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材料的使用讓核磁共振的靈敏度提高了5倍多

2020-12-03 科技報告與資訊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磁共振成像技術(簡稱MRI)可以讓醫生逐層對大腦、脊髓、內臟、肌肉和關節進行成像和檢查。這種技術利用了人體某些核團可以非常輕微地被磁化的事實,它甚至可以描繪出器官的運動,比如心臟的跳動。

任何曾經躺在核磁共振成像機裡的人都知道,不僅空間狹小不舒服,最重要的是巨大的噪音會給患者帶來壓力。確定身體的哪個部位發出的信號,通常需要一個強度隨位置變化的磁場,也就是梯度場。可切換線圈將這個磁場動態地疊加在強永久磁場上,這就造成了巨大的噪音。測量過程中最大的噪音通常是在記錄圖像時產生的。弗勞恩霍夫研究所MEVIS和FHR的研究團隊正致力於使用超材料來徹底消除這一噪音源。

"如果MRI使用放置在患者身上的高頻線圈工作,我們可以根據問題將動態性能提高20%。如果使用安裝在MRI機器中的線圈,則測量信號甚至可以增加五倍,"Fraunhofer FHR的團隊負責人Thomas Bertuch博士說。對於醫生來說,這意味著可以更詳細地分辨出MRI圖像上的結構。

研究團隊通過特殊的超材料盤實現了這種靈敏度的極大提升,這些超材料盤被設計成在核磁共振掃描時鋪設在身體需要檢查的部位。"這些超材料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材料,而是填充了特殊結構和軌道的電路板,這使得設計具有有效特性的材料成為可能,包括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材料。"Bertuch說。

雖然用於激發體內原子的電磁場需要相當強的強度,但這些原子傳回的信號,也就是MRI測量的基礎,卻非常微弱。如果在設計超材料軌道時考慮到這一點,它們就可以將接收場進行最佳集中,以提高測量靈敏度。

研究人員在這裡面臨的一個挑戰是,反射信號的波長和頻率與激發信號相同。由於激勵信號已經很強,所以不希望進一步提升它。為了規避這一障礙,研究人員想出了一個方法:他們將二極體等非線性元件集成到超材料中。如果場強,這些組件就會以這樣的方式對圓盤的共振頻率進行解調,從而不會發生放大。如果相反,場很弱,信號就會得到所需的提升。研究人員已經在弗勞恩霍夫MEVIS核磁共振成像機中測量了各種超材料磁碟,並確定了它們的放大效果。這兩個弗勞恩霍夫研究所還提供了額外的測量設備,包括一個測量系統,使他們能夠精確地評估環境磁場及其因超材料磁碟而發生的變化。

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超材料陣列系統。來自不同身體區域的信號會打擊陣列系統中的不同 "像素",因此它還能起到定位信號的作用。第一臺原型機將於2021年春季完成,研究人員計劃繼續對其進行改進。不過,檢查不會完全無聲:目前對於血流或擴散效應而切換磁場時產生的噪音還無能為力,但可以讓它比成像產生的噪音安靜得多。

