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頭鯨狂吐泡泡,用氣泡迴旋陣把獵物困住,再一口吞下;一隻巴布亞企鵝慘遭四頭虎鯨圍追堵截,上演真·生死時速;史上最冷親子鑑定法,信天翁寶寶離開巢爸媽就不認了,「爬回來,你才是我兒」;海蛞蝓雌雄同體,想交配?隨便找一隻同類就行……
點擊播放 GIF 0.0M
座頭鯨邊上升邊吐泡泡,形成「泡泡網」,困住磷蝦,好美餐一頓 | BBC Studios
10月28日,BBC Studios自然歷史部製作的新紀錄片《七個世界 一個星球》(Seven Worlds, One Planet)上映了第一集,它用電影般的生動畫面、跌宕起伏的劇情向觀眾呈現了一個不曾見到過的南極洲。
點擊播放 GIF 0.0M
圖 | BBC Studios
但不止如此。《七個世界 一個星球》拋開了以往以生存環境為劃分進行講述的紀錄片風格,從每集一個大洲入手,呈現出了每個大洲各不相同的自然風貌,令人為之驚嘆的生物多樣性,以及這樣的生物多樣性是怎樣正在一點點消失的。
「故事」是這部紀錄片的核心。
對於任何一部新的紀錄片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讓人有「新穎」的感覺,但在紀錄片眾多的今天,拍攝重複的場景在所難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七個世界 一個星球》在製作過程中,花了很多時間去進行新的故事研究,去發掘有趣的故事。正如執行製片人斯科特·亞歷山大(Scott Alexander)表示:
每一次拍攝自然界都能夠給我帶來驚喜,每一次自然界都可以讓我們找到新鮮的、還沒有被挖掘過的故事。以非洲為例,非洲被拍攝過很多次,大家都以為在非洲拍不出新花樣。大象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動物,但是我們拍攝到了大象新的行為:大象會靠後腿直立起來採摘樹上的水果;我們也拍到魚非常奇怪的、讓人不敢相信的行為;我們也拍攝到了5隻獵豹在捕獵過程中的合作,這是我們看到獵豹合作規模最大的一次,而且他們在捕獵的過程中也非常有戰略。即使是非洲也能夠呈現出新鮮的故事。另外一點,因為氣候變化的影響,氣候變暖也改變了動物的行為,讓我們看到之前沒有發現過的動物行為,自然界總是能夠給我們驚喜。
春天,王企鵝寶寶們乖乖呆在原地等爸爸媽媽帶著吃的回來 | Fredi Devas BBC NHU
但是……這裡好像有個調皮鬼。「欸嘿嘿,爸媽不在,我自由了!」(沒錯,它後來追著一坨毛跑了老遠……)| Fredi Devas BBC NHU
只有不同的故事才有可能傳遞出不同的信息。
在第一集裡,一隻灰頭信天翁的雛鳥只有四個星期大。它的父母輪流為它抵擋凜冽的寒風、出海覓食。「喀噠、喀噠……」鳥喙間的輕微碰觸,加強了彼此間的紐帶。但雛鳥漸漸長大,胃口大增,父母不得不同時外出捕獵。
南極洲是風暴最多,風力最強的大陸。近年來因為氣候變化,暴風雨變得更加頻繁,威力也更加強勁,呼嘯的狂風風速通常可達每小時110公裡。雛鳥被從巢裡吹了出去,翻倒在地,全身黏糊糊沾滿了泥。離開了溫暖的巢穴,它只能勉強存活幾個小時。
灰頭信天翁的雛鳥在自己的巢裡坐好。巢建在高地上,這樣小信天翁就不會被海水打溼,以免被凍死 | Abigail Lees BBC NHU
點擊播放 GIF 0.0M
圖 | BBC Studios
爸爸麻麻怎麼還不回來,餓死了 | BBCNHU
回到家的父母發現情況不對勁——巢空了。雛鳥其實就在鳥巢下方,但灰頭信天翁並不是通過視覺、聽覺或嗅覺來辨別自己的孩子的,它們判斷的唯一依據就是鳥巢。如果這隻雛鳥想撿回一命,就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爬回鳥巢。一下、兩下、三下……滑下一次又一次,拼命的雛鳥經過好一番努力才成功回家。親情的紐帶重新建立,雛鳥再次從成鳥那裡獲得了迫切需要的溫暖。
現在可以在騰訊視頻觀看《七個世界 一個星球》
《七個世界 一個星球》一個明確的主題是動物保護,在南極洲這一集,我們就看到了氣候變化對包括灰頭信天翁在內的各種動物造成的生存危機。
據亞歷山大透露,在亞洲這一集裡,我們還會看到蘇門答臘犀牛因為棲息地的減少所受到的影響;而非洲這一集,主要講述了偷獵對動物造成的影響。拍攝組有幸拍到了世界上最後兩隻白犀牛,它們因為偷獵數量急劇減少。大洋洲這一集著重講的是人類行為引入的外來物種對於本地物種的生存帶來什麼災難性的影響。
一隻川金絲猴向對手示威 | BBC NHU
圖 | Nick Green BBC NHU
但除此之外,這部紀錄片在傳遞擔憂的同時,還想帶給觀眾希望。歐洲的賴比瑞亞猞猁是地球上最罕見的貓科動物之一,由於人類的幫助,它們的數量從不到100隻增長到了700多隻。
在故事的選擇上,我的職責就是對整個紀錄片進行大局統籌,確保我們的故事與觸發觀眾情感間有一個非常好的組合和搭配。
我們並不希望這個紀錄片呈現的所有故事全部是關於動物是怎麼捕食,我們也希望在紀錄片當中插入一些詼諧幽默的時刻,比如講述動物怎麼撫育下一代,最終希望在紀錄片當中有不同的素材搭配和組合,讓觀眾在情感上能夠有不同的起伏,從而感受到故事的多樣性。
南露脊鯨母子。由於捕獵,雌性南露脊鯨曾一度只剩下35頭。
但自從頒布了禁止捕鯨的規定,數量已經增長至了2000多頭 | BBC NHU
儘管曾遭到嚴重獵殺,南露脊鯨對人類依然很友好 | BBC NHU
七大洲正為這樣多姿多彩的故事提供了一個天然大舞臺。如果地球只有一個大洲,我們就不會看到如此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對於本片呈現出了什麼樣的動物,亞歷山大也給出了解答:
請問這部紀錄片裡面大概出現了多少種動物,為什麼選擇這些動物?
