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鬥全球系統建設明年將全面完成 目前在軌衛星已達39顆

2020-12-03 環球網

2017年底,隨著中國第三代導航衛星——北鬥三號的首批組網衛星(2顆)以「一箭雙星」的發射方式順利升空,北鬥三號系統建設步入超高密度發射期,同時也標誌著中國正式開始建造「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在近日於上海召開的第八屆航天技術創新國際會議上,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副主任楊軍向來自世界14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位專家學者介紹說,目前中國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正式向全球提供RNSS(衛星無線電導航業務)服務,在軌衛星共有39顆。今年還將再發射5~7顆,明年再發射2~4顆衛星後,北鬥全球系統建設將全面完成。

眾所周知,衛星導航應用的蓬勃發展,離不開航天技術的創新與突破。楊軍介紹,北鬥系統正是通過創新推動技術發展,使星載原子鐘提高了三個數量級,衛星定位精度穩步提升;通過擴展功能,在進一步提升全球導航定位授時性能和區域短報文通信服務能力的基礎上,增加了全球短報文通信、國際搜救、星基增強、精密單點定位等服務能力,為世界航天技術貢獻「中國智慧」。

同時,創新還推動了北鬥系統的應用產業發展。譬如,物美價廉的北鬥晶片正在進入28納米時代,通過建立地基增強系統,實現了全國一張網提供優質高精度服務;通過開展行業和區域示範,推動了北鬥產業生態的良性發展。

北鬥系統是中國正在實施的自主發展、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其建設目標是建成獨立自主、開放兼容、技術先進、穩定可靠的覆蓋全球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促進衛星導航產業鏈形成,形成完善的國家衛星導航應用產業支撐、推廣和保障體系,推動衛星導航在國民經濟社會各行業的廣泛應用。

據介紹,北鬥系統由空間段、地面段和用戶段三部分組成。空間段包括5顆靜止軌道衛星和30顆非靜止軌道衛星;地面段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監測站等若干個地面站;用戶段包括北鬥用戶終端以及與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兼容的終端。

由於一貫堅持開放合作、資源共享的原則,北鬥導航系統目前已與GPS、格羅納斯實現了兼容互操作。同時,北鬥導航系統還加入了國際民航、國際海事、3GPP移動等國際組織,加快融入全球服務的步伐,為世界衛星導航貢獻「中國力量」。

據悉,在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建設上,我國遵循開放性、自主性、兼容性、漸進性的四大原則,並制定了「三步走」發展規劃:從1994年開始發展的試驗系統(第一代系統)為第一步,2004年開始發展的正式系統(第二代系統)又分為兩個階段,即第二步與第三步。至2012年,此戰略的前兩步已經完成。根據計劃,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將在2020年完成,為全球用戶提供定位、導航等服務,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球覆蓋。(儲棕荷)

