、法布羅(fabliau)、民歌(folk songs)、謠曲(ballads)等等。
  • 中古亞非文學的發展:非洲,中亞和小亞細亞地區文化
    今天我來給大家講一講中古亞非文學的發展。中亞和小亞細亞地區歷史上文化影響和政治版圖變動都比較複雜。古代曾先後受波斯、希臘和羅馬的控制;中古時期先後有突厥民族、阿拉伯民族、塞爾柱民族、蒙古民族和奧斯曼民族興起;18世紀後又成為俄國的勢力範圍。
  • 中古時期英國的文學和史學
    現存盎格魯撒克遜前期的詩歌裡,英雄史詩和宗教題材佔有很大部分,長篇史詩《貝奧武甫》反映了盎格魯一撒克遜時期英語文學的最高成就。《貝奧武甫》最早用歐洲地方語言寫成,見於約公元1000年留存下來的孤本手稿,約有3 000行,用頭韻體寫成,不押韻,語句較長,詞彙豐富,多用不同的形容詞描寫同一事物。史詩講述6世紀初發生的事情,將新的基督教信仰和英雄品德糅合在一起,但是,所描述的社會準則屬於較早的異教時代。
  • 小紅書直播「捧出」中古店
    Musevie創始人丸子2000年左右,中古文化開始慢慢進入中國,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古」只是一種小眾文化,不被大眾理解。丸子10年前從日本留學歸來,當時身邊幾乎沒有人買過中古包,當丸子給朋友展示中古包時,大家都很吃驚,「她們會認為你買的包可能是假的」。今天,「中古」已經成為一個潮流文化。
  • 奢侈品中古店:穿越時空的衣帽間
    尤其在中古行業已經產業化的日本,在眾多連鎖式中古百貨中,一些經過店主精心設計的特色中古店往往能脫穎而出,在單純以「友好價格」吸引買家的同時,更附帶著不可替代的「審美輸出」的屬性。在廣州,奢侈品中古店在一些時尚小區也能找到身影,對於年輕消費者來說,逛奢侈品中古店,就像逛一位時髦老奶奶精心儲備的私人衣櫥,邊看邊穿還能學習經典的時裝文化,讓人樂在其中。
  • 《古英語與中古英語文學通論》項目最終成果簡介
    中古英語文學是指諾曼徵服(1066)至十五世紀的文學創作。韻文羅曼史是這一時期的文學主流。此外還有萊歌(lay)、辯論詩(debate poetry)、宗教詩、典雅情詩(courtly love lyrics)、動物故事詩(beast verse tales)、法布羅(fabliau)、民歌(folk songs)、謠曲(ballads)等等。
  • Weekly|深圳第①家Vintage中古店
    ● Vintage · 完整的記錄著時代 ●隨著流行趨勢的發展,Vintage文化也逐漸在中國發展了起來,不少人專門跑到去日本古著店淘專屬於自己的中古包。但其實想淘中古包,大可不必跑那麼遠,在深圳,一樣可以買到保值、保真的中古包。
  • 一盞燈讓自貢走向世界 解密自貢彩燈何以點亮「地球村」
    一盞燈讓自貢走向世界 解密自貢彩燈何以點亮「地球村」今年9月10日晚,自貢釜溪河文創公園聲光絢爛,2019四川國際文化旅遊節盛大開幕,第二屆自貢國際恐龍燈光節同步啟幕,自貢成功打造的「冬有燈會,夏有燈光節」的夜遊經濟格局驚豔亮相。
  • 中國南北朝後士族的衰落:崔顥筆下的江畔老人有真實的原型麼?
    一日,太祖至湖,見一鄉老,問之曰:』鼠患何以除?』對曰:』惟貓可以制之。』問其姓,則』毛』也。太祖以『毛』、『貓』同音,遂生埋之,而為立廟於湖中,謂之毛老人廟。相傳之說,似非無據,今乃祀之為湖神矣。」好傢夥,為了鎮住老鼠,居然把毛老人給直接活埋了。 當然,民間傳說最喜歡玩諧音梗,諧音越多,離真實越遠。這些故事,附會居多,不過毛老人廟倒是真的存在,至今仍立在梁洲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