在我們紀錄片當中一共有大概70多個小的片段,每一個片段會有一個主要動物,在主要的動物故事講述過程中也會附帶提到其他動物。比如,在我們講述美洲獅故事的片段裡面,也講到了它所追逐的獵物原駝。(總得來說)應該有超過100種的動物出現在這部紀錄片當中。至於如何選擇這些動物,我們其實是在尋找最好的、最有意思的故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尋找一些新的動物行為和動物故事,我們也希望展現每一個大洲的多樣性。我們不希望紀錄片裡只有哺乳動物或者只有昆蟲,希望能夠實現非常好的平衡。我們希望選擇的是既代表這個大陸的動物,同時也是能夠呈現生物多樣性的動物。
拍攝團隊一共去到了40個國家,差旅91次。為了拍到好的素材,他們至少要在當地花3到4個星期的時間,甚至待到8個星期。經過長時間的拍攝,總共積累了2000個小時的拍攝素材,最後把這2000小時的素材濃縮成7個小時的紀錄片成片,呈現在觀眾眼前。
攝影師羅爾夫·斯坦曼在南喬治亞拍攝王企鵝 | BBC NHU
攝影師休·米勒在水下拍攝豹海豹 | Micheal Becker BBC NHU
除了在故事上追求新穎,此次拍攝在設備上也下足了功夫。為了拍出不一樣的感覺,這次拍攝採用4K和8K的技術來進行,在拍攝的畫面當中能夠賦予觀眾影院級別的質感和外觀。此外還用到了手持的相機設備,讓攝影師能夠跟著動物去移動,從而給觀眾帶來身臨其境的感覺。亞歷山大表示,在拍攝過程中會儘可能使用無人機,拍攝團隊也有成員去接受培訓成為了無人機技師。
請問除了手持相機和無人機,拍攝中還採用了其他什麼設備嗎?想用這些設備為觀眾呈現出怎樣的效果呢?
除了剛才我所講到的技術,我們還使用了在低光線的環境下拍攝時使用的熱成像攝像機,主要用於拍攝非常黑暗的環境。我們當時在義大利的村莊裡拍攝狼,只有這種攝像機可以保證在如此昏暗的環境下拍攝成功。我們當時也用到了最新的技術:我們找到了一家公司,這個公司把他們沒有測試過的原型產品——長鏡頭攝像機提供給我們使用。在北美這一集當中,我們使用到了低光線下延時拍攝用於拍攝螢火蟲,同時也使用了動作控制,從而幫助我們呈現出更大的圖景。
作為一部承載著向觀眾傳達一些動物保護願望的紀錄片,當然希望它能在觀眾當中引起一些行動上的反響。實際上,擔綱解說,九旬高齡的自然博物學家、探險家大衛·愛登堡(David Attenborough)爵士就現身英國格拉斯頓伯裡音樂節(Glastonbury Festival),鼓勵大家為限塑做出的努力。
圖 | BBC NHU
一隻留著莫西幹髮型的小巴布亞企鵝。
好吧,它只是毛還沒掉乾淨 | BBC NHU
也許對於有些人來說,看過紀錄片幾天後他的熱情就會消褪,忘記了當時想要為保護動物、保護自然的衝動。但正如亞歷山大所說:
我們希望觀眾看了紀錄片之後,能夠有足夠多的人覺得現在的確需要做出改變,我們很希望看到有更多的人願意做出改變。我們也應該繼續拍攝紀錄片,繼續記錄我們所看到的世界,記錄我們眼前所發生的動物行為。我們需要繼續拍攝、繼續保持人們對自然界、對環境保護的意識。
當被問到亞歷山大本人對於影片中的哪個畫面最為印象深刻,他表示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每一集裡都有讓他感到非常震撼的片段。比如,在南美洲,眼鏡熊會爬到非常高的樹頂上,會非常小心謹慎地掰下樹枝,獲取樹枝末端的果實。看到眼鏡熊在這麼高的高度上可以如履平地,這令他印象非常深刻。
不過如果你明天再問我一遍這個問題,我可能會給出十個新答案。
點擊播放 GIF 0.0M
呼——呼—— | BBC Studios
作者:八雲
編輯:Luna