相關焦點

  • 北鬥導航系統在軌衛星已達39顆 2020年將全面完成建設
    據新華網報導,衛星導航應用的蓬勃發展,始終伴隨航天技術的創新與突破。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全球四大衛星導航核心供應商之一,目前在軌衛星已達39顆。據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副主任楊軍4日在滬召開的第八屆航天技術創新國際會議上介紹,從2017年底開始,北鬥三號系統建設進入了超高密度發射。
  • 北鬥全球組網進入關鍵期 年底北鬥三號在軌衛星將達19顆
    央廣網北京9月9日消息(記者李思默)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來自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的消息,今年底,北鬥三號衛星在軌數量計劃達到19顆,北鬥工程全球組網進入關鍵期。北鬥是我國自主研製的衛星導航系統,目前已經進入全球組網階段。截至目前,已經有12顆北鬥三號衛星在軌,計劃在11月底前,分四次再發射7顆衛星。這也是北鬥工程開始全球組網以來發射任務最密集的階段,表明北鬥工程全球組網進入關鍵期。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表示:「計劃到今年11月份可以完成19顆衛星的發射。
  • 我國成功發射第54顆北鬥衛星 5月完成全球星座部署
    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後續將進行變軌、在軌測試、試驗評估,適時入網提供服務。這是北鬥三號第29顆全球組網衛星,同時也是第2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此類衛星在星基增強、短報文通信、精密單點定位等特色服務上發揮關鍵作用。北鬥系統建設先後經歷了北鬥一號系統、北鬥二號系統、北鬥三號系統三個階段。
  • 中國全球定位系統替代方案將於2020年年中完成
    北鬥導航系統用實力演繹了厚積薄發四個字。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消息,12 月 30 日,美聯社新聞稱中國的全球定位導航系統替代方案取得了新的進展。該項目的負責人冉承其表示北鬥導航衛星系統的核心 12 月初已經完成,最後兩顆北鬥導航衛星將在明年 6 月份發射,屆時北鬥系統將全面完成。等到那時,北鬥導航系統將會成為全球第一的衛星導航系統。
  • 24顆中圓地球軌道衛星全部到位 北鬥三號全球系統 核心星座部署完成
    中圓地球軌道衛星星座是北鬥三號系統的核心星座,設計由24顆衛星組成,這意味著北鬥三號全球系統核心星座部署正式完成。什麼叫全球系統核心星座?北鬥三號為何由三種軌道衛星組成?這次發射由有何意義?12月15日,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北鬥三號衛星總設計師王平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 從「北鬥」淺談全球四大衛星導航系統
    2000年底完成北鬥一號實驗系統的建設;2012完成北鬥二號系統的建設,完成亞太地區信號覆蓋,提供區域服務;北鬥三號系統與2020年全面建成,實現全球服務。已經發射衛星55顆(另有4顆實驗衛星),除去失效退役的衛星,在軌有效衛星45顆(含北鬥二號和北鬥三號系統)。北鬥系統的星座由中圓地球軌道衛星(MEO)、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IGSO)、地球靜止軌道衛星(GEO)組成。
  •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組網完成
    ,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暨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至此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全面完成。此次發射的衛星屬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經過一系列在軌測試入網後,我國將進行北鬥全系統聯調聯試,在確保系統運行穩定可靠、性能指標優異基礎上,擇機面向用戶提供全天時、全天候、高精度全球定位導航授時服務,以及星基增強、短報文通信、精密單點定位等特色服務。1994年,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啟動建設。
  • 中國北鬥導航系統 2020 年前再發射 12 顆衛星:完成全面建設
    IT之家12月27日消息 2018年12月27日下午,北鬥三號基本系統建成及提供全球服務情況發布會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廳召開。大會上,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宣布,北鬥三號基本系統完成建設,於今日開始提供全球服務。
  • 中國北鬥全球夢圓——寫在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之際
    2020年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國向全世界鄭重宣告,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已全面建成,中國北鬥自信開啟了高質量服務全球、造福人類的嶄新篇章。回望來路,這份沉甸甸的「成績單」來之不易。
  • 45顆北鬥導航衛星已經「上天」 在地面它可以幹什麼?
    記者從會上獲悉,預計2020年北鬥三號組網完成後可以實現全球覆蓋。在江蘇,目前基於北鬥技術的社區網格化綜合治理系統已在南京、揚州投入使用。據了解,第45顆北鬥導航衛星屬地球靜止軌道衛星,是我國北鬥二號工程的第四顆備份衛星,入軌並完成在軌測試後,將接入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為用戶提供更可靠服務,並增強星座穩定性。近日舉行的第十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上透露,今年還將再發射6-8顆北鬥三號衛星,明年計劃發射2-4顆北鬥三號衛星,至2020年底全面完成北鬥三號系統建設。   那麼,北鬥是如何用於城市建設和百姓生活各領域?