而如果能消除額外的成像磁場切換,過程也會變得更快。"根據理論計算,我們的技術應該可以讓我們完成掃描的速度快一千倍。只有當實驗完成後,我們才能知道在實踐中會有多快。"Fraunhofer MEVIS副主任MatthiasGünther教授說。屆時,患者將能享受到更快、更安靜的檢查。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把微波測量靈敏度提高1000倍
    我科學家把微波測量靈敏度提高1000倍科技日報訊 (記者王海濱)山西大學雷射光譜研究所賈鎖堂教授和肖連團教授帶領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現裡德堡原子微波超外差接收機樣機,極大提升了微波電場場強的探測靈敏度,微波測量靈敏度達55nV/(cm·Hz1/2),優於之前國際最好水平1000倍,最小可探測微波場強約400pV/cm,優於之前國際最好水平10000倍。
  • 多巴胺—能提高檢測靈敏度的超實用物質
    華盛頓大學的科學家們發明了一種簡單的方法來提高醫學診斷測試的準確性。通過在檢測的關鍵步驟添加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種首先從貝類中分離的物質,該團隊可以將常見的生物檢測的靈敏度提高100到1,000倍。
  • 納米科學:研究人員將生物傳感器的靈敏度提高了一百萬倍!
    納米科學:研究人員將生物傳感器的靈敏度提高了一百萬倍!凱斯西儲大學的物理學家和工程師開發出一種基於納米結構超材料的光學傳感器,其靈敏度比目前最好的光學傳感器高100萬倍,能夠在高度稀釋的溶液中識別單個輕質分子,他們的目標是:為腫瘤學家提供一種檢測循環癌細胞產生的單分子酶的方法。
  • Bruker核磁共振波譜儀最新技術進展
    核磁共振(NMR)波譜儀作為一種重要的分析儀器,廣泛應用於物理學、化學、生物、藥學、醫學、農業、環境、礦業、材料學等學科,越來越多的科研單位和企業裝備了核磁共振波譜儀。
  • 我科學家把微波測量靈敏度提高1000倍
    山西大學雷射光譜研究所賈鎖堂教授和肖連團教授帶領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現裡德堡原子微波超外差接收機樣機,極大提升了微波電場場強的探測靈敏度,微波測量靈敏度達55nV/(cm·Hz1/2),優於之前國際最好水平1000倍,最小可探測微波場強約400pV/cm,優於之前國際最好水平10000倍。
  • 這段文字告訴你:布魯克核磁共振波譜儀有多強悍
    核磁共振波譜分析是確定小分子有機化合物、藥物、聚合物以及生物分子結構最常用的分析方法,並可應用於混合物的純度分析和鑑定,在化工、製藥、材料、環境、生物和醫學等各學科得到了廣泛使用。  目前,河南科技大學化工與製藥學院正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計劃」、「國家973計劃」及河南省科技攻關項目等各級各類科研項目數十項,相關課題組在新型有機材料、新型藥物載體、野生植物藥材提取、高分子複合材料、環境汙染物等方面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這些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和進行都離不開核磁共振波譜分析的大力協助和密切配合,沒有核磁共振波譜儀,這些研究工作的時間進度和完成質量將受到極大的影響
  • 半導體霸主再登國際頂刊:靈敏度提高1億倍,尺寸減少4個數量級
    超聲波探測器使用高頻聲波對物體成像並測量距離,但是這些讀數的解析度受到探測元件物理尺寸的限制。點狀寬帶超聲檢測可以極大地提高超聲檢查和光聲(光聲)成像的解析度,但是當前的超聲探測器(例如用於醫學成像的超聲探測器)還無法充分小型化。
  • 第七屆全國低場核磁共振技術與應用研討會在京召開
    而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需求的推動,低場核磁共振技術與儀器的開發也取得了很多成果,特別是多孔介質核磁分析儀、井下油氣核磁探測儀、地表資源核磁探測儀等低場核磁共振儀器近幾年發展速度很快。  本次會議中,來自加拿大紐布倫斯威克大學的Bruce J.Balcom介紹了單邊核磁共振的開發與設計思路及低場核磁共振在木材、巖心等材料中的應用。
  • 中科院團隊成功研製電化學-液體核磁共振聯用裝置
    核磁共振是一種無損的檢測方法,不會對測量體系產生幹擾,同時核磁共振具有極高的能量解析度,可以分辨被檢測原子周圍微小的化學環境變化,因此十分適合用於原位檢測。但其局限在於其質量靈敏度低,測量信號時要求樣品的量較多。電化學-核磁共振(EC-NMR)是一類結合電化學和核磁共振方法、可實現亞赫茲譜解析度或微米範疇空間解析度(磁共振成像)的原位光譜電化學檢測技術。
  • 生物固體核磁共振探頭最新技術突破