  • ​中國北鬥 服務全球——寫在我國完成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
    9時43分,伴著山呼海嘯般的巨響,騰空而起的長徵火箭底部拖曳著耀眼的白色尾焰,託舉著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飛向太空。約30分鐘後,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至此,我國提前半年完成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
  • 第55顆衛星正式工作,北鬥三號全面建成
    7 月 29 日,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第 55 顆衛星(北鬥三號系統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已完成在軌測試、入網評估等工作,於近日正式入網,使用測距碼編號 61 提供定位導航授時服務。並於 2020 年 7 月 31 日上午 10:30 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
  • 中國北鬥 服務全球——寫在我國完成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
    1994年,我國啟動北鬥一號工程。是時,美國GPS已完成全球組網。事實上,將我國自主建造的衛星導航系統命名為「北鬥」,也飽含著近代以來中國歷經劫難的清醒、走向復興的企盼。北鬥人重新打開已矗立在塔架上的星箭組合體,拆出應答機,3天72小時不眠不休,成功排除應答機隱患。2007年4月14日4時11分,這顆肩負著重要使命的衛星發射升空,幾天後太空傳來這顆衛星的信號,我國終於趕上建設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最後一班車!這一刻,距離國際電聯規定的頻率申請失效最後期限不到4個小時。建成覆蓋全球的導航定位系統,至少需要24顆衛星。
  •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增強後定位達釐米級
    據央視新聞報導,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據了解,「北鬥」指北鬥七星,七顆亮星分貝名為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它們在天空排列成鬥(或勺)形,北鬥七星常被當作指示方向和認識星座的重要標誌,故我國衛星導航系統取名「北鬥」。
  • 北鬥衛星全球組網成正果 產業鏈共振效應將釋放
    6月23日,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發射成功,至此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全面完成。這也意味著我國的北鬥導航終於和美國的GPS、俄羅斯的格洛納斯「平起平坐」,「三分天下得其一」。隨著北鬥衛星全球組網修成正果,產業鏈共振效應也將釋放。
  • 北鬥系統第五十四顆導航衛星成功發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貴陽...
    2020年3月9日19時55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五十四顆導航衛星。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後續將進行變軌、在軌測試、試驗評估,適時入網提供服務。北鬥系統建設先後經歷了北鬥一號系統、北鬥二號系統、北鬥三號系統三個階段,目前北鬥一號4顆試驗衛星已全部退役,從北鬥二號首顆星起算,我國已發射54顆北鬥導航衛星。
  • 北鬥系統全面建設完成,俄羅斯主動參與其中,美GPS將跌落神壇
    原本在5月將發射的第55顆衛星因航天發射任務失利被推遲至6月中旬,誰料又再一次在臨射前因技術問題擱置,技術人員不得不全面排查,近日,我國北鬥三號正式收官,第55顆導航衛星於上午9時43分順利發射升空,意味著我國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終於建成,航天事業再次迎來發展。
  • 我國成功發射北鬥三號系統首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
    4月20日深夜,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44顆北鬥導航衛星。 這是北鬥三號系統的首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據了解,衛星進入工作軌道並進行一系列在軌測試後,將與此前發射的18顆中圓地球軌道衛星和1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進行組網。
  •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完成,衛星物聯網時代來臨
    GEO系列衛星雖然數量不多,但是作用關鍵,作為一顆駐守在高軌天疆的「大塊頭」,該衛星肩負顯著增強北鬥三號整體技術指標的職責,還攜帶了很多神器,為北鬥三號在軌運行和應用之路開疆拓土。隨著此次發射的成功,北鬥三號30顆組網衛星已全部到位,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北鬥三號收官發射一波三折、玉汝於成。
  • 中國成功發射北鬥三號系統首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
    這是北鬥三號系統的首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據了解,衛星進入工作軌道並進行一系列在軌測試後,將與此前發射的18顆中圓地球軌道衛星和1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進行組網。  「這種包含3種不同類型軌道衛星的混合星座設計是北鬥系統獨有、國際首創,將有效增加亞太地區衛星可見數,為亞太地區提供更優質服務。」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