    Bio-MAS(TM)採用了目前正在申請專利的卷形線圈設計技術,從而使得Bio-MAS(TM)的發熱量較之常規探頭降低了3倍。發熱會對寶貴的固體生物樣品造成破壞,而新產品使樣品的試驗壽命提高了至少一倍以上。         由於Bio-MAS探頭的出現,科研人員在諸如阿爾茨海默氏病和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研究方面,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相關蛋白質的結構。
  • 固體核磁共振:第N感「看」世界
    的確,核磁共振從最初作為一個物理現象被認知,到醫用的核磁共振成像儀協助人類進行醫療診斷,已大大造福人類,當然我們還期待它有更廣泛的應用。這一領域經過70多年的發展,已經誕生了5次諾貝爾獎,7位諾獎獲得者。它究竟有多神奇呢?   「核磁共振」中的「核」是指原子核,「磁」是指磁場。
  • 乾貨 |史上最簡單的核磁共振波譜儀
    ,但仍會有大部分實驗員對它的原理不是很清楚,今天小析姐就和你一起學習它的原理和使用吧。累加的次數有限,靈敏度仍不高靈敏度及解析度高,分析速度快譜線寬, 分辨不佳, 得到的信息不多固體高分辨 NMR,採用魔角旋轉及其它技術 ,直接得出分辨良好的窄譜線。
  • 磁性超材料在更短時間內增強MRI信號獲得更清晰圖像
    最新的核磁共振成像儀可以提高磁場的功率,從而獲得更高解析度的圖像,但這會對患者的植入設備甚至牙科填充物造成嚴重破壞。新設備可以幫助提高使用低強度磁場的更常見機器的成像能力。從理論上講,該團隊表示,新設備最終可以用於更低強度磁場的MRI設備,這反過來可以使這個過程更便宜,更容易在目前無法負擔昂貴系統的地方使用。
  • 微波測量靈敏度提高1000倍!山西大學在微波精密測量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科技日報記者 王海濱山西大學雷射光譜研究所賈鎖堂教授和肖連團教授帶領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現裡德堡原子微波超外差接收機樣機,極大提升了微波電場場強的探測靈敏度,微波測量靈敏度達55nV/(cm·Hz1/2),優於之前國際最好水平【Nat.
  • 【代謝組學】核磁共振和質譜的優缺點—針對代謝組學研究
    低靈敏度是核磁共振在生物醫學研究中應用的固有缺點和首要挑戰。相關機械的不斷發展,如更高的磁場強度、低溫冷卻探針和微探針,都顯著提高了核磁共振的靈敏度。動態核極化(DNP)方法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有效的提高核磁共振成像和光譜靈敏度的方法。
  • 電子衍射裝置試驗 將超高溫等離子維持時長提高了5倍
    韓國研究團隊利用納米多孔性沸石製造出鉑和稀土金屬結合的高效催化劑,將顯著提高丙烯的生產效率。韓國基礎研究院多維碳材料研究中心和蔚山科學技術院自然科學部研究團隊,研發出一種在常溫常壓條件下,通過簡單工序將石墨烯轉換成超薄膜金剛石的新技術。韓國原子能研究院研究團隊成功研發最能捕捉原子運動的超高速電子衍射裝置。
  • 金剛石可能是未來的核磁共振/磁共振成像技術的關鍵
    Alexander Pines是伯克利實驗室材料科學部和伯克利大學Glenn T. Seaborg化學教授席位的高級學院教授,在其主導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記錄了第一塊室溫下任意磁場和晶體取向下,金剛石中碳-13原子核的原位NMR超極化。
  • 科研必備「武器」之核磁共振波譜儀
    儀器結構核磁共振波譜儀主要由5個部分組成。1.磁鐵其作用是提供一個穩定的高強度磁場,且磁場強度越強,靈敏度越高。記錄儀自動描記圖譜,即核磁共振波譜。5.樣品管直徑為數毫米的玻璃管,樣品裝在其中,固定在磁場中的某一確定位置。整個試樣探頭是迅速旋轉的,以減少磁場不均勻的影響。工作原理核磁共振譜來源於原子核能級間的躍遷。
  • 布魯克核磁共振波譜儀緣何獨家中標1741萬採購大單
    12與6日,據中國政府採購網最新獲悉,布魯克科學 儀器 香港有限公司AVANCE NEO 800核磁共振波譜儀成功中標天津大學超導液體核磁共振波譜儀1741.7萬採購大單。布魯克基於核磁共振(NMR)和電子順磁共振(EPR),目前已經推出多款適用於化工和製藥行業小分子核磁共振表徵的創新藥物發現、藥物研發和過程控制的全新產品和分析解決方案。
  • 中國科學家發明新技術,提升探測靈敏度,優於國際最好水平1000倍
    最近竟然有研究將微波測量靈敏度提高了1000倍。據觀察網新聞報導,山西大學雷射光譜研究所賈鎖堂教授和肖連團教授帶領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現裡德堡原子微波超外差接收機樣機!極大提升了微波電場場強的探測靈敏度,微波測量靈敏度達55nV/(cm·Hz1/2),這個數據優於之前國際最好水平1000倍。有敏銳的網友就直接指出這項技術用於測量隱形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